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来到阿克苏托普鲁克秦大哥的160亩棉花地,该地棉花品种为长绒棉,在零售商那里了解到长绒棉更容易收到棉铃虫的危害,所以我们先找虫</p> <p class="ql-block">如图可见这块棉花地的棉铃虫已经出现爆发现象,虫子已经乱代,大龄虫和小龄虫都有</p> <p class="ql-block">顺便说一下这160亩地的地形情况,秦大哥说有160亩地,无人机操作手实际飞行圈地面积为140亩,中间被小路和林带隔开,树的品种主要为杨树柳树,地边杂草丛生,无人机操作手说飞完这160亩地相当于飞普通地块300亩地的用时,耗费精力也远远大于300亩地的精力</p> <p class="ql-block">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此视频为地主秦大哥老婆在地里步行徒手捉虫,二十米抓了20分钟左右的结果,可以得知此地块虫子基数有多大</p> <p class="ql-block">现在开始打药,天气晴,微风,500克蛀迪一瓶打5亩地,下水量3.5-4公斤,飞行高度低于2.6米,飞行速度5.5米每秒</p> <p class="ql-block">药后48小时观察结果,陆陆续续开始出现死虫,可以见到有活虫但是身体发黄,行动能力缓慢,无活力处于中毒状态,在此说明一下,棉铃虫幼虫:一般6龄。初孵幼虫先吃卵壳,后爬行到心叶或叶片背面栖息,第2天集中在生长点或果枝嫩尖处取食嫩叶,但为害状不明显。2龄幼虫除食害嫩叶外,开始取食幼蕾。3龄以上的幼虫具有自相残杀的习性。5-6龄幼虫进入暴食期,每头幼虫一生可取食蕾、花、铃10个左右,多者达18个。幼虫有转株为害习性,转移时间多在9时和17时左右。老熟幼虫在入土化蛹前数小时停止取食,多从棉株上滚落地面。在原落地处1米范围内寻找较为疏松干燥的土壤钻入化蛹,因此,在棉田畦梁处入土化蛹最多。</p> <p class="ql-block">药后第5天再次观察死虫效果,我和秦大哥夫妇两人还有零售商一人,四个人在地里找了一个小时,共找到棉铃虫13条,死虫九条,中毒虫四条,棉铃虫整体基数大幅度下降,目前从找到的虫子推算死虫率已达到七成,并且持续死虫,秦大哥自己要求药后七天再补一次用药,期望把棉铃虫打到不影响棉花产量的范围之内</p><p class="ql-block">备注:因为棉桃刚生长出来的时候周围有叶子,顶上有花,棉铃虫喜欢钻进棉桃内,等花落棉桃逐渐长大表皮变厚且表皮不会自主吸收药液,所以很难药物可以直接渗透至棉桃内,所以棉桃内的棉铃虫很难被杀死,所以打完药以后三天之内很难见到死虫,所以观察药后时间为三天后和五天以后,所以建议棉铃虫爆发后建议第一遍药后七天再补一次药,效果会更好</p><p class="ql-block">另外建议打药时间先看天气预报,避开大风,下雨天气,根据百度资料虫子习性建议新疆地区早上8点开始打药或下午16时开始打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