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法学界十大名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学理论的形成,法治建设的成就都离不开法学家们的心血和建树。其中有一部分法学家因其精深的造诣特别的贡献而形成了千古流芳的名号,受到广泛的尊敬。</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法治三老</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法治三老”是学界对郭道晖、江平、李步云这三位法学家的尊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郭道晖,湖南湘阴人。其研究领域是“宪治”。曾任《中国法学》杂志社总编辑,入选新中国70周年百名湖湘人物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江平,祖籍浙江宁波。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终身教授,我国民商法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曾任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李步云,湖南娄底人。参加抗美援朝,后负伤回国。专注于研究法治与人权,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博士生导师,曾任《法学研究》主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人均已是鲐背老者,一生始终为法治的研究、实践而发声奔走,获中国法治影响力终身成就奖。</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二、中国法理学三剑客</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法理学三剑客”是对张文显、郑成良、徐显明三位法学家的尊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张文显,河南南阳人。曾任吉林大学党委书记,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二级大法官。其法理学研究成果有数十项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奖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郑成良,祖籍天津宁河。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国家法官学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徐显明,山东青岛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山东大学校长,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三位法理学家曾经都是吉林大学法学院的学生。他们共同奠定了中国“权利法学派”的基础,并对中国法理学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剑客”源自外国学者对三位的贊誉,后来在国内传开。所谓剑客精神,即“理论的勇气、批判的意识、创新的精神、正义的信念,与开拓进取的坚持和努力。” </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北高南马</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北高南马”是对中国刑法学界两位泰斗——高铭暄与马克昌的尊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高铭暄,浙江台州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荣誉一级教授。新中国刑法学专业第一位博士研究生导师,新中国刑法学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新中国刑事立法活动唯一的自始、全程参加的学者。获“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最美奋斗者”称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马克昌,河南西华人。武汉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著名法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新中国刑法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其主编的《刑法学全书》360万字,至今仍然是中国最权威的刑法学工具书,他的《比较刑法原理——外国刑法学总论》开我国比较刑法学研究先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个世纪50年代初,高、马二人同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读研,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毕生从事刑法学研究和教学,同时成为新中国刑法学的泰斗、元老。</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四、中国民法三杰</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民法三杰”是对佟柔、谢怀栻、江平三人的尊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佟柔,辽宁北镇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内法学界公认的新中国民法开创者、民法理论奠基人、民法学带头人。他对于民法学的贡献享誉国际,被外国法学家誉为“中国民法之父”、“中国民法先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谢怀栻,湖北枣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硏究所终身研究员、终身教授。新中国民法的先驱者。参加了民法通则等重要民商法律立法活动,被公认为我国民商法立法的核心专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江平。在前面“法治三老”中已作介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佟柔、谢怀栻、江平对中国民法学的建设、新中国的民法立法,民法学者的培养,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既是当之无愧的“民法三杰”又是民法学三大泰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法学各个领域都有许多精英大家巨匠,他们用自己聪明的才智、献身的精神,不倦的奋斗,与立法界、实务界、民众共同撑起了中国法治的蓝天、大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述10位(尚不只此)是其中的缩影、代表、佼佼者。在法治这座大厦里,他们既是奠基石又是建筑家,其功德将永载史册,其美名与日月同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零二四年七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注:以上图片、资料主要来源于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