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探讨之二】天道轮回因果循环

未暾山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易经》里的天道轮回 因果循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易经》(也称《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文献,主要记载了六十四卦和各卦的卦辞、爻辞,用于占卜和哲学思考。它涉及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指导人们如何根据自然规律来行事。</p><p class="ql-block">天道轮回因果循环这两个概念,其实也是佛教和道教哲学中的重要思想。</p><p class="ql-block">天道轮回,是道教和某些佛教教义中的概念,指的是宇宙间一种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规律。它强调宇宙万物(包括生命)都是循环运动的,有生就有死,有兴就有衰。这一概念鼓励人们顺应天道,理解生命的循环往复。</p><p class="ql-block">因果循环又叫因果报应,佛教称为“因缘果报”,强调任何事物都是由因缘条件所造成的,有因必有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一思想提倡人们行善积德,因为好的行为会带来好的结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虽然《易经》本身并不直接讨论天道轮回因果循环,但作为一部探讨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哲学书籍,它的核心思想和这两个概念有相似之处。例如,《易经》强调顺应自然规律,认为人们应该根据自然界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行为,道教的“顺应天道”也是从《易经》衍生而来的。《易经》中的善恶观念,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因果报应的体现。</p><p class="ql-block">虽然这三个概念有不同的哲学体系,但它们都强调了宇宙规律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在易经的哲学中,宇宙万物的变化都可以归结为阴阳的变化,而阴阳的变化又受到事物内部力量的作用和反作用的影响。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宇宙规律的洞察和对生活哲学的深思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由于现代科技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丰富,很多人在信仰上发生了动摇,对天道轮回因果循环产生了怀疑。他们追求及时满足,忽视行为的后果,以自我为中心,失去了对自然法则的敬畏。</p><p class="ql-block">抱有敬畏之心,才是对自然规律和宇宙秩序的尊重。我们应当谨慎对待自己的行为,认识到每一个行为都会产生影响,都会有作用和反作用力。</p><p class="ql-block">总之,天道轮回强调一种更宏大的法则,即使是前后相继的事件,自身也构成了一种至大无外的前因后果。可以说因果循环是天道轮回的一种具体表现或理解方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因果循环的简单例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 一个人如果诚实守信,会在社会中获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这可以看作是他行为(因)得到的好结果(果)。相反,如果一个人欺骗他人,他可能会失去信任,面临人际关系上的困境。</p><p class="ql-block">2. 我们国家开始重视教育,投入大量资源培养人才。因此,国家整体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国力都开始增强,这是积极投资教育带来的正面结果。</p><p class="ql-block">3. 在农业中,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成功,使人多地少的中华大地,硕果累累,中国人牢牢地端稳了自己的饭碗,在世界大变局的搏弈中,立于不败之地。这里的杂交水稻成功是因,收获的果实是果。</p><p class="ql-block">需要注意的是,因果报应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佛教中尤其强调“因缘果报”,即一个结果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直接的因和间接的缘。它还涉及到时间的非线性,果可能出现在因之后很长时间,有时甚至在多个生命周期之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因果是迷信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许多人的误解,认为因果是 迷信。</p><p class="ql-block">有点物理常识的人都知道,金属一热就会胀,一冷就会缩,热胀冷缩是很自然的现象,而这就是因果。这跟迷信有关系吗?</p><p class="ql-block">只是因为"因果"这两个字,被宗教拿去用过,所以就染上了迷信的色彩。</p><p class="ql-block">一个人做了一大堆坏事,可以求神拜佛来将功折罪吗?</p><p class="ql-block">没有那回事。</p><p class="ql-block">许多人直到最后倒带的时候,才突然醒悟:原来都是因果报应。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因为由不得你重新选择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易经处处蕴含着因果,因果是自然规律,是阴阳的消长。</p><p class="ql-block">以易经第63卦的既济卦为例。如果我们把既济卦上六的"濡其首",与初九的"濡其尾"对应看,就会发现,刚开始还只是要注意尾巴,因为那时不会掉到水里去,头不会濡湿,可是现在连头都掉到水里去了,所以叫做"终乱"。这就叫因果。</p><p class="ql-block"><b>但是因果并不是固定不变的。</b></p><p class="ql-block">《易经》永远是给人希望的,告诉你这样一意孤行,必将咎由自取。那么反过来,及时调整,迷途知返,就会有好的结果。"命由天定,运由己作。"</p><p class="ql-block">既济卦让我们知道,经常成功的人都会告诉自己,只快乐一个晚上,明天开始还要过正常的生活。</p><p class="ql-block">如果三天三夜狂欢,最后酒醉误事,酒后犯忌,酒后乱性,不仅让人大跌眼镜,而且酿下的苦果只能自己咽下。</p><p class="ql-block">所以一定要谨言慎行,未雨绸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很多人事业有成、腰缠万贯、身后有跟班,于是便昏昏然地飘起来。开始花天酒地、挥霍无度…有的后人也被宠坏了。</p><p class="ql-block">甚至有人高额借贷跨国投资,把国家银行也拉进了陷坑。长此以往,恶报必然,无法善终。</p><p class="ql-block">终乱是可以避免的。一个人如果成功了,一定要爱惜自己的成果,千万不要肆意铺张、挥霍无度。唯有走正道,克勤克俭才能稳操胜券确保成功。</p><p class="ql-block">还有些人,成功掌权后,没有妥善继济(即:如何才能持续发展),只顾向上邀功,前途反而受阻,受到老百姓的唾骂。</p><p class="ql-block">上世纪末,某县市政建没捉襟见肘,县委x书记就下令挪用公职人员的工资(推迟发)来堵漏,甚至干脆把中央的调资拨款也截留了,"菜篮子"补贴也尅扣了。市政设施是堂皇了,但公职人员却怨声载道了。</p><p class="ql-block">这位x大书纪退休后,有一天在街上散步,迎面过来几位离退休"老革命",滿脸怒容地向他吐口水:</p><p class="ql-block">"你G日的也有今天哦?呸!"</p><p class="ql-block">"我们是靠工资吃饭的,没有额外的`好处费'!"</p><p class="ql-block">"民以食为天,不仅不为老百姓谋利益,反而…"</p><p class="ql-block">骂得这位昔日不可一世的大书记,脸红耳赤,灰溜溜走人。</p><p class="ql-block">从此,不敢大白天上街、逛公园,只能利用晚上,夫人陪同到偏僻公园散散步。到后来,干脆搬到外地居住去了。</p><p class="ql-block">为了政绩,不惜牺牲公众利益,这是x书记种下的因,结的果就是得罪了公职人员,自己的职务也升不上去,退休后还落得像过街老鼠,千夫所指、人人怨愤。</p><p class="ql-block">更有许多因贪腐而受到严惩的例子。不是不报,时候未到…</p><p class="ql-block">既济卦,就是对这些现象的写照,由此可见,因果不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命"也是因果关系。过去种什么因,今日得什么果,便称为命。</p><p class="ql-block">因果循环是真真实实存在的,如影随形。</p><p class="ql-block">比如你现在怎么对待你的孩子,他长大以后就用什么方法来对待你。你现在怎么对你的父母,你的小孩长大后就用你对你父母的方法对你。</p><p class="ql-block">这就是因果,跑都跑不掉,已经形成的习惯,想改都难,就这么简单。</p><p class="ql-block">孔子说过:尽人事而听天命。只要尽自己所能即可,把结果当成一种自然而然演化的成果就可以了。</p><p class="ql-block">现在很多人偏偏把这个因果关系搞反了,单凭结果来断定一个人的努力程度。那是不正确的观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创首发,抄袭必究,部分资料源自网络,如有雷同,一经指出,立即纠正。</p><p class="ql-block">(图片和音乐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