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风格的碰撞:巴塞罗那的高迪与瓦伦西亚的卡拉特拉瓦, 还有我们的“科学也是艺术”

自信人生二百年

刚刚过去的六月中下旬,因为参加一次国际学术会议并在那作一个特邀报告的关系,我又一次到了西班牙。说起来我与西班牙看来有某些缘分。当年第一次出国去的就是西班牙。那次是到毕加索的故乡马拉加参加一次国际会议和作特邀报告并接受荣誉博士学位。到了马德里与马拉加两地。这次是疫情四年后的第一次出国,到的又是西班牙,只是另两个城市:巴塞罗那与瓦伦西亚。 上图为巴塞罗那圣家堂内景,下图为瓦伦西亚艺术科学城的智慧之眼 <div> 我这次被特邀作的报告是关于生物液体的枝晶形成生长与人工智能图形分析及在生物医学的应用(Dendritic crystal formation and growth of biological solutions and its AI aided image analysis for medical applications)。因为其内容很有趣,又有许多大家都用得上的应用,而且可以很科普地给大家进行介绍,所以这里就不妨给大家介绍一下玩玩,以便让大家知道,科研有时不但很有趣,而且也很好玩。<br></div> 这里说的生物液体,主要是指各种体液,包括血液(血清)、唾液、汗液、尿液、泪液、宫颈液等。这些液体滴在玻片上蒸发干燥后,会在玻片上形成一分枝形晶体(所以叫枝晶),大部分呈蕨类叶状(见上图)。 最早的应用之一是用女生们的唾液成晶图案来判断其是否处于排卵期。像上面几图,可以看到女生们在排卵期时的唾液枝晶呈明显的蕨类叶状,而非排卵期则没有蕨类枝晶而呈点状结构。这都是因为排卵期前后的雌激素等激素的变化造成的。所以,利用蕨类枝晶的出现,可比较准确地判断排卵期。<div> 这种方法比用测体温的方式来判断排卵期要准确得多,而且采样和检测方便。所以在十多年前就被应用了。还出了好些像口红管样的微型显微镜,才一百几十块钱一个。用时只需把唾液抹在其观察镜窗上,待其干燥后借着灯光,看看有没有蕨类枝晶图案,就可判断是否处于排卵期,以便于要孩子或避孕。<br></div> 这种判断方式仅是定性的。我们的目标是要将生物液体成晶图形分析成为可定量地确定其分子组成和含量,从而达到诊断其身体状况及疾病的情况。其实,人的唾液与血液的组成成分基本相似,只是含量较低而已。而且,根据我们实验室的研究,唾液等体液的成晶图案与其分子组成和含量密切相关。所以,通过对体液的玻片成晶图案分析,是可以不但定性而且可以定量地测定其分子组成与含量。上面几图是各种液体的枝晶形状。 我的报告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就是系统性地研究生物液体的玻片成晶图案随其分子组成(如蛋白、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无机盐等)、含量、pH值(酸碱度)、温度等的变化。这些研究工作,因为不算太复杂,所以无须动用我的博士和硕士生们,当时是安排了三个高年级的本科男孩子作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来进行。上图是细胞培养液1640随温度变化的枝晶形态。下图是还有圆形的结晶。 他们工作得很努力很出色。经过系统的研究,证明了生物液体的玻片成晶确实与该液体的分子组成、浓度、pH值(酸碱度)、温度等强烈相关,而且仅在当有无机盐与非晶态物质(如蛋白、氨基酸等)同时存在时才会形成枝晶,枝晶的形状由溶液中组成比最高的那种盐的晶体结构决定。下面几图就是说明这些情况。 他们研究最重要的结论是,生物液体的枝晶图案在一定成晶条件下可高度稳定重复,所以利用枝晶图案分析,可以定性定量地确定溶液内物质的组成成分及浓度。从而将原本需要复杂的实验室检测设备才能进行的成分分析,变成简单的枝晶图案成像及图形分析。这样就可以借助智能手机等几乎人手皆有的工具手段,让常人都可对唾液等体液进行现场即时检测(英文叫POCT),以判断有关身体状况或疾病。 而且,还可根据有关成晶规律,精细地产生所需的成晶图案,可应用于各种表面涂层、印刷、绘画、甚至产生有机电化学晶体管。上面及下面两图就是他们通过调节细胞培养液1640液的酸碱度与成晶温度,生出的漂亮成晶图案。这些图案,获得世界材料研究学会(MRS)的“Science as Art”(科学也是艺术)奖。每套图中,左边是在显微镜下直接拍到的自然形成的图形,右边是经过艺术性上色后的图案。看下面的图,是不是很像石竹花?是不是很漂亮很像大画师画出的大作啊? 根据他们研究写出的论文还发表在影响因子5.29的一区国际学术期刊上(给非搞学术的朋友普及一下,所谓一区学术期刊,是指我国科学院评定的顶级系列的期刊。对于本科生来说,能在英文SCI期刊上发表论文,就已经是相当好的了,何况在影响因子超过4的期刊发表,是许多高校教师都未必能做到的)。所以,带头的那个男孩子,本科毕业我们就保送其到复旦直读博士,其他两位,也都继续攻读我的硕士研究生。下面是其他同学在他们工作启发下用不同生物液体制作的结晶图案。 这里,就给家里有读中小学甚至幼儿园大班孩子的朋友给个建议,类似的研究,你也可以让孩子在家里进行呢。现在的简易儿童显微镜才一两百块钱一部。可以买一台回来,配上一些玻片(也是十块八块钱一两百块),再借助手机成像,让他们看看家里煮的各种汤,都会结出什么样的枝晶来。如果再有心的话,可以再加上不同的无机盐,产生的图案就更丰富多彩了。要知道,我的那几位学生仅研究了两类无机盐,即立方晶体结构的氯化钠(食盐)和氯化钾(它们对应产生蕨类枝晶图案),斜方晶体结构的碳酸钠(对应产生针形与圆形石竹花样枝晶图案)。而无机盐共有7种即还有5类晶体结构(如单斜晶体、三斜晶体等)的盐还没有人研究过,所以,如果你孩子进行这样的研究没准也能发表精彩的论文呢!最起码能培养他们对科研的兴趣爱好甚至能力哦。 我的报告的第二部分是这些研究的医学应用。主要是用这种唾液成晶图案分析对孕妇的怀孕与胎儿状态进行监测并准确预测其分娩期。我们都知道,每个孕妇,医生都会根据她的最后一次月经及第一次超声检查结果给出一个预期的分娩期。但全世界仅有5%的孕妇会在这个预测分娩期分娩。而且超过一半会在这个预期分娩期前后过7天提早或推迟进行分娩。所以造成许多孕妇不能按时在医院里待产分娩,导致母、胎都可能发生危险。因此,需要一种辅助手段,帮助孕妇们可以在家自行监测其孕情与胎儿状态,并预报分娩准确日子,以便在提早分娩情况下,她们能及早做好分娩准备,或在推迟分娩情况下,不至于产生焦虑不安情绪影响母婴健康。下图是一典型的孕妇唾液成晶图案。 而唾液成晶图案分析就很可能可提供这样的方法。所以,我安排了一个女硕士生带着她一个做本科毕业论文的师妹来进行这个研究工作。她们对170名孕妇自第35孕周始直到分娩每周采样唾液一到两次,对采集的四万多个唾液样品的分子组成随怀孕时间的变化进行检测的同时,观察记录其玻片成晶的图案变化,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识别特征图案并进行纹理分析(分形维数分析)。总结出如下图的变化规律。 即分形维数分值随分娩日的临近而减少,蕨状结晶的晶枝亦越来越少,越来越分散。Y形和十字形晶体变少,颗粒状晶体增多。这是因为随着孕周的增加和临近分娩日期,孕妇唾液中的钠盐和雌激素水平降低,孕酮则仍处于较高水平,因此蕨状结晶数量减少,分布分散。按照这一规律对15名孕妇进行了分娩日预测。预测结果有相当高的准确率:100%孕妇在预测的那一周分娩,93%在预测的那三天分娩,86.7%在预测的那一天分娩。下图箭头所指就是Y形晶体。 而且,这种方法还可提供孕妇是否有补钙、胸闷、缺氧、脚肿,胎儿多动等信息。以及胎儿性别的信息。看看下面两图,男孩子(左)与女孩子(右)的枝晶形状是不是有明显的区别? 为了便于孕妇们可在家自行用这种方法对孕情进行监测及预报分娩期。我让她们精于光电子技术的博士师兄研发出一个微形光学检测盒以及手机智能检测App软件程序。这个光学检测盒能确保唾液在稳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成晶并可适用于任何品牌的智能手机进行成像与分析(见下图)。这样,孕妇们在家里就可自己或由家人随时以之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下进行自动检测,她们所要做的动作仅是将一小滴唾液滴到玻片上并将其放置在光学检测盒的平台小窗上。 好了,介绍过我报告的内容,现在该介绍这次到巴塞罗那与瓦伦西亚的见闻了。巴塞罗那是会议举办地,所以会前会后抽时间去游了那里的名胜景点。巴塞罗那最出名的就是世界最负盛名的建筑师之一的高迪的几个建筑。其中代表作为圣家堂,还有三个之家(巴特罗之家,米拉之家和维森斯之家),以及桂尔公园。 先介绍三个之家吧,下面几图就是巴特罗之家(Casa Batlló),由高迪为企业家巴特罗建于1904—1906年,是高迪完成度最高的一个建筑。整个建筑灵感来自一个传说:一位美丽的公主被龙困在城堡里,加泰罗尼亚的英雄圣乔治为了救出公主与龙展开了搏斗,用剑杀死了龙。龙的血变成了一朵鲜红的玫瑰花,圣乔治把它献给了公主。所以巴特罗之家正立面的屋顶被设计成了一个由大陶瓷鳞片组成的巨龙脊背,旁边是圣剑十字架。 整个建筑以造型怪异而闻名于世,是建筑设计历史上经典之一,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其室内的设计还算中规中矩,一层层往上走,离顶层越近,天井外墙瓷砖的颜色就渐渐加深,从浅蓝到深蓝。主要出格的是屋顶,屋顶上的尖塔及其他突出物体均奇形怪状,表面贴上的五颜六色碎瓷片更增强了其夸张的艺术效果。 巴特罗之家还有一个720度沉浸式视频放映室。所谓720是指左右环绕一周360度加上上下再环绕一周又360度。在那里播放的抽象派图案(见下面几图)相当令人震撼,感觉头顶脚下与周围全在动,平衡感差点的朋友可能会有晕眩感觉。 下面播放的是该视频最后的部分,最后出现的就是高迪的照片。 离巴特罗之家没多远就是米拉之家(见下面几图,其中图二为米拉办公室)。是当时的富豪米拉看了高迪设计建造的巴特罗之家后,非常欣赏,故特邀高迪为他也建一座公寓。这是高迪设计的最后一个私人住宅。占地1,323平方米,有33个阳台,150扇窗户,3个采光中庭(2个大中庭,1个小天井),6 层住宅,1层顶楼(阁楼)。 整个由白色石材砌出外墙的建筑外形为波浪曲线形,既没有直线也没有棱角。符合高迪 “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归于上帝” 一贯的观念。这并不算怎么出格。出格的地方同样在屋顶,顶上建造了许多造型奇特的烟囱与塔柱。 第三个之家是维森斯之家,建于1885年,是31岁的高迪首个受托独立完成的建筑作品,被誉为新艺术风格建筑的典范、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的催化剂。其特点是采用阿拉伯新摩尔式(Neo-Mudéjar)建筑风格,融入色彩鲜艳的马赛克砖瓦镶嵌等设计元素,彩绘、花草形态的装饰。 与前面介绍的另两个之家有所不同的是,其屋顶虽然也有塔亭,但仍中规中矩,不像另两个之家的那么奇异怪状。但胜在色彩艳丽。 这三个之家相距都不远,都在步行距离。通常要提前订票,按预定时间进场便于无需排队等候。我是去前在广州家里就通过Barcelonia.com Tiqets订好的这三个之家的套票,共75欧元。还有其他好些平台都可预定,只是这个算是较为官方的网站,最为便宜可靠。当然,还有一些套票是连公交地铁票一起买的,或连圣家堂等一起买的。但我因公交地铁是买T10卡,而圣家堂想上塔楼要单独买,所以买这个三家套票比较合适便宜。(下面几图仍是巴特罗之家室内及房顶上拍照的景物) 提到T10卡,这里多说两句,对于在巴塞罗那旅行,这个T10卡很值得买,因为它可让你以10欧元出头的价钱,享受10次乘坐从公交地铁甚至从机场(T2航站楼,但其它航站楼T2航站楼有免费得接驳车)到市中心的火车,而且可以多人使用,即两人上车可以同一卡刷两次使用。即使是中途转其它车,在15分钟内仍算一次。这比临时买票坐公交(每次2.55欧元),地铁(每次2.15欧元)要省不少,主要还是方便,几乎所有车都可上车刷卡就行。我在巴塞罗那那么多天各种交通工具都坐过了,才用了八次呢。这个卡在机场地铁站等站点都有售。 高迪最代表性的作品是圣家族大教堂(简称圣家堂,见上面几图)。这个圣家堂始建于1882年,高迪于1883年接手主持工程,其立面为不规则多柱形,不对称的哥特式教堂,主体结构由5座殿堂和3座侧翼殿堂组成。由于圣家族大教堂的建设没有任何政府和官方的、教会的资金支持,仅靠个人捐赠和门票收入维持建设,圣家族大教堂的建设进展缓慢。直至高迪74岁(1926年)去世时,教堂仅完工了不到四分之一。到现在已建142年了。按目前最为乐观的估计,圣家堂可在高迪逝世的100周年纪念之时即2026年完工,但装饰工作则预计将于2030年或2032年才能完工。 即使还在建,圣家族大教堂以独特的形象成为了巴塞罗那的地标性建筑。1984年,圣家族大教堂的一部分与高迪在巴塞罗那的其它六个建筑作品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世界遗产。 由于开始时并非由高迪设计,他接手后又仅完成了不到四分之一。此后又有近十个建筑师接手,中间还经历西班牙两次内战,以及1936年发生在工作室的火灾等事件,导致部分未完成的建筑、高迪设计的模型、大部分的资料被毁。而且好些后续接手的建筑师还明确表示不按高迪原初的设计风格来继续建造。所以给人的感觉是整个圣家堂在外形结构上相当不和谐统一及对称,较为杂乱,虽然局部相当精彩漂亮。 再加上经历过百年的风雨侵蚀,整个建筑尤其是东向的立面(诞生面)已严重发黑,所以外观看起来并不好看。确实,当初巴塞罗那市民亦对圣家堂抱负面的感觉,说它像魔鬼的城堡,有妖邪之气,都不敢让自己的孩子靠近它。只是后来罗马教皇认可了它,市民们对其的观念才发生了180度的转变。 圣家堂有三个立面,向东的是诞生面,于1894至1930年间建造,是首个完成的立面。展现表达的是耶稣诞生的主题及各种与生命有关的要素。立面分为三个门廊,各自代表一个神学三德(有信、有望、有爱)。有爱门廊上雕有生命之树。该立面上的四座高塔各分别对应一个门徒(马提亚、巴拿巴、犹达和西门)。上图就是仁慈之门。下面是信心之门。 另一立面受难立面朝向日落的方向——象征暗示耶稣的死亡。受难立面由六根倾斜的红杉树般的巨大立柱支撑,上端则是由八根骨头型支柱组成的金字塔状的三角楣饰,最顶端是十字架和荆棘编成的冠冕。该立面上亦有四座高塔,也分别代表一个门徒(雅各、多马、腓力和巴多罗买)。与诞生立面相仿,受难立面有三个门廊,各自代表三德中的一个。 高迪仅主要进行了诞生面的建造,受难立面虽然是他设计的,但是在他去世后在1954年才建造。接手建造的人们又在2002年开始在南面修建第三个立面:荣耀立面。这个立面将会成为三个立面中的主立面,从这个立面可以直接进入中殿。立面展现耶稣成神升天的经历:死亡、最后的审判和荣耀。但目前正在建造中,大部分被围蔽看不到。 圣家堂总共将有18座高塔,中央170米最高的那座象征耶稣基督。之所以定为170米,是因为高迪认为人的创造不能超越神的创造即自然的高度,所以塔要比巴塞罗那的蒙特惠奇山低1米。北面140米的后塔象征圣母玛利亚;另外每个立面都伴有4座钟塔,一共12座,代表了耶稣的十二门徒;建筑主体中央还立有4座塔,代表着4位福音传道者马太、马可、路加和约翰。当全部完工后,从12座门徒塔上放射的强光将交汇于耶稣塔上,同时照亮整个巴塞罗那的夜空,以象征耶稣所说“我即是光明”。 与外部情况不同,圣家堂内部则美轮美奂,富丽堂皇,相当漂亮。整个设计为拉丁十字架式,内有五条走廊。其中殿的拱顶高达45米,侧殿拱顶高30米。十字型翼部有三条走廊。立柱间隔7.5米。圣家堂中央的弧顶高达60米,半圆形后殿上另有一个高至75米的双曲面穹顶。圣家堂所有的柱子、门框、窗框、墙角线全都是曲线的。还是基于高迪 “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归于上帝” 的观念。 作为光学专家,我最欣赏的是高迪巧妙地利用了光色效应,大大增强了圣家堂的感染力与庄严感。他利用各种彩色玻璃,使阳光透过各个玻璃窗投射进教堂时,产生斑斓的彩光,如梦如幻。 而且,东西两侧玻璃窗的颜色不同,东侧为蓝绿色,西侧为红色,所以在两侧走廊产生的光影效果各不相同(看下面一、二图)。再加上许多部位都是贴上威尼斯琉璃做成的马赛克,并涂以异彩纷呈的釉饰。在光线映照下更具美感。 圣家堂的立柱为Y型,如同老树根一样从下往上逐渐变细,最后变成了枝条纵横的树丛伸向天顶,和天顶图案形成了奇妙的组合,像透过万花筒定格的缤纷一刻。每个树杈上又有12星座的标志。圣坛上华盖下是绑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后面是2010年才安装的管风琴。 每天世界各地来圣家堂参观的人很多,所以一定要事先预定买票。我本来是提前10天直接到圣家堂官方英文网站去买票的,那里带导游连登塔的费用才40欧元,不要导游为36欧元。不登塔则仅30欧元。但是,应该是该网站的问题,到最后一步在交费界面怎样都显示不出来,换了几部电脑和手机都在这一步卡住。 其他网站倒是亦可以进行订票,但都比较贵,而且多数不能登塔。后来找到携程的一个圣家堂售票网站,是可以订带登塔的,写着收费365人民币。但最后订好要489元人民币。想着贵就贵点吧,便订上了。没想到,不像别的景点售票网站那样提前一周就把票发到我的邮箱上,这个网站除发过订票成功的信息后一直都再没有消息。直到21日中午离我预定的参观时间2点45分仅剩一个小时,仍然没有消息,便忍不住打电话去追问,转接了好几趟,才告诉我订不到登塔的票。我因为这天下午安排的时间就是要参观圣家堂,所以要求他们就算没有登塔的票,也应赶紧给我出门票。他们推来推去,一会儿说可以安排两点的,一会又说要四点。最后发消息来,说可以安排2:45入场。等我二时多赶到现场,看到其发来的票仍是4点的,弄得我白白急赶了一场。而且,他们还骗我说自6月15日开始就不能登塔了,我这个不登塔的门票只能退差价75元人民币。 实质上,我在圣家堂看到和问过当天以及那一段时间一直都可以登塔。而且他们网站摆出来的报价带登塔和不登塔的差价是122元人民币。很明显,这是不良商家在欺诈。所以气不过,回来以后就向携程投诉:一是我已提前10天订的圣家堂带登塔票,竟然他们没给我买上,还一直不告诉我,弄得我为此事白花了235元国际长途话费。二是骗我说15日开始就不能登塔,三是差价才退75元。要求他们给我补回足够的差价并弥补我其它的损失。经投诉,最后他们是给我补了47元人民币。所以,这里告诉以后想要去巴塞罗那参观圣家堂等景点的朋友,一定要提前订票,而且最好的是到其官方网站订票而不要到这些不良中间商订票。 巴塞罗那还有另一个高迪的杰作:桂尔公园(见下面几图)。其景观仍然是高迪一贯的风格,奇异的造型和彩色马赛克的装饰。我是在巴塞罗那最后一天,因为下午才去机场所以赶在上午去看的,可能已经看过多个高迪作品后有点审美疲劳了,所以感觉一般。 巴塞罗那另一个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著名建筑是其加泰罗尼亚音乐宫。这是另一个建筑大师蒙达内尔1908年的作品。是巴塞罗那最令人震撼的现代派风格建筑之一,被认为是建筑史上现代主义的巅峰之作,特色是色彩艳丽的雕塑和陶瓷马赛克的装饰 我是从瓦伦西亚回巴塞罗那当天下午,也是离开西班牙的前夜,直接下了火车从巴塞罗那火车站去的音乐宫。到西班牙前我就搜索过看音乐宫有什么演出,但没找到有关信息。所以这天两点多赶到音乐宫,第一时间就问当天晚上有没有演出,得知有演出而且还有票。我就不急了,先放下背包到其咖啡厅喝点饮料等售票。 音乐宫每天上午十点到下午三点半是开放给游客参观的(门票15欧元)。所以我要确定当天晚上有演出,否则就得赶紧买门票进去参观-斋看。当天晚上的演出是西班牙的国粹:弗拉门戈。演出票在5点开售。 我挑了任何音乐厅视听效果都最好的位置,即楼下前座7、8排的靠中间位置,票价是68欧元。其它的票,如果是三楼侧边厢座的,应该就二十来欧元。看演出预告,6月29日,还有我喜欢的歌剧蝴蝶夫人在那演出呢,可惜我第二天就得回国,不能像当年到巴西圣保罗那样,刚好碰上有歌剧“剧院魅影”演出,就立即买票再看了一次那个著名歌剧。 本来在买好票后要到附近有名的波盖利亚市场走走的,但一看手机已几乎无电,只好马上到附近的餐馆吃饭以便充电。演出在晚上7点开始,六点半就可进场,所以便尽早进场参观拍照。 音乐宫的外墙极为独特,由米克尔·布莱雕刻的雕塑,辅以马赛克贴片装饰。宫内舞台上由精美的马赛克组成花卉和人物的形状(见下面一、二图),其中最重要的雕塑群之一位于舞台的入口,展现国际音乐性,包括贝多芬雕像,女战神的雕塑以及加泰罗尼亚作曲家和诗人安塞姆·克拉维的半身像。音乐宫有三层看台,侧面还有厢座。我最欣赏的是其天花板上著名的钟乳状吊灯(见上图),无论造型和色彩图案都相当美观漂亮。 当天晚上演出的弗拉门戈是西班牙的一种融舞蹈、歌唱、器乐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为世界艺术舞台上独树一帜的流派。是与斗牛并称为西班牙两大国粹。源于西班牙境内的安达卢西亚地区吉普赛人(又称弗拉门戈人)的民间音乐舞蹈。弗拉门戈舞特点是热情、奔放、优美、刚健,动作要领在于注重全身各部位动作间的充分协调,并着重采用脚踏击,或捻动手指发出响声,或手持响板敲击而舞。 当天晚上的演出主要由23位吉他手,以及一个舞娘进行。吉他手在舞台围成半圆形,坐在椅子上,先弹奏了好几首弗拉门戈乐曲。然后突然响起响板声,身穿大裙摆长红裙的舞娘双手打着响板,和着吉他的演奏从后台旋风般舞了出来。一下子就把气氛掀起来了。这个舞娘共换了三次舞裙,第二次是一件果绿色的长裙,配上方形大披肩以之为道具进行表演,第三次则是孔雀蓝的长裙。可以说,那天她把所有弗拉门戈舞蹈的表现形式全呈现出来了。中间还有几首曲子是吉他加上由女钢琴手演奏的钢琴,以及一男一女两个西班牙曼陀铃吉他手的演奏。我因严格遵守剧场规则,演出期间不拍照录像。所以只能请大家看谢幕时的图像了。 在西班牙最负盛名且如此漂亮的音乐宫看西班牙国粹弗拉门戈,真是缘分,感觉实在太美妙了。尤其是在结束此次西班牙之行回国的前夜看,真是给此行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说起来,我在世界各个著名歌剧院、音乐厅都看过演出啦:除这次之外,还在伦敦西街看过剧院魅影,在伦敦皇家音乐厅听过交响乐,在悉尼歌剧院看过歌剧奥涅金,在纽约大都会剧院看过歌剧悲惨世界,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听过交响乐。在我们的中国大剧院、广州大剧院就更是常客。不过,那些都是事先甚至在出国前就订好票去看的。像这次这样碰上的,真是有运,当然,是有运加上有心人。下面是音乐宫侧面入口。 巴塞罗那还有一个很漂亮很值得去的景点是巴塞罗那国家艺术博物馆。这个艺术博物馆就在我住的酒店约20分钟步行距离。我到达巴塞罗那当天从机场进城再入住到酒店才下午4点多些,所以在喝过几杯热茶后就安排到这个博物馆参观。因为去前就知道这个博物馆很漂亮,而且旁边还有神奇喷泉、西班牙广场等景点,正好利用这段时间去。 这个艺术博物馆坐落在蒙锥克山山上,别看要那么高那么多台阶才能上去。实际每一层都有手扶电梯上下,所以上去一点不费力。在馆前可以看到几乎整个巴塞罗那的市景,特别是它其下的神奇喷泉、西班牙广场,原斗牛场等,更是尽收眼底。因为一路上不断拍照,我到达时已近六点,以为只能拍拍外景,突然看到好像还有人在里面出入,赶紧过去问门卫,被告知还在开放。马上进去取票,知道博物馆开放至晚上八点,就放心进去参观。 博物馆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展出有一千多年的艺术作品,分为四大展区,分别是哥特时代,罗马时代,巴洛克时代,还有文艺复兴时代。是巴塞罗那的必看景点。 馆内充满了令人惊叹的绘画、物品和文物,从壁画和雕刻到壁画和家具。以其罗曼式艺术收藏闻名于世,被认为是世界最完整的罗曼式艺术收藏之一。 所在的国家宫是1929年世界博览会兴建的展览馆,有四座钟楼和中央圆穹。特别是中央圆穹的穹顶,非常壮观漂亮。 楼上还有一个餐厅,可边吃东西边俯瞰山下神奇喷泉、西班牙广场等景点,相当精彩。想着正好在这里吃个晚饭,却被告知只在中午开业。因为想在天黑前还要到山下西班牙广场等景点拍照,所以在博物馆仅观看了一个小时多一点便下山。 蒙特伊克神奇喷泉位于国家宫下方,毗邻西班牙广场,是巴塞罗那富有浪漫色彩的景点之一。据说曾是欧洲第一大喷泉(世界第二大)。它是在1929年为准备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而建,拥有上亿种光水组合。1980年又加装了音乐设施。可惜喷泉要在晚上九点才喷,我因为刚到巴塞罗那,对周边情况不熟悉,不敢太晚回酒店,所以就不等了,继续往西班牙广场而去。 西班牙广场前的克里斯蒂娜女王大道非常宽阔,2座砖红色方形柱状高47米的威尼斯塔,挺拔地矗立于克里斯蒂娜王后大道两侧。去过威尼斯的朋友可能都会觉得眼熟,对的,此两塔正是山寨了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的四角形钟楼,所以称之为威尼斯塔。紧靠威尼斯双塔对面是道路交通大转盘,中间是Miquel Blay设计的广场雕塑,左边是四星广场酒店, 右边(下图)是1900年建造的摩尔复兴风格斗牛场,但自2011年起因为动物保护组织的反对,便再没斗牛表演了。 双塔的两边是巴塞罗那会展中心建筑群(下图)。 巴塞罗那没有什么漂亮自然景观,虽然滨海,但去前就知道这里的海景不算漂亮。20号这天。上午作完报告,吃过午饭后又帮忙主持了一个下午的会议,到五时半散会时看到天色还早,便往会议酒店附近仅十多分钟步行距离的卡斯特尔德费尔斯海滩看海景。 从酒店穿过一条高速路,对面就是一个水上活动中心。这个水上活动中心是一个近一公里长的长矩形水池,我在飞机到达巴塞罗那准备降落时就在空中拍照过它的照片(见下面第一图),没想到它就在我们会议酒店旁边。好些少男少女在这里玩水。水池周边还建了环形空中运动拉索,可用于拉动游人进行滑板滑水,好些人在玩得不亦乐乎。 卡斯特尔德费尔斯海滩有不少漂亮的小型度假酒店。海滩很大,浪也很壮观,就是海水不够清蓝。这天海滩也没有多少游人。总的感觉巴塞罗那对海滩景区建设管理没多少投入。不像我们这里的景区,到处都是鲜花遍地。那里就只有几堆夹竹桃,还有路边开满小黄花的紫檀。一片片金黄的满地落花,很是上眼,算是有回一点色彩。 好了,介绍过巴塞罗那,下面就介绍瓦伦西亚吧。我是因为受瓦伦西亚理工大学一位教授邀请我去参观他的实验室并讨论科研交流合作而去的瓦伦西亚。瓦伦西亚与巴塞罗那分别为西班牙第三与第二大城市。处于巴塞罗那西南边,相距350多公里。所以得坐火车过去。去的火车有快车(200到300公里时速,仅停三个站,约三小时多车程),慢车(100公里不到的时速,停十个八个站,约6小时多的车程)。大家注意,在西班牙可千万别坐慢车,不但如我们当年的绿皮车那样没有座位,而且可能人多得连站的对方都站不稳。 我是22日下午近四点到的瓦伦西亚。从火车站到我入住的酒店约20分钟步行距离,中途会路经斗牛场,市政广场,圣女广场与塞拉诺斯塔楼等景点,所以便步行前往,边游览边拍照。上面是瓦伦西亚大教堂。 斗牛场(上面第二图)就紧挨在火车站(上面第一图)旁边,与巴塞罗那的一样,酷似罗马斗兽场的模样。去前就特别关心能否在这里能看上一场斗牛表演。特意查阅过资料,发现这个斗牛场与马德里的是西班牙目前仍然能有斗牛表演的两个场,但这个场仅在每年三月才有斗牛表演,所以就只好死了这个心。仅拍照了其外形以及斗牛士的雕塑。 离开火车站与斗牛场,马上就进入市政广场。感觉瓦伦西亚的市容比巴塞罗那要整洁漂亮,建筑色彩也更为明亮,而且这次来西班牙是第一次看到地上种植的鲜花。 上面是圣女广场。瓦伦西亚是一座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宝藏的城市。这座城市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塞拉诺斯塔楼是瓦伦西亚1865年前曾经的城门之一(下面第二图),现已成瓦伦西亚众多名片之一,是其举行全市重要活动的进行地。 在塔楼下,看到这个身着盛装的小姑娘(上面第三图),当时就猜想她一定是去参加什么喜庆活动了。晚上在酒店又从几个电视台看到有选美类的节目,美女们穿的跟那小姑娘差不多。因为电视说的是西班牙语,搞不清是什么选美节目。网上搜索一下,原来这6月22日是瓦伦西亚的法雅节,也被称为火祭或火节,是西班牙瓦伦西亚守护神的节日,旨在纪念木匠保护神圣何塞。但后来瓦伦西亚把它提前到3月进行了,而西班牙其他地区则仍保留在这一天做节。不过,瓦伦西亚大区的阿利坎特亦会仍在这几天通过圣胡安篝火节(Hogueras de San Juan)庆祝夏天的到来。两者都会选出最漂亮的成年法雅小姐和儿童法雅小姐。那个小姑娘应该是去竞选儿童法雅小姐或篝火小姐的。 这一天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是18年以来的“最低满月”。月亮的地心视赤纬仅为-28度21.5分。这是自2006年以来的一次“最低满月”。果然,我在房间的落地窗就看到低悬的满月,而且有条状云穿过圆月,马上用长焦相机把奇景拍下来(拍照时是当地时间晚11点,下面第一图是天黑前我酒店房间望出去的景色)。 第二天上午,是到瓦伦西亚最著名的景点艺术科学城去。这个艺术科学城,由西班牙另一个著名建筑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所设计。卡拉特拉瓦是当今建筑界颇有声望的创新建筑师,在业界有“建筑诗人”美誉。他在穿瓦伦西亚全城而过的图里亚河干涸的旧河床两公里处花费15年时间,建造完成了充满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艺术科学城。它由六个空间组成:天文馆(下面第一图)、歌剧院(第二图)、科学博物馆(第三图)、海洋馆、空中花园植物长廊(第四图)以及拉凯萨论坛多功能馆。旁边还穿插有金色堤坝大桥。其作品可以说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神殿。 最早建成的浮在绿水上的半球形“智慧之眼”天文馆,无论哪个角度看都相当和谐美观,有着奇幻的美感,与水中倒影刚好合成一个完整的眼睛。其内部设有IMAX数字影院,用于放映各种天文影像电影。 菲利普王子科学博物馆横看则像一排脊骨架(上面第二图),其内部桁架力学结构亦相当精彩。拉凯萨论坛多功能馆(上面第三图蓝色那座)在竖琴般的金色堤坝大桥旁边,两者连同旁边的装饰大圆球,构成一幅绝妙的风景画(上面第三图)。它里面的结构也很有看头,我还在其咖啡馆(下面第三图)喝了咖啡。 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索菲亚王后艺术歌剧院(下图),无论在正面还是侧面,都像一条浮在水上的鲤鱼或鲇鱼。最精彩的是它最顶上斜向下凌空悬挂的弧形飞檐,真的佩服其不知采用怎样的桁架力学结构和材料,竟然可以使之安然经受多年的风雨冲击甚至地震震动而不崩塌,保持优雅的造型。 相比起来,莲花样的海洋水族馆(下面一、二图)最不起眼,但它是儿童观众最欢迎的地方,据说还是欧洲最大的海洋馆。虽然有人说比起我们的长隆海洋馆要差很远。下面第三图是瓦伦西亚音乐宫,第四图为供儿童玩乐的奇异的山形迷宫。 空中花园植物长廊结构相当美观,从多功能馆侧边一直延伸至艺术歌剧院。要弹说的是里面基本没有什么花,不知什么缘故,是经济原因吗?虽然远比不上我们中国,但西班牙是欧元区近年来经济表现最好的大国。或者是我们已习惯了广州以及国内许多城市遍地鲜花的美景感觉而对西班牙的情况不适应了吧。 唯一看到整片鲜花的是快到艺术科学城的一座跨图里亚河干河床的桥,那可是这次到西班牙看到色彩最鲜艳的地方(下面第二图)。在艺术科学城周边还有好些奇妙美观的建筑,如瓦伦西亚音乐宫,供儿童玩乐的奇异的山形迷宫等,都让我一再驻足拍照。 正因为有艺术科学城和这些艺术性的建筑,瓦伦西亚被评为世界设计之都。大家看看,瓦伦西亚的这些建筑的风格是不是与巴塞罗那高迪的很不相同,两者你喜欢那一种呢? 据说艺术科学城晚上灯光亮了以后别有一番漂亮,但我下午要赶去瓦伦西亚理工大学所以就不能看灯光下的艺术科学城了。下图一为科学管馆的桁架结构,二、三图为多功能馆内部景观。 到瓦伦西亚理工大学参观过朋友的实验室,就到其附近瓦伦西亚最著名的玛尔瓦罗萨海滩。果然,这里的海滩要比巴塞罗那的海要清澈湛蓝多了,浪头没有巴塞罗那的那么大,但翻起层层白浪还是很上镜的。 不过比起我们广东的什么金滩银滩来还是差远了。说是那里的著名海滩了,但海滩上除开有些喷淋龙头与临时移动式更衣室洗手间外,没有什么建设,周边也没有什么酒店。这天因为是星期天还是瓦伦西亚的圣胡安圣火节,所以海滩上到处都是人。可是大部分人是在海滩上躺着晒太阳,下海游泳冲浪的并不多。 尽管看上去这海滩没有什么特别的,但通过我的长焦镜头看过去却发现有另类的特别:就是海滩上许多美女是裸上身的。这里要说明,西班牙妇女裸上身是合法的,不但在海滩,在大街上也如此,虽然我没有在大街上看到过。这可是人家为了追求男女平等而经过多年的斗争才努力争取到的写在宪法上的权利。其理由是你男的可以裸上身,为何女的就不行?妇女应该有自由地展示自己身体的权利。上面二、三两图可见一班(但露点处我作了马赛克处理)。虽然我是用长焦在几十米外拍摄的,不至于对她们造成干扰和冒犯,但看着她们坐在旁边可能还是陌生人的男士,还有绕着她们身边在追逐玩乐的小孩,我都很为她们感到不好意思,只是人家却肆无忌惮。 这天晚上因为是瓦伦西亚的圣约翰节(也叫仲夏节),这个节日被称为“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正是到海滩上玩火的日子,所以尽管才是下午,就有主播在做节目了(见上面第一图) 23日从瓦伦西亚离开回巴塞罗那。去火车站的路上又顺便看了瓦伦西亚丝绸交易厅(见上面一、二图)与中央市场等景点。说起来,瓦伦西亚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被世界教科文组织评为丝绸之路上的第32个城市。所以瓦伦西亚保存着两座与丝绸相关的15世纪古建筑,一座哥特式风格的丝绸交易厅,现在是一座音乐厅;另一座古建筑是高级丝绸艺术家行会博物馆。1996年瓦伦西亚丝绸交易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遗产。 中央市场(上图左边那间)是瓦伦西亚在艺术科学城等出现前最美的现代主义建筑,欧洲最大规模的市场之一,1914年设计建设,花了14年时间修建于1928年落成。我因赶着去坐火车,又带着背包行李,所以都没有进去,仅是在外面拍了几张外景照。 我这次西班牙之行,虽然已是我第49次欧洲之行,但却是头尾四年疫情后的第一次出国行,所以,也有好些感觉与体会与大家分享。 1. 西人,无论是在西班牙碰到的还是在飞机及转机候机期间遇到的各国人士,看来对我们中国人已恢复疫情前的态度。没有因疫情间老美等对我国的造谣诋毁而对我们有不好的对待。还有一个感人的事,我那天在赶去会议所在酒店时,虽然事先问过我所住酒店前台到那的公交车,但他们搞错了下车的站点,弄得我下车后发现已过了头有几公里之遥。而且那里不但没有什么车在走,连人也基本不见一个。正在想着用什么办法叫车时,看到一个中年女士从旁边的小路出来到她停在路边的车上去,赶紧上去找她问路。她看了我展示的地址,告诉我离那很远,并示意让我上车,带我过去。我当然千多谢万多谢上了车,果然车再往回开了七八分钟才找到那酒店,我要塞钱给她答谢她的帮忙,她怎么也不接受,我就只好作罢。所以,大部分西班牙以及其他外国朋友还是很nice的,对我们中国人也是很友好的。大家可以放心出国。不过,刚刚收到消息,说7月6日晚,巴塞罗那市中心爆发示威游行,抗议外国游客过多影响当地人的生活。虽然参加示威游行的人不多,仅3千人,而且不是针对我们中国人而是所有外国游客,但从趋利避害的角度,近期可能就不大适宜于去西班牙了。反正非常欢迎外国游客的国度很多,就比如另一个牙,葡萄牙。 2. 西班牙还是那么西班牙,作为欧洲的语言大国,很多人除了西班牙语外,还是不大愿意跟外来人讲英语,即使他们懂。各种路牌路标也都仅有西班牙语。另外,巴塞罗那扒手仍然是那么猖獗。当年我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时,我的一位美国师兄在暑假去巴塞罗那时其钱包与护照就全被偷光了。这次在巴塞罗那,也常听到有人手机与钱包被偷,所以那天我去圣家堂前咨询酒店前台小姐去那坐什么车时,她也一再提醒我必须小心留意别被窃。并给我留电话卡片,一再嘱我如有被窃,一定立即致电给她们,以便帮忙报案。在我从米拉之家到维森斯之家的路上就真的有人跟着我走了二三十米,并几次试图贴上来。因为我早有戒备,一直左顾右盼,不让他接近我少于两米距离,他看到没机会,才悻悻离去。 3. 上面说到巴塞罗那与瓦伦西亚的各种路牌路标都只有西班牙文,不好辩路,但现在有了导航系统,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包括我们常用的高德导航等在那都可很方便地进行导航,而且用中文输入都行,对于一些地方有免于输入一大串英文或西文名称的方便。缺点是不能提供公交地铁等的信息,所以相比之下,还是建议大家出国前下载一个谷歌导航系统带去比较好,它就还能提供详尽准确的公交地铁甚至火车的路线规划信息。这样就基本不用求人也可到处跑了。至于手机信号,我是直接在手机“设置”上到“移动网络”通过“天际通”买的不用换卡,9.9元一天按天计不限流量的国际流量服务,所以到哪里都不用担心信号与流量进行导航和上网(下两图是瓦伦西亚教堂内景) 4. 另一个情况是,当年我第一次到西班牙时,感觉在马德里碰头碰面满大街都是帅哥美女。特别是那些西班牙女郎,不但长相秀美,而且身材苗条凹凸有致。可是这次在巴塞罗那,碰到的男的多是肤色黝黑长大胡子,女的就更基本是膀大腰粗的胖妞而且没有什么颜值。心里真是纳闷,难道西班牙人种退化了,还是巴塞罗那与马德里人有那么大的区别。幸好后来电视上看了法雅篝火小姐们,才感到有回当年西班牙的感觉。 5. 在西班牙参观各个景点,都建议提前在网上订好票,特别是圣家堂这样的热门景点,要提前两个星期订票比较稳妥。这样不但可确保到时能进场参观,而且可给自己的行程做好规划。注意,西班牙的许多景点每天售票都有一定的数额限制,所以如果不先买好票,届时未必能进场。另外,订票最好是到其官网,首先是可靠,而且应该其价钱也是最低的。尽可能不要找各种中间商,他们报的价钱肯定比官网高而且不大可靠。 6. 信用卡在欧洲还是主要支付手段,所以出国前最好还是备个环球旅行信用卡(如Master卡)。当然,现金尤其是小面额(如10块二十块面值的)是必不可少的。一是作为防身之用,二是好些店铺餐馆,消费低于二十欧元是不给刷卡的。本来这些都是出国旅游的老生之谈,但经过我们这里那么多年手机支付的便捷后,差点都忘记怎样用其它方式来支付了。所以还是给大家提个醒。下图是桂尔公园。 总之,这次西班牙巴塞罗那与瓦伦西亚之行,看到了各种不同风格的艺术建筑,从高迪的圣家堂,米拉之家等作品到卡拉特拉瓦的艺术科学城,还有加泰罗尼亚音乐宫和巴塞罗那国家艺术博物馆,给我们奉上了一场场丰富多彩的艺术建筑盛宴。这些艺术建筑,都是“艺术”与“科学”结合的神殿,它们,以及我们报告的生物液体的成晶图案,充分说明了科学也是艺术,科学助力甚至创造艺术。特别是那些经世不朽的伟大建筑,很好地证明了莎士比亚的名言,“艺术是永恒的,它能超越个人生命的限制”。望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科学艺术之花会更加美丽灿烂辉煌。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