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农历甲辰年三月十二(2024年4月20日)日下午5点多钟,我们来到杭州市西湖景区,观赏这儿的美景。</p><p class="ql-block">在西湖景区的南头,有一尊宋代名人苏东坡的雕像。</p><p class="ql-block">苏东坡头戴圆帽,身着长衫,长须飘飘,高昂着头,两眼仰望着前上方。他站立在一棵红枫前面,好像在凝目沉思: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来西湖湖呀!</p><p class="ql-block">苏东坡雕像</p> <p class="ql-block">我对苏东坡向来是十分敬仰的。</p><p class="ql-block">我对苏轼的敬仰是因为:</p><p class="ql-block">首先,他是宋代最伟大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p><p class="ql-block">他的优美散文《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受到了许多文人学士的推崇。有多篇散文编入《古文观止》。</p><p class="ql-block">他脍炙人口的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编入了高中语文教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编入了初中语文教材。</p> <p class="ql-block">苏堤简介图</p> <p class="ql-block">第二,我对于苏东坡发生敬仰之心,更是他两次在杭州任内的民生建设。</p><p class="ql-block">他第一次到杭州任通判是在宋神宗熙宁4年(公元1071年)11月,至7年10月去任,历时3年。其时,他为36岁~39岁,正值壮年。</p><p class="ql-block">第二次到杭州任太守,在哲宗元祐4年(公元1089年)7月,到6年6月回京。历时两年,这个时候,他为54岁~56岁,也尚未老。</p><p class="ql-block">苏东坡两次到杭州任内,治事颇勤,深受当地百姓好评和拥戴。</p> <p class="ql-block">西湖游船上所见雷峰塔</p> <p class="ql-block">他第二次到杭州任太守时,与上次相隔18年。</p><p class="ql-block">是时,正值杭州连续发生水灾,市街上可以行船。一到任他立即组织军民抗击水灾,以官米办理平粜,救济灾民。在大水退去之后,又立即发动民力,疏浚西湖与城内的运河。因为此时的西湖,沼泽化已十分惊人。百分之五十的湖面长了葑草,且满湖淤泥。</p><p class="ql-block">在治理西湖之前,苏轼制定了疏浚西湖的方案,向朝廷上了《乞开杭州西湖状》的奏章。这个奏章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湖”这个名字,苏轼的奏章很快得到朝廷的批准。</p><p class="ql-block">苏轼主持的这次疏浚工程是规模空前的,他拆毁湖中私围的葑田,对全湖进行了挖深清淤。把挖掘出来的大量淤泥和葑草在湖中偏西处,筑成了一条沟通南北的长堤。</p> <p class="ql-block">西湖游船上所见孤山</p> <p class="ql-block">这条长堤不是淤泥和葑草的简单组合,而是取杭州赤山含铁量高的土与湖中浚出的污泥和切碎的葑草,三者组合筑成的一道长堤,使北山与南屏相通。</p><p class="ql-block">堤上建了六座石桥,使堤内堤外的湖面,仍能相连,而游艇也仍可通行。</p><p class="ql-block">这一条堤,后人为纪念他,称之为“苏堤”。这六座桥,由南至北也有人为之分别命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圃和跨红。</p><p class="ql-block">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就在望山桥畔。</p><p class="ql-block">前不久,我们乘游船游览了美丽的西湖。在游船上,我们看苏堤上的桃树和柳树,郁郁葱葱。苏堤上的六座石桥,雄居在清澈的湖水之上,使苏堤成为了南北相通的交通枢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