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个人简介</b></p><p class="ql-block"><b>姜汉君,男,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中学高级教师。毕业于黑龙江大学,1990年7月至2003年3月在桦南县石头河子镇中学担任初三班主任及任教四个班级化学课。2003年3月至2008年2月被聘为石头河子镇中学业务副校长。</b></p><p class="ql-block"><b>2008年2月至2010年7月,担任桦南县金沙乡金沙中学校长。2010年7月至2012年8月,任桦南县大八浪中学校长。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任第五小学二校区党支部书记并兼任第一副校长职务。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任桦南县第六小学校长,2017年8月至今任桦南县第七小学校长。曾多次荣获:省级优秀教师、市级“校长领导力竞赛”一等奖、市级骨干教师、县级“五一劳动模范”“教育先进个人”“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b></p> <p class="ql-block"><b>风雨兼程,矢志教育</b></p><p class="ql-block"><b>——我的心路历程</b></p><p class="ql-block"><b> 桦南县第七小学校长姜汉君</b></p><p class="ql-block"><b> 在岁月的长河中,每一位校长都承载着一份独特的使命与责任。我,作为这其中的一员,经历了从初出茅庐到逐步成熟的心路历程。每当回首过去,那些与学生、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方互动的点滴,都如同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串联起我职业生涯的轨迹。一、走出学习殿堂,走向工作岗位1990年7月我毕业于佳木斯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我满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踏入了教育的殿堂。那时的我,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们的关怀,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当我第一次走进学校的大门,看到那一双双明亮而好奇的眼睛,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责任与使命。我告诉自己,一定要用心去感受每一个学生的内心,用爱去温暖他们的成长之路。然而,教育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学生们各种各样的需求和问题,我时常感到力不从心。但是,我始终坚信,只要用心去倾听,去理解,去帮助他们,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与学生们的互动中,我逐渐适应了教育工作的节奏和要求。我开始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我也积极向其他老师请教和学习,不断吸取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在1990年7月至2003年3月期间,我在桦南县石头河子镇中学担任初三班主任并任教四个班级化学课,1992年我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化学奥赛,为了让学生取得好成绩,我每天都会早早来到学校,指导学生做题,最终我指导的孩子获得了全国二等奖,我觉得很骄傲,对于刚刚上班两年的我来说,这项成绩的取得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和鼓舞。回望作为教师的那段时光,充满艰辛但是我倍感幸福,每当看到学生们都取得好成绩时,我都会特别的开心。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收获了很多,我曾荣获省级优秀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县级“五一劳动模范”、“教育先进个人”、“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除此之外,我也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能力。只有真正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成长需求,才能引导他们走向成功的人生道路。二、踏上管理岗位,深感责任更重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学校的校级管理者,并最终担任了校长的职务。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管理岗位的责任和挑战。2003年3月至2008年2月我参加由县里组织的石头河子镇中学领导组织竞聘,被聘为石头河子镇中学业务副校长。同时兼任初三两个班的化学课及初一年级班主任。记得初任这个岗位时,我内心充满了激动与忐忑。激动于能够站在这个重要的岗位上,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忐忑于面对未知的挑战与困难,担心自己是否能够胜任这份重任。然而,正是这些复杂的情感,驱使我不断前行,不断思考,如何能够成为一位优秀的校长。正是因为我对自己的不断鞭策,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在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我参与负责筹建前进小学即桦南县第二小学。并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8月,任第五小学二校区党支部书记并兼任第一副校长职务。在这个岗位上,通过不断的实践,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学习和反思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学习和反思,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因此,我始终保持谦虚、开放的心态,积极向他人学习和借鉴经验。随着我的经验和阅历越来越丰富,我也开始挑战自己。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我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招聘,通过全县五轮竞选,竞聘为桦南县第六小学校长。作为校长,我需要从更高的视角来审视学校的发展和未来。我需要关注学校的整体运行情况,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同时也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这种全新的视角和挑战让我倍感压力,但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决心。这三年间,我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带领全校的老师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绩。在此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团队的力量。一个优秀的团队能够凝聚人心、汇聚智慧、共同面对挑战。因此,我始终注重团队的建设和管理,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三、七年坚守,矢志教育时光荏苒,转眼间,自2017年8月至今,我已在第七小学校长的岗位上工作了七年。这七年,是充满挑战与收获的七年,是不断学习和成长的七年,更是坚守初心、矢志不渝的七年。七年前,当我踏上这片充满希望的校园,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作为一校之长,我不仅要为学校的发展规划蓝图,更要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倾注心血。因此,我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致力于营造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这七年里,我带领全校师生共同奋斗,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七小学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好成绩,作为校长我深感欣慰,在此,我谨向领导着重分享我这七年的心路历程。</b></p> <p class="ql-block"><b>一、走出学习殿堂,走向工作岗位1990年7月我毕业于佳木斯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我满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踏入了教育的殿堂。那时的我,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们的关怀,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当我第一次走进学校的大门,看到那一双双明亮而好奇的眼睛,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责任与使命。我告诉自己,一定要用心去感受每一个学生的内心,用爱去温暖他们的成长之路。然而,教育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学生们各种各样的需求和问题,我时常感到力不从心。但是,我始终坚信,只要用心去倾听,去理解,去帮助他们,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与学生们的互动中,我逐渐适应了教育工作的节奏和要求。我开始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我也积极向其他老师请教和学习,不断吸取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在1990年7月至2003年3月期间,我在桦南县石头河子镇中学担任初三班主任并任教四个班级化学课,1992年我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化学奥赛,为了让学生取得好成绩,我每天都会早早来到学校,指导学生做题,最终我指导的孩子获得了全国二等奖,我觉得很骄傲,对于刚刚上班两年的我来说,这项成绩的取得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和鼓舞。回望作为教师的那段时光,充满艰辛但是我倍感幸福,每当看到学生们都取得好成绩时,我都会特别的开心。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收获了很多,我曾荣获省级优秀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县级“五一劳动模范”、“教育先进个人”、“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除此之外,我也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能力。只有真正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成长需求,才能引导他们走向成功的人生道路。</b></p> <p class="ql-block"><b>二、踏上管理岗位,深感责任更重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学校的校级管理者,并最终担任了校长的职务。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管理岗位的责任和挑战。2003年3月至2008年2月我参加由县里组织的石头河子镇中学领导组织竞聘,被聘为石头河子镇中学业务副校长。同时兼任初三两个班的化学课及初一年级班主任。记得初任这个岗位时,我内心充满了激动与忐忑。激动于能够站在这个重要的岗位上,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忐忑于面对未知的挑战与困难,担心自己是否能够胜任这份重任。然而,正是这些复杂的情感,驱使我不断前行,不断思考,如何能够成为一位优秀的校长。正是因为我对自己的不断鞭策,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在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我参与负责筹建前进小学即桦南县第二小学。并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8月,任第五小学二校区党支部书记并兼任第一副校长职务。在这个岗位上,通过不断的实践,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学习和反思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学习和反思,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因此,我始终保持谦虚、开放的心态,积极向他人学习和借鉴经验。随着我的经验和阅历越来越丰富,我也开始挑战自己。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我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招聘,通过全县五轮竞选,竞聘为桦南县第六小学校长。作为校长,我需要从更高的视角来审视学校的发展和未来。我需要关注学校的整体运行情况,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同时也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这种全新的视角和挑战让我倍感压力,但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决心。这三年间,我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带领全校的老师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绩。在此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团队的力量。一个优秀的团队能够凝聚人心、汇聚智慧、共同面对挑战。因此,我始终注重团队的建设和管理,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b></p> <p class="ql-block"><b>三、七年坚守,矢志教育时光荏苒,转眼间,自2017年8月至今,我已在第七小学校长的岗位上工作了七年。这七年,是充满挑战与收获的七年,是不断学习和成长的七年,更是坚守初心、矢志不渝的七年。七年前,当我踏上这片充满希望的校园,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作为一校之长,我不仅要为学校的发展规划蓝图,更要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倾注心血。因此,我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致力于营造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这七年里,我带领全校师生共同奋斗,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七小学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好成绩,作为校长我深感欣慰,在此,我谨向领导着重分享我这七年的心路历程。(一)硬件建设固根基当我首次踏入第七小学时,我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调研。从学校的硬件设施到软件建设,从教师团队到学生群体,尽管大部分方面已经很好了,但我仍旧发现了一些亟待改进与优化的领域。首先,针对教师备课缺乏电脑的问题,我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沟通。在与教师们的交流中,我得知部分老师在备课过程中遇到了困难,甚至不得不在学校加班至深夜。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最终成功为教师们争取到了12台笔记本电脑,以助力他们更高效地进行备课和日常工作。虽然争取电脑的过程不是那么容易,我为此东奔西跑了很多次,但最后获得了上级部门的支持后,看到老师们用上了新的电脑,方便了他们的工作,我感到非常开心,我觉得我的一切努力都值得了。其次,我在深入班级的观察中,我注意到学生的书包常常占据了凳子的一半,使得他们只能半个屁股坐在板凳上,这无疑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不利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与教师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最终决定为每个班级安装一个书包柜。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学生们“半个屁股坐板凳”的问题,还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更为整洁、有序的学习环境。从这件事情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细心观察的重要性。只有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需求,我们才能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此外,我也意识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一个舒适、整洁的学习环境,不仅能让学生更加专注于学习,还能培养他们的良好生活习惯和品质。因此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也一直秉持这一理念,努力为学生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学习环境。在过去几年间,我逐步对学校的建筑和硬件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和升级。例如,我们进行了暖气维修、墙面粉刷、楼梯粉刷等工作,以确保师生们在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同时,我们还更换了电子白板等教学设备,以提升教学效果。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我校于2019年投入10000余元对原有警务室进行了改造,使其达到了标准化警务室的要求,为师生们的安全提供了更为坚实的保障。这几年看到七小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办学条件越来越优越,我深感欣慰。然而,我深知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们的工作还远未结束。(二)思想引领与和谐发展一所学校的持久健康发展,离不开坚实而先进的思想引领。自我初到七小,便与校领导班子深入交流,共同探索学校的发展之路。经过深思熟虑,我们最终确立了以“育人至上 和谐发展”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将“一切为了师生的和谐发展”作为我们的办学宗旨。这一理念旨在营造一个充满和谐氛围的校园环境,促进师生在品德、健康、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为了实现这一办学特色,我提出了“五和”的和谐办学理念,即“德与行和、健与美和、师与生和、技与时和、物与人和”。这些方面涵盖了德育、体育、教育、技术与实践、校园环境与人际关系等五大方面,力求在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体现出和谐与统一。多年来,七小一直秉持着这些思想和理念办学。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学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不仅在教学质量上取得了显著的提升,更在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我校已成为省级防震减灾示范基地、法治示范学校,并荣获了少年军校等荣誉称号,这些都是对我们办学成果的最好证明。然而,我知道这些成就并不是终点,而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新起点。面对未来,我将继续坚守“育人至上 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带领七小全体师生不断深化“五和”和谐办学理念的内涵,努力将七小打造成为一所具有鲜明办学特色、教育教学质量卓越的学校。(三)领导班子建设与后备干部培养在推进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领导班子在引领学校前进中的关键作用。面对中层领导在核心素养方面的不足,我精心组织了教师核心素养片断课展示。课后,我聚焦核心素养落实和问题化教学设计两大核心,对每一节课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点评,旨在通过我的示范引领,激发业务领导们对核心素养学习的热情。果然,我的点评引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业务领导们纷纷主动学习核心素养知识,努力提升自身能力。在任务链引领下的核心素养展示课活动中,我欣喜地看到大多数领导都能够运用新课程标准,对课堂进行高质量的点评,这样的评课活动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更增强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我始终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亲自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这种工作态度也极大地激发了其他领导的工作热情。在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中,我校的领导团队不仅各司其职,更能够主动承担责任,形成了一种合力。本学期,我们创新性地实施了“第三班主任”制度,每位领导都深入班级,参与班级的各项管理和活动。通过这种方式,领导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孩子和家庭的情况,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和身心健康等方面,形成了全员育人、全面育人的良好氛围。我作为五年二班的班主任,每天我都会去班级巡视几次,看看孩子们的学习状态,了解一下孩子们的读书情况,有问题时我会与班主任老师及时沟通交流,在此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第三班主任”制度所带来的积极变化。在与孩子们的互动中,我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习进步,更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和成长困惑。我会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想法,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第三班主任”制度的实施,让我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不再仅仅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更注重他们的品德教育、身心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培养。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优秀人才。在与众多领导和同事的交流中,我深刻感受到了“第三班主任”制度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它不仅仅是一个新的角色定位,更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的体现。我们都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将这一制度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升“第三班主任”的工作效果,我也计划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的沟通与合作。每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全方位的关注,而学科教师则是孩子们在知识海洋中的引路人。通过与他们的紧密合作,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状态,为他们提供更精准的指导和帮助。作为校长,我深知培养后备干部的重要性。只有善于培养干部,让每个人都有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学校的管理才能充满活力。因此,我们在教师队伍中选拔了一批年轻有为的教师,作为中层领导的辅助力量,同时也作为学校的后备干部来培养。我为这些后备干部制定了个人发展计划,建立了导师制度,让他们在学习经验的同时,也能够为领导队伍注入新的活力。通过挂职锻炼、参与项目管理等方式,他们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升。同时,我们还建立了评价机制,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支持。通过这种模式,我们成功地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后备干部,如李原、王若男、史文华、程珉、辛宽兴等,他们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后备干部的培养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这些后备干部不仅在工作中表现出色,更在思想上与学校的价值观高度契合。他们具备创新思维,勇于接受挑战,对于学校的发展充满了热情。这些特质使他们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都能发挥出独特的作用。以李原为例,他在挂职锻炼期间,主动请缨承担了一个困难重重的项目。他凭借出色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成功推动了项目的进展,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当然在这期间,他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和困惑,每当他找到我时,我不会直接告诉他怎么办,而是引导他自己去思考,去解决问题。我相信只有他自己找到答案,才能真正地成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原逐渐适应了挂职锻炼的节奏,他变得更加自信和果断。他开始主动与团队成员沟通,协调各方资源,确保项目能够顺利进行。在他的带领下,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有了显著的提升,项目的进度也大大加快。同样,我也以高标准去要求其他后备干部,并且根据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我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这些后备干部的成长经历充分证明了我的培养模式是有效的。看到他们的成长,我也深感欣慰,我也将继续完善这一模式,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同时,我也期待这些后备干部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继续发挥他们的才华和潜力,为学校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b></p> <p class="ql-block"><b>(四)教师培育与辉煌成就我不仅重视领导能力的提升,也特别看重教师能力的发展。为促进学校优质均衡发展,自2023年6月份至今,每天早上7:30我带领学校部分教师早上学习。第一学期先是带着大家写校园故事,练习大家的写作能力,第二学期我又带领大家进行系统的核心素养知识学习。资料不足,学校就购置了各科《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与教学指导》等书,人手一套,双学科教师每人两套。通过“理论学习+教学设计+实践落实+研课+反思再学+素养理论测试+示范课”的方式,快速提升了教师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的能力。总结出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创设教学情境和任务单为驱动的大单元下任务链的教学模式。2023年寒假每位教师以任务为驱动,进行大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学校在开学初进行评价,效果很好。2023年暑假,学校为全体教师和中层领导购买了数学语文两套试卷,利用假期加强学科能力提升,让他们在核心素养理论的依托下,通过做题来分析当前的命题方向,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在开学初对全校教师进行了测试,教师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本学期,我们秉承着学科协同、专业融合的教学理念,以学科组为单位,着手构建了包括数学、语文、英语以及音体美在内的星级学科团队以及两个研发团队,即校本研发团队与活动策划团队。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充分考量了各位领导和教师的专业背景、学科专长以及教学风格,以此为基础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各组在团结协作的氛围中,共同围绕这些项目的教学理念、模式以及活动策略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我们旨在通过这样的方式,汇聚集体智慧,发掘每位教师的潜能,以期在提升学科教学品质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激发他们对各学科的热爱与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年多来的坚持学习,我看到了老师们的进步,也深感自己也成长了很多。这一年多里,我与教师们共同学习,共同探索,一起面对挑战。我们彼此鼓励,互相支持,共同追求教育的卓越。我记得有一次,我们遇到了一个特别棘手的教学问题,大家都感到困惑和迷茫。但是,我们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坐下来,一起探讨,一起研究。经过几个小时的激烈讨论,我们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也看到了我们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和智慧。除此之外,我格外重视教师的个性化成长培养。我依据每位教师的独特性格和潜在能力,为他们量身定制了不同的培养策略。例如,我校的齐立超、田凤超、张明双和张竞怡老师,这几位老师性格稳重且业务能力强劲,因此我在业务层面上给予了她们更多的培养机会。我频繁安排她们参与教学竞赛和业务能力竞赛,并提供悉心的指导。其中,齐立超老师是我担任七小校长以来,着重培养并取得显著成果的第一位教师。尽管她年纪尚轻,但她的可塑性和潜力让我看到了无限的希望。在桦南县第四届业务展示中,我特意选择了她进行教学展示,以进一步锤炼她的能力。在为期一个月的准备期间,我与她共同进行了不下11次的课程打磨。尽管她也曾有过畏难情绪,但我坚信这样的经历对她而言是必要的成长过程。事实也证明,通过那次竞赛,她的业务能力得到了显著的飞跃。同样,张明双老师在本学期参与互助合作体的优秀班主任大赛时,也曾面临困境和挫折。她多次因压力而落泪,找我倾诉。我理解她的难处,但我更希望她能从中得到锻炼。于是,我亲自为她指导,逐句审阅并修改她的稿件,最终帮助她获得了大赛的第一名。除了上述提到的几位教师外,我校的沈玲老师和史文华老师对信息技术领域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在此领域有着突出的才能。因此,我特别关注并致力于培养她们在这一方面的能力。举例来说,去年在筹备微课大赛时,沈玲老师精心制作的微课作品让我过目,虽然我对技术细节并不精通,但我仍然分享了我的观感和建议。在她的努力下,沈玲老师最终以全县最高分的佳绩荣获了微课大赛的一等奖。</b></p><p class="ql-block"><b>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长处和不足,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始终根据他们的特性提供针对性的建议。我致力于帮助他们充分展现各自的优点,同时协助他们克服潜在的弱点,以期实现个人和团队的共同成长。经过我校教师的认真刻苦与持续奋斗,我校在近几年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教师们频频斩获荣誉。仅过去两年,我校即有118人次在各级各类的省、市、县比赛中崭露头角,荣誉满载。我个人在2022年和2024年的全省校长领导力竞赛中均荣获市级一等奖,虽然以前我也参加过很多次比赛,但这两次比赛的经历让我成长了很多。我收获的不止是荣誉,更多的是其他学校的宝贵经验。其他教师也特别优秀,获得了很多荣誉,如胡国华副校长在省级校长领导力材料类竞赛中荣获二等奖,孙桂英副校长凭借微课《习作指导—要动连着动》和《我变成了一棵树》分别荣获县级一等奖和县级材料类竞赛一等奖,祁莉莉老师的作业设计《我的中国梦》荣获市级二等奖,沈玲老师的主题班会《播种习惯 静待成长》获得县级现场竞赛二等奖,齐立超老师在市级心理健康现场教学中荣获二等奖,田凤超老师则在全市禁毒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摘得二等奖。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佳木斯市“菊花杯”教学竞赛活动中,我校更是荣获了市级团体一等奖,这一荣誉是对我校整体教学水平的肯定。而在本学期的互助合作体竞赛中,张明双老师和张竞怡老师分别获得了优秀班主任和学科赛课第一名的佳绩,再次彰显了我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风采。看到这么多老师都取得了这些如此骄人的成绩,我想我要比他们更加高兴,因为这不但体现了我们教师团队的卓越实力,也证明了我的培养和引领能力。我为我的团队感到自豪,他们的成功也是我作为校长的最大荣耀。(五)学生能力全方位塑造在致力于提升教师能力的同时,我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给予极高的重视,特别是在“五育并举”理念倡导学生核心素养能力提升的背景下。我不仅在思想上倡导教师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更亲自投身其中,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本学期,我策划了《我喜欢的校长》征文活动,旨在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同时也希望挖掘潜在的特长生。令人欣喜的是,孩子们的作文水平普遍较高,其中不乏佳作。例如,三年二班的黄渤雯同学,她的作文令人眼前一亮,文笔流畅,内容深刻,令人难以置信地出自一位三年级孩子之手。经过了解,我得知她热爱阅读,有着扎实的文学功底。自此,我开始特别关注她,并鼓励她尝试不同题材的写作,每次都能得到令人满意的成果。我坚信,她是一位极具潜力的学生,值得我持续关注和培养。为了更有效地落实核心素养,实现“五育并举”的目标,我积极倡导并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研学活动。我们走进森工大院,感受抗联文化的厚重;前往幸福学校,体验耕种的辛劳与收获的喜悦。本学期,我更是带领孩子们来到向阳湖进行写生,于树林间开展“古诗寻宝”游戏,通过“状元桥”锻炼胆识与意志,并参观“鸿源米业”了解插秧的辛勤。这些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也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深刻的体验与知识。我坚信,这样的教育模式能够培养出既有个性又全面发展的学生。未来,我将继续推动这一模式的常态化、体系化,为孩子们的成长创造更多机会。</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