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宜居之城 蒙特利尔

子虚

<p class="ql-block"> 简 叙</p><p class="ql-block"> 蒙特利尔(法语:Montréal,英语:Montreal),又称满地可,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省西南部圣劳伦斯河中的蒙特利尔岛及周边小岛上,是加拿大魁北克省的经济中心和主要港口,也是该省面积最大的城市。</p><p class="ql-block"> 蒙特利尔人口约410万(2016年),面积4259平方千米,是加拿大面积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一词来源于中古法语“Mont Royal”,意思为“皇家山”,蒙特利尔城中心的地标皇家山就以此命名。</p><p class="ql-block"> 蒙特利尔是加拿大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2013年,该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1893亿美元,这主要是得益于蒙特利尔发达的航空、金融、设计和电影等行业。</p><p class="ql-block"> 2006年,蒙特利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设计之城”。2017年,蒙特利尔被英国高等教育调查机构评为世界最佳留学城市。</p> <p class="ql-block"> 与时俱进·宜居之城(一)</p><p class="ql-block"> 虽然蒙特利尔的毛皮贸易已日渐衰败,但到了1900年,不断扩展的航运业和铁路却使蒙特利尔成了加拿大的商业和文化中心。来此寻找工作的中欧和东欧移民造就了蒙特利尔的多元化特色。</p><p class="ql-block"> 随着20世纪欧洲犹太人大批流入,蒙特利尔的各民族聚居区也不断扩大。两次世界大战后这种趋势持续,移民不断涌入,城市急剧膨胀,甚至让蒙特利尔一度成了“罪恶之城”,当然部分的原因要归咎于美国的禁酒令。美国禁酒年代,魁北克省成为整块大陆的供酒地,莫逊家族因此致富。与此同时,嫖娼和赌博业得到当局保护。伴随着蒙特利尔向制造业中心的过渡,城市中产阶级也渐渐冒出头来。</p><p class="ql-block"> 1911年,蒙特利尔市区人口达到50万人,并在接下来二十年的欧洲移民潮中增加一倍。20世纪50年代初,蒙特利尔人口过百万,市长Jean Drapeau也开始对蒙特利尔的未来建设进行计划。</p><p class="ql-block"> 20世纪50年代早期的蒙特利尔人口已经超过百万,蒙特利尔新任市长吉恩·德拉波为改变城市的旧貌而制定出了一系列计划:建立一个新的地铁系统和地下城,蒙特利尔港口的扩张,与圣劳伦斯河的海路的加宽。这段时期高楼竞相矗立城市之上,43层的玛丽城广场和47层的Tour de la Bourse。另外新建了两个博物馆,并于1966年开通了地铁和多条高速公路。蒙特利尔在城市清洁、鼓励城市重新发展上取得辉煌成就,并成功在1967年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和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吸引了超过5000万的游客,这也大大提升了蒙特利尔的国际知名度。</p><p class="ql-block"> 除了1960年代初的那5年外,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德拉波都是倍受市民爱戴的蒙特利尔市长。尽管如此,多伦多还是赶超了蒙特利尔,成为了加拿大的经济中心,这主要是是由于魁北克分离主义活动主导了20世纪60年代蒙特利尔的政坛。由此引发的“静默革命”最终在工业和政治上法裔魁北克人争取到了更大的发言权,并确立了法语在魁北克省的主导地位。到了21世纪,蒙特利尔已成为世界上人口仅次于巴黎的第二大法语城市。</p> <p class="ql-block">    与时俱进·宜居之城(二)</p><p class="ql-block"> 蒙特利尔曾经是加拿大经济首都,拥有最多的人口及最发达的经济,但是在1976年被安大略省的多伦多超过。今天蒙特利尔仍然是加拿大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航空工业、金融、设计、电影工业等行业发达。蒙特利尔被认为是世界最佳宜居城市,并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认定为设计之城。</p><p class="ql-block"> 蒙特利尔在几个气候区的交际处,因此天气变化多样。这里降水丰富,平均每年冬天降雪量为2.14米,高于莫斯科。平均年降雨量为897毫米。每年政府要耗费5000万加元清扫积雪。夏天最潮湿,但人们能尽情地享受一年里最多的阳光。</p><p class="ql-block"> 旧城区的街头,五颜六色的灯光,不断闪烁、跳跃、交替着变幻、翻移的光芒,真是让人乱花渐欲迷人眼,犹如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各式各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和艺术狂欢节至今不但是北美洲之最,还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爱好者。据统计,蒙特利尔市每年近有超过百万的爵士乐迷涌入这座城市欣赏一千多个来自世界各地已经加拿大本土的乐团的表演。除了八月著名的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还有每晚通宵达旦的音乐会以及各式各样的节日:啤酒节,另类电影节,法国音乐节,国际美食节等。</p><p class="ql-block"> 蒙特利尔唐人街最初是以爱尔兰人为主的外来移民聚居地,是整座城市中最阴暗嘈杂的角落。19世纪中叶,因为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大批华工聚居于此,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兴家立业落地生根,形成了最初的唐人街。经过数代华人的辛勤创业,现今的唐人街已经成为蒙特利尔市的一处著名观光景点。街中心的中山公园,虽然不大,却古朴雅致,中华气息浓厚,为人们提供了小憩和活动的场所。</p><p class="ql-block"> 蒙特利尔圣母大教堂是北美最大的教堂,建成于1829年,位于蒙特利尔市旧城区中心地带,在达尔姆广场对面。据说圣母大教堂是参照法国巴黎圣母院的样式建造的,所以人们亲切地称呼它为:“小巴黎圣母院”,同时它也被称作北美最大的教堂。穿过庄严肃穆的大门,进入圣母大教堂,大堂内流光溢彩,满目的金碧辉煌,使人浸入浪漫奢华与庄严肃穆的极不对称但又相当和谐的混搭之中。宽敞明亮的大厅,每一个装饰细节无不散发着艺术的气息,每一处都体现了“上帝”的魔力。室内大厅则通向更多的小厅,小厅内部则更为奢华,让人目不暇接。教堂内还有一个宗教博物馆,当中陈列着许多精美中世纪宗教银器,银器精品制作精致,色泽炫彩夺目。庄严肃穆的通道里,来做弥撒的人们在教堂中小声地说话,静悄悄地来往行走,相互感谢着上帝的恩赐。</p><p class="ql-block"> 皇家山公园于蒙特利尔市区中央,由三座连绵的群山组成在一起的。最高的山头其实也只有233米高,但是因其在蒙特利尔重要的地理位置,皇家山公园的顶端是蒙特利尔的至高点。公园建于1876年,占地共101公顷,由设计纽约中央公园的著名建筑师Frederick Law Olmste负责规划,公园虽然面积不大,但园内却景色宜人,湖水荡漾,波光粼粼,锦鳞游泳,鸥鸟飞翔。在惬意舒适的周末,邀上几个好友,不妨来此郊游,湖边的绿地上,岸边棵棵挺拔的枫树把湖水与蓝天掩映于一体,找块绿地坐下慢慢野餐,伴随着清新的空气,感受温暖秋日里的阳光,枫叶零星散落,光着脚走在如茵的草坪上宛如行走家中温暖舒适的地毯之上十分惬意。</p> <p class="ql-block">附注:部分图片游历拍摄及积年积攒,部分图文来自网络综合,添页观世察史究性,纯粹学习交流,虔诚开心度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