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前的一封家书

美友76831127

<p class="ql-block">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改革开放才开始十来年,农村虽然已经进入了分田到户的模式,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还没有大的改观,仍然要缴纳各种税赋。这就要求很多税务工作人员要挨家挨户、上门收税。我和我的同事,大多是二十几岁或者三十来岁的青年,肩负着“以少聚多,为国收税”的使命。有时骑行在乡村的小路上,有时步行在泥泞的土道上。寒来暑往,从不间断。有时候,大多数同事因完不成下达的税收指标,几十天甚至几个月都不能回家看望自己的一家老小。那时候,通讯很落后。单位的电话机被领导锁死,不让同事打私人电话,生怕超出费用。书信是家人、同事间主要的交流工具。</p><p class="ql-block"> 记得一个夏天的晚饭后,同事小郭(现在已经退休)在一旁各自偷笑,调皮的小同事,大声喊道:一定是“郭*”的老婆来信了。看着“郭*”闪烁其词的样子,众人一哄而上,果然在郭的上衣兜里搜出了一封信,争抢中,来信被揉的皱皱巴巴,都快碎了,但还是能看清来信的内容。一个小同事大声念道:</p><p class="ql-block"> 亲爱的柱:</p><p class="ql-block"> 繁忙的白天已经过去,迎来的是漫长而烦躁的夜晚。劳累一天,疲惫不堪的我,此时此刻,辗转反侧,难以入睡。</p><p class="ql-block"> 记得你一个月前回来的时候,曾经说要带我去医院做个检查,可是你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回家了。知道你工作很忙,可是我的病你是知道的。希望你能抽出时间,回家一趟,以解我思念之情。</p><p class="ql-block"> 你看我们的女儿睡的多香甜……</p><p class="ql-block"> 爱你的 翠翠</p><p class="ql-block"> 1991.8.10</p><p class="ql-block"> 小同事念完信后,同事们在哄笑之后变成了沉默,各自悄悄散去。谁人没有家?谁会不想家?</p><p class="ql-block"> 而今,社会已经进入了高度数字化的信息时代。计算机、智能手机、互联网快速发展,日新月异。书信已经成为了一种记忆。</p> <p class="ql-block">同事留影</p> <p class="ql-block">幸福一家人</p> <p class="ql-block">一封家书的主人公</p> <p class="ql-block">笑口常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