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周庄游

绿莺小岛

<p class="ql-block">来到昆山,正直端午。周庄是老爸提出要去的目的地,老爸用六个字概括了周庄:小桥流水人家。</p> <p class="ql-block">国峰小两口,开车带我们来到了周庄。</p> <p class="ql-block">一个巨大的粽子装扮着周庄入口,标语写着:宋韵端午,趣玩周庄!</p> <p class="ql-block">中国第一水乡周庄满足了人们对江南所有幻想。青青的石板桥,红红的大灯笼,斑驳的墙壁和透黑的瓦房,到处流露着吴侬软语,阿婆茶香。周庄是个具有900多年历史的古镇。春秋战国时为吴王少子摇的封地,称摇城,后又称贞丰里。北宋时周迪功郎信奉佛教,百姓感其恩德,改名周庄。</p> <p class="ql-block">慧,跟她的名字一样聪慧漂亮,手里拿着旅游图,把行程安排得井井有条,还一路向我们介绍景点的由来和特色。</p> <p class="ql-block">周庄在全世界享有“中国第一水乡”的美誉,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首批全国特色景观名镇,并获得联合国“全球优秀生态景区”的称号。这里水乡文化浓厚,是活生态的博物馆;这里曾有许多古代名人,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周庄,环境优雅,建筑古朴,虽然有900多年的历史,但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来的水乡集镇的建筑风貌。镇内的河道呈井字形,将周庄分为八条长街,民居依河而建,依水成街。河岸街道狭窄迂回,古居鳞次栉比,临河水阁石桥错落,河道上至今还保存着元、明、清古梁14座,它们共同构造了一幅美妙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景画。</p> <p class="ql-block">双桥由一座石拱桥——世德桥和一座石梁桥——永安桥组成。清澈的银子浜和南北市河在镇区东北交汇成十字,河上的石桥联袂筑,显得十分别致。因为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是古时候人们使用的钥匙,当地人便称之为“钥匙桥”。</p> <p class="ql-block">中国当代著名画家陈逸飞以周庄双桥为题材的油画《故乡的回忆》被美国石油大王阿曼德·哈默以重金购下,在1984年访问中国时作为送给邓小平的礼物,由此周庄开始出名。所以这里是必打卡景点。</p> <p class="ql-block">太平桥全长13.2米,桥面宽2.5米,为单孔花岗石单孔拱桥,跨度4.8米,桥梁刻有“莲座”图案,桥身石缝里长着藤蔓,遮掩着石拱洞,桥旁是沈体兰的旧宅。灰墙面坡屋顶,山墙漏窗,高低错落的民居,清清的流水,是人们选为最佳画面景色的镜头之一。</p> <p class="ql-block">慧介绍:“轿自前门进,船从家中过”,这就是张厅。张厅原名怡顺堂,为明代正统年间中山王徐达之弟徐逵后裔所建,后为张姓所有,改称张厅。</p> <p class="ql-block">张厅前后七进,房屋70余间,占地1800多平方米,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厅旁箬泾河穿屋而过,正所谓“轿自前门进,船从家中过”。</p> <p class="ql-block">作为殷富人家的宅第,张厅历经五百多年沧桑,但气派依旧。</p> <p class="ql-block">张厅的花园位于后院,闲静淡雅,花木疏朗,园中有一柱太湖石,玲珑剔透,名为“玉燕峰”,这也是玉燕堂名称的由来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参观张厅时,可以领略到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园林景观,感受江南水乡的古韵和历史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走进张厅,穿过狭窄的陪弄,来到箸泾穿越的后花园,箸泾位于备弄后面,驳岸围拥、绿树掩映,像水晶筷似地穿屋而过。箸泾中段拓1丈余见方的水池,可供小船停靠、交会、调头。小河过屋之处,建有过河廊棚,廊棚两侧设有“吴王靠”的木椅栏杆。栏杆旁有一排敞窗,窗下是平整的石驳岸,驳岸间有如意形、虎头形的缆石,拴着几条柳叶似的小船,一派“轿从前门进,船自家中过”的奇妙景象。</p> <p class="ql-block">从张厅出来,走在青石板路上,走在了悠久的历史长河里。</p> <p class="ql-block">小巷两边,店铺卖着各种特产,手工艺者,展示着自己独特的技能。</p> <p class="ql-block">卖万三蹄的铺子很多,慧说:万三蹄,往上提谐音,寓意吉祥,成为周庄人逢年过节、婚庆喜宴的主菜。</p> <p class="ql-block">穿过青石小巷,我们来到沈厅。</p> <p class="ql-block">沈厅原名敬业堂,清末改为松茂堂,由沈万三后裔沈本仁于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建成。据《周庄镇志》记载:“沈本仁早岁喜欢邪游,所交者皆匪类。及父殁,人有‘不出三年,必倾家者’。本仁闻之,仍置酒,召诸匪类饮,各赠以钱,而告之曰:‘我今当为支持门户,计不能与诸君游也!’由是,闭门谢客经营农业,于所居大业堂侧拓敬业堂宅,广厦百馀椽,良田千亩,遂成一镇巨室。”看来沈本仁是属于那种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人物,他没有把上辈人遗传的家产挥霍殆尽,在父亲死后发愤耕耘,拓展家业,建成了颇具规模的沈厅。</p> <p class="ql-block">沈厅共有三部分组成。前部是水墙门和河埠,专门供家人停靠船只、洗涤衣物之用,为江南水乡的特有建筑。</p> <p class="ql-block">中部是墙门楼、茶厅、正厅,是接送宾客,办理婚丧大事和议事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沈厅的内部装饰和建筑特色也非常丰富,正厅面阔十一米,前有轩廊,进深七檩十一米,厅后有廊。屋面为两坡硬山顶,部分为双层顶棚。厅内梁柱粗大,刻有蟒龙、麒麟、飞鹤、舞凤等花饰。正厅中央悬挂有“松茂堂”匾额,为清未状元张謇所书。</p> <p class="ql-block">前后楼屋之间均由过街楼和过道阁连接,形成一个环通的走马楼,为同类建筑物所罕见。</p> <p class="ql-block">后部是大堂楼、小堂楼和后厅屋,为生活起居之处。整个厅堂是典型的“前厅后堂”建筑格局。</p> <p class="ql-block">沈厅的第五进中,安放着江南豪富沈万三的坐像,他的面前有金光闪闪的聚宝盆,人们总要用硬币砸一下沈万山的金元宝,据说砸中了,就能招财进宝。从四面八方来的人们,审视着这位六百年前的吴中巨富,或是为了得到某些启迪和借鉴,或是为了满足祈福的望。不管是什么身份,走进沈厅的每一个人,都会对沈万三这个传奇人物产生浓厚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万三家宴。</p> <p class="ql-block">沈万三传奇故事馆,向游客讲述着久远的传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从沈厅门口的码头上沿河向右望,或沿南市街继续向北走,就可以看见富安桥。</p><p class="ql-block">豪奢盖世富安桥,风雨兴衰姿更娇。</p><p class="ql-block">上见云天楼阁立,下观河水画船摇。</p><p class="ql-block">艳然深赭嵌康石,悠远迷朦听浪潮。</p><p class="ql-block">古朴雕栏图案美,清波荡漾映妖娆。</p><p class="ql-block">一首诗把富安桥描述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根据慧安排的线路,我们坐乌篷船开始畅游“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p> <p class="ql-block">上岸后,慧领着我们继续走在青石小巷,领略周庄风光。</p> <p class="ql-block">江南丝绸馆</p> <p class="ql-block">游览出来,慧安排了丰盛的周庄特色午餐,品尝到了万三蹄的美味。</p> <p class="ql-block">这趟旅程,在整理这些影像的时候,一次又一次被两个懂事的孩子所感动,特别是慧,跟她的名字一样,聪慧善良,做事不但有规划有方向,还很细心周到,打心里佩服她的睿智,也为表哥家有这样一个好儿媳妇感到由衷的庆幸和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