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闲:

和平

<p class="ql-block">窗外艳阳高照,草木葳蕤,绿又深了三分,红又浓了三分,时光悄然。屋内也仍寂然一片,光阴在此时显得格外平静悠长。三伏天长,上蒸下煮,“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闲暇之余,把心思用在屋子布置,一日三餐上,要比逛街,交游更加的值当。</p> <p class="ql-block">有人这样算过,一日三餐,一个月就有90多次,而一年下来就是1000多次。吃饭是我们做的最多的事。试想:一个会做饭的人,生活的再差又能差到那里去呢?有味的日子是料理好日常的柴米油盐,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下厨做饭是一种乐趣,下厨做饭能让人快乐,如果还能与人分享,在别人纷纷赞许的时候,那就等于享受了更高级的快乐。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从不辜负一日三餐,正如那句话:闲人愁多,懒人病多,忙人快活。</p> <p class="ql-block">一碗烟火气,最能抚慰万千不如意。我没有学过厨师,也没有接受过培训。只是平时饭吃的没有滋味时,就全身心地下厨做饭,然后全身心地吃饭。只要体力充沛,材料顺手,无事的时候,喝一杯凉茶,沙发上坐一坐,劲攒足了,气理顺了,就去厨房忙活一番。其实,没有人是不吃喝的,但很少有人能真正懂得食物的美味。世间万物都有它与生俱来的品质和特性,就如同人都有各自的资质禀赋一样。如果厨师不懂得一点“厨理”,就会像搞文艺的不懂得“乐理”,很难做出一道好菜。这包括:选材,没有好的食材,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打理食材,要有耐心,肯花心思。比如葱花:小炒时用葱米,蒸鱼时用葱丝,炖肉时则需要用葱段。用的不对,不好看也不好吃。食材搭配:“一物有一物之味,不可混而同之。”有的食材可以放在一起,有的则不能放在一起,弄不好就成了“关公战秦琼”了。调料的使用:比如:鸡蛋用料酒打散后,煎出来是鸡蛋饼,鸡蛋用白醋打散后,煎出来的则是小米粒大小的颗粒,俗称:“赛蟹籽”。对于烹饪来说,最重要的是掌握好火候,火候的大小都决定着菜的质量。</p> <p class="ql-block">人在童年时吃到的东西,也许是最好的。夏天的饭桌上,能有一盘豆腐做的菜,一定会增进你的食欲。据说全国豆腐的做法有千种之多。大豆做成的豆腐是价钱便宜的杂粮,也是营养丰富的食材。科学家说它是为数不多的零负担食物。最近喜欢上了一种吃法:一块豆腐切成小块,焯水去掉豆腥味,两个鸡蛋调成蛋液倒进豆腐,煎熟盛盘,把番茄酱浇在上面,经济、简单、色美、味润。还能多吃上一碗饭。再比如:用苹果醋和苏打水能调出正宗的冷面汤。俗话说:唱戏的腔,厨师的汤。烈日炎炎,温度居高不下,也许一碗地道的冷面,能缓解酷热带来的不适。还有一道菜,俗称佛跳墙,又叫福寿全,还叫坛烧八宝。此菜吃起来醇香浓郁,烂而不腐,色调瑰丽,清而不腻,唇齿流芳,余味无穷。据说这道菜的发明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此说是有个娇生惯养的姑娘,新婚的第二天婆家要试厨,这决定新媳妇未来在婆家的地位。新媳妇无奈,遂去请教自己的母亲。母亲后悔平时的娇惯,也无它法,于是就将家里所有的山珍海味都给包了去。可是她就是不会做,性急之下,便把所有的食材,顺手都装进了一个空了的酒坛子里,拿到炉灶上炖煮。没想到的是,这却成就了一道经久不衰的美食。如此说:这道菜应该叫坛烧八宝比较淮确。</p> <p class="ql-block">做菜要多实践,多吃,多问,多看菜谱。一道菜要多做几次,才能掌握咸淡火候。有的菜能说明一个道理,有的菜就是一个故事,有的菜就是一件艺术品。只要全身心的去做,忙起来夏天的热就不会那么热的让人难以忍受了。</p> <p class="ql-block">​“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洁,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恶臭不食,失饪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做饭容易,做好饭不简单。做饭不是不讲究,也许大有讲究。吃的越讲究,日子才越有趣。生活中真正有味的东西,都是做出来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