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出版社为推介新书《东方铁牛》拍摄宣传片

一梦

<p class="ql-block">7月18号早八点刚过,刘琳和小胡驱车来到涧西区区委门口,等候李胜送《东方铁牛》样书。然后到农耕馆与刘久英处长汇合。我们协同出版社刘琳和小胡进行采访拍摄工作。</p><p class="ql-block">第一站,采访了郑鲁豫,和他的岳母95岁的李秀文老人,还有他的爱人周铁军。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家庭,是真正的拖一代拖二代。拍摄很顺利。95岁的鲁豫的岳母李秀文主任,一见面,精神好,而且思维清晰,回答问题准确,原以为,她有点糊涂了,可没想到,提起当年的事她说“当年都是这么干的”。95岁的人了,非常了不起。</p><p class="ql-block">第二站。采访了赵克红主席,他谈了自己对这本书的喜爱。他推开了其他邀请,然全力以赴的配合古籍出版社27号的新书发布会。采访中,问他,你当初帮作者运作书的出版,是怎么想的。他说,我作为作协主席我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每一个作者。作协就是作者的娘家人。对他的采访。刘琳非常满意。</p><p class="ql-block">第三站,到王协温家。王老师大病一场刚刚出院,在还走不好。但是,他收藏了那么多和一拖有关的宝贝,那进厂起就写的日记本成为了浓缩的一拖的历史。摄影师小胡非常的高兴,不断的拍摄。然后问他是怎么与作者相识的,他说其实素未相识,是看了作者的八十多期的《红色铁流》,很感动,和作者联系上了,讲了自己的故事,很快就写出来了。后来,又给作者介绍了不少采访对象,在他的诉说中,几次哽咽。当今天东方铁牛这本就要到手的时候,作者也回想着曾在这个房间里作者一一的交谈。经历了喜乐和委屈艰难。但是终于熬过来了。非常感谢王老师。</p><p class="ql-block">第四站,到陈松旺家,他擅长书法,把对作者的感激用书法表达了出来。是说起当年和老厂长睡在办公室里。至今鼻子都酸酸的,终于看到代表了一拖很多人心愿的书就要出来了,非常期待。</p><p class="ql-block">最后,到我这里已经是一点多了。大家一鼓作气。我又换了服装。就想更端庄更文雅些。面对镜头,我感觉到平常能说的,但正经说时,却有点磕绊和口吃。为了更好看,刘琳让我抹上口红。好在,我都一一完成。刘琳交代,我在访谈会上一定要说特别的感谢中州古籍出版社的领导们,对这本书的支持。对九零后八零后,甚至2000后这些年轻的人的,提携。是他们敢想敢干能干,把《东方铁牛》这本书做到了最好,希冀着很多人愿望《东方铁牛》一书就要奉献给全国人民面前了,一拖人会感谢他们的。逝去的和健在一拖老人,也会感激你们,是你们把他们的历史留了下来。</p><p class="ql-block">还有让我非常感谢的就是刘处长,他将近78岁了,为采访开着车一家一家的带着我们跑。他也是无怨无悔,说是能为这本书帮点忙,很愿意,很开心。</p><p class="ql-block">刘琳对刘处长也进行了采访,十几分钟的镜头谈谈他对一拖的想法和对这本书的看法和在对一拖曾经任总机械工程师的罗士瑜的怀念。事先没告诉让他,人家没有准备的,但讲得非常好。</p><p class="ql-block">全部结束是,已经快两点了,然后我们找地方吃饭,当时我已经累的不想动了,是刘处长拉着我们去找地方,结账也不让我去结,而且酒店是老板都下班了,老板是他的朋友,听说了我们的情况,老板亲自下厨做。我们又一次感觉到,大家都在这种奉献的氛围里。真是有一种温暖,一种幸福。然后。刘琳又趁吃饭的时间给我们定27号的票。然后她就要赶紧回郑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她们的敬业精神点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赵克红主席家</p><p class="ql-block">回想当初书稿完成后,想要出版,遇到困难,非常无奈的忐忑不安的给赵克红主席打电话,没想到几分钟后他回复电话,说正在和涧西区政协主席在一起,他跟他说了,杨主席很重视说,很需要有人来书写涧西这方面的故事,回头联系你。</p><p class="ql-block">那一刻我的心仿佛要跳出来了。虽然是几句话,未来怎样不知道,但毕竟主席行动了……</p><p class="ql-block">后来,杨主席为出版这本书找的古籍出版社,一切故事的源头从这里开始了……后来邀请赵主席写了序言,而这次成书的大幕也是从这篇序言开始。</p><p class="ql-block">他抚摸这本书感慨地说,见过那么多书,这是他的最爱,漂亮,高端,高大尚,为古籍出版社的领导编辑点赞,他们有创意创新,他们敢想敢干能干,了不起。主席一遍遍的翻阅书籍爱不释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王协温老人,生病住院,走起路还是有点晃悠悠。而他接受了采访,回想和作者素不相识,看到她的《红色铁流》连载八十多期,里面很多事都熟识,很激动,和作者联系上了,为作者介绍了很有采访价值的人和事。</p><p class="ql-block">王老师非常细心,他从进厂的第一天起就开始记日记,为那段火红的岁月留下可贵饿文字。他的一沓工作证还原了他在一拖工作的履历。他的奖状从五十年代到退休闪烁着时代的光芒。</p><p class="ql-block">说起这本书,他见证了期间的艰辛,他喜欢这本书,记录一拖第一代老人们战斗的岁月,和作者建立了信任和真诚,今天书就要拿到了,几次哽咽。</p> <p class="ql-block">从王协温家出来到陈松旺老人家。</p><p class="ql-block">此时已经下午一点多了,他一直在等着,当年他改了年龄进了一拖,但被周华嶽厂长看到他身材矮小,干体力活很吃力,把他调到办公室做通信员,从此和厂长结下不解之缘,受厂长的熏陶,他努力上进,写书法,积极做好办公室工作。退休后,又到社保中心,义务为一千多名逝世的老工人写挽联。</p><p class="ql-block">他对这本书非常期待,他也非常感谢作者,为一拖做了件大好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最后,来到我家。大家一鼓作气,稍做休息,等我换了衣服,开始访谈。书稿,不同的样书都摆在桌上,从《红色铁流》到《激情岁月一拖人》《东方红铁牛》到《东方铁牛》,它们见证几年来的艰辛。</p><p class="ql-block">小胡拍照也非常认真。</p><p class="ql-block">最后,刘琳也采访了刘久英处长。他回答提问都非常好,对这本书的肯定,对老岳父罗总师的怀念。</p><p class="ql-block">全部结束两点多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喜欢的九零后美女编辑,从人未见面先见书稿到后来她到洛阳见到我开始,一见如故,她的睿智细心敢干能干让我非常惊讶和佩服…她为这本书的推荐和出版立下汗马功劳!</p> <p class="ql-block">刘处长仍有着军人的豪爽正义,与他相识很晚,写罗总时还不知道他是罗总的女婿。认识虽晚,一点都不影响他对我的支持,看到我的委屈,看到书出版遇到困难二话不说有力出力有钱出钱,这曾经是一拖一个副处长的干部,为我这样鞍前马后地服务,心里说不出的感动,或许这就是一拖人的精神吧!</p> <p class="ql-block">昨天中州古籍出版社来洛阳采访,制作宣传片。</p><p class="ql-block">从早上到下午共去了五个家庭六个人的采访,包括赵克红主席。出版社两个小美女,九零后编辑,零零后摄影师,一鼓作气,搞完已是下午两点多了,一拖原公关处刘久英处长78岁了,亲自驾车从东到西拉着我们,搞完后,我们已经没有力气了,他给我们拉到一个已关门的饭店,老板是他很好关系的一个专业军人,一听说,立刻从午睡中,起来给我们做饭。并且做了他们的招牌菜,尤其是飘着清香泛起一层淡淡黄油的汤,真的让我心脾肝胃都得到了最大的满足,……回想采访拍摄过程中,几个老人面对镜头诉说时起几次哽咽,他们日夜盼望的一拖东方红铁牛故事的书出来了,郑鲁豫一家以最有历史记忆最有两代一拖人创业和工作的经历,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一拖能走到今天,以及记录了这段红色历史的《东方铁牛》这本书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给了崇高的评价。他95岁的老岳母是按照党中央一五计划跟随爱人来到一拖,当年的情景至今都历历在目,老人说:“过去的人都是这么干的”;王协温老人这之前大病一场走路都很困难,刚出院,但他还是接受了采访,他从第一天进厂后珍藏了几乎所有的工作证等证件,奖状,日记本,就像宝藏里的金子,在今天的时光里闪着历史的不可磨灭的璀璨的光芒,无论过去了在岗的一拖人还是今天不在岗的一拖人;无论是不是一拖人,无论你的年龄多大,在这次拍摄采访中,再次展现出来一种精神,此时此刻,我为一拖精神骄傲,为共和国创业奉献奋斗精神骄傲,这种精神永远被大家崇仰和传承赞扬。</p><p class="ql-block">写这本书让我历练,出这本书让我认识一批人,所有的人都无需多言都在用自己的行动为东方红精神助力,使这本书将走向全国人民面前,使这个永远生生不息的中国制造精神得以传承和弘扬,此刻,刚刚醒来,从心头泛起这些感触,一吐而快,谢谢为这本书付出心血的人们…</p><p class="ql-block">感谢李亚伟老师全程陪同服务拍摄录制工作。</p><p class="ql-block">芸霞</p><p class="ql-block">2024、7、19晨</p> <p class="ql-block">刘处长左手边的是李亚伟老师,退休前是央企的一个总会计师,出身老军人家庭,为了照顾老母亲,离开三门峡自己的小家来到洛阳。他多才多艺,在洛阳朗诵等文艺圈里很活跃,一次偶然的机会,相识,从此成为朋友,在我出书最为困难的时候,是他挺身而出,为我打气出谋划策,慷慨解囊,成为我身边第一个最重要的支持者,他说,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看我孤军奋战,不容易,因此,这次拍摄活动,他是从前忙到后。真的非常感谢!</p> <p class="ql-block">昨天中州古籍出版社来家里采访我,评审组家人先睹为快,先不外传!</p><p class="ql-block">从早上到下午共去了五个家庭六个人的采访,包括赵克红主席。出版社两个小美女,九零后编辑,零零后摄影师,一鼓作气,搞完已是下午两点多了,一拖原公关处刘久英处长78岁了,亲自驾车从东到西拉着我们,搞完后,我们已经没有力气了,他给我们拉到一个已关门的饭店,老板是他很好关系的一个专业军人,一听说,立刻从午睡中,起来给我们做饭。并且做了他们的招牌菜,尤其是飘着清香泛起一层淡淡黄油的汤,真的让我心脾肝胃都得到了最大的满足,……回想采访拍摄过程中,几个老人面对镜头诉说时起几次哽咽,他们日夜盼望的一拖东方红铁牛故事的书出来了,郑鲁豫一家以最有历史记忆最有两代一拖人创业和工作的经历,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一拖能走到今天,以及记录了这段红色历史的《东方铁牛》这本书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给了崇高的评价。他95岁的老岳母是按照党中央一五计划跟随爱人来到一拖,当年的情景至今都历历在目,老人说:“过去的人都是这么干的”;王协温老人这之前大病一场走路都很困难,刚出院,但他还是接受了采访,他从第一天进厂后珍藏了几乎所有的工作证等证件,奖状,日记本,就像宝藏里的金子,在今天的时光里闪着历史的不可磨灭的璀璨的光芒,无论过去了在岗的一拖人还是今天不在岗的一拖人;无论是不是一拖人,无论你的年龄多大,在这次拍摄采访中,再次展现出来一种精神,此时此刻,我为一拖精神骄傲,为共和国创业奉献奋斗精神骄傲,这种精神永远被大家崇仰和传承赞扬。</p><p class="ql-block">写这本书让我历练,出这本书让我认识一批人,所有的人都无需多言都在用自己的行动为东方红精神助力,使这本书将走向全国人民面前,使这个永远生生不息的中国制造精神得以传承和弘扬,此刻,刚刚醒来,从心头泛起这些感触,一吐而快,谢谢为这本书付出心血的人们…</p><p class="ql-block">芸霞</p><p class="ql-block">2024、7、19晨</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感谢昨天接受采访的鲁豫全家,王协温老人,陈松旺老师,赵克红主席,感谢全程服务的刘处长和唐槐,感谢出版社从郑州远道而来的那两个小美女,感谢给我们饥肠辘辘时送来饭菜的饭店老板……</p><p class="ql-block">[抱拳][抱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