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门牌号历史及存在乱像和建议

开诚布公

<p class="ql-block">  “门牌”广义上指钉或挂在门上的牌子,用以说明房子的主人、使用单位,以及房子地址。上海人所指的“门牌”一般指钉在门上过门边上的边有房子的路名、门牌号的牌子。如今,大楼房子多了,大楼房子的许多房门也钉有房间的编号,门牌上的号码称之为“门牌号”</p> <p class="ql-block">  上海的通讯地址一般以路名、里弄名(号)和门牌号组成系统,有了正确的地址,就能顺利地找到你要找的地方和人。</p> <p class="ql-block">  现在,上海的道路命名、更名归地名办管理;路牌的竖立和改动由市政系统管理;而门牌号的编制则由属地公安派出所负责。</p> <p class="ql-block">  上海最早的门牌号可追溯到清朝。《清令典事例.卷五八.户部户口》:顺天府五城所属村庄暨直省各州、县城市、乡村每户由该地方官发给门牌,书家乡姓名、生业,附注丁男名数。出注所住,入稽所来。这就是“门牌”最早的记载。</p> <p class="ql-block">  1845年、1848年和1849年英、美、法相继在上海建立租界,1863年,英、美租界合并,就是后来的公共租界。侨民通过所谓“永租”方式从中国人手里获得土地,建造房屋,为方便征收房地产税,租界当局开始对侨民房屋编制门牌。而尚未完成“永租”的华人的土地和房产,名义上由上海地方政府征税,租界当局无法征税,也无法编制门牌。</p> <p class="ql-block">  1860年后,太平天国为摆脱清军围困,突围进驻苏南江浙,逼近上海,局势紧张。上海道台与租界工部局达成协议,征收租界华人房地产税,用于军费开支。1862年9月,上海道台张贴布告刊刻华、英白壁门牌,发给各书户人等挨户张贴。这是最早上海租界门牌的记录。</p> <p class="ql-block">  《近代上海大事记》记载:1865年3月,公共租界工部局派英国巡捕各偕中国人一人按户稽查,凡在洋泾浜及虹口两处居住者,每户发门牌一张,自行填写路名、号数、房数、家主姓名、作何生意、男女大小若干人事项。</p> <p class="ql-block">  早期的“门牌”是为了征收房地税和社会治安而编制,所以门牌号编制十分混乱。后随着上海城市面积扩大和人口增长,门牌的编制从征收房地产税中逐步剥离开来,成为独立的通讯地址。早期租界的门牌号是委托相关房地产公司编制,而各家房地产公司各自为政,编制的时间不一。门牌号混乱可想而知。尽管后来不断调整,但租界门牌号混乱始终没能解决。</p> <p class="ql-block">  随着上海经济发展,门牌号变得越来越重要,而缺少规律、没有秩序的门牌号给市民生活和工作带来无尽的麻烦,同样给社会治安和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困惑。上海的门牌号的混乱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p> <p class="ql-block">  1932年,上海的租界开始大规模的门牌号新编,历时两年时间在1934年基本结束。</p> <p class="ql-block">  公共租界的苏州河以南区域个法租界区域,均以外滩为起点,东西马路一律以靠近外滩一侧为小号,向西逐渐放大;英租界和法租界基本以爱多亚路和福熙路(今延安东路和延安西路)为界,两租界均以靠近分界线一侧为小号,公共租界南北向马路也以分界线,向北逐渐,放大,法租界则相反,南北向马路也以此分界线为小号,向南逐渐放大;而苏州河北岸的虹口美租界,大致上以吴淞路或虹口港为界,以东的区域,东西向马路,以靠近吴淞路的一侧为小号,向东逐渐放大,而以西的区域,以靠近吴淞路或虹口港为小号,向西逐渐放大。同时规定,门牌号分双单号,原则上从小号向大号行走,右侧为双号,左侧为单号。据统计:上海市中心区域的门牌号有85%遵循这个规律。</p> <p class="ql-block">  1964年9月,上海曾对混乱的门牌进行过整顿,“将目前的六种门牌、二种弄牌逐渐改为四种,其他弄牌和门牌逐步淘汰”。其中特别注明“蓝底白字长方形的门牌是沿用法租界的”。</p> <p class="ql-block">  上海市政府1998年曾就出台《上海市门牌号管理办法》,其中第五条规定:门(弄)牌统一由公安机关编制,并由上海市公安局指定工厂按规定的式样、规格、材质制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编制、制作门(弄)牌。但是该条对于应采用何种规格并未做出进一步的规定。</p> <p class="ql-block">  上海的门牌号有其特殊的历史源流,相对来说比较复杂。而一些商家、单位或个人对门牌不规范的改动,不仅破坏了城市指示标识的统一性,更增加了找路的难度,给人们带来很多不便。就连在上海生活的本地人,若是到了自己不熟悉的区域按照门牌寻找地址,都会有难度,更不要说外地人或外国人了。</p> <p class="ql-block">  为了加强本市门弄号管理,适应城市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都要,上海市政府于2009年再次颁布经过修订的《上海市门弄号管理办法》,共计十七条。其中规定:对道路两侧建筑物,按照正式批准的路名,依道路的走向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浦东新区由西向东、由北向南),左单右双连续编号。相邻建筑物间距超过4米的,应当留出备用的门牌号。对里弄、新村内的建筑物以进口处为首号连续编制门牌号。对行政村内的建筑物,按照行政村的名称以进口处为首号连续编制门牌号。相邻建筑物间距超过10米的,应当留出备用的门牌号。经批准建造的建筑物,投资建设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凭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划平面图纸或者居住房屋改为非居住使用凭证等相关证明,向建筑物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请门弄号。</p> <p class="ql-block">  2011年市公安局发布《关于贯彻执行(上海市门弄号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规定:本市统一样式门弄号牌的规格、样式、材质和颜色为:铝质门牌,采用防伪全反光膜材料,经冲压成型使阿拉伯数字突出的工艺制作,为长方形,绿底白字,其规格为:250X180X1(mm)。</p> <p class="ql-block">  上海作为有着2500万人口的大都市,门牌号规范管理与每个市民有着密切关系。一是人口信息登记离不开门牌号。二是购置不动产、车辆都与涉及门牌号。三是医疗救护、消防强险也需要有确切的门牌号信息。4、物流购置流通也离不开门牌号信息。</p><p class="ql-block"> 但在数月的走访观察中,发现军营、公安、大学、银行、商家、酒店、医院、幼儿园、新村、及养老院等并未按照政府政府颁布的《上海市门弄号管理办法》悬挂门牌号,大都自行制作门牌号,材质、规格、字体、颜色、悬挂自行其事,乱象丛生,这对特大型城市精细化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p> <p class="ql-block">  建议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城市门牌号管理进行专题调研:1、对门牌号规格可否适当放大?2、门牌号安装部位可否有具体规定?3、拆除不规范的门牌号。4、与市民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单位经公安派出所许可后可另行制作醒目门牌号。</p><p class="ql-block"> 通过对城市门牌号整顿,让城市居民能够通过简易识别、辨认,有一个便利的生活环境。</p> <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15日</p><p class="ql-block">(部分文字及图片源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