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之行

王翠英

<p class="ql-block">第一次到南京,一出站便是瓢泼大雨来迎接。到达酒店雨停了,从楼上望出去云浪翻滚,尤其是河西新区地标性建筑南京青奥双子塔上方云雾缭绕,下方好似塔基与长江江面平齐。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建筑群前方广场绿树浓荫、草青如洗。第一印象就是大美南京!大气南京!青奥双子塔是华东地区最高的双塔楼建筑之一。据说双子塔的设计灵感源于南京云锦,运用流畅的线条设计将双子塔、新中央商务区、滨江公园及江心洲岛逐一串联。</p> <p class="ql-block">既然是第一次到南京,那么第一件事必然是到东郊的紫金山拜谒中山陵,致敬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中山陵由中山陵墓、孙中山纪念馆、孝经鼎等部分组成。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大气磅礴,肃穆庄严。其平面图呈钟形,寓意警钟长鸣,唤醒民众。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p> <p class="ql-block">  拜谒伟人陵墓,这是第一次。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帝王为了华夏的统一、疆域的拓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帝王及王室成员墓室的奢华之极,为近现代以来的考古工作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帝王的陵墓我一概没去过,因为脱不开一个姓氏一个家天下,辉煌的墓穴与贫寒的百姓生活对照过于显明。相信大家都熟悉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但如果把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全文阅读解读一遍,那种视民为草芥的社会现实让人不寒而栗!</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先生为救国弃医从政,搭上了自己的前途与全部身家性命,一生颠沛流离。他的哥哥因为资助先生的革命行动,由巨富变为家资渐虚。当然先生的革命得到了社会各界、世界各国的支持与资助。自投身革命以来,先生的信念就是“天下为公”,建立一个天下人的天下,一个“自由、民主、博爱”的和谐社会。从1894年创立中兴会到同盟会到辛亥革命的十余次革命暴动,基本上是屡战屡败,但他们是愈挫愈勇,革命的信心愈加坚定,革命的目标愈加明确。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华民族的共和新纪元。进入孙中山纪念馆,赫然眼帘的四个大字“世纪伟人”,是对先生一生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该图拍摄于孙中山纪念馆,其他图片均来自于百度</span></p> <p class="ql-block">陵墓分前后两部,前为牌坊、墓道,后为陵墓主体建筑,包括陵门、碑亭、祭堂、墓室。 牌坊上刻有“博爱”二字,为中山先生手书,耳边响起先生的声音:“为四万万人谋福利就是博爱”!</p> <p class="ql-block">陵门上刻有“天下为公”,这四个字为中山先生手书,端庄朴实,豪迈俊逸,是先生终生奋斗的目标。</p> <p class="ql-block">祭堂和墓室在最高处,祭堂中门门楣上刻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天地正气”。祭堂的中央是中山先生坐像,由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底座上刻有中山先生革命事迹的浮雕。‌祭堂内墙壁上刻有中山先生《‌建国大纲》‌全文。</p> <p class="ql-block">从牌坊到祭堂共392个台阶依次抬高,虽然寓意是代表了当时3.92亿民众,我感受到的是中山先生革命历程的艰辛。先生光辉而短暂的一生留下诸多遗憾:“余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于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先生之革命实践,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前进的道路。先生之精神,巍哉丰碑,浩气长存!</p> <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20日于苏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