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引领,顺势而行——“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设计

无恙

<p class="ql-block">为贯彻践行新课标理念,传承省实精神与文脉,促进教师岗位练兵提升教育教学水准,7月20日上午,在教育局组织下,扶沟县实验小学校本部行知报告厅,300名教师齐聚一起,开展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p> <p class="ql-block">围绕“教学评一致性的数学教学设计”的主题,呼宝珍专家进行了关于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操作进行了剖析。</p> 一 关于教学评一致性 <p class="ql-block">“教学评一致性”是指课堂教学中的三个关键要素: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教与学的评价,都要与学习目标达成一致。</p> 二 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的理念 <p class="ql-block">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学习目标作为灵魂,它既是出发点又是归宿。“教”是指教师帮助学生实现目标的指导活动,教师的“教”要为素养目标的达成而教。“学”是指学生为实现目标而付出的种种努力。学生的“学”也要为素养目标的达成而学。“评”是指教师和学生对学生学习表现的评价,以监测学生的目标达成。因此,“教-学-评”一致性就体现在目标指引下的“学-教”一致性,即所学即所教;“教-评”一致性,即所教即所评;“学-评”一致性,即所学即所评。</p> 三 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的操作 <p class="ql-block">第一,分析课程标准,确定学习水平和核心概念。这一步骤是设计指向核心素养学习目标的核心,即由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标准确定学习水平,由内容标准确定核心概念。学业质量标准是对核心素养的细化和阶段化描述,内容标准则从学什么的角度来承载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第二,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材分析,建立概念体系分析其关键特征。这一阶段是将内容标准与教材内容建立联系的关键,学习目标中的核心内容来源于二者的整合。</p><p class="ql-block">第三,根据学情和教材分析结果确定行为程度和行为条件。学业质量标准决定了学习水平。通过学情和教材分析,厘清符合所教班级学生特征的行为水平,确保制定的学习目标是多数学生能够实现的。</p> <p class="ql-block">  随着第二天培训落幕,教师们纷纷表示,虽时光匆匆,但收获满满。他们深知,从新手到专家的蜕变之路,还需不懈努力与持续学习。展望未来,他们将携手并进,在教育这片沃土上,共同书写新篇章。</p>

教学

一致性

学习

学生

教师

素养

目标

课程标准

核心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