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教书这么快乐

艺匀

<p class="ql-block"> 蓦然回首,茫茫然间,我已教书23年了,我只要一走上讲台就会感受到教书快乐,忘记自己身份的卑微和现实的窘迫。但走下讲台,一个人独处冷静思考时,也曾怀疑过自己选择也许人生的一大错误,也曾迷失急功近利的现实里。</p><p class="ql-block"> 曾经,我觉得教书是最穷的职业,看着同事守着点微薄的工资养家糊口节衣缩食,艰难度日,觉得自己人生这样度过,岂不是悲哀的一生。不练就拒绝物质享受的坚强心灵,决不能守住教师清贫的煎熬,望着顽劣学生残酷的质疑,我的施教曾是那样的苍白无力。“老师,你读那么多书,一个月挣这么点儿钱,读书有什么用?我初中毕业到外面打工,一个月的工资比你的多得多!”孩子不学无术的质疑,在当时,却把我死死地噎住了,因为我当时(2003年乡村中学教师)的工资才4百多一个月,内心其实正如他说那样,十分纠结,面对他的无礼,我真的无言以对,罚他在房子里站了10多分钟,就神情落漠地放他走了。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觉得,做教师真的太“穷”,不仅要忍受生活上的种种清苦。还要面对学生对你的轻视。又何谈教书之乐,那时的自己成了无头的苍蝇,成了没有方向的航船,……曾经,我觉得教书是那样的累。真正做一个称职、敬业的教师是一件是十分劳累的事,不仅有身体上的劳累,还有心灵的困倦,要认真的改每一份作业,批每一篇作文,每一节课喋喋不休地讲解粗浅而无趣的知识,为追逐教学质量, 要尽量地让学生多做题,教师多批阅,多讲评,老师与学生之间变成工厂零件与机器的关系。那时,我厌倦这样的教书生活,没有新意,没有享受到生命成长的快乐,感觉自己逐渐在异化,异化成教书的机器,而非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这种感觉的直接后果就是心灵的极度疲惫和对人生的厌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曾经,我觉得教师的地位是如此的低,教师在文革时被批成臭老九,后来经济条件好点了,又成了教书的机器。当老师不能动学生半根毫毛,得罪了学生“太子”,家长要来兴师问罪,学校领导要处罚你,如若惊动了媒体,那得了,你成了残害学生的千古罪人。当时,我真的不觉得自己做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倒觉得自己像一个软绵绵的烂柿子,人人可以来捏一把。因为这些过于俗世的想法,曾一度使我陷入盲目的追逐中,于是我痴迷追逐学历。以为考上研究生便可改变命运。后来又执着于觅得“金龟婿”,以为嫁人可以扭转人生。最后,所有的追逐,迎来的却是一场大病的侵袭,“祸兮,福之所倚”。在与死亡抗挣与亲吻的日子里。我想清楚了很多事,……待我的思想云开日出之时,我的病也渐渐痊愈,最为幸运的是在病中的我居然收获了一段真情,找到了获得真知的那扇虚掩着的门。</p><p class="ql-block"> 重获新生,再次走上讲台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那样的幸福。现在做老师,同样苦,同样的累,地位也一样的低下,同样的境遇,为什么感觉却天壤之别。看来,心境不同,眼里呈现的世界全然不同。</p><p class="ql-block"> 现在不再去想我不该想的问题,不去想争优评先,不去想逢迎人,不去想没钱生活会怎样……我现在只想着读什么书有趣,听什么音乐快乐,和孩子下一堂课讨论什么问题,与孩子一起背哪部国学经典?想着如何让家人、学生和我一同度过生命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人生重要的不是“结果怎样”。过多梦想“结果”是无意义,因为每个人无论她曾多么富有,多么有权势,多么有学问,多么有名声,最终都化为一抷黄土抑或一粒尘埃。重要的是“人生的过程”。把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经营得快乐与充实,这才是在真正享受人生的快乐啊! </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的办公桌挂着我亲自写的几个毛笔字:“热爱生活,淡泊名利”。因为有这样的思想,我的人生开始变得从容自在,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居然迷上了教书。 我迷上了课堂,我真的不敢想象,曾经我是那么的讨厌课堂,曾经觉得课堂如闻一多所描述:“是一潭绝望死水,轻风吹不起半点涟漪。”而今怎么了?我盼着上课:只要一走到教室门口,学生就会欢欣舞鼓,快乐地喊到:“鲍老师上课,太好了!”看到孩子们快乐的样子,我真的拥有了无比的快乐和无穷的力量,每每课上完了,孩子们会情不自禁感叹:“老师,怎么就下课了,我还想继续上课呢!”更有甚者,有一次下课铃响,孩子们集体抗议“鲍老师,你不准下课。”他们意犹未尽,兴趣盎然的模样像磁石一般,让我“恋”上了课堂。我越来越觉得课堂是那样的多姿多彩,我可以用机智与幽默收获孩子们天真的笑声,我可化成激情澎湃的海水,将孩子们卷入情味盎然的文字里;我可以是一尊冷峻的雕塑,静立在一旁聆听他们争论和辩驳;我还可以若行云流水一般,轻轻点拨,平静的教诲。每一堂课,学生会感受到不一样的我,我的个性魅力真的能激活课堂,激发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享受求知的快乐,发掘思维的魔力。 </p><p class="ql-block"> 我渐渐地发现,我的眼里没有了差生与优生,有的只是一样求知的眼睛,一样聪明可爱的神情。于是,我又不由自主地迷上了学生,迷上他们的聪慧。我在上《隐姓埋名三十年》这篇课文的时候,石夏明同学问我:“鲍老师,为什么王承书要隐姓埋名三十年。”我笑着答,“课文里不是说了吗。因为王承书从事的科学研究事业是国家机密。”他接着追问:“为什么国家机密要隐姓埋名。”我一时被问得不知如何解释,后排的邱照明举起了小手。嘴里小声的呼喊着:“老师,我知道。”我如找到了救星一般,他站起来自信满满地说:“王承书如果不隐姓埋名,国外的人知道他去研究原子弹的他可能会遭到间谍的暗杀。”当时,我惊呆了,我满意地点头,称赞道:“小邱同志的思维相当的成熟嘛!”同学们哈哈大笑。可是,在笑声中我深深地被学生的聪慧而折服。</p><p class="ql-block"> 如若适逢春暖花开,阳光和煦的午后,我会领一群孩子在学校后山的草坪、绿树下享受阅读的乐趣。孩子们捧着心爱的读物,或两两背靠着背阅读,或两个小脑袋凑在一起享受一本书的愉乐,抑或独自一个人倚 靠小树沉迷其中,也有三个围坐在株间的石桌旁,将书本立于桌上阅读,更有孩子独僻一个林间的角落坐在石头上埋首书中,我亦团坐在草坪上,闻着青草味儿,咀嚼着我喜欢的文字。我与孩子 们一同沉醉在天人合一的阅读世界里……</p><p class="ql-block"> “教书”这个曾经令我害怕、厌恶的“情人”,现在却变得如此魅力四射,我不由自主的迷上了他,而且还不可救药的“爱”上了他。是他让我重拾人生的幸福,享受到变成孩子,与孩子一同成长的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