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编辑: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美篇号:8413466</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图片:AI制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作者介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u>辛弃疾</u>(1140-1207),南宋词人,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辛弃疾的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青玉案·元夕 》原文及解析</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原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青玉案·元夕》</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解析</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青玉案·元夕》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通过描绘元宵节的盛况,表达了词人对理想人物的追求和向往。全词以景起兴,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上阕:主要描绘元宵节的热闹景象。开篇“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以夸张的手法,将焰火比作被风吹散的千树繁花,又比作纷纷坠落的星星,形象地展现了元宵夜烟花绽放的壮丽景象。接着,“宝马雕车香满路”描绘了豪华马车在飘香的街道上穿行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繁华。“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则通过凤箫的悠扬、月光的流转以及鱼龙灯的舞动,展现了元宵节的欢乐气氛和民间艺术的丰富多彩。</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下阕:转而写人,特别是词人心中的“那人”。在“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中,词人描绘了盛装的游女们头戴华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的场景,但她们并非词人心中的“那人”。词人在“众里寻他千百度”后,终于“蓦然回首”,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那人”。这里的“那人”身份多样,有人认为是作者的意中人,有人认为是词人自己,也有人认为是指宋孝宗赵昚或北宋旧都汴京。但不论是谁,“那人”都代表了词人心中所追求的理想人物或理想境界。</b></p> <p class="ql-block"><b>作曲者:李砚</b></p><p class="ql-block"><b> 李砚作为青年作曲家,成功地将辛弃疾的古典诗词《青玉案·元夕》与现代音乐元素相融合,为这首词谱写了优美的旋律。 为听众呈现了一幅元夕之夜的绚丽画卷。李砚的作曲才华在这首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b></p><p class="ql-block"><b>演唱者: 曲丹</b></p><p class="ql-block"><b> 她自中国音乐学院毕业后,便开始了她的歌唱生涯。她不仅在各类音乐比赛中屡获佳绩,还多次在国家级重要场合进行演出。她的歌声清澈、高亢,富有感染力,能够很好地诠释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在演唱《青玉案·元夕》时,曲丹以其独特的嗓音和深情的演唱风格,将这首古典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曲丹演唱的《青玉案·元夕》版本在作曲和演唱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为听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b></p> <p class="ql-block"><b>关于《青玉案·元夕》演唱版本有多个,作曲家、演唱者也各不相同,除了以上介绍的李砚作曲的版本以外,我再介绍如下二个版本:</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u>版本一:陈彼得演唱版本</u></b></p><p class="ql-block"><b>作曲家:陈彼得 演唱者:陈彼得</b></p><p class="ql-block"><b>作品介绍:</b></p><p class="ql-block"><b> 该版本收录于陈彼得的专辑《经典咏流传》第11期中,发行时间为2018年4月20日。</b></p><p class="ql-block"><b>作词为南宋词人辛弃疾,作曲和编曲则分别由陈彼得和吴梵&孙彬赫完成。</b></p><p class="ql-block"><b>歌曲保留了原词的意境和情感,通过现代音乐的手法进行演绎,既保留了古典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元素。</b></p><p class="ql-block"><b><u>版本二:林宝演唱版本</u></b></p><p class="ql-block"><b>作曲家:黄天信 演唱者:林宝</b></p><p class="ql-block"><b>作品介绍:</b></p><p class="ql-block"><b>该版本于2022年2月23日发行,由林宝演唱。</b></p><p class="ql-block"><b>作词同样为辛弃疾,作曲由黄天信完成,编曲为赵翔。</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u>比较分析哪个版本更符合辛弃疾作品的本意:</u></b></p><p class="ql-block"><b>从辛弃疾原作的角度来看,他通过这首词表达了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每个版本在传达这些意境和情感方面都做得很出色,但具体哪个更符合辛弃疾的本意,可能还需要根据听众的个人感受和理解来判断。</b></p><p class="ql-block"><b><u>本人更喜欢李砚作曲的版本!</u></b></p><p class="ql-block"><b> 综上所述,每个版本的《青玉案·元夕》都是对辛弃疾原作的优秀演绎,各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听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感受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版本进行欣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