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写生中国少年行”近郊每日播报之桓台王渔洋纪念馆

淄博少儿美术中心

<p class="ql-block">  近郊写生第三天,孩子们笑意吟吟,天真烂漫的笑容点亮了整个天空。大巴车满载欢乐,抵达了王渔洋故居。王渔洋故居位于桓台县新城镇城南村渔洋路北,张田路东,故址“长春园”。王渔洋(王士祯)、赵执信、蒲松龄都是清代著名的文人,他们在文学上都有各自的成就和特色,被称为孝妇河畔三文人,这一称呼反映了他们在当地文化领域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  故居的建筑保留了从明清至民国时期延续发展的结构形制和院落布局,体现出不同时期的建筑技术发展和艺术特色。它整体规模宏大,主要建筑有五进院落,雕梁画栋、古朴典雅。走进故居的内部,更是一场与文化的深度对话。明清时期,山东最显赫的文化世家诞生于此。在王渔洋家风精髓“清、慎、勤”的影响下,其家族出仕者可达百人,因此也被誉为“齐鲁进士第一家族”。这座集古建筑、文物、文学、艺术为一体的明清建筑,可谓是内涵丰厚,看点纷呈。</p> <p class="ql-block">  讲解员悉心为孩子们讲解着王渔洋的生平事迹与文学成就,孩子们好奇地倾听着,时不时地提出一个个天真的小问题∶“为什么王渔洋留着长辫子呀?那个时代不留会怎么样呢?”“耳房是什么意思呢?”“王渔洋是怎么当上康熙皇帝的老师的?”讲解员一一认真为孩子们解答,王渔洋故居宛如一位慈祥的长者,敞开怀抱,等待着莘莘学子前来探寻历史的足迹,汲取智慧的养分。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文化的宝库,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引领着孩子们在研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p> <p class="ql-block">  作画开始,孩子们在老师的讲解下开始观察、起稿、构图,他们用灵活且富有生命力的线条描绘着所察所思的画面。经过3天户外课堂的专业化学习,孩子们可谓是胸有成竹、收获颇丰,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以物喻情、借物构图、情感呈现;孩子们的作品愈发多姿和丰富起来,以往眼中复杂美丽的风景也能用画笔以童真的方式呈现出来。</p> <p class="ql-block">  咦?孩子们的眼睛怎么瞬间亮了起来?原来是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甘甜多汁的大西瓜!孩子们大口品尝着这甜蜜的滋味,清凉的汁水在口中四溢,笑容在脸上灿烂绽放。</p> <p class="ql-block">  拍照留念后,我们集体前往桓台宾馆就餐。工作人员早早做好了准备,满桌的佳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仿佛在向孩子们发出热情的邀请。当然,孩子们也不负众望,吃得十分满足!</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来到了桓台博物馆。这里馆藏丰富,拥有珍贵文物五千余件,涵盖陶器、瓦当、青铜器、钱币、铜镜、书法、绘画、玉器、瓷器、陶文、印章等15个门类。博物馆研学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那里,古老的文物不再是书本上冰冷的图片,而是触手可及的真实存在。孩子们可以亲眼目睹千年以前的精美器具,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沧桑,领悟到先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孩子们兴奋地听着讲解员专业的讲解,与伙伴讨论交流着自己的见识——文物艺术对于美术课堂来说十分熟悉,但当亲眼见到的那一刻,孩子们还是会对它们的美感到不可思议和赞叹。</p> <p class="ql-block">  充满文化熏陶的一天在欢乐的交流声中结束。老师与孩子们相约明天再会,彼此之间都是满满的期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生中国少年行,我们在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