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痛一点忧~品电影《荒城纪》

阳光普照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电影《荒城纪》讲述了民国时期“新生活运动”背景下,在山西某县,县长、保长和族长互相勾结,以“新生活运动”为幌子,建祠堂,领补贴,发生的一幕荒诞、离奇、残酷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1934年,蒋中正(被文盲保长、族长听成了“讲忠贞”)发起新生活运动,以图革除陋习,提高国民素质。 一时间,<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学习宣传如火如荼,撰文、演讲、开会、竞赛,轰轰烈烈,热闹非凡</span>。</p><p class="ql-block"> 县长看到商机,让当保长的亲家公承建该县新生活运动的重点项目“礼义廉耻堂”,以套取30万大洋(银元)的补助资金。保长、族长因地方口音,误将“礼义廉耻堂”听成“李忆莲祠堂”,还挺纳闷:“为李忆莲这个寡妇建祠堂干什么”。</p><p class="ql-block"> 为了祠堂的建设用地,保长、族长撕下礼义廉耻的伪装,强占村民林硭合法祖传的房屋、土地,把单身美女李忆莲先后囚禁、圈养、焚烧杀害。狠心烧死美貌的李忆莲后,道貌岸然保长和族长私下惋惜:“这么一个好看的寡妇,烧了,还真有点可惜了!”</p><p class="ql-block"> 最后,县长的代表陶管家,带着牌匾、大洋和记者,来到村里举行授匾仪式。文盲保长和族长看到牌匾上“礼义廉耻堂”五个字怎么也不像“李忆莲祠堂”,不敢、也不想问明白。为了30万大洋,大家心照不宣地演戏、作秀。管家象征性地留下一小部分大洋后,拍照留痕,带着近30万大洋,扬长而去。“礼义廉耻堂”牌匾掩盖了整个事件背后的的血腥味。</p><p class="ql-block"> 血案的罪魁祸首,是当时政权和族权的勾结(其实就是官僚和村霸的勾结),是权力的滥用,是权力对利益的追逐,是权力对人权的漠视,是愚昧的村民对权力的盲从、对私利的贪欲。而让邪恶力量大暴发的导火索就是这30万大洋。</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30万大洋,可以让道貌岸然的保长、族长充分暴露虚伪、自私、贪婪、残暴的一面;可以让他们破坏“祖宗的规矩”,让“外姓人”李忆莲进入祠堂;可以让他们背离人性禁止单身男女恋爱结婚;可以让他们强行命名被“他们多人睡过”的、当时正和男友同居的寡妇李忆莲为贞妇,还可以丧尽天良把活人烧死,凭空捏造出一名贞妇;可以让他们强占强拆村民合法的土地和房屋,逼得乡亲背景离乡去南京上访[当时保长还不解地反问上访者(斯琴高娃饰):“南京还能管到太原”?];可以让保长、族长明知自己建的“李忆莲祠堂”和“礼义廉耻堂”满拧,仍彼此心照不宣的演戏。尤其让人绝望的是,处在同一阶层的贫苦村民为了自己的救济粮,在保长、族长的鼓动、威胁下,如豺狗扑食般一轰而上,强占同住一村的乡亲林硭的土地、房屋,囚禁、捆绑、焚烧平日互通有无、相互关照的李忆莲。同类相残,禽兽不如。折腾一圈,该做的坏事做绝了,这个村庄依然贫瘠愚昧。</span></p><p class="ql-block"> 县长、保长、族长的所谓信仰与传统,口中的“礼义廉耻”,只不过是他们私欲的外衣罢了。而李忆莲只是他们这个阶层的利益链的牺牲品。</p><p class="ql-block"> 苏格拉底名言:无知即罪恶。电影中的保长和族长,盘据在农村,因为掌控政权和族权,作恶吸血,欺男霸女,不难理解。难以理解的是同为受压迫、受欺凌的贫苦村民,愚昧无知,为了眼前的一点私利,助纣为虐,同类相残,丧失了人类仅有的一丝良知,让人对推动社会进步寄以厚望的群体丧失了信心。蒋介石想通过“新生活运动”,扫除愚昧,造新兴国民,进而构建现代化国家的愿景也只成了“愿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题外:30万大洋是什么概念? 据说民国时期,上海一名普通产业工人(每月只休息一到两天,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月工资15大洋。可以养得起老婆,并且还有余钱送孩子上学读书。按此标准折算,30万大洋相当于20000名上海产业工人的一个月的工资。圈钱是比挣钱快、感觉爽,难怪保长、族长这么疯狂。</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