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山歌寥哉》中的10首歌,主题均来自《聊斋志异》。“题命篇章,悉有所本”,每首歌都依托了一个文化典故。这些典故,在民间广为流传,如“颠倒歌”“南柯一梦”、聊斋“画皮”“画壁”等,具有艺术的想象性和现实的隐喻性。这部专辑的新歌,大部分歌词与诗经里面“风”,有相似之处,集中书写两个重要的主题:社会现实,唯美的爱情。这是对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继承。</p> <p class="ql-block">《序曲》中的广西山歌旋律,整体风格的再造而不脱原山歌意境。歌曲中,与4句歌词演唱相衬托的,是大段的器乐,起到了延伸音乐结构和渲染艺术氛围的作用。自由舒展的管乐(合成器)音色穿插其间,与歌曲旋律形成“对唱”。</p> <p class="ql-block">《花妖》歌唱的尾声部分,采用了二部对位手法,但并不是简单的二部和音,人声和二胡的旋律各自具有独立性,听上去犹如两个若即若离的生命影子,是歌中最有标识性的旋律,有画龙点睛之效。</p> <p class="ql-block">《山歌寥哉》的创作,对这些民间曲调的驾驭,非常从容和熟练。从调式的处理来看,新专辑的11首单曲,其中有9首羽调式(或小调式),一首徵调式,一首宫调式。基本遵从了民歌原曲的基本调式。整体上,抒情笔调和婉约底色比较突出。旋法的构建和组织,11首歌曲都继承了各自民间音乐的“基因”,有民歌主题的直接借用。</p> <p class="ql-block">《颠倒歌》也是专辑中可听性较强的一首单曲,歌中对江南民间音调的运用很明显,主要借用了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栽秧号子)。在歌曲伴奏的处理上,保留了民间音乐的一些伴奏手法。</p> <p class="ql-block">《珠儿》的旋律比较“散漫”,典型的说唱式风格,但它的伴奏直接用了河北吹歌旋律,由唢呐吹奏,时不时地穿插其中,为说唱声音“托腔伴奏”“跟腔伴奏”,或在空隙处“补腔”。乐队的民族乐器音色,间插演奏的“吹歌”曲调,紧打慢唱,具有很强的民族风的标识性。</p> 反复聆听,悠哉悠哉! 文采与意境,优美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