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出国游(31) 法国巴黎之塞纳河、蒙玛特高地

乐天

<font color="#ed2308"> 巴黎(1) </font><font color="#b06fbb">(2019年7月12日下午4点多离开凡尔赛宫,大巴载着我们往东行驶大约20千米,5点之前抵达世界闻名的大都市——巴黎。)</font><br> <font color="#167efb">巴黎位于法国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横跨塞纳河两岸,距河口(英吉利海峡)375公里。市中心位于北纬48度52 分0秒,东经2度19分59秒。<br> 巴黎市内面积:105.4平方公里;人口:224万。划分为20个区,从位于塞纳河北岸,有着举世闻名的卢浮宫博物馆、皇室宫殿、杜伊乐丽花园、政府机关、教堂等建筑物的01区起,按着顺时针方向旋转,直到最外围的20区。(见上面地图) <br> 以上所述是指大环城公路内的区域,俗称“小巴黎”。其实还有个“大巴黎”地区的概念,那是指包括城区周围的上塞纳省、瓦勒德马恩省、塞纳-圣但尼省、伊夫林省、瓦勒德瓦兹省、塞纳-马恩省和埃松省七个省共同组成的巴黎大区。这片地区在古代被称作“法兰西岛”, 面积达14,518.3平方公里,人口1200万左右,几乎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br></font><br> <font color="#ed2308"> 巴黎(2)</font> <font color="#167efb"> 巴黎是法兰西共和国的首都、法国最大城市、欧洲第二大城市。与美国纽约、日本东京、英国伦敦并列为四大世界级大城市;也与伦敦、米兰并列为欧洲三大都市之一。不仅是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也是西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br> 巴黎建都已有1400多年历史,是历史名城、创作重镇,印象派美术发源地、芭蕾舞的诞生地、欧洲启蒙思想运动中心、电影的故乡、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创始地。市内有大量的科学机构、研究院、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剧院、音乐厅。是世界公认的“艺术之都”、“文化之都”,巴黎也是世界的时尚中心,与“米兰”齐名,尤其是巴黎的香水有“梦幻工业”之称。所以巴黎也被人称之为“时尚之都”;除此之外,巴黎还有“美食之都”、“浪漫之都”、”花都”等美称。<br> 巴黎是个梦幻的地方、是个浪漫的小资城市。繁华的大街弥漫着浓浓的艺术氛围,偏僻的小巷也不失深深的文化遗韵。近一、两百年来,世界各地都有怀揣梦想与野心的年轻人来到这里,或圆满实现了梦想、或以失望告终。但不管如何,巴黎还真是个值得一来的地方。<br> 2017年8月1日,国际奥委会宣布,巴黎成为2024年奥运会主办城市。<br></font><br> <font color="#ed2308"> 塞纳河</font> <font color="#167efb">法国北部的一条大河,发源于海拔471米的朗格勒高原,全长776公里,包括支流在内的流域总面积78,700平方公里。<br> 大河从东南流向西北,流经巴黎盆地的地域为法国最富饶的农业区。盆地中部地势平坦,大河流速减缓,蜿蜒曲折、像一条玉带,静静穿越巴黎市区约13公里而过。<br> 巴黎,这个国际化的时尚之都,2000多年前只是塞纳河中间西岱岛上的一个小渔村。公元前一世纪,罗马人开始在此定居并逐渐发展为城市,接下市区的建设都围绕塞纳河向两岸扩展,可以说,是塞纳河孕育了巴黎,所以巴黎人尊称塞纳河为“慈爱的母亲“,说“巴黎就是塞纳河的女儿”。<br> 大河经巴黎后,再曲折西流370公里,注入诺曼底地区的英吉利海峡,沿途河道宽200多米,水深达3米以上,流量稳定,全程通航,终年畅通无阻。一般轮船和拖船都可以上溯到巴黎,使巴黎成为仅次于马赛和勒阿费尔的法国第三大港。塞纳河(尤其是巴黎以下河段)是条优良的货运航道,它将巴黎同大海及勒哈佛尔连接起来。塞纳河的运输量占法国内河航运量的大部分。<br> 巴黎市沿塞纳河十多公里全是石砌码头和宽阔的堤岸, 30多座精美的桥梁横跨河上,各式高楼耸立两岸,蔚为壮观。<br>接下导游将带我们乘坐游船,欣赏两岸风光、眺望诸多著名的古建筑</font><br> <font color="#ed2308"> 游船码头</font> <font color="#167efb">抵达巴黎后的第一个项目是乘坐游船游览塞纳河。码头在大河北岸(顺着水流往西的流向,北岸在“右”边,也叫“右岸”),跟随导游,沿着河岸徒步而行,方向感几乎归零,记忆深刻的是码头离对岸的埃菲尔铁塔不远。 </font><br><br> <font color="#ed2308">等待启航</font> <font color="#167efb">5:30分左右登上游船,太阳还高挂在西边的天空。<br> 导游告诉大家,游程大约1个小时,路径:码头出发,往东逆流航行,穿过诸多桥梁到达新桥后,由于河道被西岱岛和圣路易岛分成两支,就从南边进入,逆时针环绕两岛,回到原来航道后,再一直顺流往西,直到天鹅岛前的德比尔哈克姆桥后返回码头,结束游览。<br></font><br> <font color="#ed2308"> 游船出发 </font> <font color="#167efb"> 船分不同档次,我们乘坐的只是普通型游船,没有餐饮厅,上下两层,上层敞篷,下层封闭,视野倒是不错。随着游船启航,在美妙的音乐和英语、法语的解说中,开始尽情观赏两岸的美妙风光及历史积淀深厚的古建筑。</font> <font color="#ed2308"> 荣军桥 </font> <font color="#167efb"> 乘坐塞纳河游船,“桥”是主要看点,河上架着的桥,据介绍共37座,造型各有特点、每座桥都有故事,游船将经过其中的24座。最先通过的就是这座塞纳河上最低的桥梁——荣军桥。<br> 该桥始建于1826年,1855年通车,将南岸的芬兰广场与北岸的加拿大广场连接起来,南岸不远处就是拿破仑的长眠地巴黎荣军院,桥名称也由此而来。<br> 图片中带尖顶房子是位于香榭丽舍大道的大皇宫。桥墩上张开一对翅膀的雕像是希腊神话中的胜利女神,身材健美、神态端庄,传说她所到之处,胜利总随之而来,所以称之为胜利女神。</font><font color="#b06fbb">【参见照片解读(17) 2019年夏季欧洲行之罗马(三)中的 “君士坦丁凯旋门浮雕(4)”】<br></font><br> <font color="#ed2308"> 亚历山大三世桥 </font> <font color="#167efb">游船过了荣军桥,眼前就是这座金碧辉煌、被誉为塞纳河上最为壮观、亮丽的大桥。大桥独一无二的钢结构的桥拱将香榭丽舍大街和荣军院广场连接起来。<br> 大桥不啻一个极其精致的艺术品。宽敞的桥面,溜光水滑;优美的桥身,装饰着各种植物图案与花环,绚烂、华丽。 两旁矗立着做工精致的金属路灯,大桥中间的浮雕是是俄国圣彼得堡的城徽以及象征涅瓦河的睡神,桥两端两侧,各有一个巨大的桥塔,塔顶有象征着科学、艺术、工业与商业四组金色的骏马雕塑。<br> 这座桥是为庆祝俄国与法国结盟而建,以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父亲“亚历山大三世”的名字命名,在1900年世博会开幕时正式落成。俄、法两国,百年前是世仇,拿破仑曾挥师攻打俄国,在莫斯科烈火屠城。100年后两国一笑泯恩仇,作为法、俄联盟的象征,将桥通向拿破仑墓,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内涵。</font><br> <font color="#ed2308">协和桥 </font> <font color="#167efb"> 游船接下要通过的是协和桥。协和桥建于1791年,由巴黎路桥学校的奠基人贝豪奈设计。筑桥的部分石料来自拆毁的巴士底狱。寓意:“人民可以践踏旧日城堡”。 <br> 1810年,拿破仑曾经把战场上牺牲的将军们的雕像立在桥柱上以作纪念,1828年王朝复辟后,王权又以文武大臣雕像取代牺牲的将军雕像。由于这些巨型白色大理石雕像超重,桥体不堪重负、出现安全隐患。1930-1932年,在保留原有建筑风格对桥面进行拓宽时,雕像被移到凡尔赛城堡。<br> 该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过不同的名字,曾用名有:“路易十六桥”、“革命桥”等,1830年才确定为“协和桥”。协和桥现在是巴黎市内交通流量最大的桥,其原因是从南岸去协和广场、香榭丽舍大道,从此桥过去,路程最短。</font><br><br> <font color="#ed2308"> 波旁宫 </font> <font color="#167efb">协和桥的北岸通向协和广场,南端则是波旁宫,在游船上可以看到其正对协和桥的柱式门面。门面由12根大圆石柱组成宽阔的柱廊承托着一个三角形横楣,上面饰以通体浮雕,形似罗马万神殿,这是波旁宫的北面,也就是后面,是拿破仑当皇帝时改建的古建筑。波旁宫的正面对着大学之道,在游船上看不到。<br> 波旁宫原是法国路易十四的女儿波旁公爵夫人的府邸,1722年建成,是当时仅次于王宫的豪华建筑。现在是国民议会,1789年8月26日,著名的《人权宣言》就诞生在这儿。而后,一直是法国最高立法机构所在地,被看作是法国法律的象征。</font><br> <font color="#ed2308"> 利奥波德•塞达尔•桑戈尔行人桥</font> <font color="#167efb"> 单跨度铁桥,全长106米、宽15米,于1997年开始建造,199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br> 大桥原来是为了纪念“索尔菲雷诺”战役的胜利,命名为:“索尔菲雷诺桥”,后来又为纪念塞内加尔诗人、政治家、文化理论家利奥波德•塞达尔•桑戈尔改为现在的名字。<br> 由于桥上挂满由恋人们签名的心锁,所以又叫心锁桥。大桥围栏上悬挂的一排排爱情锁,颜色各异,大小不一,是情侣们为了见证自己的爱情、祈祷爱情圆满、长久而悬挂。此桥被誉为法国最浪漫的桥梁之一。</font><br><br> <font color="#ed2308"> 皇家桥 </font> <font color="#167efb">又名王桥,五孔拱桥,长度130米,将巴黎7区与北岸连接,桥的北岸是卢浮宫的西南角楼。 游船靠近时,通过桥洞看到的前方桥梁是“卡鲁塞尔桥”。<br> 此桥又叫多比亚克桥,原来建成于1654年,因火灾、洪水,不断被损毁,1685年由路易十四出资、伽伯里艾尔和儒勒•阿杜安•孟莎(著名建筑师弗朗索瓦•孟莎的侄孙)设计重建,因为是由皇家掏钱建造,这座桥也就得名“皇家桥”。此桥建成后成为巴黎人举办重大庆典的首选地,历史上,法国伊丽莎白公主和西班牙菲利普王子的结婚庆典都以这座桥为中心,当时吸引了50万人前往观赏。<br> 桥的南岸有思想家伏尔泰工作过的楼,并且在1778年5月30日辞世于那小楼。旁边还有作家阿那多尔法兰西写作10年的地方。照片中桥南边带有尖顶的建筑物是与卢浮宫遥遥相望的奥赛宫,也叫奥赛博物馆。<br> 大桥为砖石混建、带有分洪台,并不华丽,却与新桥、玛利桥并称巴黎历史最悠久的三座桥。</font><br> <font color="#ed2308">奥赛博物馆 </font><font color="#167efb"> 又名 奥塞美术馆,位于塞纳河左岸、和右岸的卢浮宫斜对。<br> 博物馆原是巴黎1900 年万国博览会设计修建的火车站,废弃多年后,1986年改造为国立博物馆,现在与卢浮宫、蓬皮杜中心并称巴黎的三大艺术博物馆。据说,馆内收藏有莫奈、梵高、雷诺阿等艺术大师的名作,还有梵高的自画像。<br> 那两个方尖顶上的圆钟,还保留了当年火车站的特征。游船经过时,其古朴、典雅的外观尽显眼前。</font><br><br><br> <font color="#ed2308">卡鲁塞尔桥 </font><font color="#167efb">原名圣佩尔桥, 因北岸连接卢浮宫正中央,又叫卢浮桥。始建于1831年,1906年被拓宽,1930年因建筑老化而重建,南岸有奥赛博物馆。若从桥洞往前看,可见东边的“艺术桥”,往回望,则可见刚经过不久的“皇家桥”。</font> <font color="#ed2308">艺术桥 </font> <font color="#167efb">又名“爱桥“,是专为行人建造的一座铁木混合结构的行人桥。没有汽车通行,由纤细的钢架支撑着,用一块一块的杉木铺成。连接法兰西学院和卢浮宫中央广场,是从南岸前往卢浮宫最近的一座桥。造型像一架钢琴,横跨河上,非常漂亮,颇有艺术气息。<br> 始建于1804年,当年拿破仑一世下令仿效英格兰的设计,在这个位置修建一座9拱金属桥梁供人通行。在后来的岁月里,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德军轰炸而毁,1984年重建为现在的七拱桥。<br> 艺术桥也是著名的爱情桥。为了纪念战争中阵亡的情人,欧洲人在20世纪初形成了在桥上拴锁的传统习俗。沿袭下来,就有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情侣们在这座桥挂上“爱情锁”,并将钥匙扔进塞纳河中以示爱情永固。所以该桥也称爱情锁桥。<br> 由于锁挂的太多,据说最多时达100多万把,总重45吨。远远超出桥梁设计者的预料。2014年6月8日,部分桥段因不堪重负而倒塌。所以这座桥又被人们戏称为被爱情压垮的大桥。</font><br> <font color="#ed2308"> 法兰西学院 </font> <font color="#167efb"> 图中圆尖顶、前廊罗马柱的建筑就是著名的法兰西学院,也称法兰西学会,位于艺术桥的南岸,成立于1795年10月25日,是法国独具一格、世界闻名、群英荟萃、举足轻重的学术机构。<br> 下设五个学术院,分别为:法兰西学术院、法兰西文学院、法兰西科学院、法兰西美术院、法兰西人文院。其中最出名、最权威的是法兰西学术院。当选法兰西学术院院士是极高的荣誉。<br> 法国是具有将人类精神创造力拧成一股绳的国家。在这座学院里,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批评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学家、经济学家、法学家、雕塑家、画家、音乐家可互称同僚。<br></font><br> <font color="#ed2308"> 新桥 </font> <font color="#167efb">过了艺术桥,游船靠近西岱岛。“新桥”是西岱岛分别连接左右两岸的2座独立拱桥的组合,南桥五个桥洞,北桥七个桥洞。全长238米、宽22米,是塞纳河上最长的桥。<br>所谓“新桥”,不可“望文生义”,恰恰相反,“新桥”是与“皇家桥”、“马利桥”并称塞纳河上最古老的三座桥梁之一。</font><div><font color="#167efb"> 新桥已有400年历,之所以叫“新”桥,是指桥型新颖,之前巴黎的桥梁都是木桥,“新桥”是第一座石拱桥。在塞纳河的建桥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新桥”开工于1578年,正是亨利三世时期,后来因为法国发生内战而中断,直到1603年才完工,由亨利四世主持落成典礼。</font><div><font color="#167efb"> 桥墩顶部都用半圆形“阳台”支撑,桥拱装饰有三百多个形状各异的头形饰物,有的怒目圆睁,有的闭目静思,据介绍,所有面具都以中世纪博物馆和巴黎卡那瓦雷历史博物馆的藏品为模型雕刻。</font><br><br></div></div> <font color="#ed2308">亨利四世的骑马塑像 </font> <font color="#167efb"> 后人根据路易十三的旨意,在“新桥”的两座独立拱桥之间的空地上,安放了亨利四世的骑马塑像。这既是法国历史上第一个骑马的雕塑作品,也是第一个向公众展示的独立于其他建筑的雕像作品。<br> 新桥建成后,这里逐渐成为各种娱乐和商业活动的中心,如今依然是巴黎著名的河边旧书市的核心地带。<br> 亨利四世是法国波旁王朝的创建者。原为纳瓦拉国王,1589继承了法国王位</font><font color="#b06fbb">(参见前面的“凡尔赛宫战争画廊”的《亨利四世进入巴黎》图片解读)</font><br><br> <font color="#ed2308"> 西岱岛 </font> <font color="#167efb">位于塞纳河中央,面积不到两公顷。近旁还有个圣路易小岛,两岛相距50米,由圣路易桥相连,非常精巧地镶嵌在塞纳河中。<br> 西岱岛是巴黎最古老、最中心的地方,也是法国文化和法兰西民族的发源地。<br> 公元前三世纪,“巴黎”只是塞纳河中的这个小岛,名叫吕岱安。后来罗马帝国皇帝凯撒一世不断扩张,把法国大部分地区并入罗马帝国的高卢省,罗马人在这里修道路,挖水渠,筑宫殿,建医院,建神庙。为纪念最早在此生活的西哥特人的祖先——巴黎希人,凯撒皇帝下令将这个岛改名巴黎。<br> 公元508年,法兰克人科洛维定都巴黎,建立墨洛温王朝。西岱岛也就成为封建时代王权和宗教的中心。随后巴黎不断变迁扩大,在岛的周边、河的两岸相继盖起卢浮宫、巴士底狱、巴黎市政府(巴黎最漂亮的城堡建筑物)、杜伊勒里花园、协和广场、香榭丽舍大街和凯旋门、、、、等等。从而成为现在规模的国际大都市。<br> 岛东侧有著名的巴黎圣母院,向西则有巴黎警察局、巴黎裁判所及其附属监狱等古老得发黑的建筑。<br> 西岱岛现在依然是法国文化、政治各界名流喜欢的居住地。</font><br> <font color="#ed2308"> 圣米歇尔桥 </font> <font color="#167efb"> 塞纳河被西岱岛和圣路易岛劈成两支水系,过了新桥,游船进入南岸和西岱岛间的河道,首先经过的是圣米歇尔桥。该桥建于1857年,因紧邻圣米歇尔礼拜堂而得名。<br> 桥墩上清晰可见的字母“N”代表拿破仑三世,是奥斯曼男爵亲手所刻。(法国皇族贵胄都喜欢以姓氏开头第一个字母作为标志。如:“亨利”家族用“H”、拿破仑家族用"N"。)</font><br><br> <font color="#ed2308"> 佩蒂特桥</font> <font color="#167efb">又名小桥,该桥仅长40米,是塞纳河上最短的桥。因9世纪曾有一座相应的“大桥”存在过(后被兑换商桥所代替)因此又得名“小桥”。现在的小桥,1853年重修,桥的左边有巴黎圣母院和巴黎警察局。</font> <font color="#ed2308"> 火灾后的巴黎圣母院 </font> <font color="#167efb">游船过了“新桥”后环绕两岛而行,整个过程都可以看到西岱岛东侧的巴黎圣母院。</font><div><font color="#167efb"> 我们游览塞纳河的时间是2019年7月12日,巧合的是在三个月之前,也就是同年的4月15日晚间,这里发生了一场大火灾,劫后余生的两个塔楼倒是完好无损。从游船上可以清楚看到其依然高耸挺拔的巍巍身影。</font></div> <font color="#ed2308">巴黎圣母院 </font> <font color="#167efb">位于西岱岛东侧,坐东朝西,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主教座堂。名称中的“圣母”自然是指耶稣的母亲圣母玛丽亚。<br> 教堂高耸入云,雄伟壮观,是哥特式建筑的旷世杰作,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建筑主体材料是石材,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比喻为“石头的交响乐”。<br> 教堂集宗教、文化、建筑艺术于一身,是古老巴黎的象征。始建于1163年,1345年建成,历时180多年,正面双塔高约69米。据介绍,南侧塔楼内有一口著名的大钟,也就是 《巴黎圣母院》一书中,卡西莫多敲打的那口大钟。当年4月15日的那场火灾之前,中庭上方还有一个高达90米的尖塔。塔顶是一个细长的十字架,据说,耶稣受刑时所用的十字架及其冠冕就封存在这个十字架下面的球内。<br> 法国大革命时期,教堂惨遭破坏,大部分财宝被掠夺(只有那口大钟幸免),之后教堂改为理性圣殿,后来又变成藏酒仓库,直到1804年拿破仑执政时,才还为宗教之用。</font><br><br> <font color="#ed2308">巴黎圣母院火灾与灾后修复</font> <font color="#167efb">2019年4月15日晚18时50分许,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火灾持续14小时,直到次日上午大火才被扑灭,90米高的尖塔毁于一旦。<br> 原来的圣母院尖顶已化为灰烬,修复工作紧接着就着手进行。图片显示原来尖塔所在位置正在施工,罩住脚手架的安全保护网依稀可见。</font><br> <font color="#ed2308"> 道布勒桥 </font> <font color="#167efb">人行铁桥,与小桥(佩蒂特桥)相邻,位于巴黎圣母院正门右侧,1624年始建。当年人们过桥需交双(两)个旧时法国辅币用以支付建桥款。所以又名“双桥”。<br> 这座桥是巴黎圣母院与南岸最近的一座桥,人们从南岸前往圣母院参观,大都走这座桥。</font><br> <font color="#ed2308"> 阿西维什桥 </font> <font color="#167efb"> 也叫大主教桥,是塞纳河上最窄的桥,也是西岱岛南侧河道最东端的桥,建于1828年。也有情侣喜欢将同心锁层层叠叠挂在这座桥上,所以也被视为情侣的浪漫圣地。</font><br><br> <font color="#ed2308"> 圣路易桥 </font> <font color="#167efb">过了阿西维什桥,游船也就抵达西岱岛与圣路易岛交界的水域,两岛之间通过“圣路易桥”连接。桥的左边是西岱岛,右边是圣路易岛。这座桥同样也是年代久远、且屡屡遭毁,现在的桥是1970年重建。</font> <font color="#ed2308"> 德拉托内尔桥 </font> <font color="#167efb"> 又叫都尔奈勒桥,连接左岸圣伯纳德大街和圣路易岛。全桥三跨,中央一个大拱、两端各一小拱,但不对称。<br> 此地在中世纪修建第一座木桥,而后几经洪水冲垮、重建、又冲垮,最后于1928年建成这个模样的石拱大桥。</font><br> <font color="#ed2308">苏利桥</font> <font color="#167efb">这个位置是圣路易斯岛尽头的岬角处,游船到此绕过岬角、调头向西航行。<br> 苏利桥就建在这个岬角处,与西岱岛的“新桥”一样,也是与两岸相连的两座桥梁的合称。南边河道较宽,为三拱桥,北边较窄,只是单拱。<br> 苏利桥是一座铁质拱桥,建成于1877年。大桥将塞纳河左岸的圣日耳曼大街和右岸的亨利四世大街连接了起来。</font><br><br><br> <font color="#ed2308">奥斯特利茨桥</font> <font color="#167efb"> 圣路易岛连接北岸的桥梁之一。该桥为石造拱桥,竣工于1855年,以奥斯特里茨战役命名。奥斯特利茨战役发生在第三次反法同盟时期,这场战争又称“三皇之战”,是世界战争史中一场著名战役。</font> <font color="#ed2308">马丽桥 </font> <font color="#167efb">得名于造桥工程师克里斯多夫•玛利的名字,始建于路易十三时代的1614年,21年后才建成,是一座各拱造型各异的石拱桥。</font><div><font color="#167efb"> 圣路易岛城市化的起始阶段,人们在岛上建了三座桥梁,包括和西岱岛连接的圣路易桥、和南岸连接的都尔奈桥、以及这座连接北岸的马丽桥。马丽桥还与新桥和皇家桥并称塞纳河上最古老、最重要的三座桥。</font><br><br></div> <font color="#ed2308"> 路易•菲利普桥 </font> <font color="#167efb"> 混凝土桥、三个桥拱。每个桥墩上都有一个石头花环装点,花环中围绕着金属蔷薇花饰。</font><div><font color="#167efb"> 位于西岱岛北侧河道,坐落巴黎第四区,连接岛内的圣母院地区和北岸的圣杰维斯地区,靠近巴黎地铁玛丽桥车站。</font><br><br></div> <font color="#ed2308"> 阿荷高勒桥 </font> <font color="#167efb">巴黎最窄的单跨铁桥,西岱岛北侧的第二座桥。始建于1828年,1854年改建。</font><br><br> <font color="#ed2308">圣母桥</font> <font color="#167efb"> 一座极具欧陆风格的美丽桥梁。位于与南岸连接的“小桥”向北的延长线上,连接西岱岛和塞纳河北岸。<br> 该桥最早建于1413年,由古罗马人修建,后历经多次重建。现在看到的桥主体保留有1914年的旧桥痕迹,为了改善桥下的水流,1919年将中间的3个桥拱由一个单跨的金属拱代替,该桥两边的两个石拱,则是1853年的石拱保留至今。</font><br> <font color="#ed2308"> 兑换桥与巴黎最高法院及古监狱 </font><br> <font color="#ff8a00"> 兑换桥 </font><font color="#167efb"> 建于1786年,是12世纪货币兑换业兴起的见证。位于西岱岛北侧,直对与南岸相连的米歇尔桥,和米歇尔桥一样装饰着拿破仑三世皇家标志“N”,是米歇尔桥的姊妹桥。 </font><br> <font color="#ff8a00">巴黎最高法院及古监狱 </font><font color="#167efb">圆锥形穹顶的建筑是巴黎最高法院,号称正义宫,另一座类似古堡的建筑是巴黎古监狱,全称巴黎裁判所附属监狱。<br> 这个位于西岱岛、巴黎市政厅以西、靠近巴黎圣母院的建筑群,原是法国皇家最古老的豪华宫殿,十四世纪末,法国国王移居卢浮宫和文森城堡,这里为法院所使用,成为巴黎古监狱所在地。现在这里是巴黎市政厅、警察局、及法院。<br> 法国大革命期间,古监狱是最重要的羁押场所之一,设有革命法庭。许多囚犯从这里被送往巴黎各处上断头台,其中包括最著名的囚犯——路易十六的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br> 王朝复辟时期,国王命人将玛丽-安托瓦内特居住过的牢房改建成一座赎罪教堂。 <br></font><br> <font color="#b06fbb"> 游船环绕西岱岛和圣路易岛后返回原航道反向往西航行,再度穿越前面已介绍过的那几座大桥,过了原来的起点站后继续往西,最后一段行程、经过了前面未曾介绍的几座桥,依次是:</font><br> <font color="#ed2308"> 阿尔玛桥</font> <font color="#167efb"> 阿尔玛桥在荣军桥西边,桥长153米,宽42米。得名于克里米亚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战胜俄国的阿尔玛战役(1854年9月20日)。大桥最初建于1854年至1856年。原来桥梁的每一桥墩都装饰有军人雕像:轻步兵、掷弹兵、前卫兵和炮兵。1856年4月2日拿破仑三世为该桥揭幕。<br> 巴黎人曾经把桥墩上的雕像和这座桥当作塞纳河发洪水时的水位测量仪和水坝。当水面到达轻步兵雕像的脚部时,关闭河堤的行人通道。当水位到达雕像大腿时,河流不可通航。最为严重的是1910年的塞纳河大洪水,水面到达轻步兵雕像的肩部。不过,官方当时是用图尔奈桥衡量洪水水位。<br> 1970—1974年,该桥因过于狭窄,彻底重建。重建后只保留了轻步兵雕像。其他的迁往别处。<br> 1997年8月31日,前英国皇太子妃戴安娜和她的同伴多迪•法耶兹在此桥附近遭遇车祸身亡。凑巧的是桥北端,正好有一座按美国自由女神像火炬原尺寸复制的雕塑(1987年由一位捐赠者捐赠)。为此,人们误以为该雕塑是为纪念戴妃而立,尽管是误认,但此处已事实上成了非官方纪念戴妃的场所,阿尔玛桥也因此增加了知名度。</font><br> <font color="#ed2308">德比利行人桥 </font> <font color="#167efb"> 位于阿尔玛桥之西,落成于1900年,桥名来自战死于耶拿战役的德比利将军,大桥是当年为世界博览会而建,而后得以和埃菲尔铁塔一样保留下来,1966年被列为历史遗迹。<br>(标有拍摄时间的图片是初到塞纳河、而未上游船前从远处拍摄的德比利行人桥)</font><br> <font color="#ed2308">耶拿桥</font> <font color="#167efb">连接南岸的埃菲尔铁塔和北岸的夏乐宫。为纪念1806年耶拿战役取得胜利,拿破仑下令将可远眺军事学院的这座石拱桥更名为耶拿桥。而在拿破仑战败后,桥的名字随着前朝旧事被改为“荣军院桥”,不过,当拿破仑三世再度掌权时,名字又改回“耶拿桥”。<br> 桥墩上装饰有帝国鹰标志。桥梁两端四个塔的顶端安置四个雕塑,分别为高卢骑士、古罗马骑士、阿拉伯骑士和希腊骑士。</font><br> <font color="#ed2308">埃菲尔铁塔 </font> <font color="#167efb"> 巍然矗立在巴黎战神广场,已有130多年历史,是世界著名建筑、巴黎城市地标之一。<br> 1889年,正值法国大革命爆发100周年之际,为了纪念、也为了显示国力,或许更是对1851年伦敦举办万国博览会取得空前成功的暗暗较劲,法国人打算在巴黎再次举办世博会(1889年5月5日至11月6日)之前,建造一个超过英国水晶宫博览会的建筑。于是,政府在1886年举行了设计竞赛征集方案,宗旨是“创作一件能象征19世纪技术成果的杰作”。最终由53岁的著名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中标——建造铁塔。铁塔由他负责设计并用他的名字命名。工程于1887年1月26日正式开工,1889年3月31日主建筑完工。<br> 铁塔是巴黎最高建筑物,高度300米,天线24米,总高324米,相当于100层楼高,曾经保持世界最高建筑45年,直到纽约克莱斯勒大厦的出现。<br> 塔分三楼,分别离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处,其中一、二楼设有餐厅,第三楼建有观景台,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由于热胀冷缩的缘故,夏天铁塔受热膨胀会自动升高约17厘米,天气变冷时,又自动收缩回正常水平。<br> 组成铁塔的钢铁构件达18038个,塔身重7000吨。总重10000吨,施工时共钻孔700万个,使用铆钉250万个。除了四个脚用钢筋水泥外,全身都用钢铁构成,每隔7年油漆一次,每次用漆52吨。 <br> 工程之初,曾遭受不少巴黎人强烈反对。一份《反对修建巴黎铁塔》的抗议书,建筑各界有著名人士300多人签名,包括法国作家莫泊桑等文学、艺术、建筑各界的著名人士。 而现在,铁塔已成法国、甚至全世界最吸金的建筑地标。<br> 截至2010年,累计参观人数就已超过二亿五千万人,每年为巴黎带来15亿欧元的 旅游收入。巴黎人不但接受了它,还把埃菲尔铁铁塔当做法国文化的象征,昵称“铁娘子”。<br> 注:在耶拿桥附近、离埃菲尔铁塔最近时拍下这张照片的时间是:18:27。游船观赏塞纳河风光的游程将告结束。</font><br> <font color="#ed2308">德比尔哈克姆桥 </font> <font color="#167efb"> 这是游船到达航程最西边、最后观赏的一座大桥。<br> 大桥建于1903至1905年,取代原来架设于1878年的旧桥。因为通往原帕西社区,原名德帕西桥。又为了纪念1942年自由法国部队对纳粹非洲军团作战的比尔哈克姆战役,1948年改为现在的名。<br> 大桥是一座钢制拱桥,长237米,宽24.7米,横跨塞纳河以及河道中央的天鹅岛,连接该市的第15和第16大区。  <br> 桥分两层:下层供机动车和行人通行,上层为高架桥,通行巴黎地铁6号线。铁路高架桥由金属柱廊支承,而它跨越天鹅岛时是支承在砌石拱门上。有许多纪念碑装饰着高架桥的桥梁,其中包括一些专为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比利时牺牲的士兵。小岛上的高架桥中央拱周边,还装饰着四个巨大的浮雕石像。</font><br> <font color="#ed2308">晚餐 </font> <font color="#167efb"> 航程结束时间约在下午6点半,导游带大家到餐船上用晚餐,号称“塞纳河特色餐”。</font><div><font color="#167efb"> 这顿饭是写进旅游合同,由旅游公司另行赠送,每人40欧元(折合人民币320元)。但感觉和平常5欧元的饭差别不是很大。导游从中赚一把外快,大概也属公开的秘密。<br> 虽说已近7点,彼地彼时,离天黑还早,饭后还要逛最后一个景点——巴黎北部的蒙玛特山顶的圣心大教堂。<br><br></font><br></div> <font color="#ed2308">前往蒙玛特</font> <font color="#167efb"> 在餐船”上用过“特色晚餐”后,已过晚七点,导游带队前往最后的景点——巴黎北部的蒙玛特山顶的圣心大教堂。</font><div><font color="#167efb"> 沿途经“协和广场”、“巴黎歌剧院”,到达目的地时大概已过晚七点半。</font><br><br></div> <font color="#ed2308">蒙玛特高地</font> <font color="#167efb">巴黎市北部第18区的一座小山丘,一百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布满葡萄园、磨坊风车的乡间小村落,1860年才被划归巴黎市,成为巴黎最年轻的一个区。<br> 这是一个被人称之为和谐地包容了宗教、艺术、香艳和爱情的地方。这里,除了高大神圣的圣心教堂,据介绍,还有圣彼埃尔教堂,还有夜夜笙歌的红磨坊、风景秀丽的蜿蜒小径及位于教堂一侧的小丘广场——画家艺术家的聚集地。</font><div><font color="#167efb"> 十九世紀末的著名画家,如保罗、高更、卢梭、雷诺瓦、毕加索、布拉克等都曾在此为生计而作画。此外,还有皮嘉尔广场、狡兔酒吧、浣衣舫及写满爱情的巴黎爱之墙。<br> 虽说已是当地时间晚间七点半之后,但从照片上,仍可看到夕阳的余晖还洒满眼前的这片大地。然而,毕竟已近黄昏,离天黑充其量也就一个多小时,所以在这里只能匆匆走个过场,看个大概,大部分景观无缘仔细观赏。<br> 第一时间自然是上到这座并不算高、海拔只有129米的小山丘之巅,鸟瞰夕阳下的巴黎全景。<br></font><br></div> <font color="#ed2308">圣心大教堂</font> <font color="#167efb"> 矗立在蒙玛特尔山上,不但是蒙马特高地的象征,还与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同为巴黎的象征。大教堂在1875年由国家发行公债筹建,1876年动工,1919年落成,是巴黎建造的最后一座教堂。<br> 外观呈白色,有巴黎“白教堂”之称。在兰天映衬和夕阳照耀下显得格外洁静、安宁。中间的大圆顶被四个小圆顶簇拥,具有罗马式与拜占庭式相结合的风格,也就是吸收了东、西古罗马的建筑特点。<br> 教堂门前的台阶,沿山坡而上。大门口有三扇拱形门,门顶左右各有一座骑马雕像,分别是国王路易九世(1214-1270)和法国民族女英雄贞德(1412-1431)。教堂后部有高84米的方型钟楼。里面有一世界最大的钟---萨瓦钟,重19吨。蒙玛特尔山脚下的公墓里,埋葬着著名的茶花女。<br> </font><font color="#ff8a00"> 路易九世</font><font color="#167efb"> 后世称其为圣路易,法兰西卡佩王朝第九任国王。在位期间加强中央集权,发展文化、艺术,使王朝达到鼎盛,被称为“圣路易的黄金时代”。曾两次亲率十字军东征,第一次在1249年登陆埃及,但遭惨败,被穆斯林军队俘虏,在埃及被囚禁多年,后经谈判并交付大量赎金后于1254年获释。第二次在1270年,又率军登陆北非突尼斯,却遭遇瘟疫,同年8月死于鼠疫,死后被追封为圣徒。圣路易被奉为中世纪法国乃至全欧洲君主的楷模,绰号“完美怪物”。<br> </font><font color="#ff8a00">女英雄贞德</font><font color="#167efb"> 17岁就指挥国家大军的少女军事家。</font><font color="#b06fbb">(前面“凡尔赛宫的战争画廊”油画《圣女贞德进入奥尔良》中解读过)</font><br><br> <font color="#ed2308">游乐转盘 </font> <font color="#167efb"> 位于圣心大教堂旁边。本照片拍摄时间:20点23分。 夜幕还未完全降临,当天的游览到此结束,接下坐车前往下榻酒店。</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