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日报》的深刻洞察下,“强化中国式现代化人才支撑”这一命题,不仅为国家发展绘制了蓝图,更为我们基层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乡镇人民政府的年轻干部,我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满怀激情,因为我们正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见证并参与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在乡镇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如何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是我们亟需解答的时代课题。<br> <b> 以人才为基,激活乡村发展潜力。</b>乡镇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在这片广阔天地中,人才是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内在活力的关键。我们应积极构建开放包容的人才引进机制,吸引有志于农村发展的专业人才、返乡创业青年和大学生村官等投身乡村建设。同时,注重本土人才培养,通过技能培训、学历提升等方式,让农民成为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形成“外引内培”的人才发展格局,为乡镇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br> <b> 以科技赋能,提升产业发展层次。</b>科技是现代农业的翅膀,也是乡镇产业升级的加速器。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推动农业向智能化、精准化转变。比如,推广智能温室种植、精准灌溉系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抗风险能力;利用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打造特色品牌,提升附加值。此外,鼓励科研机构与乡镇合作,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让科技成果真正惠及农民,推动乡镇经济高质量发展。<br> <b> 以创新驱动,开辟发展新路径。</b>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乡镇现代化进程中,我们不能简单复制城市发展模式,而应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探索符合乡村特色的创新之路。这包括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多个方面。比如,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利用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等形式,激发集体经济活力;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强乡村治理效能;保护和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让文化成为乡村发展的软实力。<br> 乡镇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场,其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汇聚、科技的支撑和创新的引领。作为基层年轻干部,我们应当勇立潮头,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和开拓者,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个第一”的发展理念,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共同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画卷。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也为自己的青春写下最亮丽的一笔。<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