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晋家福</span></p><p class="ql-block"> “山高人为峰,顶端大不同”。再次登上西畴县三光逐梦亭顶峰,“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保尔的声音再一次在我脑海中响起,每个生命都是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不断地接力,哪怕是石岩峭壁,依然不放弃地在石壁上挥洒青春荡漾、万丈光芒持续绽放……听,清风徐徐吹,春雨沙沙下,自己犹如一粒尘埃沐浴人间......时有“长空乱雪飘,改尽江山旧”的君王霸气,时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英雄气概,时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家国情怀……俯首,一览众山小,万亩弥猴桃争芳斗艳,“三个猕猴桃”的故事名传云岭大地,激活“西畴精神”绿色生命力。看,四面环山,绿意昂然........对面山坡上,“西畴精神”四个大字格外苍劲有力,经历了无数岁月的洗礼…… </p><p class="ql-block"> 我从小在西畴长大,见证西畴的发展奇迹。“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犹如我人生前进的“伞”,小学就立志走出农村的我,一次次回到西畴感悟。</p><p class="ql-block"> 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每个人的答案各尽不同。那么,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这是毛泽东等老一辈共产党人在延安时大批有志之士用生命赶往延安的真实写照,是什么原因让有志之士这样痴狂?我想答案是信念和希望。有人又问:为什么而工作?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然而我可能没有这么远大的理想,但我对此问题反复思考,我留什么给后人,我拿什么故事讲给后人听?其实,答案非常简单,就是“价值”这两个字。唯有这两个字最经得住检验、最经得住风雨飘零、最经得住沧桑洗涤......</p><p class="ql-block"> 价值构筑信念,信念实现价值。“有梦”:西畴人民面对艰难恶劣的生存环境,没有放弃逃避,更没有“等、靠、要”,他们毅然筑牢梦想、坚定信念,勇于向石漠抗争、向贫困宣战,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炸石造地要粮、开山辟石修路、五法治水解渴、植树造林变绿、大兴科教惠民、发展产业增收、五治融合促稳等,开出一副“好良方”,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变坐等受穷为实干脱贫,用干的行动、干的壮举,求生存、求脱贫、求发展。“逐梦”:那是1990年12月3日,王廷位、刘登荣等党员干部带领蚌谷乡木者村的300多名群众男女老少齐上阵,在“摸石谷”的石旮旯里炸石造地,拉开了西畴人民向石旮旯要地、向石旮旯要粮的序幕。经过105天苦战,他们用炸药炸、铁锤砸、炮杆撬、錾子凿,硬生生在石旮旯里刨出了600多亩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台地,当年就种上杂交玉米,亩产400多公斤,产量是以前的4倍,一举甩掉了“口袋村”帽子。从此,炸石造地的炮声在西畴大地上轰然不息,“西畴精神”响彻云岭大地。肖家塘“四愚公”开山凿路写传奇、岩头村悬崖峭壁上12年打通“最后一公里”、海子坝村谢成芬践行“西畴精神”创造生命奇迹、张家老林村残疾人之家演绎现代“愚公”故事,程敦儒:一个喊出“绿水青山不是梦”的农民,在石山上开辟出了不一样的人生、郑安礼:走出大山传递“西畴精神”、张童林:唱响大山牧歌、刘超仁:用实际行动诠释“小康是干出来”.......一个个生动践行的逐梦事迹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绘就“西畴精神”美丽壮观的画卷。圆梦:西畴正是因为有了一大批像他们一样的党员干部始终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带领人民群众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穷则思变、苦干实干,才锤炼创造了“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正是西畴人民“一切向前走、不忘走过的路、不忘为什么出发”的初心体现,实现从三餐不继到丰衣足食的巨变、从屋漏房斜到安全稳固的巨变、从人背马驮到四通八达的巨变、从难以糊口到收入增长的巨变、从缺衣愁学到文明健康的巨变、从满目疮痍到山清水秀的巨变、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巨变、从治安混乱到夜不闭户的巨变........走进西畴,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绝美的山水画卷:一排排整齐的石埂错落有致,一片片茂密的经济林果苍翠欲滴,一条条蜿蜒的公路如丝如带,一个个村庄整洁文明,一张张洋溢幸福的笑脸....</p><p class="ql-block"> 人生,其实就是一个“有梦”、“逐梦”、“圆梦的历程,也是一个不断创新探索实现价值的过程......价值是什么?“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