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连云山三日游记

彭和兵

<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12日,跟随《诗与远方》旅行团一行三十多人开始了奔赴平江连云山安居之旅。</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天岳书院。</p><p class="ql-block">天岳书院是一所湖湘地方书院,因为书院门对小天岳山而定名。书院始建于清代同治六年(公元一八六七年),院内有讲堂三间,住室三间,东西斋各十四间。</p><p class="ql-block">门首有“天岳书院”四个镏金大字,两侧镌刻石联“天经地纬、岳峙渊渟”字体苍劲、雄浑,相传为清代学者李次青所书</p><p class="ql-block">天岳书院如今辟为平江起义纪念馆,彭大将军一身戎装策马驰骋的青铜塑像,已成为这座清代书院的标志。人们似乎忘记,它本来而且一直是一座书院。</p><p class="ql-block">宋光宗绍熙年间,当朱熹坐在岳麓书院讲堂的太师椅上讲学论道时,毕恭毕敬地站在大师跟前聆听答问的生员中,有三位来自平江。随后,平江又有六人成为朱门弟子。平江人统称他们为“九君子”。这九位朱熹的门生为倡明理学,先后在平江兴办起阳坪、台川、殊恩三座书院。朱熹的理学在平江山区盛极一时,全省会试举人,曾有三次整榜全是平江考生。平江书院经元而明俱废。</p><p class="ql-block">到了清朝康熙五十九年(1720),平江在县治南边的小天岳山新修书院,因地而名:“天岳书院”。后来两次迁址,到嘉庆年间停办。同治六年(1867),平江士绅张岳龄与李元度慨然捐助,再次在今址新修天岳书院。 张、李两人都是湘军将领、湖湘学人。张岳龄幼承家学,为长沙城南书院的肄业生,官至布政使衔福建按察使。李元度为岳麓书院肄业生,癸卯科举人,官至布政使衔云南按察使。新修的天岳书院完全承袭岳麓书院的规制,集教学、藏书、祭祀于一体,也就不足为奇了。</p> 第二站平江起义陈列馆 <p class="ql-block">平江起义纪念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湖南省平江县,截至2023年5月,总占地面积2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700平方米,展区面积2500平方米。成立于1985年,原国务院副总理陈云同志题写馆名。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100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点)”和“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之一。</p><p class="ql-block">1928年6月,彭德怀同志率领的国民革命军湖南陆军独立五师第一团和第三团三营驻平江,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感召下,、滕代远、黄云暗等人在天岳书院发动了平江起义,占领平江县城,建立临时苏维埃政府, 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 开辟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起义旧址的天岳书院始建立于清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为砖木结构,占地2700平方米。解放后,扩为平江县第一完全中学。对彭德怀、滕代远同志当年的住房进行复原陈列,新开辟了文物陈列室。1982年,陈云同志为其题写 “平江起义纪念馆”匾额。</p> <p class="ql-block">连云山,又名纯山,属罗霄山脉,位于平江县南境,湖南省东北部,汨罗江左岸,主峰海拔1600.3米,是岳阳市及平江县最高峰。</p><p class="ql-block">西南方起于湖南省浏阳市的西北部、腹地在平江县南部献冲乡南部的连云村,经江西省铜鼓县北部,东北方直达修水县西部。</p><p class="ql-block">隔汨罗江与幕阜山南北对峙,与九岭山东西相望,山内峭壁千仞,群山起伏,沟壑纵横,森木密茂,常有云气覆盖其上。远视之,如入云端。非天高气爽之日,难见山巅,故得名。</p><p class="ql-block">相对高度1400米,全脉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十八折、黄花尖、下小尖、连云山、轿顶山、福寿山、白水坪、甑盖山、十八盘、寒婆坳等10座。三面群山起伏,一面平川蜿蜒,山间林深竹茂,主峰常见云雾缭绕,故名连云山。其中,平江县的部分,山脉面积为639平方公里,占平江县总面积的15.5%,山有胜景“连云翠壁”,为“平江八景”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住宿地连云山庄 <p class="ql-block">连云山庄耸立在海拔1630米的连云山间,冬暖夏凉。免费开放崎岖峡谷探险,桥降,瀑降,登山,山神古庙观光,长达100多米的崖洞隧道猎奇,预定漂流船票。 连云山庄位于平江县南部的连云竹海。高等级公路连接S308公路。</p><p class="ql-block">距平江县城40公里,距长沙市120公里,距岳阳市132公里。这里修竹挺拔,绿木成荫,河流清澈,瀑布飞溅。重峦叠嶂,崖悬壁峭,峡谷幽长。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变,桂林之秀。风景如画,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是中华友人旅游观光,避暑赏雪,休闲疗养,登山探险,峡谷漂流,科学考察,教学座谈,会议研究等活动的理想胜地。</p> 第四站李六如故居 <p class="ql-block">李六如(1887年7月11日-1973年4月10日),男,中共党员,检察官,革命者。1908年到湖北参加新军,加入同盟会。1918年回平江,在启明女校任教。1973年4月10日含冤去世,终年86岁。</p><p class="ql-block">人物生平</p><p class="ql-block">1908年到湖北参加新军,加入同盟会。</p><p class="ql-block">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p><p class="ql-block">1912年入日本东京明治大学攻读政治经济科。</p><p class="ql-block">1918年回平江,在启明女校任教。他变卖家产,创办救贫工厂,自任厂长,并任兴业织布公司经理,进行实业救国尝试。</p><p class="ql-block">1921年秋,由毛泽东、何叔衡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共党员,是继喻寄浑(后脱党)之后第二个岳阳籍共产党员。</p><p class="ql-block">1923年国共合作后,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执行委员。</p><p class="ql-block">1924年,受中共湘区委派遣去广州筹集宣传经费,经批准留在广州,先后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党务处处长、第二军军校政治部指导主任兼政治教官,在湘军中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p><p class="ql-block">1926年7月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四师党代表。</p><p class="ql-block">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与夏明翰回平江发动工农武装,组织秋收起义。后赴上海,受周恩来直接领导,从事党的地下工作。</p><p class="ql-block">1928年冬,受命前往新加坡从事革命活动,任中共南洋临委宣传部部长。</p><p class="ql-block">1929年到香港,在中共南方局宣传部工作,为隐蔽起见,以做生意为名,与王稼祥、刘昂等以父子、父女相称,组成假家庭,掩护党的地下工作。</p><p class="ql-block">1930年,回到中央苏区,先后任福建省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部长兼内务部部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国家银行副行长、代理行长。</p><p class="ql-block">1934年红军主力长征后,他留在江西,任中央政府办事处财经委员会代理主任,转战于赣南山区,坚持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后遭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严刑拷打,始终不屈,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p><p class="ql-block">1937年10月到达延安,任毛泽东办公室秘书长、延安行政学院代院长、中央财政经济部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热河省政府秘书长、中共热河省委常委、省政府秘书长、东北人民政府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司法部部长和法院院长等职。</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检察署副检察长、党组书记,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其著作《六十年的变迁》,已译成英、日等多种外文传世。</p><p class="ql-block">“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p><p class="ql-block">1973年4月10日含冤去世,终年86岁。粉碎“四人帮”后,中共中央为其平反昭雪。</p><p class="ql-block">李六如故居介绍</p><p class="ql-block"> 位于湖南省平江县城东的李六如故居,原名泊头湾里大屋,始建于清道光廿九年(1849),占地面积6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余平方米,有64间房,24个天井。故居坐西朝东,为三进砖木结构,园林式建筑,小青瓦双坡顶,磨砖清水墙。大门门头及一、二进厅堂在大革命时期毁坏,残存后厅和左右横厅,有30余间正房。有的梁、坊、椽、檀因年久和屋面漏雨已腐朽2。2011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内陈列有《六十年的变迁—李六如生平》、《首任税务局长—李六如与人民税收起源》、《党领导下的人民检察大事记》等专题展览。李六如是开辟党领导下的红色财政、税务、银行、关税工作的革命先驱之一,也是新中国检察工作的主要奠基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故居,感叹古代工匠的智慧,特别是防火和排水工程,现在的建筑是无法相比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