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瑞 金.叶坪村</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月流火书卷开,</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铁马金戈入梦来。</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红军踏遍万山红,</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创建工农苏维埃。</div>七月流火,中央电视台正在播放《大道薪火》,把我带到十九年前瞻仰过的瑞金。我重读当年在景区买回的《毛泽东与瑞金》。中国工农革命的宏伟画卷;红旗漫卷西风的红军战斗场景再次震撼我的心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武装夺取政权;民主建设苏维埃政权。他们不仅要对抗国民党的围剿,还要与阵营内部的机会主义作斗争。武装夺取政权征途漫漫。<font color="#ed2308">“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血。”</font><br>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七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叶坪村诞生。毛泽东正式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从此,人们开始称呼毛泽东为“毛主席”!直到今天,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的歌声依旧在人们心中激荡。 一苏大会阅兵检阅台<div>1931年11月7日黎明,瑞金叶坪村的红军广场举行了隆重的阅兵典礼,庆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东方微曦,毛泽东、朱德、任弼时、叶剑英等领导人登上检阅台;参加“一苏大会”的代表和观礼群众站在检阅台两侧。百名号手吹响嘹亮的集合号。阅兵总指挥彭德怀跑步到检阅台前:“报告总司令员、总政治委员同志:阅兵总指挥彭德怀率部队接受检阅,请指示!”朱德和毛泽东还礼。朱德命令:“开始!”。嘹亮的致敬号声中,身披战火硝烟的红军方队威武整齐地通过检阅台。毛泽东挥手问候:“同志们好!” 将士们齐声回答:“首长好!”。“同志们辛苦了!”“为苏维埃战斗!”。观礼群众高呼:红军万岁!苏维埃共和国万岁!沸腾的阅兵场、威武的受阅部队。朝阳出来了,红军第一次正式阅兵圆满结束。<br></div> 当天下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一苏大会)在瑞金叶坪村谢氏祠堂隆重开幕。会场上方悬挂“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横幅;两侧圆柱张贴“学习过去苏维埃运动的经验;建立布尔什维克的群众工作”楹联。当时,中国共产党接受以苏联为大本营的共产国际领导,苏区的“开国大典”也透着苏联的模式。当主持人宣布大会开幕时,谢氏祠堂门口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土炮轰鸣,整个叶坪村沸腾起来。大会开幕式热烈隆重而简短,很快结束。 开幕式结束后,毛泽东、朱德等苏区中央局的同志们来到会场旁的樟树林集体合影。 在当年照相较为稀有,贺子珍、康克清等女红军战士兴高采烈地拉着照相师为她们留下了至今保留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珍贵合影。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国之夜,叶坪村一片狂欢。时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的邓小平,组织全县的军民从四面八方涌向叶坪村庆祝。火把照亮了瑞金的田野,唢呐吹落了满天的繁星,龙灯腾翻在红军广场,叶坪乡、云集乡、沙洲坝乡,等众多乡村的群众提着灯笼来欢庆自己政权的建立。第二天晚上,举行了庆祝文艺晚会。一苏大会场内、红军广场上,对山歌、唱道情、活报话剧等众多的文艺形式,表达了红军将士和人民群众的喜悦心情。 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程却是一波多折。早在1930年5月,在上海秘密召开的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决议:一苏大定于当年11月7日召开。当时,李立三命令红军攻打武汉、长沙等大城市,准备一苏大在大城市召开。在敌强我弱的现实情况下,攻打武汉、长沙受挫。共产国际对李立三“左”倾盲动错误给予严厉批评。 中共中央、少共中央、全国总工会等45个单位组成“一苏大中央准备委员会”,决定将一苏大会移到“朱毛红军”活动的江西苏区举行。共产国际远东局严词敦促中共中央“尽快召开苏维埃代表大会”。然而,现实的斗争形势是:1930年10月开始,蒋介石在一年的时间内调集10万、20万、30万军队,向我江西苏区发动三次“围剿”。毛泽东、朱德,等中共苏区中央局的领导人正率领苏区军民进行反围剿斗争,召开一苏大不得不一再延期。毛泽东在反围剿斗争中运筹帷幄、诱敌深入,然后歼灭敌军,取得三次反围剿的胜利。毛泽东吟马战地,留下了壮丽的诗篇:<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一九三一年春</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万木霜天红烂漫,</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天兵怒气冲霄汉。</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雾满龙冈千嶂暗,</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齐声唤,</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前头捉了张辉瓒。</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二十万军重入赣,</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风烟滚滚来天半。</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唤起工农千百万,</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同心干,</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不周山下红旗乱。</font></div>毛泽东这首词的上半阕写于江西宁都县黄陂,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红军活捉敌“围剿”先锋,国民党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瓒的当晚(1930年12月30日)。上半阕刚刚写完,总前委秘书长古柏来找毛泽东,中断了写作。<br>1931年2月,蒋介石不甘心第一次“围剿”的失败,再调20万军队,对我江西苏区发动第二次“围剿”。毛泽东在宁都县青塘召开苏区中央局扩大会议(吸收各军长、政委参加)。毛泽东分析敌我态势和不同战法的利弊。最后,与会者赞同毛泽东“坚决的进攻,艰苦的奋斗,长期的作战,以消灭敌人”的策略。统一了大家对第二次反“围剿”的思想,毛泽东心情十分兴奋,回到青塘住地,写下词的下半阕。此时,距离上半阕写成的时间已过去了近三个月。词中的<font color="#ed2308">不周山</font>,毛泽东用典《淮南子.天文训》,关于共工头触不周山的典故。毛说,共工是胜利的英雄。你看,“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共工的确是胜利了。毛泽东认为红军就是像共工一样摧毁旧天地、创造宇宙新格局的胜利了的英雄。红军就是要打碎旧世界,创建一个崭新的中国。<br> 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引下,红军又取得了第二、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毛泽东写下,<font color="#ed2308">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font>1931年9月23日,毛泽东、朱德,在江西兴国发布命令,决定方面军开赴福建长汀县的汀州,打算在长汀县城召开一苏大会,建立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br> 9月28日,部队总部抵达瑞金叶坪村,准备暂住几天。叶坪村位于瑞金县城东北12华里。全村掩映在树冠茂密的参天古樟树林中。村旁淙淙流水的小溪清澈见底;村前一马平川直到连绵起伏的南片山。山巅有明清两代建造的龙峰、鹏图、凤鸣,三座宝塔,远眺连绵山型似笔架;矗立宝塔如巨笔,好一幅彤管蓝天绘宏图的风水宝地。 毛泽东刚刚住下,赣东特委书记谢唯俊和瑞金县委书记邓小平就来拜访。毛泽东与邓小平只在1927年汉口“八七会议”见过一面。那时毛是中央候补委员,邓是会议记录员。<div>1927年,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人大屠杀;7月15日,汪精卫发动“7.15事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我党于1927年8月1日举行“八一南昌起义”武装抗击国民党反动派。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正是由于“八七会议”,才有了此后的“秋收起义”“黄麻起义”“平江起义”“百色起义”“广州起义”等。共产党掀起了武装夺取政权的红色风暴。5年后,毛、邓,两人在瑞金再次见面感到分外亲切。</div> 1931年9月29日,苏区中央局召集十二军、赣东特委、瑞金县委,党的活动分子会议。邓小平汇报了瑞金的红军武装割据形势。苏区中央局决定,将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定在瑞金叶坪村召开,将来的临时中央政府也设在瑞金。邓小平听到一苏大会要在瑞金召开兴奋不已。他说,这里有幢谢家祠堂,宽敞明亮,稍加改造就可容纳五六百人开会。朱德说,叶坪村大树遮天,浓阴蔽日,非常利于防空。毛泽东对邓小平说,瑞金这个名字很吉祥,有来历吗?邓小平说《瑞金县志》记载,瑞金地下有金矿,历来有人在此地淘金。唐朝天佑年间,朝廷在此地设县,因掘地得金,金为瑞,所以得名“瑞金”。 红军总参谋长叶剑英负责将已收割的稻田改建为红军阅兵场,搭建检阅台。邓小平负责大会的后勤保障和接待来自全国各苏区的代表;动员和组织群众举行隆重的各项庆祝活动。毛泽民负责大会的各项财务支出及大会的伙食保障。贺子珍、康克清、彭儒,钱希钧等女同志协助毛泽民工作。为预防国民党飞机来轰炸,毛泽东还提议在长汀搞一个假会场。<br> 中央和共产国际远东局一年前就草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劳动法》《经济政策》和苏维埃组织法,军事训练等法律文件草案供大会讨论。建国的宪法草案和婚姻条例还没有落实,情急之下,中央派往苏区专职筹备“一苏大会”的任弼时想到了从苏联回国的法律专家梁柏台在长汀。急招梁柏台夫妇来瑞金草拟“苏维埃宪法大纲草案”。 一切准备就绪,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村开幕。到会代表以全国各苏区地域为单位组成九个代表团。大会推举了7人组成主席团常务主席会议;推举了10人组成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大会从11月7号到20号,共开了13天,除8号休会一天,等待赶往大会的湘赣和湘鄂赣苏区联合代表团外,代表们分组讨论、审查,大会提供的各项文件。11月9日下午3时,一苏大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毛泽东向大会作政治报告。19号,代表举手表决,选举63人组成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div>20号黎明,在开幕式阅兵场举行授旗、章,典礼,为创建苏维埃共和国做出杰出贡献的红军部队和红军领导人授予奖旗和奖章。典礼完毕候,代表回到会场举行大会闭幕式。毛泽东作闭幕词。雷鸣般的掌声中“一苏大会”胜利结束。</div> 11月下旬,在参天的樟树林中,毛泽东主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毛泽东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中央人民委员会主席。毛主席代表中央执行委员会正式任命国家组成部门的人民委员(部长);任命朱德为中革军委主席。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世界东方诞生。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和摇篮。<br>从那时起人们改称毛委员为毛主席直到今天。 本篇史料选编自《毛泽东与瑞金》(余伯流、凌步机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向原作者致谢!。照片拍摄于2005年12月,笔者系统“赣州会议”组织参观瑞金革命圣地。<div> 河 牛</div><div> 2024年7月 武汉</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