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现如今的青年人,上一秒孩子刚落地,打开网络,下一秒就成了育儿专家。</h1><h1> 我辈初为人父母时,育儿经都是口口相传。通常是老一辈运筹帷幄,年轻父母不需要有太多想法,只管跟着指挥棒翩翩起舞,慢慢地自己也便熬成了指挥家。</h1><h1> 口口相传也有走样的时候。我家襁褓中的孩子每夜哭闹不停,毫无艺术细胞的我唱歌跳舞,使尽浑身解数取悦宝贝失败,就被迷信套路,说是遭遇了不干净的眼睛。末了神明解决不了问题,便期待春暖花开。迟迟不见时来运转之后还没有明白,其实是母乳满足不了温饱,饥肠辘辘的儿子连夜抗议而已。抗议声中,儿子顽强长大,吃上常餐了,哭闹声便自动消停。</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婴幼时期的宝贝,经不起风吹草动,悉心呵护没有半点商量余地。“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应该是此时父母心理的恰切描述。但凡有放松一下的想法,便会立刻酿成大错。</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儿子周岁不久的冬至夜,宝贝跟着奶奶表现不错,便跟妻抽空去了一趟久违的电影院。电影刚放映不久就被广播催回:儿子随奶奶去邻居家玩,不小心碰倒热水瓶被烫伤。原本活泼可爱的宝贝一夜变得可怜巴巴,开水烫过的痕迹,更像长在父母心中的伤疤。妻因此好长日子睡不好觉,常常梦中惊醒,娱乐由是成了年轻父母的禁忌。</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后好多年,俩口子的生活轨迹只剩两点一线:我是课室到家庭,课余时间都交给儿子,带儿子值班成了常态;妻是家庭到市场,一切行动围绕儿子健康成长,直到入职才升级为“家庭——学校——市场”,每天循环往复。</span></h1> <h1> 听说粮食不够,我堂哥和宝贝的姨妈分别寄来奶粉。家里有限的开支,优先保障儿子营养供给。上馆子么只能等单位领导恩赐,形象方面大方得体即可。妻悄悄藏匿爱美天性,好多年不敢奢望更新衣柜。饶是这样,跟左邻右舍比较,宝贝还是没有太多的物质享受,只等去外婆家做客,才难得大开杀戒一回。男孩子穷养是我家被迫接受的现实,可笑竟成了当今土豪家吃饱了撑的歪论。</h1><h1> 物质不够精神凑,一有空闲,我们便带儿子郊游。多年来,家乡的各个角落,都留下我们的足迹。孩子们在爬山嬉水中,找寻到无穷乐趣。有时我们租来相机,抓拍精彩镜头,记录快乐瞬间。如今抽屉里成堆的老照片,常常勾起无尽回忆,满满都是幸福的怀念。</h1><h1> 经济好转了,郊游便升级为旅游,儿子的见识跟着旅游半径越来越宽。</h1> <h1> 宝贝健康成长有了着落,养成教育便上升为头等大事。俗话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定然受益终身。在着重培养习惯还是文化灌输的纠结中,身为老师,我们选择了前者。儿子们也很懂事,用稚拙的一丝不苟践行父母理念,在人生的起始阶段,定格阳光形象,收获多多掌声。</h1><h1> 传统观念也于此时同步植入。在父母带领下,儿子们从没缺席每一次清明节祭祖活动。大年三十亦然,一家人早早回到祖屋,祭拜祖宗之后,分头跟族人攀谈,联络情谊。小儿子出国求学后,在这两个重要日子,只要有空,一定会视频连线,遥祭祖先。朱子家训曰:“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不忘来时路,方可笑傲新征程。</h1> <h1> 儿子入读小学了,我们才真正关注他们的学习。晚饭后,没有散步——其实孩子上大学后才有饭后散步的概念,便立刻陪儿子温习功课,完成作业,然后才自己备课。电视暂时封存,再精彩的节目也要忍痛割爱。每月订阅《幼儿智力世界》,儿子大一点又订阅《故事会》,有效培养阅读兴趣。每个周末,教儿子背诵古诗词,辅以激励措施,任务完成便兑现奖励。鉴于孩子兴趣迁移较快,持续时间不长,几十首古诗词的数量,对他们形成知识结构没有实质意义,但对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一定产生了积极作用。我也借机下水背诵古文,大学时代累攻不成的一些长篇,诸如《长恨歌》、《琵琶行》、《滕王阁序》等,竟在这档期轻松拿下。</h1> <h1> 漫长暑假,不好打发,便指导儿子练习毛笔字。小儿子天生跟书法绝缘,兴致全无,笔管子也未曾摸过。大儿子略有感觉,临摹了一段时间,有板有眼的。可惜强扭的瓜不甜,毛笔始终敌不过外面的精彩活动。</h1><h1> 有时孩子的表哥来做客,三兄弟玩扑克牌。为了增加趣味性,妻特意抽空参与,谁输了爬乌龟。在母子三人的默契下,爬乌龟的总是表哥,表哥蒙在鼓里,每次总是落荒而逃。</h1> <h1> 儿子上中年部了,需要学习写作,我就指导儿子写日记,写每天所见所闻。大儿子文科基础好,一篇篇日记轻松拿下,文笔内容俱佳,一句“要做二十一世纪有用的人”一直被我们运用,不时鞭策他,至今有效。有时日子过得实在乏味,没啥可写,便教下跳棋,棋毕写日记。于是就有了小儿子的万能日记模板:“今天我和XX点,点到我,我先去,去完XX去,最后我赢(输)了。”每每看了小儿子的日记,一家人笑得合不拢嘴。</h1> <h1> 上了高年部,大儿子开始有了不自主的社交,回家不是放学的第一选项,父母的叮嘱也不再是行动指南,渐渐出现一些恶习,倾向危险。工作压力下,我没太多耐心,便用祖传家法招呼,无奈儿子就像皮球,拍得越重,弹得越高。妻较有修养,兼母爱天性,总是苦口婆心,可惜顶多为我的暴力划设一个有限的缓冲区。</h1><h1> 日复一日,我突然有了力不从心的感觉,一度萌生放弃的念头,感谢妻理智,多次制止我的鲁莽。后来求助亲戚,委托儿子亲近的老师,多管齐下进行心理干预,肉眼可见收到一些效果,可是不出几天又死灰复燃,原形毕露。</h1> <h1> 我跟妻商量后,拆散大儿子跟小伙伴的联系势属必然,于是决定中止其学业。小考前一个月,跟儿子学校请了长假,把他带到我办公室,看书做习题,累了也可玩玩儿。一个月平安无事,一切似乎回到了从前。可见大儿子本质不坏,偶尔学坏也许是进入社会的必由之路,就像栽种疫苗后的自然反应。没有课堂辅导,小考成绩还是给了我惊喜。大儿子的确天资聪颖,正是这类人轻易不服管教,叛逆心理才最是强烈。</h1><h1> 显然,耐心加恰当的方式,是帮助儿子脱离叛逆期的唯一途径。感谢妻的苦口良药,让我避免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h1> <h1> 初中阶段,大儿子在我任职的学校就读,眼皮底下,没有太多造次的空间,班主任也看得贼紧。三年时光转眼过去,儿子的学业比较争气,以全校第二高分考入城区重点中学。小儿子再接再厉,两年后也以优异成绩考上另一所重点学校。</h1><h1> 在中学的大操场,大儿子开始接触足球,外向活泼的性格觅到释放的载体。健硕体型,强壮的下肢,在足球场上就像一堵墙,踢中后场绝对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担当。可惜我们缺乏培养意识和投资眼光,没送儿子到培训机构,一个可造之材就这么白白浪费。</h1> <h1> 在哥哥的影响下,弟弟也热爱足球。小儿子身材单薄,不堪碰撞。可他有不服输的韧劲,跟读书一样,每每能够后来居上,上大学后竟成了系队的绝对主力。</h1><h1> 儿子喜欢踢足球,爸爸喜欢看足球,多么完美的组合,父子于是有了共同话题。一放学,家里就热闹起来,聊世界杯,聊欧洲杯,聊中国队。大赛来临,每每一同熬夜,大热天没有空调,都赤膊上阵,儿子不讲形象,父亲不要尊严,三人不像父子,更像球友。爱上足球的日子,大儿子被我反复修理过的“后遗症”,也自然痊愈,小小隔膜无意之间被足球捅得干干净净。</h1> <h1> 借此机会,下班回家我都主动找大儿子聊天,一会摸摸头,一会搂搂肩膀,主动寻找躯体接触,大儿子也慢慢适应了父亲的关爱。</h1><h1> 晚饭是家庭生活的重头戏,得益于融洽的家庭氛围,常常聊得热火朝天。内容不再局限于足球,社会纵横,奇闻轶事,所有一切都可以是饭桌上热点。一开始以问答形式,妻和我分工合作,发挥所长,尽量满足儿子的兴趣和求知欲。后来儿子们主动参与,大胆分享他们的观点。一段时间后,儿子对人对事的看法渐渐成熟和理性,心智水平明显比同龄人高出一个档次。</h1><h1> 我和妻暗自高兴,作为父母,我们已可坦然向国家和社会交差。日后儿子们上什么大学,从事何种工作,有多大成就,实在无关要紧,要紧的是两棵小苗已经长成大树,有能力为家庭遮风挡雨,为社会撑起一片绿荫。</h1> <h1> 儿子上大学了,不代表父母教育责任的减轻。除了信息往来,电话交谈必不可少。妻心细,善于从声音中辨别出儿子的情绪,更能及时排忧解困。偶尔,我跟妻借出差机会,还会到大学校园看望儿子,带儿子到小饭馆改善生活。</h1><h1> 儿子放假回来,第一时间带他们去探望奶奶、外公外婆和一众亲戚。儿子们从小就有亲情观念,小儿子更是嘴巴滑溜讨人喜欢。但我还是要反复告诫儿子,紧张学习过后,不可放纵情绪,仍要时刻惦记亲情。亲情是人生在世的最大动力,没有亲情的人生将孤独无助,疏远亲情,亲情将疏远你。儿子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春节,我叫他们给长辈发红包,他们都欣然接受,并固化为习惯。漫漫人生,一定要学会先付出,学会关心他人,然后才会有意想不到的回报。</h1> <h1> 如今,兄弟俩都已成家立业,收获满满,稳稳当当握紧父母递交的接力棒,奔驰在各自幸福人生的康庄大道上!</h1><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