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乒乓三剑客

徐汉民

《乒乓三剑客》 <p class="ql-block">  张杰军和范衍是我同岁发小、部队战友,他俩为国捐躯,壮烈牺牲已有40年多了。回忆起童年时代我们一起打乒乓球、参加比赛,青年时代一起参军的情景如烙印般深刻。</p> <p class="ql-block">1971年我小学五年级,是“永红小学”乒乓球队队长。</p><p class="ql-block">张杰军是“永红小学”校队主力队员之一,左手横拍以削球防守为主。</p><p class="ql-block">范衍:“天山一小”乒乓球队队长。右手正拍以快攻为主。</p><p class="ql-block">每届长宁区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二所小学都会分在一组拼杀,每次比赛都以“天一”小学胜出而终结。</p><p class="ql-block">1972年我们仨小学毕业,我被分在“遵义中学”。</p><p class="ql-block">张杰军被分在“泸定中学”。</p><p class="ql-block">范衍被长宁区体校特招。(1975年获长宁区乒乓球比赛,中学组男子单打冠军。)</p> <p class="ql-block">1976年元月,我们仨中学毕业后,同时被“南海舰队”征招入伍,成了人人羡慕的海军战士。</p><p class="ql-block"> 批准入伍后,我们同坐一列军用铁皮棚车,来到了“南海舰队”广东虎门沙角(林则徐销烟所在地)水兵训练团。</p><p class="ql-block">我被分在“舰艇报务”专业培训。</p><p class="ql-block">张杰军被分在舰艇“航海信号”专业培训。</p><p class="ql-block">范衍被分在舰艇“机电航海”专业培训。</p><p class="ql-block">我们仨在水兵训练团的一年时间里,参加各自专业培训,在连队乒乓球比赛中所向披靡、天下无敌,号称上海乒乓“三剑客。”</p> <p class="ql-block">1976年11月底培训结束后,我和张杰军被分配在同一个部队(南海舰队登陆艇大队)。</p><p class="ql-block">范衍被分配在当时中国海军最先进的导弹驱逐舰160号舰上,由于1978年3月9日“160舰”事件为国捐躯。时年范衍只有21岁,被追认为革命烈士。</p> <p class="ql-block">1978年11月份我回沪探亲,问张杰军想要捎带些什么回部队,张杰军说:帮我带些“中华牌牙膏”吧。</p><p class="ql-block">水兵由于出海晕船肠胃难受口腔异味重,上海中华牌牙膏深受战士欢迎。我将回部队时,去他家拿牙膏,他爸妈帮他准备了一小盒(50支),他收到后自己留下几支,其它全部分送给了战友。</p> <p class="ql-block">1978年年底,我一中队离开了广州新会基地去西沙群岛执行任务。79年年底,我回基地时途中在海南岛(榆林基地)遇见张杰军五中队正准备去西沙群岛替换我们,想不到此次見面从此一别竟成为永别。</p><p class="ql-block">1980年元月我退伍回到上海,去看过他父母,他父亲告诉我小军已入党将被提干。83年春节我偶遇小学女同学(她和张杰军是邻居)她告诉我,张杰军在82年为营救溺水战友光荣牺牲,时年只有24岁,已被追认为革命烈士。</p> <p class="ql-block">流年似水,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我已两鬓斑白,从教师岗位退休后还在发挥余热,在几所中小学校里,但任兵乓球教练。参加周家桥(友联乒乓俱乐部)也有十几年时间了,数十年来我几乎参加了上海所有的各类著名乒乓球业余比赛。并参加了“乒爱心”公益团队,遗憾的是永远看不到发小和战友的身影。但我依然记得他俩少年时代打球的风采和我们仨在部队时“三剑客”的雄风。</p><p class="ql-block">今天,借中小学开学“第一课”的机会,把我埋在心底里的故事讲给朋友们听,同时来缅怀远行的战友。</p> 《本文作者》 <p class="ql-block">于跃生</p> <p class="ql-block">作者探营</p> <p class="ql-block">右:作者于跃生</p><p class="ql-block">左:美篇制作者</p> 《平台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