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 |《悉达多》“无一物已逝去,无一物将至;万物皆在,万物皆为实存,皆在当下。”

敢夫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赫尔曼·黑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简介:悉达多,一个印度青年,在年轻时就对财富和地位感到厌倦,渴望追求真正的智慧和解脱。他离开了舒适的家庭,投身于精神探索的旅程。在旅途中,他经历了各种生活状态,从富裕到贫穷,从学识渊博到一无所知,从内心的平静到深深的痛苦。他遇到了各种人物,包括智者、艺术家、哲学家和普通人,从他们那里获得了不同的智慧和启示。他经历了爱情和失去,欢乐和痛苦,逐渐意识到生命的无常和不可预测。在精神探索的过程中,悉达多逐渐认识到,真正的智慧并不是外在的知识或成就,而是内心的平静和洞察。他学会了放下执念和欲望,接受生命的起伏和变化。最终,悉达多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智慧,他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他意识到,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追求外在的荣华富贵,而在于内心的成长和超越。他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智者,用他的智慧和洞察去影响和启发他人。整个故事充满了哲学思考和人生智慧,是一部关于生命、智慧和成长的深刻探索。</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摆渡船夫华苏德瓦陪着他一次次的摆渡行人过河,一天天的教给他倾听河水的声音。我知道,这是佛陀最后一次的幻化,给了悉达多成佛的一剂加速度!他对于悉达多的行为和言语从不多说,只是那样温柔地默默的坐在河边倾听着,也让悉达多学习倾听,悉达多不断的向河水学习着。</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学习它以宁静的心境,有所期待和敞开的心灵,没有痛苦、欲望,评论和见解,静静的倾听的本领!直到此时,我已领会到这条河水,不就是我们的心之河吗?悉达多从这里领悟到“万物无过去,也无将来;世上万物只存在本质和当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消失的衣着华丽的悉达多在河边自尽前被神圣的从心底发出的“唵”音唤醒,认清了自己的罪孽,此时恰遇见依然如他一样在苦苦寻找真谛的“乔文达”,他被恪守戒律的乔文达误解。再次觉醒后的悉达多发现自己又开始爱世上的一切,明白以青春去换取“世间最可鄙的东西——所有的无常之物,感官的享乐,奢华的生活以及财富”是多么的愚蠢,他“再次单纯如处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空无所有,无知无识的立于世间。”在河岸边他觉悟到:“亲身经历尘世待了解的一切是件好事,”他想到“孩提时代的我就知道尘俗的享乐及财富为邪恶之物。我长久以来就知道这点,但我只是刚刚才有所体验。现在我不仅理智上,而且是以我的眼睛,我的心灵以及我的胃口深知此意。我懂得这一点真值得高兴。”他在反思作为婆罗门和苦行者的经历时,明白:“过多的知识阻碍了他”,过多的身份阻碍了他,这些知识和身份潜入了内心深处,因而想到要将这个自我摒弃和摧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实际上自我是如一的,是无法抛弃的,抛弃则不再有悉达多。没有任何导师和言语能给予他救赎,这就是他堕入尘世的缘由,只有如此一个又一个新生的悉达多才能从睡梦中觉醒。悉达多,即独一无二的生命本为无常,一切形态皆为无常。在河边,衰老,疲惫和虚弱的悉达多已经死亡,一个新生的悉达多诞生。他被河水的美丽的音声和形态吸引,流水似乎含有特别的秘密,因而他决意留在河边盘桓。</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证悟后的悉达多每天在河边倾听着生活的声音,神圣的声音,“永恒的未来的声音。”他是宁静的,幸福的!然而,佛陀加泰玛涅槃后还要给予他一次更严厉的考验!当他的亲生儿子愤然离他而去的时候,他承受着爱而不得痛苦,他的那些伟大思想毫无用处,他折磨着自己,任凭心灵的伤口久久不能愈合。</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华苏德瓦用河水的声音幻化出了悉达多的每一个亲人的图像,这是要告诉他,每个人的目标都象这河水一样,流向不同地方。“他目前所见的河流不属于他或其他任何人,而是属于它自己,所有这些浪花和流水急匆匆地,痛苦地流向自己的目标,流向无数的目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但是河水的声音已经改变。它仍然探索着、充满痛苦地呜咽着,但是已经有另一种声音掺入其中,那是既欢乐又痛苦、既美好又丑陋的声音,那声音既喜笑颜开又低沉悲哀,是上百种声音,上千种声音的混合。”</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段描写我非常感动,读着有些哽咽。这即是河流的写实,也是人性的写真。追求,奋斗似乎成了一种众生的目标,但痴念和贪欲生成的目标使人痛苦!这时候,悉达多的灵魂和河水已经融合在一起,但却不同“任何一种声音相关联,”能够随时出离。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谁学会了倾听树木讲话,谁就不再想成为一棵树。除了他自身以外,他别无所求。他自身就是家乡,就是幸福。”</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John is interestin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