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前几天,老伴小恙,住进了医院,我前去陪护。她就诊的科室是心内三科。病房在内科大楼二楼2—105室。一间斗室安排了五个病号,加上陪护及络绎不绝地前来探望的亲友团,把整个房间塞的满满的。真是“山里核桃 — 满仁”呀! </p><p class="ql-block"> 同室的五位患者,清一色的老妪,年龄最小的是5床的患者,65岁,最大者是1床的患者,79岁。由于都不是危重患者,精神状态尚可。有时还相互拉一拉家常,讲一些有趣的事,来缓解一下患病所带来的压抑。 </p><p class="ql-block"> 五床的患者,是一位供销系统退休的职工,个头不高,身材微胖,方面大耳,嗓门较高,爱说爱笑,很是活泼。她本是和丈夫一块来医院探望住院的妹妹。此后顺便也给自己作个检查,结果检查一出来,医生说:“你住院吧,你心律不齐,心脏缺血,不时还有房顫,血糖也高”。就这样她也住进了心内三科。她自己也没什么感觉。她妹妹患的是肠梗堵,在她住进医院的第三天,做了手术,在肠中切下两个肉球。而她也经常便秘,怀疑自己肠子中是否也有东西。于是就给医生说她想作一个肠镜检查。医生就给她开检查单子,让她作一些检查前的必要准备。第二天上午先作抽血化验和心电图检查。当心电图检查大厅叫号屏幕显示叫到她的名字时,她来到心电图二室。做心电图的医技师是一个年轻的姑娘,穿着一身洁白的大褂,带着一方硕大的医用口罩,露出一双乎闪乎闪的大眼晴。她高高的个头,扎着一个松鼠尾巴似的散把。她让五床患者躺在检查床上,把肢体导联(黄、红,黑,绿色)的夹子夹在手脖,脚脖处。又让其搂起上衣,把胸导联的各个吸盘,吸附在胸的不同位置,然后打开心电图机器。咦!怎么了!小姑娘发出惊叹,然后自言自语地说:刚才还好好的?怎么就坏了呢?这时心电图显示屏的屏幕上也不显示心脏跳动的波纹。于是她就摆弄了一阵,也没有结果。然后对五床患者说:“机器坏了,做不成了”。五床患者说:“你把导联线调换下位置看看怎样?”小姑娘鄙夷地翻了个白眼,说道:“是你懂,还是我懂,今天做不了了”?这时,五床患者说:“我是右位心,你换换试试看”。小姑娘楞了一下,然后,忿忿然地说:“你咋不早说呢?”五床患者说:“你也没问呀!我以前做从来也没人问过呀!”小医技师悻悻然地把肢体导联及胸导联重新调整位置,这样就顺利地完成了检查。回到病房后,五床患者向大家讲述此事,大家都感觉神奇和惊呀,人真的有心脏长在右边的?是的,这样的概率在人群中仅占万分之一。</p><p class="ql-block"> 一床的患者是一位79岁高龄的老妪,膝下两男两女,平时身体还算硬朗,因食用冰箱里的凉食,出现拉肚,引起心律异常,儿女们忙把他送进医院。她家亲戚较多,前来探望的络绎不绝。她的四个儿女也是日夜照拂有加,每天要么四个全到,要么保持三人在场,给老人精神上予以极大的安慰。这就是床前尽孝,这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这就是中华民族长期恪守的孝德文明。儿女们能作到床前尽孝,老人一生的追求也算是无遗无憾了。特别是老人的一位娘家侄女,更是孝德文化的典范。她是一家小公司的老板,风姿卓约,打扮入时,是一位资深美女。她几乎每天都要到她姑姑的病床前嘘寒问暖,逗她姑姑开心。她还想着法子调剂着给她姑姑做好吃的:什么熬鸡汤、炖排骨,做可乐鸡翅……。大家都说:这比闺女还要亲。</p><p class="ql-block"> 一天下午,一床老妇突然心律监控仪报警,屏幕上显示心律高到160一180次,并出咳嗽及要呕吐现象。她一家人惊慌不已。她侄女更是高声呼喊着医生!医生!快步跑到医生执班室,把医生喊来。医生到来后,问了一些情况:原来是老人在床上坐着感觉不舒服,想下来走走,她也没有叫子女们,自已下来了。由于活动剧烈,引起上述征状。医生给她又测量了血压,嘱咐她不耍下床走动,不要在床上剧烈活动,要静躺。其它没什么,不一会心律血压恢复正常,一家人虚惊一场。也就在这时,她侄女突然说:“我的手,我的手咋了!”原来她的左手食指伸的直直的不能弯曲,像指北针一样,指向前方。这可能是在应激反应情况下肌肉紧张收缩产生手指痉挛吧!我开玩笑地说:“一场虚惊,看把你吓得手指就变成指北针了。”她杏眼圓睁,嗔怪地向我吐了吐舌头,然后说“我看医生去”。</p><p class="ql-block"> 不大一会,她从门诊回来,笑嘻嘻地说:“好了,可能腱鞘炎,医生给捏了捏就好”。</p><p class="ql-block"> 病房是一个谧静肃穆的场所,但有趣的故事却能给病房平添不少快乐生气,能缓解病人不小的精神压力,同时也能有助于患者快速地恢复建康。</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2一105室的两件小故事。</p><p class="ql-block"> 2024.7.1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