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唐大慈恩寺 - 大雁塔 - 探亲访友行(八)

周昕

<p class="ql-block">西安唐大慈恩寺 - 大雁塔 - 探亲访友行(八)</p><p class="ql-block">文·摄影/周昕(澳大利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前来西安都是去一些比较热门的景点,像秦始皇兵马俑、碑林、华清池、乾陵等地方。</p><p class="ql-block">今天天气好,堂姐、堂姐夫、堂妹们携我们去没有去过的大慈恩寺游览。</p> <p class="ql-block">唐大慈恩寺是公元648年(唐贞观二十二年)太子李治(即唐高宗),为了追悼他的母亲长孙氏文德皇后母仪天下,而建造的。当时在皇宫城南晋昌里的“净觉故伽蓝”旧址营建的新寺,面积342亩,是现存寺院面积的7倍,整个工程“穷班倕巧艺,尽衡霍良木”,寺院建成后,极为壮丽,是唐代规模最大寺院。唐太宗赐新寺名为“大慈恩寺”。新建落成时,唐代高僧玄奘受朝庭圣命,为首任上座方丈。寺内的大雁塔是玄奘亲自设计参与建造的,并在此翻译佛经十余年,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雁塔位于大慈恩寺的北部,为楼阁式的四方形砖塔,由塔座、塔身和塔顶组成。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一座藏经塔,初称慈恩寺塔,后被改称为雁塔,最终要与荐福寺内的小雁塔相区别而被改称为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成为现在整座塔,算上塔座,高64.517米的七层塔身。</p><p class="ql-block">每层塔角均有“占风铎”寓意所愿皆所得的风铃,风起时传出清脆的铃声,有“钟声平安”的含义。当然,大雁塔内部除了有玄奘带回来的经书,还藏有国宝级文物,值得观赏,不再赘述。</p><p class="ql-block">我们观赏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的大雁塔,见证了这座将古印度佛塔的建筑形式融入了华夏文化元素的独特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游览完大慈恩寺和大雁塔,堂姐安排了聚餐。我们终于和所有的堂姐弟妹家人们都见了面或者通电话和接视频了。 </p><p class="ql-block">虽然相聚时间很短,庆幸大家都安好。现代生活,大家都忙,相见不容易,聚散终有时。<span style="font-size:18px;">平安就是福,只有互道珍重,言不尽意,情留心中。<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