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四吕文化具有提升道德、淳化风俗之效应。为了进一步弘扬"四吕文化",7月17日蓝田″四吕文化″研究爱好者,共同交流研讨其对当下道德规范及守礼畏法的社会作用。"四吕文化"研究者蔺玉昌、郭栓民、王仲儒、刘少青、王碰碌、樊银涛等共同参与,研讨会由蔺会长主持、王老师主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吕氏始祖伯夷始至三十一世裔孙太公吕尚,英明神武,灭殷兴周,首封太公吕尚于营丘,曰齐国。 在四吕文化的讲述中,王老师从四吕家族迁往蓝田定居到四吕父亲生平及贡献;从四吕兄弟遵循教导勤奋好学到术有专攻各有建树;除此外也讲到四吕乡约问世及数千年来对乡村发展的影响。讲述中引入历史典故,给大家带来很多启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讲述后在蔺会长的提议下进入研讨环节,大家积极发言。王老师的讲述条理清晰、引经据典、启发性较强,是大家共同的感受。</p><p class="ql-block">--王老师讲的很透彻,很全面,让大家感受到吕氏兄弟四人在家乡蓝田制订并推行的一部乡里公约,对育化乡邻诚信明礼有较高的价值。</p><p class="ql-block">--《吕氏乡约》通过整合社会秩序去恶扬善、彰显正义而提升道德,在移风易俗中以此感化乡里。乔村有宣传展示牌、结合王老师的讲述,对"四吕文化"推进多了信心。</p><p class="ql-block">--《吕氏乡约》贯穿了关学重儒家礼教的传统,主张“以礼化俗”,把乡村的秩序建构放在重要的地位。乡约成文推广后,不久因金兵入侵发生战争,蓝田是敌占区,曾使乡约一度中断!历史上朱熹、王阳明这些德高的贤士、对乡约的影响最大。</p><p class="ql-block">--《吕氏乡约》贯彻了儒家道德理性的精神,把培养乡民的道德意识放在首位。王老师课程分享中文字记载明确,图文详实、听了很受启发。</p><p class="ql-block"> 大家各抒己见现场气氛活跃!同时大家也提到可以加工部分内容做情景展现,在理论中添入更多的趣味性,把握深浅通俗度的平衡等也提出了不同的建议及新的期望!</p> <p class="ql-block"> 在总结中,蔺会长谈到四吕文化是把孔孟的仁爱观通过制度化的形式加以贯彻的具体体现,四吕文化发挥着有效规范乡邻行为,净化不良习俗之效!规则的延续可使人们崇德向善、守望相助。</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文化讲述让人受益匪浅,大家总结从不同角度结合实际、真实反映很有价值。乡约不但是让百姓安居乐业、和谐相处的准则,也是让爱国与爱民融为一体的范例。现当下在道德教育和乡村治理中仍具重要的价值意义,依然是建设文明乡风及乡村振兴中的有益举措。</p><p class="ql-block"> 如何把历史遗产的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在市场中求发展是我们后期思考的一个问题。经济只是一支撑、目的依然是为社会更好的做贡献。让我们共同持续思考、再接再厉!</p> <p class="ql-block">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吕氏乡约》是蓝田四吕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和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历久弥新!挖掘、开发、利用的价值很大。可以作为青少年研学的基地;也可以作为乡村干部研习的重要内容;还可以作为游客移风易俗,自我礼仪道德教育的目的地。是中小学生德育的好教材;是乡村干部治理乡村、改变风气,净化心灵及振兴农村的道德依据和有力抓手;也是化解村民矛盾、和陸邻里,建设和谐新农村的一种模式。大家期待在新时期,《吕氏乡约》能古为今用,大放异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