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之旅(一)

梅与竹

<h3>2024年春节前夕,我们三代人有幸一起去厦门旅游,儿媳因为工作忙走不开,我们四人成行。</h3> <h3>第一个景点厦门沙坡尾,曾经是厦门古老的港口,现在成为了网红打卡地。</h3> <h3>这里也是许多影视剧的取景地。</h3> <h3>400年前的沙坡尾船来船往,渔船早出晚归,傍晚时分,南北采捕、鱼贯而回的热闹场面天天上演。</h3> <h3>如今经过修复的街区传统和现代交融,古朴和时尚呼应。</h3> <h3>这里可以看到厦门的地标建筑,世贸双子座,有的戏称两把刀,真的,蛮像的。</h3> <h3>第二个景点厦门海上明珠塔,登高望远,可以看到厦门的美景。</h3> <h3>第二天云水谣景区,此地因一部电影而改名。大榕树、大水车成了这里的地标。</h3> <h3>这气根有多厉害!</h3> <h3>这凹凸不平的道路,对我们二老可是一大挑战呵。</h3> <h3>随处可见的炮仗花,是福建的一种花卉,在春节前后开放,增添了节日喜庆的气氛。</h3> <h3>南靖,土楼之光文化园</h3> <h3>土楼,是我早就想去的地方</h3> <h3>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人们去一探究竟</h3> <h3>这个方型的叫和贵楼,别看它模样不咋地,却有奇特之处。它是建在沼泽地上的。从1732年至今,5层的楼房,多少次地震,至今屹立不倒。</h3> <h3>这个圆型的叫怀远楼,共有4层,每层34间房屋。每家从下到上一竖排,可以住34户人家。</h3> <h3>古代客家人以家族聚居,为安全起见,就建造了这样的房子</h3> <h3>以前的老人孩子是否就是在这土楼里坐井观天呢?</h3> <h3>邻居的房子也是用厚厚的泥土夯成的,难道他们就不怕外人入侵吗?</h3> <h3>路灯也是文创啊!</h3> <h3>这服饰很应景</h3> <h3>为了防护,土楼上有土炮<br></h3> <h3>提线木偶,是福建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h3> <h3>各式各样的瓦猫,它们是避邪的吉祥物</h3> <h3>怎么样,有点意思吧!<br></h3> <h3>永定高北土楼群亨有盛誉,共有2万3千座</h3> <h3>承启楼被称为土楼王,建于1709年,共有370多间房(本图来自网络)</h3> <h3>“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是对这座土楼最生动的描述。(本照片来自网络)</h3> <h3>站在这个位置,楼上的摄影师用超广角可以拍全景照</h3> <h3>第一圈共4层,一层是厨房,二层粮仓,三层四层住人。每层72间房,每家竖直4层。</h3> <h3>第二圈二层,一层客厅厨房,二层卧室。</h3> <h3>第三圈是学堂(私塾),第四圈是祖堂即祭拜先祖、议事的地方。</h3> <h3>这些方形的木柜子,是存放物品的,现在这里开了好多商铺,用于放置商品。</h3> <h3>承启楼共有房间400,90多户人家,最多的时候住800多人。现在尚有一些老年人还习惯住在这里</h3> <h3>邮票“中国民居”福建民居就是采用承启楼。</h3> <h3>这窗好漂亮</h3> <h3>这土墙可结实呢!据说建造时打完土夯才下雨,老百姓称其为“天助楼”</h3> <h3>你知道这个孔是派什么用处的吗?是传声孔。用于晩归的人呼叫家人开门。也便于邻里传递消息。</h3> <h3>这楼梯和我家老房子里的好像啊</h3> <h3>这个楼可以上去,去感受一下吧!</h3> <h3>世泽楼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1929年因战火被毁,于1931年按原状重建。这座楼是长方形土楼。</h3> <h3>侨福楼这座圆形土楼始建于1962年,是由楼主在海外的兄弟筹资兴建的。</h3> <h3>侨福楼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元素,该土楼占地约2300平方米,高三层,共有30间房。</h3> <h3>这座楼还因为培养出了11位博士而被称为“博士楼”</h3> <h3>土楼的发现源于一个美丽的神话。</h3> <h3>1985年美国发现中国有一个“核导弹发射基地”,隐藏于大山中几百年的土楼终于被发现。被戏称为“四菜一汤”的土楼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吉尼斯纪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