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双普*进行时】充实假期、自我成长——包钢十一园“处暑”家庭教育指导方案

李欣

<p class="ql-block">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 处暑来历 <p class="ql-block">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时间点在每年公历8月22日-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50°时。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处暑的到来同时意味着进入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p> <p class="ql-block">  早在《诗经》之《周南》中云:“五日为一侯,三侯为一气,故一岁有二十四气。”</p><p class="ql-block">所以处暑的三候为:</p><p class="ql-block"> 一候:鹰乃祭鸟</p><p class="ql-block"> 二候:天地始肃</p><p class="ql-block"> 三候:禾乃登</p><p class="ql-block"> 民间有“处暑处暑,热死老鼠”的谚语,意为暑气到此为止。而事实上,暑热还要持续一段时间,秋意才缓慢地渗透在渐凉的夜晚中和微凉的秋雨里。但处暑后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p><p class="ql-block"> 所以,白天要注意防暑,夜晚要记得添衣。暑去秋来,愿君务必珍重,秋日安康!</p> 处暑习俗 节气体验 <p class="ql-block">人文素养培育目标:</p><p class="ql-block">1.知道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8月22—24日之间。</p><p class="ql-block">2.在亲子出游的体验中,感受初秋气温的变化,观察植物的变化,感受季节更替,发现自然之美。</p><p class="ql-block">3.在亲子出游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户外活动的情感。</p><p class="ql-block">准备:日历、画笔、画纸、拍照设备等</p><p class="ql-block">家庭指导建议:</p><p class="ql-block">1.查日历:会看日历,在日历上圈出处暑那一天。</p><p class="ql-block">2.做计划:用前书写的方式把亲子出游迎秋的计划表征出来,内容可以包括出游的时间、地点、都有谁、做什么、需要准备哪些出游所需物品等。</p><p class="ql-block">3.在出游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观察周围的景物,引导幼儿发现植物的变化,例如莲子成熟、芦苇结出了芦苇棒……可以引导幼儿用画笔或相机记录自己的发现或身边的美景,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感受美、发现美、记录美的能力。</p> 诗词欣赏 <p class="ql-block">  引导幼儿通过诗词、故事等感受不同文学体裁,了解跟立秋节气相关的常识,丰富对节气和自然的认知。</p><p class="ql-block">《处暑后风雨》</p><p class="ql-block">宋·仇远</p><p class="ql-block">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p><p class="ql-block">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p><p class="ql-block">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p><p class="ql-block">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p><p class="ql-block">《早秋曲江感怀》</p><p class="ql-block">唐·白居易</p><p class="ql-block">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p><p class="ql-block">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p><p class="ql-block">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p><p class="ql-block">人寿不如山,年光急于水。</p><p class="ql-block">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p><p class="ql-block">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p> 音乐活动 手工活动 饮食保健 <p class="ql-block">1.少吃西瓜等寒凉食品。立秋之后不论是西瓜还是香瓜都不能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容易腹泻。</p><p class="ql-block">2.处暑时节,早晨起来容易感觉口干咽干,可以喝点淡盐水。中医有“朝朝盐水,碗碗蜜汤”的说法,早上喝淡盐水,洗肠解毒,晚上喝蜂蜜水美容养颜、补充微量元素。</p><p class="ql-block">3.调整作息,适当增加睡眠时间。处暑时节人体内的阳气也随着由盛而衰,增加睡眠时间有助于人体保存能量,养精蓄锐。</p><p class="ql-block">4.处暑过后天气逐渐变凉,要及时根据温度变化,适当添减衣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夏日,暖心,暖情;</p><p class="ql-block">秋日,暖心,暖岁月。</p><p class="ql-block">虽有四季更迭,但秋风送爽,</p><p class="ql-block">惟愿时光静好,幸福绵长。</p><p class="ql-block">今日处暑,</p><p class="ql-block">和夏天说声再见!</p><p class="ql-block">愿君处暑开怀,逍遥自在!</p><p class="ql-block">今日处暑,</p><p class="ql-block">和秋天说声安好!</p><p class="ql-block">愿君与秋同乐,长宁无恙!</p><p class="ql-block">万物炽热,终归清凉,</p><p class="ql-block">炎炎夏日,终有尽时。</p><p class="ql-block">暑去秋来,愿君安康!</p> <p class="ql-block">撰稿:李欣</p><p class="ql-block">审核:朱淑媛、郑莉丽</p>

处暑

节气

出游

二十四节气

幼儿

愿君

日历

暑气

亲子

气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