<p class="ql-block"> 结束了边城茶峒的寻梦之旅,2024.6.6日乘坐上午十点多的高铁,下午两点多到达浙江临海。</p><p class="ql-block"> 出站口正对站前广场,左边就是去紫阳古街的“熊出没1号线”,票价2元,距离15公里,经停灵湖站,第二站就到了兴善门站,行驶时间40多分钟。下车后径直走到望江门公交站,客栈老板让我们原地等待,过来接我们。见面后她带我们从一个城门进去,往我们来时的方向回走,原来这里城门很多,我们走过头了。走了十几分钟,就到了我们订的民宿。</p><p class="ql-block"> 民宿位于“丹桂巷”,东起赤城路,西至紫阳街,明代举人陈垣,进士陈子直父子登科,立“丹桂连枝坊”,巷因坊得名。后又有明代举人陈三槐,进士陈函辉父子居住此巷,此地成了远近闻名的才子福地。民宿在巷子东头,为老住房修缮装修,上下两层,一楼有院子,二楼有大阳台,非常干净。当年是否哪位才子也在此屋吟过诗,做过赋?父子同朝登科的风光,如今成为住在此巷的人津津乐道、引以为傲的传奇。我和娅丽住一楼,黄文、丽琴住二楼,都有独立卫浴设施,整洁舒适。楼上的两人说晚上可以随意打鼾了,难不成你们还有鼾声控制功能?哈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临海地处浙江东部沿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已有2100多年历史。汉昭帝始元二年(前85年),置回浦县;三国东吴孙权时期(257年),设临海郡。1949年建立临海县。1986年撤县设市。唐代开始,就有了台州这个行政地名,路府就</p><p class="ql-block">设在临海,此后一千多年,台州的地名一改再改,但行署一直设在临海,可以说台州的文化底蕴主要集中在临海。临海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呈“七山一水两分田”地貌,灵江贯穿全境。临海的水域面积为台州最大,河流竟有2900多条!</p><p class="ql-block"> 临海被誉为“海山仙子国”,不仅因为它有美丽的海山自然风光,还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是一个值得探索和体验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紫阳古街位于临海江南长城景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浙江第一古街。因道教南宗始祖紫阳真人张伯端世居此而得名。街道以石板铺就,全长1080米,宽4至5米,贯穿古城区,是国内最长、保存完整的一条历史街区,展现了宋代遗风和明清格局。紫阳街的坊墙和周边街巷,保留着唐宋里坊制的格局,建筑多为二、三层木结构,青砖黛瓦,“木雕、灰雕、砖雕”三雕结合,门窗、走廊、房柱画栋雕梁。紫阳街为府城昔日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两侧商铺林立,药铺、染布坊、茶馆、酒楼等百年老店鳞次栉比,热闹繁荣。长期积淀的民俗风情、文化内涵、古老名店,显示出无限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紫阳古街不仅建筑精美,还是一座充满市井烟火气息的美食宝库。整条街的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香气,令每一个路过的人都垂涎欲滴。这条古老的街道,传承了悠久的饮食文化,我和同伴也兴致盎然地参与了一场舌尖上的盛宴。</p> <p class="ql-block"> 在古代中国,更夫制度是一种重要的夜间巡逻和报时制度。更夫们负责在夜间巡逻街道,以打更的方式报时,并提醒居民注意防火防盗。在紫阳街上就有这么一条更铺巷,它表明临海古代的夜间治安巡逻管理很完善,也是当年更夫们巡逻和歇息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位于紫阳街中段242号有一栋民国建筑,是朱自清纪念馆。该馆主要展示朱自清两度来临海任教的始末,以及其在临海期间创作了《匆匆》等文学作品的渊源。</p><p class="ql-block"> 朱自清 (1898年11月 22日-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后随父定居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p><p class="ql-block"> 临海是朱自清先生在南方待过时间比较长的地方,也是他最眷恋的地方。朱自清的散文《匆匆》,许多人都读过,这是他在临海写下的名篇。临海,是他匆匆的一生中,匆匆走过的一站。</p><p class="ql-block"> 1922 年初春,24 岁的朱自清应浙江省第六师范学校(现台州学院和台州中学)校长郑鹤春的邀请来临海教书。朱先生给六师带来了生气和活力。他引领年轻学子在唐诗宋词间含英咀嚼,在小说散文中精神漫步,深受学生和同行的好评。他还亲手在六师的校园里种下一棵紫藤。</p><p class="ql-block"> 离开台州后,他依然念念不忘地回忆:对于台州,我永远不能忘记,不能忘记台州的山水、台州的紫藤花、台州的春日。“匆匆”而去,“背影”长留。在台州临海的日子里,朱自清完成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首抒情长诗《毁灭》,同时还创作了 《笑声》灯光》等诗作和《匆匆》等散文名篇。</p><p class="ql-block"> 朱自清先生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大家对他的印象除了那些优美的散文,就是他的民族气节,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人的面粉。比如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就提到了这件事:“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p><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分上下两层,一层主要是朱自清在台州临海任教的时间的重大事迹,及朱自清的各种作品内容文字及书籍。二层是一间复原的教室,里面仿佛回荡着当年朱自清先生讲课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临海被誉为“千年台州府,满街文化人”。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临海的文化氛围和历史底蕴。但在唐玄宗之前,临海是一片荒僻之地,文风未开。当时有一位河南人郑虔在京为官,政治敏锐,卓识不凡,在军事、医学和博物等方面都有开拓,且素养卓然,文学、书法、作画被唐玄宗誉为“郑虔三绝”。</p><p class="ql-block"> 安史之乱,郑虔被俘,安禄山授予他官职,他没有接受。但肃宗收复长安以后,还是把郑虔贬到台州任司户参军(管理户籍的官员)。在临海,有次郑虔见有两人吵架,上前劝阻,却被讥笑和辱骂。当时台州文教礼仪不兴。人们对陋俗恶行习以为常,把有着儒雅之风的郑虔视作另类,远远躲着他,郑虔的一副对联“著作无功千里窜,形骸违俗一州嫌”写出了他当时的处境。</p><p class="ql-block"> 民风不善,让这位被贬谪的官员深感忧虑。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郑虔决定开办官学,没有场地,他就在衙门前搭帐篷;没有学生,他就挨家挨户登门劝学。他特意学习了当地方言,用方言教学,渐渐地“家家户户读书声,老老少少谦和让”,郑虔启一方民智,开千年文脉,被临海人尊为“吾台斯文之祖”。</p><p class="ql-block"> 在郑虔的影响下,临海自此“民风日淳,士风渐进”,自古至今始终文教昌盛。历史上,这里相继走出过4位状元、907位进士,出现“一门三巡抚”、“兄弟四进士”、“父子同折桂”的盛况,有着“小邹鲁”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唐肃宗后来为郑虔平反,召他回京当官,当地百姓纷纷挽留,郑虔已和当地百姓建立起深厚感情,上书朝廷留在当地,获许。自此郑虔世代居住临海,至今他的第51代孙还携妻住在紫阳街北端的郑广文(郑虔)祠堂里。</p><p class="ql-block"> 从唐代到近代,从郑虔到朱自清,文明的种子在临海这片土地上根深蒂固,枝繁叶茂。</p> <p class="ql-block"> 临海紫阳街249号是中国人民银行台州支行旧址,这是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民国时期临海最早的一家银行。</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典型的二层木结构四合院,展现了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旧址内部布局真实还原了民国时期和解放后金融业务场景,对研究清末、民国金融历史和临海的金融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p> <p class="ql-block"> “不识秤花,难以当家”。曾几何时,杆秤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度量衡用具,随着电子秤的流行,杆秤渐行渐远。但在紫阳街上,却有一家非遗项目传承人,也是临海“蔡永利”木杆秤的第五代传人。“蔡永利”创办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至今已有163年历史,此店有个镇店之宝:一杆长3.5米,重12.5公斤,最多可称625公斤的木杆秤,被称为“江南第一秤”,如今成为紫阳街上“到此一称”的热门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 唐代龙兴寺后院有座“千佛塔”,又叫“多宝塔”。千佛塔是临海最高大的古塔,也是浙江仅存的二座元塔之一。共七级六面,砖木混砌楼阁式,其内中空,每层佛像砖数量不一,少则138块(四层),多则187块(六层),全塔共贴饰佛像砖1003块。故称“千佛塔”。</p><p class="ql-block"> 有趣的是在千佛塔不远处,紫阳街上有座“千佛井”,也叫“双眼井”,其井壁全部用阴纹佛像砖砌成,与千佛塔的一千多块阳纹佛像砖遥遥相对,颇有点阴阳调和的味道。据说以前这里曾经历过数次火灾,于是在宋、元、明、清时期,紫阳街上开出好多口水井。其中以这千佛井的名声最大,为唐景龙元年(707年)所建。 </p><p class="ql-block"> 这口井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砌了两个井栏,因此俗称“双眼井”。据说原来这里只有一个井眼,自从对面建了双塔后,就频发火灾,古人为了“镇住”巾山上建双塔后产生的“火神”,就把此井改成了“双眼井”。 </p><p class="ql-block"> 在千佛井旁边,立有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的千佛井碑,经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字迹仍然清晰可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紫阳古街华灯初上,流光溢彩,这里有古风古韵,又有人间烟火,漫步在紫阳街,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古朴的店铺、飘香的茶馆、悠闲的路人,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双眼井”旁边已经有很多老人搬出了竹椅围成一圈,偶尔传来的阵阵笑声,更是为这条街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气息。</p><p class="ql-block"> 虽然吃了不少临海特色美食,但我们还是回到民宿巷口饭馆炒了几个菜。不吃米饭和炒菜好像没吃饭一样,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习惯吧!</p><p class="ql-block"> 饭毕回民宿洗漱休息,明天准备登“江南长城”呢!晚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