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渊源

ztc

<p class="ql-block">张派第一代传人是大弟子薛亚萍。她生于1946年。早在1962年拜张君秋为师,继承了张派高难度的唱法,有“小张君秋”之称。1990年荣获京剧界最高奖项:第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薛亚萍的艺术成就不仅限于舞台表演,她还担任中国张君秋艺术基金会理事,是国家一级演员,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她的代表作品包括《秦香莲》、《玉堂春》、《沙家浜》等,这些作品展示了她在京剧艺术上的精湛技艺和深厚功底。薛亚萍的艺术生涯中,多次出国访问并受到好评,她的表演艺术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喜爱和好评。薛亚萍目前为山东省京剧张派非遗传承人。</p><p class="ql-block">张派第二代传人是方林飞。方林飞生于1980年,2011年拜薛亚萍为师。</p><p class="ql-block">方林飞出生于长江河畔的湖北黄冈,那方沃土孕育着繁多的戏曲种类,戏曲氛围浓厚。本地的楚剧、汉剧、荆州花鼓戏、江汉皮影戏、黄梅戏、采茶戏等,外地来的京剧、越剧、豫剧等轮番上演,方林飞的家并非戏曲世家,却是一个戏曲氛围浓厚的家庭。他从小就爱看戏,深受戏曲文化的影响,在他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一颗热爱戏曲的种子。</p><p class="ql-block">他爱戏剧,无论是村里请来的草台戏班还是县礼堂里的正规剧团,也无论是热闹的武戏还是咿咿呀呀的文戏,他都觉得好看,看得津津有味。走田埂,赶夜路,场场不落。婉转的唱腔、漂亮的头面、绚烂的戏装,一个丰赡而完美的世界在他心中展开,刻下深深印记。方林飞在心里埋下的种子发芽了;他想学戏,想唱戏。</p><p class="ql-block">这样的理想鼓舞他年纪轻轻就从家乡来了上海滩。</p><p class="ql-block">机缘巧合,方林飞 学京剧最先遇到的是京剧旦角演员沈美秋。她曾为上海黄埔京剧团旦角演员,退休后曾受聘于上海戏校及京剧团积极教戏,是沪上著名的京剧旦角老师。沈老师如发掘璞玉,发现了方林飞这棵好苗子,在老师的建议下,方林飞开始学唱京剧,并专注学习张派艺术。</p><p class="ql-block">那时京剧正是从样板戏恢复为传统戏的全面复兴阶段。方林飞当时未及弱冠,嗓子高亮通透,身姿端正大方,对戏一腔热爱,正是学习张派的绝佳人选。沈美秋的女婿、热爱戏曲的上海企业家俞德邻先生,也成为他的知音,此后俞德邻组建的上海德邻文化艺术团,成为方林飞京剧实践与演出的重要舞台。</p><p class="ql-block">学戏讲究天赋,方林飞极具天赋,更有努力。</p><p class="ql-block">初学戏时,他每天要练唱八九个小时,磁带买了一盘又一盘。一段一段学,一句一句磨,甚至一个字一个字地扣。渐渐地,方林飞羽翼渐丰,十年磨一剑,是时候去试试了。</p><p class="ql-block">2010年,方林飞北上天津,参加第十届“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荣获一等奖暨“中国京剧十大名票”称号,一举成名。</p><p class="ql-block">在过去的梨园行,曾经有一句俗话叫“北京学艺、天津唱红、上海赚钱”。天津是公认的戏曲重镇,“和平杯”大赛更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京剧票友比赛,“十大名票”这一称号,分量十足。</p><p class="ql-block">“名票”,意味着一个票友受到广泛专业认可,也是一个戏曲爱好者能够到达的天花板。</p><p class="ql-block">继而,方林飞又参加了央视京剧戏迷票友电视大赛,再次夺得金奖。十几年苦学,方林飞虽然没能成为一个专业戏曲演员,却也成为了票友界著名人物。</p><p class="ql-block">在央视大奖赛专家评审环节,著名京剧表演家迟小秋面对屏幕前全国和现场观众对方林飞以高度评价:“天生挂味儿,嗓音甜美,行腔优美流畅,发挥很好,很松弛,非常完美,祝贺你!”</p><p class="ql-block">从此在京剧票友界一颗闪亮新星冉冉升起!</p><p class="ql-block">薛亚萍慧眼识珠。她认定方林飞是个好苗子,虽然薛亚萍收徒有着几近苛刻的要求,但她还是专程飞到上海,非常正式又隆重地为方林飞举行了拜师仪式。</p><p class="ql-block">至此,方林飞成为张派京剧艺术正宗的传承人。</p><p class="ql-block">(接下去写他不是专业团体的演员,却致力于传承京剧,自己演很多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