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楼儿坡修复竣工揭牌仪式纪实</p> <p class="ql-block"> 炎天暑月,烁玉流金,万物蓬勃。7月10日,襄汾县大邓乡上西梁村,嘉宾云集,乡邻齐聚,鼓乐喧天,热闹非凡。由襄汾县三晋文化研究会监事会监事长、常务理事、知名骨科专家赵庆海先生发起,并主要出资修复的楼儿坡竣工揭牌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p> <p class="ql-block"> 出席揭牌仪式的嘉宾有临汾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襄汾县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高建录;襄汾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负责人、“中国好人”梁茂祥;襄汾温泉医院院长、党支部书记梁龙保;襄汾县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高步山、张优良、李铁柱、高占斌、张石成;副秘书长刘海霞、王海龙、王国良及关旭东、裴双平、梁文选、曹小红、侯启俊、钟姗姗、李丁楚等常务理事、顾问、监事、理事;特约摄影师马二保;大邓分会会长郇红喜,陶寺分会会长张秀彦;大邓乡党委、政府有关领导;上西梁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修复楼儿坡土建工程、古建工程负责人;赵庆海先生的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和上西梁村的父老乡亲,共300余人参加了仪式。</p> <p class="ql-block"> 揭牌仪式由戴段鑫先生主持。</p> <p class="ql-block"> 上西梁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俊鹏同志致辞。</p> <p class="ql-block"> 赵庆海先生对修复工作情况作了详细介绍,并对给予修复工作大力支持的单位和个人表示了衷心的感谢。</p> <p class="ql-block"> 临汾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襄汾县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高建录先生讲话。</p><p class="ql-block"> 他从对楼儿坡深刻印象、对赵庆海先生的钦佩之情、修复楼儿坡的功德三方面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p> <p class="ql-block"> 特邀嘉宾梁茂祥先生对赵庆海先生的善行义举予以大力颂扬。</p> <p class="ql-block"> 最后由高建录、张俊鹏、赵庆海、赵建虎共同为楼儿坡揭牌!</p> <p class="ql-block"> 赵庆海先生是从事医疗工作40多年的“骨科专家”,退休后被聘至温泉医院“专家门诊”坐诊,在发挥余热治病救人的同时对优秀传统文化情有独钟,经常参加三晋文化研究会组织的各种活动。他是襄汾县大邓乡上西梁村人,虽然18岁就外出工作,但他乡梓情深,心系故里, 多年来一直关心家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当他发现村里的标志性建筑——楼儿坡,经年失修,异常破败,周围杂草丛生,楼儿坡美丽的传说也无人问津之时,他心急如焚,决定自费修复这一古建,“抢救”楼儿坡。他两年前就开始收集资料,去年写出了《家乡的楼儿坡》一文,旁证博引,有理有据,考证了楼儿坡的历史,写出了楼儿坡的沧桑,在《丁陶春秋》公众号发表后,阅读量和影响力都很大。今年他又发起修复楼儿坡的倡议,很快得到了众乡亲的积极响应和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他殚精竭虑,出力出资,筹措资金六万余元(他本人捐资三万三千元),聘请古建筑专家设计修复方案,寻找能工巧匠精心施工、特邀书法家题写匾额,在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鼎力相助下,历经两个多月,修复工程顺利竣工,不仅使古老的楼儿坡恢复原貌,焕发新机,同时在坡道内用醒目的版面宣传了“驴蹄印和报雨石的传说”,使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传承。他为家乡为社会办了一件好事、实事、善事,得到社会广泛赞誉,树立了一个丁陶文化人的好榜样。</p> <p class="ql-block"> <b>附录1:楼儿坡的历史</b>:楼儿坡建于哪个朝代、何人所建,无准确考证。楼儿坡高约丈五有余,砖彻“帽型拱顶”,深度从坡顶到坡脚超过二丈,坡度约为二十五度左右,宽度六尺有六,拱顶分为“两个区”:坡底往上丈二处,为一区,高约九尺有余;由于坡度增大,拱顶也随之抬高六尺,为二区。坡洞随着风剥雨蚀的岁月变迁,至今二区已坍塌殆尽,一区拱顶尚存,只是出口处少许坍塌。顶部原由砖石所围,浮土遮盖,年长日久灌木丛生,远远望去,如一荒野土丘。为遮眼丑,数年前几家邻居出钱出力合伙在残余的拱顶缘上补加了青砖垒成城垛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b>附录2、驴蹄印和报雨石的传说故事:</b>传说有一天尧王视察南沟旱情,骑着神驴从沟底上来,一路酷热难耐,上到楼儿坡半坡,顿觉好生凉快,即叫住驴儿停下脚步,多待一些时辰,坡上乘凉百姓见到尧王便叩拜乞求:什么时候能来雨呀?尧王说:“不久便至。”百姓说能让我们提前知道么?尧王用眼神瞟了瞟身后雨神,只见雨神双眼一眯,过了一会儿回呈尧王:“此事已妥。”尧王指着坡洞中一块平平的石头:“欲知雨讯,就摸报雨石。”百姓们还在议论纷纷,只见青云一朵,尧王骑驴驾云而去。人们低头一瞅,由于神驴停留时间较久,石头上留下了驴蹄印记,时至今日仍清晰可见。从此,在楼儿坡乘凉的人们只要摸着报雨石泛湿,不出七日,必然有雨,至今仍然灵验。看见驴蹄印石,便忆起当年尧王爱民的趣事。</p> <p class="ql-block"> 文稿:裴双平</p><p class="ql-block"> 摄影:马二保</p><p class="ql-block"> 制作:米文俊</p><p class="ql-block"> 审核:高建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