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三清山

程斌红

只是985群里秋芬的一句话,于是就有了这一次的三清山之行。<div>谁提议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如此迅速地达成一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出行(太近,都不好意思说旅行)。<br>去哪里其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五个人一起,何况有崇仙在紫湖翘首以待美食诱惑,忙碌的丽群正好这两天可以抽身,一切的一切都刚刚好,没有早一天,也没晚一天,天时地利人和,一丝犹豫都不需要有。</div> 群里你一句我一句,吃穿住行一切搞定,周六下午四点我们就出发了,丽群第一次开车进紫湖,一路上四个女人叽叽喳喳,聊的天永远没有主题,内容随意切换,上一个话题跟下一个话题毫无联系,而且根本不知道怎么从上个话题跳到下个话题的。主要是长时间没见面,想要说的实在太多,而很多事情我啥也不知道,于是就成了“十万个为什么”——谁谁谁?为什么?怎么回事?什么时候的事? <p class="ql-block">快到崇仙位于紫湖建设的“行宫”,就在我们迷失方向的时候,前面蹦出一个小姑娘到路中间朝着我们开心地挥手,定晴一看——居然是崇仙本仙,老公尤日子站在一边笑得很“慈祥”,声音依旧洪亮。(此处来不及拍照片)</p> 当天晚上,我们去吃了正宗的紫湖特色菜,也见到几个之前的同事,原本一桌客人最后变成了满满两桌。饭后我们就直接去了金沙,三清脚下先逛上一圈,然后回到民宿住下,第二天一早直接登山。 <br><div>第二天一早五点半起床,六点钟出发去吃早饭,然后排队拿票,因为是周末,游人很多,缆车也等了很久。幸好来得早,八点半也就上了缆车,然后沿着东海岸向上攀登,“攀登”这个词用在这里似乎有些过了。因为有了索道和东西海岸两条栈道,大部份路程都如履平地,要“爬”的确实不多。所以只要你不恐高,老人小孩上这么高的山也不是问题。因此,我们欣赏着三清山奇景,慨叹着大自然的神奇的同时却又深深地为人类的智慧和力量所折服,人才是最伟大的。 <br></div> 记忆中应该是第七次来三清山了。跟很多来过三清山数次的人一样,我也有同感——每一次来的感觉都不一样,除了“巨蟒出山”“司春女神”那几处标志性的景点外,每一次仿佛都有你上次没看过的风景似的。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旅伴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每一次登山,在极为熟悉的风景下依然有着陌生的景致给你意外的惊喜,这也许就是三清山的魅力所在吧。很多时候,山上天气变化莫测,一会儿阳光明媚,一会儿就云雾弥漫,有时云雾就在你脚下浮动,可是你一抬眼,山的另一面却是阳光灿烂,而那些你觉得没见过的景色也许就是上次被云雾遮盖了。 据有关资料记载,三清山在地质史上经历了14亿年的沧桑巨变,曾有三次大海侵和多次地质构造运动。三次大海侵使得三清山成为一片汪洋大海。后来,在距今二三千万年前的年代里,相继发生喜马拉雅期的造山运动,即新构造运动,山岳大幅抬升,伴随水力侵蚀作用的强烈下切,使地势高低差悬殊。由于三清山的地质环境正处于造山运动既频繁又剧烈的地段,所以断层密布,节理发育,尤其是垂向的断层和节理特别发育。山体不断抬升,长期风化侵蚀,加上重力崩解作用,形成了峰插云天,谷陷深渊的奇特地貌。 <br><div>走在栈道上,一边是岩石如刀,万仞壁立,矗立于前,高入云端。另一边是崖底,古木森林,像一片绿色的海洋。怪石林立之处,你尽可发挥你的想像力去为每一处怪石取一个形像而好听的名字。<br></div> 三清山风景区的形成,可说是天工造物,大自然的杰作。也许正因如此,每一次我都把自己想象成一条鱼,仿佛是在大海深处畅游。一路上,看见岩石上的沆沆洼洼,我们就在那猜想:这该是什么鱼儿的家?我突然想道:三清山素来被道家尊为圣地,那么被道家尊奉的庄子是否来过这儿呢?昔日庄子在濠上观鱼时,面对惠施逼到墙角的追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悠然答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然而此时,行走在绝壁栈道上的我虽非鱼,却深深体会到了鱼儿游弋在大海深处的快乐。 我今天的任务是拍照,虽然拍照技术不太好,但总得干点活,就将就将就吧!我旅游老是喜欢见啥拍啥,见啥啥都好看,但拍下来总是差强人意,心下愧疚,觉得对不起这自然的美色。 <p class="ql-block">矗立在路中间的这块石头,就像从地里长出来似的,又像是从天上掉下来把山分成了左右两边。</p> 到巨蟒出山的观景台处,休息一会儿,把祝凤英带来的黄瓜吃了,减轻负担。她说黄瓜是她旅游必备食物之一,去海南、去新疆都得带着。 想当年苏东坡来到三清山也是被这些奇峰怪石被打动才发出“揽胜遍五岳、绝景在三清”的感叹的吧?巨蟒出山的险,司春女神的羞,猴王观宝的奇,万笏朝天的势,观音指路的柔,每一处景观都让你惊叹。还有那些说不出名的巨峰怪石,或卧如兽,或立如屏,有的相向而立,仿佛在喁喁细语。所有的山峰有着直插云霄的势,却没有那剑拔出鞘的利,几亿年的沧海浸没,是水的温柔把坚而利的岩石变得如此光滑圆润,无形之中,三清山便多了一份水的秀美和柔情,少了一份山的凛冽和坚硬。 偶遇一只名叫“球宝”的狗狗。 因为来得多次,对那些熟悉的景点我们其实都没有太多期待和渴望,所以今天我们就走了一个小圈,三清宫也没过去了。但三清宫在我印象中还是比较深刻的,道佛同室是三清宫的特点——左门进去的角落里是葛洪的塑像,最中间的是观音娘娘,众人拿着香叩首而拜的便是这大慈大悲普渡众生的观世音,相比之下,角落里的葛洪显得有些寂寞。然而正因为有了他,三清山才被尊为“天下第一仙山”,他是三清山第一位道教传播者,是三清山的“开山始祖”。不过,道佛同室,却又足见三清山的包容之心。今天虽然没去成,也没什么遗憾,说不定哪个时候还会第八次或者第九次上三清山。 三清山的古树名花是三清山景区自然景观四绝之一。现在是夏季,我们无缘欣赏那满山杜鹃和山茶烂漫盛开的美景,可是那些立于千丈之壁造型奇特的古松却绝对让你觉得不虚此行."无峰不生松,无岩不飞花",奇峰耸立之处,迎客松傲然而立。有的挺立在山颠、有的扎根在山谷、有的斜插在山间,有的悬挂在山腰,千姿百态、盘根错节。有的形如虬龙,有的状如华盖,有的势如冲天,让人叹为观止。许多去过黄山又来过三清山的人都说三清山的松树跟黄山的松树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棵棵就那么静默地站立着,有的一站就是数百年,高大挺直,郁郁葱葱,把生命的力量绽放到极致,那是一种无法用语言去描述的力量。<br> 每每走到某处高点,向下俯瞰,山风吹来,确实让人心慌腿软,远远看到对面山上的游客走在陡直的台阶上,不由地惊呼。想当年葛洪在此炼丹之时,登极此处,是否有一种“天人合一”的感觉?云雾弥漫之时,更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吧! <br> 上到玉虚台,这是一个绝佳的观景点,上一次来的时候地上并没有这样一个八卦图,应该是后来做的。这次来看到三清山还有几处在施工,不知道下次来会有什么新的变化。这里居高临下,凉风习习,拍照打卡的人很多,我们也在这多停留了一会儿。崇仙在我们的鼓动下表演了一段陈氏太极,遇到几位大学生,长得很帅,也不嫌弃一群老阿姨的搔首弄姿,非常热心地给我们拍照录视频。<br> 快到女神峰处,有人提议把中饭吃了,免得负重,中饭吃的是芬负责采购的自嗨锅,我第一次吃,觉得还不错。一人一级台阶地坐着,觉得场面有点尬,因为上上下下的游人太多,路面本来就不宽。但特殊情况下就有了特殊的心态,心安理得地坐在那里吃着。祝凤英最先吃完,吃饱了仿佛劲来了,居然站起来高歌一曲,原来退休后去了老年大学“全日制”进修,唱功明显比以往上了几个台阶,唱完一首再来一首,美景美声美味,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p class="ql-block">饭也吃了,歌也听了,我们继续往回走,准备下山去。经过最热闹的东方女神,拍完照,我们就沿着栈道一直往索道站走去,大约半个时辰就到,但因周末,人很多,所以又排了好长时间的队才坐到缆车下山。</p> 其实,此时的我已经有点犯困了。因为昨天晚上只睡了两个小时左右,早上在山脚下买了一杯拿铁,靠着这杯拿铁撑下了这一趟。<br> 三点钟,我们又到了崇仙家,我立马在沙发上躺下睡觉,虽然睡不着,但休息一下也是好的,她们四位开始打拖拉机,这是经典保留项目,牌没打成的话,聚会就少了一半的乐趣。毕竟,最初的愿望只是一起打牌,压根儿就没有上三清山这回事儿,如今上了三清山,牌怎么着也得打上几圈。 五点钟,崇仙嫂子烧好了稀饭,我们吃得很过瘾,因为菜特别好吃,吃完后六点不到,我们原班人马踏上归程。 回到家,我整理照片,用美篇给每个人做了一个小视频。这是她们给我布置的家庭作业。做小视频不是我的长项,所幸有模板可选择,只是文字要动动脑筋,匹配每个人的特点区别一下。第一个给崇仙,三清山的女儿;第二个给祝凤英,毕竟给东方女神唱歌的只有她;第三个给丽群,她顺利安全地解锁了把车开进紫湖、开进三清山,第四个给秋芬,虽然人看起来不属于那种婀娜的,但拍起照来还是很妩媚的。 最后,以我们在玉虚台上的背影来结束这次三清之行,五个临近退休边缘的老阿姨,以后还要一起走在快乐变老的路上,一起旅游,一起去老年大学“全日制”进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