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词的押韵方式〈续完〉

宁静

<p class="ql-block"><b>6.句中韵</b></p><p class="ql-block">句中韵就是在句子中间用韵,这在宋词中不少。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特别指出过,他说:“词中多有句中韵,人多不晓。不惟读之可听,而歌时最要叶韵应拍,不可以为闲字而不押。如《木兰花》云:‘倾城,尽寻胜去。’‘城’字是韵。又如《满庭芳》过处:‘年年,如社燕’。‘年’字是韵,不可不察也。”</p> <p class="ql-block">其他像苏轼《醉翁操》中的:</p><p class="ql-block">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p><p class="ql-block">第一句中的:然、圆、弹,笫二句中的山、言,都用韵。然、山,就是所谓的句中韵。</p><p class="ql-block">又如毛滂《惜分飞》结拍的:</p><p class="ql-block">魂断分付潮回去。</p><p class="ql-block">中的付、去,都用韵,付就是句中韵。</p><p class="ql-block">句中韵并不是词中用韵的定格,它属于词人们争奇斗胜的一种形式。</p> <p class="ql-block"><b>7.限用入声韵</b></p><p class="ql-block"><b>我们前面谈到过,词的用韵比较自由。但是,有些词规定用仄声韵而必须用入声韵的就不可改动了。那些词限用入声韵呢?那根据戈载《词林正韵》发凡云:“用仄声韵而必须入声者,则如越调之《丹凤吟》,《大酺》。越调犯正宫之《兰陵王》商调之《凤凰阁》、《三部乐》《霓裳中序第一》《应天长慢》《西湖月》《解连环》。</b></p> <p class="ql-block">黄锺宫之《侍香金童》《曲江秋》黄锺商之《琵琶仙》双调之《雨霖铃》。仙吕宫之《好事近》《蕙兰芳引》《六玄令》《暗香》《疏影》。仙吕犯商调之《凄凉犯》。正平调近之《淡黄柳》。无射宫之《惜红衣》。正宫、中吕宫之《尾犯》。中吕商之《白苧》夹钟羽之《玉京秋》。林锺商之《一寸金》南吕商之《浪淘沙慢》。此皆宜用入声韵者,勿概之曰仄而用上、去也。当然,任何规定,也会有人突破的,例如《霜天晓角》照定格应押入声韵的,但是辛弃疾却把它改押上、去声韵等。不过这种情况在宋词中是不多见的。</p> <p class="ql-block"><b>8.押韵的变体</b></p><p class="ql-block">有的词人在一首词中用同一个字作韵脚,占全词用韵的半数,这叫做“福堂独木桥体”,后来发展到有人用整首词都用一个字做韵脚了。写过这种体式的词人有黄庭坚,方岳,赵长卿,辛弃疾,石孝友,刘克庄,蒋捷,元好问等。先举两例说明:</p><p class="ql-block">阮郎归〈效福唐独木桥体作茶词〉黄庭坚</p><p class="ql-block">烹茶留客驻金鞍,月斜窗外山,别郎容易见郎难。有人思远山。 归去后,忆前欢,画屏金博山,一杯春露莫留残。与郎扶玉山。</p><p class="ql-block">这首词共用:鞍、山、难、山、欢、山、残、山等八个韵,其中四个韵都是山字,占了全首词用韵的一半</p> <p class="ql-block"><b>瑞鹤仙 黄庭坚</b></p><p class="ql-block">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瑯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冀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 游也。山肴野蔌,酒冽泉香,沸筹觥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p><p class="ql-block">这首词上、下片各六韵,都是用一个也字。</p> <p class="ql-block">词押韵的变体。还有一种是学楚辞体,就是在每个韵脚用兮字或些字,并且在兮或些字上面的一个字押韵,就是说在定格的韵脚之上,再加上韵脚,例如:</p><p class="ql-block">水龙吟〈再题瓢泉〉 辛弃疾</p><p class="ql-block">听兮清珮琼瑶些。明兮镜秋毫些。君无去此,流昏涨腻,生蓬蒿些。虎豹甘人,渴而饮汝,宁猿猱些。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无助,狂涛些。 路险兮、山高些。愧余独处无聊些。冬槽春盎,归来为我,制松醪些,其外芬芳,团龙片凤,煮云膏些。古人兮既往,嗟余之乐,乐箄瓢些。</p><p class="ql-block">这首词的韵脚全是些字,而在些字上的:瑶、毫、蒿、猱、涛、高、聊、醪、膏、瓢等十个字都是平声韵。这就是说,这些韵脚用的些字都没有意义了。不过,仿照辛弃疾这种写法的很少。</p> <p class="ql-block">以上简单的介绍了“词韵的发展”,“词韵的分部”,“词的押韵方式”。最后还有几点需要说明:</p><p class="ql-block">首先,词韵并不是伴随着词的产生就已经准备好了的。我们现在谈的都是前人和今人对唐宋词用韵情况的分析、归纳、整理出来的。其次,词的押韵方式除了韵脚之类有共同点之外,都是随词调而异的,不像古、近体诗那样简单。再其次,前人填词用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今天如果填词,当然应该照定格,依韵书。但是也可以根据现实情况,突破定格,有所更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