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一站:游览【乌尔禾魔鬼城】</p><p class="ql-block">世界魔鬼城位于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在这片苍凉的戈壁滩上,风似乎是世界的主宰,强劲的风刀不断地雕刻着戈壁滩,塑造出千变万化的雅丹地貌奇观。鬼城所展现的雅丹地貌,源自亿万年的地壳运动和风蚀沙尘。经过数千年的沙土风蚀,魔鬼城四季不断的狂风让它有了魔鬼的形,而这里鬼斧神工的奇妙之处不在于一景一物,还在于每一处景观都是纯自然形成,远看和近看会发现不同的惊喜。</p> <p class="ql-block">世界魔鬼城以西8公里处,13条天然纯沥青矿脉构成了世界级地质奇观———天然沥青矿,远景储量在1000万吨以上。地下高效采油,地上观光旅游。</p> <p class="ql-block">新疆玉石文化。金丝玉——“散落在准噶尔盆地的玉石瑰宝”。</p> <p class="ql-block">穿行在魔鬼城里,你会感觉如同穿行在一座古城之间,有一种震撼之感从心底涌起。 很多人或许以为这片土地上只有荒芜,其实不然。走进这里你会发现散落在荒芜尽头的大自然的秘密。强劲的西北风给了魔鬼城城名,更让它有了魔鬼的形,变得奇形怪状。这片充满想象的奇特地貌,俨然是摄影、探险爱好者魂牵梦绕的乐园。</p> <p class="ql-block">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个湖泊,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摇身一变,沧海桑田,成为可怕的戈壁,寸草不生,一片死寂,终年只有风在这里来回穿梭,雕琢出不同的形状,一见之下,触目惊心,不得不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p class="ql-block">钟灵毓秀,曾是恐龙旧居;</p><p class="ql-block">海啸山多, 竟成魔鬼遗迹。</p><p class="ql-block"> ———易中天</p> <p class="ql-block">恐龙🦕文化:这里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品种最丰富的鸟类足迹化石地,是研究恐龙文化的世界级古生物化石点。1964年以来,世界魔鬼城先后发现了翼龙类、蜥臀类、鸟臀类恐龙以及恐龙蛋等化石40多处。魏氏准噶尔翼龙化石的发现, 填补了早白垩纪翼龙演化发展的地史空白段。</p> <p class="ql-block">远眺魔鬼城,它就像中世纪欧洲的一座大城堡。大大小小的城堡林立,高高低低,参差错落。千百万年来,由于风雨剥蚀,地面形成深浅不一的沟壑,裸露的石层被狂风雕琢得奇形怪状。每当风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怪影迷离。如箭的气流在怪石山间穿梭回旋,发出尖厉的声音,狼嚎虎啸,鬼哭神号,若在月光惨淡的夜晚,四周萧索,更为恐怖。 </p><p class="ql-block">越来越多的游客来魔鬼城旅游、探险,感叹魔鬼城的壮观、雄伟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那些令人惊异的风光在日光云影的折射下,无时无刻不在变幻着姿势和色彩。细看,一颗颗彩石似凝固的时光,宛如魔女遗珠,又像静止的音符🎶。</p><p class="ql-block">我突然萌生个想法:找个月黑风高电闪雷鸣夜,来这里游玩一把。[抠鼻]</p> <p class="ql-block">孔雀迎宾。</p> <p class="ql-block">天下粮仓。</p> <p class="ql-block">世纪大钟。</p> <p class="ql-block">雄鹰展翅。</p> <p class="ql-block">睡狮。</p> <p class="ql-block">海狮望月。</p> <p class="ql-block">天坛、天安门、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桂林山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世界魔鬼城成为中国著名的影视拍摄基地、摄影基地。</span>《卧虎藏龙》, 《英雄》.《七剑下天山》、《无人区》等在这里取景拍摄。 </p><p class="ql-block">看我的同伴姐姐,不愧🈶舞蹈功底,做起动作来英气逼人,可以进摄制组拍电影🎬了。[😀😀😀]</p> <p class="ql-block">出景区,道路两侧沿途,全是点头机,看不到尽头,太壮观了。这里像山泉一样流出的不是水,而是黑色的油。当地人把这里叫做“黑油山”,维吾尔语即“克拉玛依”。</p> <p class="ql-block">谁持彩练在此舞?在魔鬼城,风是伟大的建筑师。每一个旅游人由衷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p class="ql-block">这片十分罕见的雅丹地貌,它们有的像壮丽的宫殿、仰天长啸的雄狮、振翅而飞的雄鹰和各式各样的城堡,维妙维肖,巧夺天工。</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游览【草原石城】。</p><p class="ql-block">景区内的山脊和山坡上怪石林立,规模宏大,是由溶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造型奇异的奇石地貌。步入景区我们被眼前的奇景所深深震撼。虽然天空下着小雨,一点都没影响我们游玩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充分发挥您的想象力哦。</p><p class="ql-block">汉堡🍔+六块面包🍞</p> <p class="ql-block">兔子🐰和赛车手赛跑</p> <p class="ql-block">赛车手</p> <p class="ql-block">卧兔🐇</p> <p class="ql-block">蜥蜴🦎</p> <p class="ql-block">乌龟🐢+我+恐龙蛋</p> <p class="ql-block">儿童木马</p> <p class="ql-block">悉尼剧场</p> <p class="ql-block">通天洞</p> <p class="ql-block">臭得瑟的姐妹花。</p> <p class="ql-block">吉木乃欢迎您。入住吉木乃。</p><p class="ql-block">蒋导的新疆知青的事迹。</p><p class="ql-block">185团</p><p class="ql-block">十万知青十万兵,屯垦戍边为人民。</p><p class="ql-block">1965年,武汉知青支援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人数超出了3000人,其中包括农八师1290人、农七师1005人、农四师1020人。这些人后来被打散分配到师以下的各个农场、工矿以及事业单位。从1968年至1974年,湖北知青总人数约80万左右,这些知青绝大部份都被安置在省内各农场和县区插队。此外,河南省、辽宁省、陕西省、四川省等地也有大量知青下乡,其中四川省可能是下乡知青人数最多的省份,到1976年,人数达到140多万。全国范围内,1968~1974年底,下乡知青人数已近千万,1975年底达到1200万,1979年达到1700万。加上文革前下乡的100多万、60年代来下乡的几十万大中专学生以及难以确切统计的随父母下乡的在校学生,全国上山下乡的城镇知识青年将近2000万人。到了200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鼓励大中专生到新疆兵团工作,目前已有三千四百二十五名“知识青年”落户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当“新农民”。这表明在新世纪初,新疆兵团仍然接纳了一定数量的大中专生作为新的“知青”。</p><p class="ql-block">如今科技发达,生活富裕的年代,这种“家国情怀”消失不见了。</p> <p class="ql-block">入住吉木乃县,我和同伴寻找吃饭饭的地方,在一家夫妻小饭店偶遇了来自山西的 家庭。我们拼在一起吃了晚餐。牛肚锅+西红柿炒鸡蛋+清炒+四碗饭。很可口,很实惠,五个人花了145元。</p> <p class="ql-block">蒋导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爱情👩❤️👩故事。</p><p class="ql-block">发生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爱情故事有哪些?</p><p class="ql-block">“八千湘女上天山”开始于1950年,大约延续到1952年。这此女兵在荒凉的戈壁滩上拓荒创业,成为中国屯垦戎边史上的功臣,成就了今天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p><p class="ql-block">1950年,解放新疆并就地成边后,婚姻问题是当时部队官兵的“热门”话题。但是为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部队曾明确规定:“汉族军人不允许与少数民族妇女结婚。”兵团的战士们远离家乡来到千里之外的新疆,日日夜夜奋斗在茫茫的戈壁滩上,回家也变得遥遥无期,要说背井离乡,离开自己的亲人,那战士们肯定不舍得,也不愿意,但是虽然有万般不舍,最终为了祖国大业他们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在这片大戈壁滩上搞建设。</p><p class="ql-block">有一次在兵团大会上,王震将军讲完话后,台下有一位士兵站起来大声说:“新疆解放了,把我们安排在了新疆搞建设,守边防我们都愿意,不过等我们都老了,能不能在山上给我们修个庙,好让我们当和尚去”。</p><p class="ql-block">战士们一句玩笑话让王震陷入沉思,心想十几万战士来到新疆扎根,没有老婆没有孩子,那这生活算怎么回事,随后王震对战士们承诺“组织会给你们解决生活问题”,战士们都乐了。王震向毛主席请示,王震将军当时就说:“没有老婆安不了心,没有儿子扎不了根,新疆那时候人很少,男女比例失调,解放军战士就要长期扎根,现实问题是需要解决,王震,他们从来没有隐瞒过,解放军战士那时候找对象很抢手,难就难在他们是在新疆,他们如果回家乡,根本无儒担心这些问题,王震实行过很多办法,成效不大,所以他让订过亲,结过婚的战士把一家人接到新疆,部队给补助,没结婚的给他们放两个月假回老家,每个人领两个月的布票,粮票,让他们回家找对象,找不到,就算没完成任务,王震和毛主席一样是务实的,毛主席早就说过,战士要吃饭,子弹是会打死人的,意思是不要把战士当钢铁,他们是人,会饿,会死,浩浩荡荡的新疆建设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不能总想着把战士当工具,让他们做完贡献后,连个养老的人都没有。毛主席也十分重视这件事,决定最先从家乡湖南征女兵入伍赴疆。率军解放新疆的王震将军也是湖南人,为解决男女比例的悬殊,王震向当时的湖南省委第一书记黄克诚写信,希望能在湖南招收志愿戎边的女兵。1950年,第一批湖南妹子坐上了前往新疆的列车,这一次共有1300多名湘妹子。这些南方妹子根本没有见过新疆那样的恶劣环境,黄沙漫天,老鼠四处打洞,很多女战士们都吓得哇哇哭,也是在最后慢慢适应。从1950年到1952年的3年时间里,约有8000名湘女志愿参军进疆,西上天山,在荒凉的戈壁滩上拓荒创业,“献了青春献终身”,组成了中国屯垦戎边史上的第一批家庭,并在那里生儿育女,被誉为“新疆荒原上的第一代母亲”。当时上天山的不止八千湘女,还有鲁、豫、川、沪四省共4万多人。后来华东招了2000多部队女护士、山东征了3000名女兵。到195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的时候,部队中女性的比例增长到40%。征女兵入新疆,大大稀释了男女比例,客观上也能适当解决士兵们的婚姻问题。</p><p class="ql-block">在最开始,应征来到新疆的女兵们并不知道组织有意要在兵团中给她们安排对象,都斗志昂扬的和男战士们一同加入到新疆开发建设的浪潮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姑娘和男战士之间产生了感情,最终自然而然的走到一起。有成功找到对象的但也有没成功的,没成功的家也得到了组织的牵线搭桥。于是在新疆的戈壁滩上就多出了一个个小家庭,这些家庭给新疆注入了活力,也让建设新疆的事业得以延续。</p><p class="ql-block">“八千湘女上天山”的这段戎边历史,这是一件好事,很多女青年去新疆之后,当了纺织女工,拖拉机手,她们都是看了报纸上的号召去的,但反悔了之后要回老家的也可以,回老家的苏明婕写过一本书,《我当了逃兵》,她在这本书里讲了对女人的要求并不严格,后悔了,要回家了,部队还给他们路费,解放军对女兵确实比较包容,尤其当年搞新疆建设,必须要求自愿。但是却被一些反华分子歪曲利用。《孟子》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一部世界史,四大古文明,为何中华文明延续至今不曾中断,原因之一,就是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家国情怀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古往今来,这种情怀极大地鼓舞士气、催人奋进,这种情怀同样也是中华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家国情怀正是几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戎边人长征路上的信仰,是他们不断前行的力量。这些戍边青年来到新疆后,加入到建设边疆的队伍里,进入骑兵团、学校、文工团、拖拉机厂、医院等单位,她们为新疆的开垦和文化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们身上体现的正是“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p><p class="ql-block">人的一生不能没有情怀。最大的情怀就是是家国情怀。新疆之行让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我的心💞在颤抖。我惭愧,年过半百,辜负国家、父母的培养,没有做出多大贡献;我骄傲,没有做危害国家、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人,认认真真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也算做了微博的贡献。此时此刻我想呼吁年轻人们:人活着一定要做一个🈶灵魂的人,做一个🈶家国情怀的人,吃些苦在前,享受点乐在后,你的人生才会更加绚丽多彩。[✌✌✌]</p> <p class="ql-block">回宾馆的路上找到了好吃的馕店。五块钱一个,非常美味。想买个哈密瓜走了好几个店,品相不好,只拎着两个馕回“府”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