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厦平

<p class="ql-block">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简称“运博”,全称“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开发东路(三湾湿地公园西北侧约150米),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隶属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是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休闲体验为一体的地方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标志性项目,由南京博物院负责布展和运营。</p><p class="ql-block">2019年5月5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筹)奠基仪式举行。同年9月27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正式开工建设,2020年1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批复同意博物馆正式命名为“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2021年6月16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截止2021年末,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藏有自春秋至当代反映运河主题的古籍文献、书画、碑刻、陶瓷器、金属器、杂项等各类文物展品1万多件(套)。</p><p class="ql-block">2021年,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先后入选江苏“运河百景”标志性运河文旅产品公示名单、江苏省省级水情教育基地名单、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这是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正门广场,从这里开始排队,进入馆中,然后身份证验证,所带物品全部过机器,方可入馆。</p> <p class="ql-block">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79373.59平方米,主体由博物馆和大运塔两部分组成。该博物馆整体基调为唐代建筑风格,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张锦秋领衔设计。</p><p class="ql-block">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整体馆型采用了巨型船只造型,同时融入风帆元素,就像运河边一艘即将扬帆起航的巨船。大运塔则以唐塔的风格设计,塔高百米,可通过馆顶建设的长虹卧波式长廊进入高塔。大运塔距离文峰寺的文峰塔大概1.2公里,距离高旻寺天中塔大概4公里,站在三湾风景区最高的观景台远眺,南北两方分别可以看到一座塔尖:北边是文峰塔,曾是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的起点;南边是天中塔,曾是清朝皇帝的行宫所在。文峰塔、大运塔、天中塔在运河边形成了“三塔映三湾”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为全景展示中国大运河历史面貌与文化价值的通史展,展览分为“运河沧桑、王朝基业”“天工慧光、中华勋业”“融通九州、社稷鸿业”“泽被天下、万民生业”“通古达今、千秋伟业”五个部分,以紧握历史脉络的叙事方式,着力开拓世界文化遗产的宏观视野,全力撷取运河沿线省市的亮点特色,通过文物、辅助展品、图表、照片、场景、模型等多种手段进行展示。</p> <p class="ql-block">走进运博馆第一个基本陈列“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展厅,这里全景展示中国大运河历史面貌与文化价值。令人惊叹的是,不可移动的文物被搬到展馆里变成了展品。你可以看到长25.7米、高8米的开封州桥遗址,古汴河河道剖面占了一面墙,将“古今兴废事”以令人震撼的方式立体呈现。</p><p class="ql-block">上面一条条白色错落的线条代表一个文化地层,从隋唐元明清一直到现代。从文化地层中,可以看到每一个朝代老汴河的河面宽度。“仔细分辨就会发现,国家统一且强盛时河道宽且深,国家分裂且衰弱时河道浅且窄,这就是大运河与国运息息相关的实物证明。”</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走进展览馆大厅,排队用身份证免费领取讲解器,然后跟随讲解员进入展厅,我走的地方也不少,没有听过这么好的讲解,讲解员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清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并且不是正式的员工讲解,而是个志愿者五十多岁的阿姨,让你有一种非常想听,不愿意离开的感觉,真是受益匪浅呀!</p> <p class="ql-block">最著名的粮仓——洛阳含嘉仓被誉为“天下第一仓”,是大运河的配套措施,始建于隋朝,专门用来收纳各地上缴的粮食。含嘉仓城内有四百余座仓窖,直径最大的有18米,最深的有12米。能承载1万石的粮食,相当于现在的近六十万公斤(600吨)。仓窖口大底小,以防止坍塌。挖好窖坑后,要用火烘干,以除湿防潮。配套的各项措施严谨而科学,有效保障了存粮的安全。</p><p class="ql-block">最特别的是,由此还诞生了专职验粮收粮的“军粮经纪”,这些人可以称得上是漕粮的“质检员”。他们的检验功夫十分了得,有经验的能单臂插入米中,取出米样,凭手臂在米中穿行的感觉与手攥米样时的涩感,就可判断米的饱水度,还有配套的密符来记录漕粮的检验情况。</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馆中间大厅休息一会!外孙拍照🎥!</p> <p class="ql-block">在毗邻的另一个基本陈列展“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以“城市历史景观再现”的模式打造一个有历史场景和真实业态、让观众可以互动体验的展厅。入口以船行至岸边开始,由一条主街将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运河故事”串联,以真实的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体验,从多个维度让观众身临其境,开启一场穿越时空之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主街一步步曲径通幽,历经四段不同时空的“运河故事”进行串联。仿佛置身隋唐酒肆与好友把酒言欢,来到宋代香铺“剁手”一款心仪已久的线香,逛书院看小桥流水人家,还有明清四合院、古戏台热闹非凡,边看戏边吃扬州美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江南街景中,LED屏做成的天幕每20分钟循环一次,模拟一天24小时的光影变化。从清晨鸟鸣到满天星斗,从四季流转到烟雨霜雪,最妙的是,屏幕上出现江南运河段的濛濛烟雨、枕水人家时,所有实体建筑的屋檐上也会滴落雨点,一步走进活色生香的运河人家。</p> <p class="ql-block">参观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即将结束之际,带外孙来到文旅纪念品展柜前,给他买了一款文创款大运河馆特制冰淇淋,满足一下孩子的小愿望。妈妈来了个特写拍照🎥!</p> <p class="ql-block">一馆揽尽千年运河,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一部流动的历史长卷。让我们参观者,感到非常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展览还创新性地引入5G技术,在展厅中设立了独特的沉浸式体验空间——“5G+VR|720°直播大运”,全景呈现运河之美,实现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解读中国大运河。</p> <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19日下午三点,参观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结束后,我们打车去扬州市晚清第一园何园参观。</p><p class="ql-block">何园园主何芷舠,是与晚清重臣李鸿章、光绪帝师孙家鼐联姻的扬州士绅,于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建造了这个私家园林。何园有“晚清第一园”的美誉,园中建筑中西合璧,并由复道回廊串联,布局富有层次感。全园由后花园、住所院落和位于东南部的片石山房(一堆假山石,仅剩遗迹,规模极小)几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通过复道回廊(扬州人俗称为“串楼”,就是分为上、下两层的回廊)连成一体。这种上、下两层的回廊,是何园建筑具有特色的部分,园中人员通过回廊在园中穿行,雨天避雨、晴天遮阳,不受天气影响。而一串串开在复道回廊上的漏窗、空窗,组成的花窗带,也是园内的一大特色。后花园从布局上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主要建筑有船厅、水心亭等。东部,以“厅堂”为中心构成一组院落,其中“船厅”厅型似船形,四周用鹅卵石、瓦片铺地,花纹是水波状,给人以水中而居的感觉。园中的老少主人们,居住在南部的玉绣楼,这是一幢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既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砖木结构,又大量使用了法式的百叶门窗、日本式的拉门、法式的壁炉、铁艺的床等。目前何园还是国内影视剧取景的天然基地,新版《红楼梦》、《还珠格格》续集等近百部影视剧在此取景。何园面积不大,游客通过复道回廊可以到达园内任何一处。</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清代中期,完成于清光绪年间的扬州何园,是扬州园林的一个经典代表作,有着“晚清第一园”之美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20个重点公园之一。何园不仅是座规模宏大的私人宅院,而且在园林建筑中有着冠盖中国造园艺术的四个“天下第一”,有着“中国名园、江南孤例”之誉而备受人们的推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花园的西部,中间有一个水池,水池中建有水心亭,是园内主人观看戏剧表演的地方,“水中戏亭”的设计独具匠心。展馆的设计很独特。</p> <p class="ql-block">说起何芷舠可能很多人还很陌生,其实何氏家族是中国近代的名门望族,人才辈出,和中国近代史上几个赫赫有名的大家族关系十分密切:与北洋大臣李鸿章、光绪皇帝老师孙家鼐是同乡加儿女亲家,与光绪皇帝另一位更有名气的老师翁同龢以及清廷重臣、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也有姻亲关系。</p> <p class="ql-block">说起何园不得不提起何园主人何芷舠,何芷舠(1835-1909),安微望江人,他少年得志,官运亨通,从任福建司、云南司郎中,到湖北主办军需局、盐法道、督粮道、湖北按察使后不久,又接任汉黄德(即汉口、黄冈、德安三地区)道的道台,并兼任江汉关(汉口海关)监督,在此期间拥有了巨额财富。</p> <p class="ql-block">何氏家族在近代,现代出了不少名人,近代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教育家、法律工作者何世桢就出自何氏家族,现代著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就是何芷舠的曾孙。一百四十多年来,何园及何家几代人作为与时俱进的中国人,成为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的缩影,他们跨越了三个世纪、经历了三个时代,共同演绎出一幕幕生动扣人心弦的动人故事。</p> <p class="ql-block">清光绪九年(1883年)年仅49岁正值壮年的何芷舠因不满清朝的软弱、媚外政策,看不惯洋人的趾高气扬,深感前途凶险,由湖北汉黄德道台兼江汉关监督的官任上卸任来到了扬州,投入巨资良材,在购得吴氏片石山房旧址即双槐园的基础上,扩建为宅园一体的私家园林,取名“寄啸山庄”,该园名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依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以此表达主人寄情山水田园、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的志节情怀。因园主人姓何,人们习惯地将它叫着“何园”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何园占地面积达14000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就有7000多平方米,作为园林来说占全园面积50%的建筑,有点太大,太密集,但人们置身园中,不但没有拥挤感,反觉得处处收放有度,疏密有致,层次分明。这种效果,靠的正是造园者在建筑布局上的匠心独运,从平淡中创造奇迹。</p> <p class="ql-block">扬州文昌阁。今扬州府学建筑群仅存文昌阁。2011年,文昌阁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沿革明弘治九年(1496年),当地建文津桥直达府学。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于文津桥上增建文昌阁,祀文昌帝君。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阁遭火焚,次年重建。清代,文昌阁重修。1952年,填汶河筑路,文津桥埋于地下,文昌阁保留。</p> <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18日下午,来到扬州市,入住酒店办理完手续,就去了网红好评的大潮淮菜馆,品尝一下这里的美味佳肴,确实是名不虚传。</p> <p class="ql-block">扬州东关街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它东至古运河边,西至国庆路,全长1122米。东关街以前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道,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街面上市井繁华、商家林立,行当俱全,生意兴隆。陆陈行、油米坊、鲜鱼行、八鲜行、瓜果行、竹木行近百家之多。东关街上的“老字号”商家就有开业于1817年的四美酱园、1830年的谢馥春香粉店、1862年的潘广和五金店、1901年的夏广盛豆腐店、1909年的陈同兴鞋子店、1912年的乾大昌纸店、1923年的震泰昌香粉店、1936年的张洪兴当铺、1938年的庆丰茶食店、1940年的四流春茶社1941年的协丰南货店、1945年的凌大兴茶食店、1946年的富记当铺,此外还有周广兴帽子店、恒茂油麻店、顺泰南货店、恒泰祥颜色店,朱德记面粉店等。东关街是扬州手工业的集中地,前店后坊的连家店遍及全街,如樊顺兴伞店、曹顺兴箩匾老铺、孙铸臣漆器作坊、源泰祥糖坊、孙记玉器作坊、董厚和袜厂等。</p> <p class="ql-block">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中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大运河开通后,这条外依运河、内连城区的通衢大道,逐步成为最活跃的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集聚地。经过千年的积淀,街内留下丰厚的历史遗存和人文古迹,堪称中国大运河沿线城市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商业古街。</p> <p class="ql-block">短暂一日游扬州名胜古迹,品尝了当地的美味佳肴,从我们的所见所闻,深深感受到了,这座古城文化底蕴的深厚,大运河的河道通商,带动了整个城市的发展,造福于百姓的幸福生活。虽然旅游时间短暂,但是让我们用脚步行走于各个景点,用视觉记录下美好的瞬间。扬州的美景如画,我们不虚此行,让孩子更深入的解了中国大运河历史,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的海洋,此行让我们收获满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