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承德游之十:班禅行宫</p><p class="ql-block"> 乾隆45年(1780),六世班禅为庆贺乾隆皇帝七十寿辰,专门从西藏日喀则,翻山越岭,长途跋涉10000余里,历经13个月来到承德。乾隆帝为隆重迎接六世班禅的到来,下令以班禅在西藏所居的扎什伦寺为范式,在承德修建须弥福寿之庙。“须弥福寿”藏语为“扎什布伦”,意为“像须弥山一样福寿吉祥”。</p><p class="ql-block"> 该庙占地57亩,全寺大体分为前部、中部、后部三个部分。寺的中间部分是主体部分,主体的核心建筑是“妙高庄严”殿。它位于大红台群楼的正中,面阔七间,高三层,这是六世班禅来承德时的讲经之处。“妙高庄严”殿顶上覆鎏金鱼鳞铜瓦,据记载,共用头等黄金15,000多两。殿顶4条脊上各置两条铜鎏金飞龙,每条重达一吨以上。8条飞龙,4条向上,4条向下,向上的仰天遥望,趋向殿尖的宝顶,体现了天下一统的思想;向下的势欲腾空,向着无穷的宇宙,体现了无限的空间意识,这使静态的造型艺术蕴含巨大的动感。</p><p class="ql-block"> 乾隆认为这次班禅专程来承德祝寿事关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因而特别重视:一方面停止了当年他最喜欢的木兰狩猎大典,潜心学习藏语,便于在接见六世班禅时更好交流;另一方面下旨将建于乾隆30年的紫檀木座铜胎珐琅佛塔,从其母后居住的紫禁城慈宁宫移至班禅行宫,供六世班禅平日里礼佛使用。</p><p class="ql-block"> 这次由于时间紧,我没有认真游览班禅行宫,只是在高处俯瞰了一下它的全景,但我专程到承德博物馆去参观了曾在班禅行宫摆放的宝物——紫檀木座铜台珐琅佛塔。该塔是国家一级文物,是承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塔身通高305厘米,重一吨多,由 1400多个大小部件擦接而成,将传统汉式楼阁与藏式喇嘛塔造型,巧妙融为一体,即宏伟气派,又精致绝伦,确实值得一看。</p><p class="ql-block"> 下为班禅行宫和妙高庄严殿的视频和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