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魂归何处?

淡泊明志

<p class="ql-block">  前几天接到一个电话,来电询问当年兴建的矾山地区革命烈士陵园的情况,并说北京方面的刘士杰,也就是1946年11月16日在矾山崔家楼事件中牺牲的涿鹿县委组织部长刘士杰烈士的后代要来矾山为烈士扫墓,同地方政府联系相关事宜。可惜的是不仅烈士的遗骨不知葬在何方,就是1986年由涿鹿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共同决定兴建的矾山地区革命烈士陵园也于2008年为了兴建合符坛而拆除了,只是烈士当年在开会的崔家楼还在。我只好将实际情况告诉来电询问者。所幸的是我在2010年编撰矾山的志书《矾山志》时将烈士陵园情况及在矾山牺牲的烈士情况,基本归纳进书内,以示永远的纪念,让矾山的人们世世代代不能忘记这些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们。</p><p class="ql-block"> 为了实现革命前辈的夙愿,表达涿鹿人民对革命烈士的怀念和敬畏,1986年11月16日,也就是刘士杰烈士牺牲的那一天(1946年11月16日),中共涿鹿县委,涿鹿县人大常委会,涿鹿县人民政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涿鹿县委员会联合作出《关于矾山地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的决定》,并与当天举行了奠基仪式,经过紧张的施工,于1988年6月底竣工,并对外开放。奠基和竣工举行典礼时,原平西地委书记李德仲,以及刘士杰烈士的后代都曾亲自前来参加了典礼仪式,这可能是烈士的后人们要来为烈士扫墓其中的原因之一。可这里原来烈士陵园的地方已经物是人非,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已经不知所踪了。烈士们的后人听到这个消息一定会感到震惊的。</p><p class="ql-block"> 在人们的记忆中,矾山地区革命烈士陵园坐落于矾山镇西1.5公里处,黄帝城遗址的东南,黑龙池(黄帝泉)南侧,占地6.3亩,隐屏式的纪念碑有碑身和碑座两部分组成。三块白色大理石铸成的碑身高2米,长3米,厚0.2米,碑身正面“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是原平西地委书记李德仲书写,背面碑文由著名作家苗培时起草,红褐色的碑座高1米,长3.2米,厚0.3米,纪念碑下面是8平方米的混凝土平台。碑身,碑座,平台浑然一体,造型美观大方,庄严肃穆。碑前建有混凝土场地和引道,供人民群众进行瞻仰活动,四周植有四季常青的松柏,环境十分优雅。每年清明节,矾山镇党委领导,机关干部,部队官兵,学校师生和各界人士都胸佩百花,前往烈士陵园,默立于纪念碑前凭吊烈士英灵,并举行入队,入团,入党的宣誓仪式,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成为矾山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p><p class="ql-block"> 外山地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的碑文是由著名作家苗培时起草,全文如下:</p><p class="ql-block">矾山地区地势险要,物足粮丰,乃黄帝战蚩尤之战场,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p><p class="ql-block">人民为炎黄之优秀子孙,溯有慷慨悲歌之遗风,深明爱国保家之大义,八年驱倭,三年内战,千百英雄裹尸沙场,众多志士仁人为国捐躯,写下不朽篇章。</p><p class="ql-block">卢沟炮响,矾山沦陷,日寇肆虐,生灵涂炭。当此民族危亡之秋,八路军邓宋支队挺近平西,宣传抗日,建立政权救人民于水火,拯民族于危难。日寇轮番扫荡,强化治安,汉奸走狗卖国求荣,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矾桑事件,十几位爱国志士罹难。</p><p class="ql-block">我抗日军民骨肉团结,同仇敌忾。破交通割电线何论老壮,埋地雷上前线无分妇孺,辱我倭寇惨遭失败。</p><p class="ql-block">蒋军发动内战,还乡团卷土重来,制造多起流血事件,矾山地区变成腥风血雨的世界,革命志士屡遭屠戮,百余位烈士血洒山川,热血沃土培育了无数英灵,红旗挺立人民重见天日。</p><p class="ql-block">今轩辕城之侧。黑龙池之畔,建矾山地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告慰先烈在天之灵,述诸儿孙,砥砺后世,继承先烈之遗志,为建设现代化新涿鹿而奋斗。此即建碑之意矣。</p><p class="ql-block">中共涿鹿县委员会</p><p class="ql-block">涿鹿县人大常委会</p><p class="ql-block">涿鹿县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政协涿鹿县委员会</p><p class="ql-block">公元一九八八年七月一日立</p><p class="ql-block"> 我曾写过一篇《矾山崔家楼事件始末》的文章,来纪念在这次事件中牺牲的涿鹿县委组织部长刘士杰以及其他革命烈士。刘士杰出生于北京市门头沟区军响乡东胡林村,初小文化,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村农会委员,区农会委员。1939年调宛平县一区任农会主任,1941年任区委组织委员,1944年调任怀涿县二区(太平堡)区委书记,1945年抗战胜利后任涿鹿县委组织部长,1946年11月16日在矾山镇崔家楼院内召开前沿各区及护地大队会议时被国民党军队包围,在突围中壮烈牺牲。</p><p class="ql-block"> 刘士杰同志在环境极端恶劣的情况下,毫不畏惧同敌人展开了艰苦激烈的斗争。1942年冬,刘士杰同志在距敌人据点附近的北山村开展工作时,被日伪军包围,为了掩护其他同志突围,他身负重伤,子弹穿胸而过,伤口尚未痊愈就重返工作岗位。调任区委书记期间,他在怀涿二区的李家堡,大庙,好蚄口,石门一带,发展建立党组织,改造农村政权,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清算复仇斗争,顺利完成二区动员新兵护军任务,为怀涿地区的解放事业做了大量的艰苦卓绝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涿鹿县委组织部长,1946年11月16日,组织部长刘士杰召集前沿区干部和护地大队100多人,在矾山镇西门外崔家楼大院研究部署对敌斗争计划时,被国民党特务告密,敌第十六军独立营包围了矾山镇。刘士杰在组织大家突围中,为掩护其他同志安全转移,他和民政科长陈显玉。突击科长丁亚夫,在子弹打光的情况下,退到村边一个土洞内,被地人的机枪连发击中,洞被手榴弹炸塌,刘士杰,陈显玉,丁亚夫光荣牺牲,其他同志突围成功,这就是当时震惊涿鹿县的崔家楼事件,刘士杰烈士是牺牲在矾山级别最高的领导人。</p><p class="ql-block"> 事件发生在40年后的1986年11月16日,涿鹿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政府,县政协联合决定建立矾山地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并修筑烈士陵园,成为纪念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牺牲的烈士们的一个场所。而在2008年为了修建中华合符坛迎接奥运点火仪式,将这个建成仅仅20多年的的烈士陵园拆除了,烈士们的魂归何处,已不得而知。但是我们相信,牺牲在矾山这片古老土地上的烈士们,没有离开矾山,他们一定依然在护佑着勤劳善良智慧的矾山人民,因为他们把毕生的精力和一腔热血洒在了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人民永远怀念他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