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悬赏通缉令(1935.9.7)

刘传成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长征中被蒋介石以10万大洋悬赏通缉,这是毛泽东历次被悬赏缉拿奖赏金额最高的一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5年8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走出荒无人烟的茫茫草地,在巴西地区取得包座之战歼敌胡宗南一个整师的胜利,从而彻底粉碎了蒋介石消灭红军的企图。蒋介石闻讯后大为震惊。无奈之下,他突发奇想地于9月7日给时任“剿匪”第三路总司令朱绍良拍发了特急电报,令其在“剿匪”区域颁布一份重金悬赏缉拿毛泽东及其他中共和红军领导人<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的通缉令。蒋介石亲自制定“悬赏标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1、生擒毛泽东者奖大洋10万元,献首级者奖大洋8万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2、生擒彭德怀、林彪者各奖大洋6万元,献首级者各奖大洋4万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3、生擒博古、周恩来者各奖大洋5万元,献首级者各奖大洋3万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4、凡生擒共产党师以上的干部者各奖大洋3万元,献首级者各奖大洋2万元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要求以上诸条,须“通饬各县及地</b>方军民人等,一体知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份悬赏令的金额可是不菲,当时国民党政府的法币与美元比值为3.75∶1,一个普通3口之家一个月生活费用仅为3元,在当地买一头牛才20多元法币。而银元(俗称“大洋”)比法币更值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得知这一悬赏通缉令后,说:“看来我毛泽东的人头还这么值钱,又涨价了,可惜他蒋某人这次又要落空了。”站在一旁的张闻天诙谐地对毛泽东等人说:“我们也给他蒋某人发个悬赏通缉令:凡生擒蒋匪介石者奖钱10文。”周恩来忍不住开怀大笑地说:你开的价也太小气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带领红军取得了史无前例的伟大胜利。蒋介石对长征途中的毛泽东和其他中共领导人及红军将领所发的10万大洋的巨额悬赏通缉令,只能给后人落个千古的笑柄。(《湘潮》 王作化、王晋阳、刘波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1929年第一次悬赏:5000大洋</b></p><p class="ql-block">从1928年到1930年蒋介石频繁同新军阀发生大规模内战,一时也顾不上只有万把人的工农红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蒋介石眼里毛主席不过是个“山大王”,所以只要求当时湖南和江西的地方军队自行发动对井冈山的“会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他还是很清楚擒贼先擒王的道理,于是在<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1929年授意当时的湖南省主席何健发出了第一道悬赏令:“悬赏五千大洋捉拿朱德和毛泽东,捉住彭德怀和黄公略者可赏大洋两千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尽管按当时的物价一块大洋就相当于一个普通农民一个月的生活费,但是蒋介石收买军阀可是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银元往外掏。可以说这时候在蒋介石和何健眼里,毛主席也就相当于一个土匪头子的身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第二次悬赏:十万大洋</b></p><p class="ql-block">直到1929年毛主席和朱德率军下井冈山,连续在江西和福建攻城掠地最终建立了中央苏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时刚刚对付完桂系的蒋介石,才发现朱毛红军已经已经成为了一股不可被忽视的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0年底蒋介石任命鲁涤平为总指挥,指挥10万杂牌军发动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围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次蒋介石终于认清毛主席在其对手中的价值,<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1930年7月28日《江西民国日报》刊登了《鲁总指挥严令缉拿朱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兹特重颁赏格,如前方剿匪各部队及各县警队,能击毙朱毛献其首级者,合赏洋五万元,能活捉朱毛捆送来辕者,合赏洋十万元</b>。”</p><p class="ql-block">蒋介石把毛主席和朱德赏额都提升到10万大洋,既希望能提升国军士气也希望红军内部能出现叛徒。但是蒋介石必定要失望,鲁涤平这一仗却被打得灰头土脸,其精锐第18师被全歼令国军士气受到极大打击。不甘心的蒋介石在1931年4月纠集20万杂牌军发动第二次“围剿”,结果再次损失掉了两个师。1931年8月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已经蠢蠢欲动的时候,蒋介石仍然调集包括精锐在内的30万大军发动对中央苏区第三次“围剿”。为了能毕其功于一役他自任总司令,而且还不惜血本动用了十几架飞机助战。然而在朱德和毛主席的巧妙指挥下红军三战三捷,最后的追击战又让蒋介石赔进去一个师。不过神奇的是虽然屡战屡败,但对于朱毛10万块大洋的赏额却并没有水涨船高。</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蒋介石却在1933年10月25日发出了第三道悬赏令:“生擒毛泽东、朱德者,赏洋二十五万元”。</b></p><p class="ql-block">长征期间三次调整赏额,反倒证明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p><p class="ql-block">1932年蒋介石调动了50万大军,发动对多个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虽然此时毛主席已经离开了红军总政委的位置,但朱德和周恩来依然遵照毛主席之前制定的战略战术歼灭国军三个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1933年蒋介石又抽调了100万军队,试图以倾国之力一举荡平中央苏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时由于没有毛主席指挥,红军又错误地与敌人进行硬碰硬的阵地战,结果到了1934年10月苏区已经丢失了九成红军只能选择突围,而<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蒋介石却在1933年10月25日发出了第三道悬赏令:“生擒毛泽东、朱德者,赏洋二十五万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尽管当时毛主席已经“赋闲”了三年,可是在蒋介石眼里他仍然是红军的最高指挥官。蒋介石破天荒地将赏额提高到了25万大洋,也是认为其歼灭红军的最后机会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毛主席</p><p class="ql-block">尽管红军快速突破了国民党军前三道封锁线,可毛主席已经觉察到再按原计划行军一定会钻进蒋介石的口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悲哀的是李德和博古却一意孤行非要前往湘西,蒋介石得以调动军队在湘江形成了对红军的合围之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渡过湘江,全军上下都急切盼望毛主席出来领导大家。而蒋介石却认为红军已经变得无足轻重把注意力开始放在消灭西南军阀身上,但是对毛主席等人的悬赏令依然有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5年1月党中央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毛主席得以重新获得红军的最高指挥权[3]。不过蒋介石对红军的接下来的动向倒是有了一个清晰的判断,中央红军一定会北上四川同张国焘、徐向前的红四方面军会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遵义会议</p><p class="ql-block">这样当中央红军还没有踏上四川的土地时,蒋介石就发布了对毛主席等人的第四份悬赏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5年2月9日的《大公报》刊发了《蒋电川购缉匪首》,其中写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无论军民人等,凡拿获匪首者,一律均有重赏,特将赏格列后。生擒朱毛徐三匪首之一者,赏洋十万元。生擒</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第四次悬赏令(1935.2.9)</b></p><p class="ql-block">这样当中央红军还没有踏上四川的土地时,蒋介石就发布了对毛主席等人的第四份悬赏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1935年2月9日的《大公报》刊发了《蒋电川购缉匪首》,其中写道:</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无论军民人等,凡拿获匪首者,一律均有重赏,特将赏格列后。生擒朱毛徐三匪首之一者,赏洋十万元。生擒彭德怀、林彪、董振堂、周恩来、张国焘等匪首之一者,赏洋五万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尽管在这一道悬赏令中蒋介石仍把毛主席放在“匪首”的位置,但是身价却降到了10万大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且和毛主席和朱德并列的是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也就是说蒋介石已经认为毛主席实际地位大幅下降;既然中央红军人数远不及红四方面军,所以毛主席和徐向前已经属于平行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蒋介石没想到中央红军能够一路突破金沙江、夹金山、大渡河等天险,从云南一路击穿四川顺利同红四方面军会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第五次悬赏令令(1935.9.7)</b></p><p class="ql-block">之后中央红军北上陕西和甘肃地区,<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1935年9月7日蒋介石命令“剿匪”第三路总司令朱绍良发了第五道悬赏令。这次他将红军的所有师级以上干部全部进行了“定价”,妄图能彻底消灭刚刚走出草地的红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他命令对毛泽东生擒者奖十万元,献首级者奖八万元。对林彪、彭德怀生擒者各奖六万元,献首级者各奖四万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博古、周恩来生擒者各奖五万元,献首级者各奖三万元。中央委员、军团政委、军师长等各匪首生擒者各奖三万元,献首级者各奖二万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见蒋介石已经发现毛主席已经成为他消灭红军的最大障碍,所以赏金和其它人拉开了距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红军强大的战斗力让国军精锐胡宗南部都难以抵挡,蒋介石开出的赏金对国军战士来说永远是空头支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深受人民爱戴无惧威胁,蒋介石看重金钱注定失败</p><p class="ql-block">在蒋介石和国民党高级将军心目中,被其重金悬赏的毛主席和朱德等人;一定会每天活在惊恐不安中,处处小心躲藏生怕暴露身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1936年到达延安的美国记者斯诺,却无情打破了反动派对毛主席的一切污蔑和臆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斯诺第二次见到毛主席时他只带着两个战士在逛街,并和延安的老百姓随意聊天。陪同人员提醒后斯诺才发现是毛主席,他根本不敢相信这是曾经被国民政府悬赏25万大洋买人头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斯诺通过多日观察发现毛主席丝毫不担心身边的战士,或是普通的老百姓会为了钱而出卖他。他在任何时候都能和广大军民打成一片,而这些人也发自内心地对毛主席有一种敬仰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斯诺</p><p class="ql-block">而当斯诺结束到延安采访到达西安时,却偏偏赶上蒋介石到达西安闹得全城戒严。斯诺不禁嘲讽蒋介石没有任何人用巨额赏金要他的人头却如此小心谨慎,这就很明显看出谁代表中国人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面对蒋介石的金钱诱惑和死亡威胁,红军将领基本上都持蔑视的态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彭德怀作为红军中仅次于朱德的高级将领,他的住所从来都只有一个警卫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多时候红军在行军的过程中就有国军飞机投下如雪花般的对朱毛的悬赏令,而战士们却毫不在意地将其捡起来自己使用。这是因为国民党人员在印刷通缉令时只印了单面,而另一面正好为物资匮乏的红军解决了纸张的燃眉之急。</p><p class="ql-block">甚至很多红军将领们开玩笑时,还会比谁在蒋介石那里的赏额高。</p><p class="ql-block">如果哪位红军指挥员没出现在悬赏令上,他反而觉得自己没面子、没有让蒋介石拿他当回事。</p><p class="ql-block">可以说不是蒋介石的“银弹”下的血本不够,而是毛主席打造出了一支前所未有的人民军队。</p><p class="ql-block">无论是军官和士兵都是为了解放全中国这一最崇高的理想而参加革命,除极个别动摇分子外在20多年的艰苦斗争中从来没有出现过成建制的叛变。</p><p class="ql-block">所以蒋介石即使把对毛主席的赏额提到1000万银元,最终也只能灰溜溜地跑到台湾去望洋兴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