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

曹艺涵

<p class="ql-block">  美丽的成都平原,被人们称为"天府"乐土,这分明是在说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的功劳之大,赵朴初先生也曾经赋诗赞美古堰,诗云:"是以与长城,并赞秦皇代。长城久失用,徒留古迹在,不如都江堰万世资灌溉。"这一赞美可是名副其实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古老而宏伟的都江堰,一睹它辉煌而璀璨的面貌吧!</p> <p class="ql-block">  都江堰建于2000多年前,是战国时期秦国蜀子郡太守李冰与他的儿子率领老百姓一起修建的水利工程,是我国现在至今保存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更是我国科技史上的一座"丰碑",享有"世界奇观"的美誉。都江堰是"天府"富蔗之源,使"蜀人旱则借以为溉,雨则不遏其流,水旱从人,不知饥馑。"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灌县的岷江之上,大家都知道,岷江是长江的一条支流,而岷江的上游是高山峭壁,巍峨的峡谷屹立在两岸,水流更是声势浩大,波涛汹涌,水中甚至还携带大量沙石,导致一到达成都平原因为地势平坦,所以水流速度得以减速,沙石就得沉积下来,这样一来,经过日积月累的积淀,就形成了一堵高大的"泥墙"堵住了岷江的"去路",每逢夏季雨水季节,就会泛滥成灾,爆发洪水,雨季一过,又会造成干旱,这让早期的蜀民很难发展农业,而饿肚子处在了水深火热之中,可又要为蜀军准备充足的物资,这个时候该如何是好呢?</p><p class="ql-block"> 这个时候为了开发好西蜀,这里泛滥成灾的水患,256年,秦昭襄王命令知天文晓地理杰出的科学技术专家一李斌去执行任务,来到古蜀国,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征兵招才,之后再对地形水势展开了一系列实地侦查;在通过专家们的一致讨论,最终决定开始修建都江堰这一水利工程。</p><p class="ql-block"> 可在那个科技并不发达的年代,营造都江堰这么浩大的水利工程,李斌与专家们怎么解决这一难题呢?李冰与他们的团队可是拥有崇高智慧的,所以说都江堰是古人们汗水与心血凝结而成的结晶!正是因为智慧,才让李冰的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例如要凿穿玉垒山,因为当时没有炸药,难度极大,可让人万万想不到的是我们的祖先们已经掌握了热胀冷缩的技术,他们把木材放在岩石上,点燃岩石,烧到红彤彤的达到200摄氏度的时候,像烫手山芋一般,再浇上冷水就能使岩石在极昼的温度变化中炸裂开来,再比如,在水流湍急的岷江中修筑堤岸十分困难,于是李冰就地取材,从山上砍来竹子,再有手巧的妇女们编织成竹笼,里面再放入层层鹅卵石,就不容易被冲走,分水堰就这样就修筑起来了,李冰与当地人民团结一心,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筑成了一座防洪丶灌溉丶航运功能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一一都江堰。</p> <p class="ql-block">  都江堰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作为渠道的三大主体工程,是都江堰的"心脏"。</p><p class="ql-block"> 站在岷江的两岸眺望岷江,水面清澈透亮,犹如一条碧绿的玉带,蜿蜒而过,令人心旷神怡。垂柳依依,繁花似锦,江风拂面。仿佛让人抵达了诗的境界。看!前面有一条"张开嘴的鱼",这是什么呀?没错,这就是鱼嘴,它有着饮水调节水量的作用,过去点是飞沙堰,它能使带有泥沙的洪水从堰上自行溢出,排入外江,再往前看,诶,这是什么?怎么这么像观世音菩萨的玉净瓶呢?没错,这是引进水源灌溉的宝瓶口,它作用可大着呢!它相当于都江堰的"咽喉"呢!</p><p class="ql-block"> 这三大主体工程虽看似简单,却饱含着科学前沿的科学原理,连国外的水利专家看了都佩服的"五体投地"。都江堰在2007年5月8日被评为国家五级旅游景区哦!</p><p class="ql-block"> 都江堰是一个科学完整,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水利工程体系,是巧夺天工,造福当代,惠泽未来的水利工程,是区域水利网络化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