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起去浪漫的土耳其(五)

汪婷

<p class="ql-block">吃完午餐,舒克又带我们去吃甜品。</p><p class="ql-block">MADO是土耳其冰淇淋品牌,源于Maras,以手工制作口感独特的冰淇淋起家,并通过传播土耳其传统美食文化,成为世界上最知名的土耳其餐饮品牌之一。</p> <p class="ql-block">舒克说几乎每一个土耳其人都吃过MADO冰激凌,我想这大概就是我们小时候的“光明”冰砖了。</p><p class="ql-block">我们订的是套餐,每个人二块冰激凌,牛油果和香草味,还配有一杯土耳其红茶和一块小蛋糕。冰激凌味道浓郁,也很绵密,热热的红茶是我喜欢的,蛋糕太甜,不是我的“糕”</p> <p class="ql-block">MADO依河而立,绿荫环绕,河里成群的野鸭追逐嬉戏。</p> <p class="ql-block">店内装饰田园中带着惬意。</p><p class="ql-block">氛围到了,干一杯,美一回是必须的。</p> <p class="ql-block">河边有个可爱的“毛孩子”,可乖了。</p><p class="ql-block">可是那对亲姐妹看到人家就大喊大叫,“毛孩子”怕极了,跑来找我诉苦,我只好不停地安慰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家知道,江西景德镇是我国的陶瓷之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格雷梅的北边,就有一个土耳其的“景德镇”——阿瓦诺斯,很多游客到了卡帕多奇亚都会来逛逛这个著名的陶器小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小镇的中心流经着土耳其最长的内陆河一红河,河水中含有丰富的铁质,非常适合于制作陶器制品,所以当地所产出的陶器正是取自红河中的红粘土制造而成。</span></p> <p class="ql-block">小镇面积不大,闲逛的话,大概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逛完。小镇中心是以陶瓷制品为主的商业区。</p><p class="ql-block">漫步小镇的大街小巷,总可以看到一些陶瓷店,里面出售各种各样的陶瓷制品。</p><p class="ql-block">墙上、窗外到处摆放着造型各异的陶瓷作品。</p> <p class="ql-block">街边的老帅哥悠闲地卖着烤茶,路过时他会友善地冲你微笑。</p><p class="ql-block">陶瓷翅膀好像为莫莫量身定做。</p><p class="ql-block">比比,谁的👄更红</p> <p class="ql-block">这扇门是不是很复古。</p><p class="ql-block">来,娣娣,装一下“满腹心事”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走进一家陶瓷小店,琳琅满目的瓷器让大家情不自禁地“哇”了起来。</p><p class="ql-block">彩绘的盘子每个都独一无二,从生活用品到小玩意儿无不透露出当地人幽默有趣的个性。</p> <p class="ql-block">选择恐惧症面对如此繁多的商品是要有些思想斗争的。</p><p class="ql-block">从“什么都想要”到“到底要什么”到“什么都不要”</p><p class="ql-block">三个阶段,也就十分钟搞定👍😂</p> <p class="ql-block">小镇有很多家庭作坊和陶瓷工作坊,他们开放给游客参观,部分作坊的工作人员会向游客讲解当地的陶瓷史、制作工艺并演示陶瓷制作过程,如果游客感兴趣,也可以动手体验一番。</p><p class="ql-block">很多外国游客会在店员的指导下自己尝试做一些陶瓷作品带回家乡。</p><p class="ql-block">打开视频,那个经典片段会让你潸然泪下,可最后“哦,我的天呐”!</p> <p class="ql-block">相信大家一定去过很多有特色的餐厅,但基本都是在地上。</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空中餐厅,这个移动餐厅将会带着我们离地40米,在高空享用美食。</p> <p class="ql-block">非常幸运,今天整场只有我们两桌,包场了。</p><p class="ql-block">看,大boss亲自为“美人们”系安全带。</p> <p class="ql-block">来来来,先在地面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又领证了。“空中餐厅passport”</p> <p class="ql-block">因为晚上有安排晚餐,所以我们选择了空中品酒🍷,每人120$。</p><p class="ql-block">除了红白葡萄酒之外,还有坚果、小食和水果。</p> <p class="ql-block">其实吃什么不重要,关键是想体验一下这独特的用餐氛围。</p> <p class="ql-block">特别感谢舒克,我们上天了,他在地上替我们看包,帮我们摄影,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镜头。</p> <p class="ql-block">看,有人在地上活泼好动</p><p class="ql-block">现在,两手紧扒着桌沿,露出尴尬的微笑</p><p class="ql-block">你对她说:“快看后面,可美啦”</p><p class="ql-block">她立马回答“不”😀</p> <p class="ql-block">大部份人还是很happy的。</p><p class="ql-block">工作人员在中岛餐台上准备食物,吃吃喝喝中上了天。</p><p class="ql-block">餐厅在缓缓上升,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宽广,卡帕多奇亚的美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音乐响起,空中音乐会开始了。</p><p class="ql-block">虽然身体被安全带束缚,但并不妨碍我们内心的狂野,合着节奏尽情摇摆。</p><p class="ql-block">这个人非但不怕,给她一副翅膀恐怕要飞走了</p> <p class="ql-block">美酒、美景</p><p class="ql-block">美女、帅哥</p><p class="ql-block">身在其中,不得不醉!</p> <p class="ql-block">如果吃晚餐的话,应该时间会更久,这样我们可以在高空看卡帕的落日余晖。</p><p class="ql-block">算了,留一些遗憾幻想吧</p> <p class="ql-block">哈哈,我按想象P了一张,怎么样?</p> <p class="ql-block">真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体验,整个过程充满着刺激和欢乐。</p><p class="ql-block">工作人员说我们是一个他们碰到的为数不多的欢乐团队,有些人上去后害怕,不敢说话,有些人上去后拍照看风景,很少🈶如此配合互动,尽情摇摆的。</p> <p class="ql-block">看看,这一群傻妞。要走了还玩,说看谁不碰倒栏杆能通过。</p><p class="ql-block">哎,到底能不能端庄一些😝</p> <p class="ql-block">拜拜!卡帕多奇亚,一个神奇美妙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我们坐内陆飞机前往最后一站——伊斯坦布尔</p><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港口和主要的旅游胜地,建于公元前668年,旧址是古希腊的城邦国-拜占庭,后来经过战争和重建,成了东罗马帝国的首都,于公元330年改名君士坦丁堡,别称新罗马。</p><p class="ql-block">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取得该城以后,改名为伊斯坦布尔。伊斯坦布尔不仅地理上横跨欧亚两洲,而且还兼收并蓄欧、亚、非三洲各民族思想、文化、艺术之精粹,从而成为东西方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交汇点,随之遗留下许多源远流长的名胜古迹。</p><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尔现有40多座博物馆、20多座教堂、450多座清真寺。这些美丽的建筑本身及其收藏的大量文物,都是东西方交汇点的生动见证。</p><p class="ql-block">在市内旧城区里,历代各帝国时期遗留下的石砌古堡、城垣、塔楼、渡槽随处可见。1985年旧城区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这一古迹与博物馆云集的历史区也是伊斯坦布尔旅游的精华所在,涵盖了圣索菲亚大教堂、蓝色清真寺、托普卡帕宫、地下水宫等许多著名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行程很满。我们要参观伊斯坦布尔的很多重要建筑。</p> <p class="ql-block">下车来到托普卡帕宫广场,首先看到的是默罕默德三世噴泉。</p><p class="ql-block">这座喷泉建于1728年,是奥斯曼帝国时期的一个显著例证,显示了当时对西方巴洛克风格的接纳与融合。</p><p class="ql-block">喷泉不仅是供水的设施,更是一件精美的公共艺术作品,其装饰精致,外立面刻有诗文和花饰,反映了当时的艺术和文化高度。</p><p class="ql-block">土耳其的很多喷泉与我们想象的不一样,它看不到泉涌喷水,建筑类似亭子,泉水是通过设在亭壁四周的水龙头放出来,供大家饮用和净身。</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要去的是托普卡普宫。远远地看见了排队的长龙。</p><p class="ql-block">托普卡帕宫又称老皇宫,是位于伊斯坦布尔的一座皇宫,自1465年至1853年一直都是奥斯曼帝国苏丹在城内的官邸及主要居所。将近四百年的时间,历任苏丹在这里接受拜见,治理国事。这里也是昔日举行国家仪式及皇室娱乐的场所。</p><p class="ql-block">托普卡帕宫翻译过来就是“大炮之门”。昔日碉堡内曾放置大炮,故以此命名。</p> <p class="ql-block">征服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堡的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在1459年下令动工兴建托普卡帕宫。</p><p class="ql-block">为什么皇宫会选址在这里呢?</p><p class="ql-block">因为这里三面环海,地势较高,易收难攻,别人很难打进来。</p><p class="ql-block">几个世纪以来,皇宫经过多次扩建和整修,例如1509年的地震及1665年的火灾后,皇宫都进行过维修。</p> <p class="ql-block">第一道是帝王之门,位于皇宫的南面,于1478年落成。</p><p class="ql-block">苏丹由帝王之门进入皇宫,故帝王之门又称作苏丹之门,中间的拱门是高大呈圆顶的通道,顶部刻有金箔的奧斯曼文字。中间椭圆型的伊斯兰风格标志是苏丹的私人签章,称作图拉。周边是古兰经文。穆罕默德二世及阿布杜勒.阿齐兹,这两位苏丹曾对帝王之门进行修建。</p> <p class="ql-block">守卫宫门的卫兵很帅,不敢走近,远远地拍了一张。</p><p class="ql-block">奥斯曼帝国灭亡后,托普卡帕宫于1924年4月3日在政府政令下变成帝国时代的博物馆。托普卡帕宫博物馆由文旅部管理。皇宫里有大量的屋宇和厅堂,但现今只有最重要的部分开放给公众,皇宫由部门的职员以及土耳其军方的武装守卫把守。</p> <p class="ql-block">哈,有比我胆大的,拍了张近照。</p> <p class="ql-block">穿过帝王之门进入第一庭院,这是四个庭院中最大的一个。</p><p class="ql-block">借着立体模型,舒克给我们介绍了托普卡帕宫。</p><p class="ql-block">整个宫殿<span style="font-size:18px;">占地70万平方米,</span>呈一个矩形,主要分为4个庭院及后宫,主轴由南至北,最外面的庭院(第一庭院)在南端,其他的庭院向北伸延,以往的皇宫覆盖著一个广大的海岸地区。</p><p class="ql-block">宫殿四周有5公里长的宫墙环绕,共有7座大门,4座朝陆地,3座朝海边,其中主要的一座大门面对圣索菲亚教堂。</p> <p class="ql-block">这是第一庭院中的一座老教堂,迄今1600多年,比圣索菲亚大教堂还早100多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圣伊莲娜教堂建于540年拜占庭时期,俗称神圣和平教堂,是伊斯坦布尔最古老的教堂。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时将教堂用作仓库及军械库,因而得以保留。现为音乐厅,每年都会有高水平的音乐会在此上演。</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崇敬门,也称中门,是第二庭院的入口。该设有大炮的大门有两座八角形的尖塔,约在1542年穆罕默德二世统治时期所建。大门两面被精心装潢。</p><p class="ql-block">城门上黑底金字是古兰经最重要的教义,写着:“阿拉是惟一的真主,穆罕默德是阿拉的先知。”门两旁的图像文字则是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的印玺。顶部很高,装饰也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第二庭院又称底万广场,这里以往是遍布孔雀和瞪羚的公园,是聚集群臣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这条路当年只有皇帝可以骑马通过,宾客使节,无论地位高低,都必须在崇敬门下马。</p><p class="ql-block">但是宫中的女眷可以坐马车进入后宫</p><p class="ql-block">好吧,虽是女性,但我们也没马车,走吧!</p> <p class="ql-block">一边走一边舒克给我们讲解庭院中的各个重要建筑。</p> <p class="ql-block">这是拜占庭蓄水池遗址。</p><p class="ql-block">拜占庭时期伊斯坦布尔虽然三面环海,但是淡水极度缺乏,他们需要从其他地区引水来使用,所以建造了38个地下水宫,其中最大的是在圣索菲亚大教堂边上,它可以容纳10万吨水,非常之大。</p><p class="ql-block">这是皇宫内的蓄水池,他们会把活鱼放在里面,看到鱼儿欢快地游来游去,说明水没有问题,可以使用。反之,就会发现有人放毒进去了。</p><p class="ql-block">目前,地下水宫已经停止使用了,有的还供游客参观。可惜,我们时间有限,来不及安排了。</p> <p class="ql-block">土耳其还是非常注重孩子们的历史教育的,我们到的很多景点都会遇见当地学生。</p><p class="ql-block">“阿娘”在孩子们的簇拥下也变得孩子气了,十足一个孩子王。</p><p class="ql-block">“洋娃娃”们也十分愿意和“中国大姐姐”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大家聚集做礼拜的露天场所。</p><p class="ql-block">前面有一块黑色的石碑,上面写着一段诗句,意思是:每当Zachariah在圣所拜访她时,他发现她得到了食物。</p> <p class="ql-block">我们知道当年这里常住的有4000多人,多则上万人,从苏丹到皇亲国戚,从权臣贵胄到普通士兵,他们的一日三餐就都归庭院右侧有高大烟囱的御膳房负责。现在这里成了帝国时代从中国和日本运来的陶瓷器和帝王使用的银器展馆。</p><p class="ql-block">当时这里有800个工作人员,其中50个是专为皇帝做饭的,分早晚班。</p><p class="ql-block">苏丹吃饭之前会有尝试人试吃,他没事,皇帝再吃(和我国古代一样一样的,天下皇帝都惜命)</p> <p class="ql-block">干啥?呼唤大厨啊?现在这里可没人给你们做饭了。</p> <p class="ql-block">第二庭院左侧的建筑是议事厅与正义之塔,正义之塔位于帝国议会与后宫之间,据传是宫内最高的建筑物,让它成为从博斯普鲁斯海峡都可以看到的一个地标。</p><p class="ql-block">正义之塔可能是在穆罕默德二世统治时期所建,在1527至1529年苏莱曼统治期间得到修复和扩建。</p><p class="ql-block">1825年,默罕默德二世重建塔顶部分,以圆柱及文艺复兴时期的山形墙构成窗户,颇具帕拉第奥式建筑风格。正义之塔象征苏丹反对不正义行为的决心,让远处每一个看到正义之塔的人都感受到。</p><p class="ql-block">苏丹曾经登塔观赏伊斯坦布尔全景,,以往正义之塔的窗户是有格子的,以免外面的人看到苏丹。在正义之塔上可以看到帝国议会的金框窗户,加强了正义象征的重要性。现在此处不对游客开放。</p><p class="ql-block">帝国议会会讨论政治、行政、宗教及国民事务,每个星期一般会举行四次会议(星期五、星期六、星期一及星期二),会议在清晨早祷后召开,会议须跟随严格的规则进行。</p><p class="ql-block">苏丹及太后可透过金框窗户跟进会议,而不用受到注视。当苏丹敲击窗框,或拉起红帷时,会议便暂停,苏丹遂传召维奇尔们逐一进入觐见大殿听取意见。</p><p class="ql-block">舒克说议事厅里面现在只有几张沙发和椅子,所以我们没有进入参观。</p> <p class="ql-block">议事厅右侧是帝国宝库。</p><p class="ql-block">帝国宝库用以支持帝国的行政开支。苏丹及财政部赏赐给维奇尔、使节及皇室人员的土耳其长袍及其他贵重物品都储存在这里。</p><p class="ql-block">禁卫军的季度给俸都是来自帝国宝库,后来大维奇尔在帝国印章的授权下关闭了宝库。1928年,即托普卡帕宫成为了博物馆的四年后,存放在这里的兵器及盔甲开放给公众参观。</p><p class="ql-block">帝国宝库收藏了遗留在皇宫内的兵器,是世界上伊斯兰兵器收藏量最多的地方之一,涵盖了由七世纪至二十世纪约一千三百年间的兵器。宫内的兵器收藏包括奥斯曼帝国自行生产的、由征服所得的及作为贡品的。奥斯曼帝国的武器占了收藏量的大多数,但亦搜集了倭马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的刀剑及马木留克和波斯的盔甲、头盔、剑、斧等,另有少数欧亚的兵器。现时公开展示的有大约400件兵器,许多都刻有文字。</p><p class="ql-block">舒克说这里还收藏各类钟表。</p><p class="ql-block">因为一天要做5此礼拜,所以奥斯曼帝国的人非常重视时间。现在这里收藏了当时皇宫里使用的各种好看的钟表。</p> <p class="ql-block">走向吉兆之门</p><p class="ql-block">吉兆之门是第三庭院(内宫)的入口,外宫的界限。第三庭院主要是皇宫的私人及住宅区。吉兆之门的圆顶由大理石柱子支撑著,标志着苏丹在宫内。任何人在没有苏丹的准许下不得擅进,即使是大维奇尔(相当于宰相)也只可在特别日子及特殊情况下才可得到授权进入。</p> <p class="ql-block">吉兆之门及底万广场用作举行特别庆典。在宗教、庆典节日及新官上任向苏丹宣誓效忠时,苏丹会坐在吉兆之门前方,接受大家的亲吻。</p><p class="ql-block">舒克给我们演示了亲吻礼。他说亲吻手背之后一定要放额头,表示尊敬。</p><p class="ql-block">重大节庆时,苏丹也会在这里“发红包”。</p><p class="ql-block">这里也被称为“幸福之门”,因为每三个月会在这里发薪。(薪福)</p><p class="ql-block">苏丹的葬礼也会在吉兆之门前举行。吉兆之门由苏丹的后宫宦官首领掌管。</p> <p class="ql-block">吉兆之门可能是十五世纪穆罕默德二世统治时期建造的,在1774年穆斯塔法三世及穆罕默德二世统治时修建成洛可可风格,后来又在入口及苏丹字押的上方写上古兰经经文。上面的花是奥斯曼帝国的国花——郁金香。天花中央悬挂著金球。墙身则以巴洛克建筑风格为主,并画上风景缩画。</p> <p class="ql-block">现时,吉兆之门前的一块小石表示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曾在此展示旗帜。大维奇尔及军官在出征时会举行宗教仪式,然后带上该旗帜。</p> <p class="ql-block">通过吉兆之门后便是第三庭院,又称为内宫,是托普卡帕宫的心脏地带。</p><p class="ql-block">皇宫里的宦官、侍者大都是男人(除后宫),舒克说他们是黑人,如和后宫侍女有染,孩子的肤色就是证据。另外,他们健壮的身体、充沛的精力,也是一个“完美打工者”的最好人选。</p><p class="ql-block">我们前面说的御膳房里也全是男性厨师,每天做完饭后有专门人员送到后宫某一个地方,再由女侍者拿进去,相互之间是不可以见面的。</p> <p class="ql-block">觐见大殿,又称为觐见大厅或请愿大殿,位于吉兆之门后方,遮挡着第三庭院。这方形的建筑物具土耳其特色,由二十二支圆柱组成的柱廊环绕在外,支撑著有悬檐的大屋顶。内里有一圆顶状的房间,还有两个相接、较小的房间。为了对比在第二庭院的帝国议会,谨见大殿则称为“内议事厅”。</p><p class="ql-block">觐见大厅入口,有一个小水泉(被格子大叔完美遮挡),这里不仅可以用于清洗,最关键的是水声可以阻挡其他人听到秘密会议的内容。波斯的诗词提到苏丹是“宽大、正义及仁善的泉源”,故水泉又可象征苏丹。</p> <p class="ql-block">土耳其是最古老的大理石生产国之一,所以他们会有很多古建筑保留下来。奥斯曼帝国时期他们也非常重视瓷器,这个墙上的瓷砖就是典型的蓝、青、白风格,图案也是郁金香。</p> <p class="ql-block">觐见大殿历史悠久,建于十五世纪,在苏莱曼统治时加以装潢。</p><p class="ql-block">苏丹会在这个上面有篷的王位上接见维奇尔、官员及外使,听取意见。据当代的使节柯尔尼留·杜普里斯乌斯·德善普在1533年记录:“苏丹坐在稍高的王位上,身穿金袍,镶有大量宝石。这里到处都是价值连城的坐垫,大殿的墙壁上全都是马赛克式的工艺作品,蔚蓝与金光争艳斗丽。殿内的壁炉是银色的,并漆上黄金。大殿另一侧的墙壁上却有泉水涌出。”</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一个翠绿的庭园,散布著私人宫殿、宝库(收藏着奥斯曼时代的贵重物品,包括宗教遗产)、后宫、亭楼等建筑物。第三庭院的进出受到严格限制,禁止外人擅进。</p> <p class="ql-block">在觐见大殿的正后方、第三庭院的中间是具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恩德仑图书馆,也叫穆罕默德三世图书馆。</p><p class="ql-block">皇室建筑师密玛尔·贝希尔·阿加在1719年奉苏丹艾哈迈德三世之命,在16世纪遗留下来的池亭的基础上兴建恩德仑图书馆,</p><p class="ql-block">图书馆建筑表面以大理石构成,有四条长度相当的通道,构成十字,中间是一个圆拱形的厅堂,有三个矩形的隔间。十字通道的其中一条路连接大门,可透过两边的楼梯到达大门。</p> <p class="ql-block">门口伫立着精美的喷泉,可以供人们饮水。我尤其喜欢它的色彩搭配和图案。</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内部的窗户宽敞明亮,采光非常好,四边都有壁龛。</p><p class="ql-block">图书馆有地下室,以免珍贵书籍沾上湿气。部分墙身用伊兹尼克的砖块砌成,圆拱顶部上了色。书籍都放在嵌入墙身的柜子里。对着入口的壁龛是苏丹的私人阅览间。</p><p class="ql-block">馆内主要收藏神学、伊斯兰法令及其他奥斯曼土耳其语、阿拉伯语及波斯语的著作。当时收藏了超过3500份手稿,有些更镶嵌了珠质及象牙质。现今,这些书籍收藏在图书馆以西的阿加斯清真寺。托卡比手稿是当中最重要的,那是伊斯兰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伊本·阿凡时期的古兰经复本。</p> <p class="ql-block">同时这里也是一座皇家学院,为奥斯曼帝国培养了很多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及重要的内务大臣。</p><p class="ql-block">皇家子弟都是未来的国家栋梁,所以从小在这所学校里进行系统的学习。除了哲学、数学、文学、历史、地理之外,他们还要学习如何洗手、净身等礼教,学习打战、武器装备的使用。伊斯兰教信奉的宗教经典是《古兰经》,所以一切行为以古兰经为原则,古兰经怎么写就该怎么做。</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苏丹的私人宫殿,即圣迹之殿,包括神圣斗篷之亭,是锡南建于穆罕默德三世统治时期。</p> <p class="ql-block">私人宫殿是苏丹处理政务的地方。私人宫殿在现今收藏了先知穆罕默德的斗篷及他的剑、一颗牙齿、一根胡须、马刀、一封亲笔信及其他文物,是为宗教遗迹。</p><p class="ql-block">其他的宗教相关物件也在这里展示,如首四任哈里发的剑、摩西之杖、约瑟的头巾及穆罕默德女儿的地毯。当时的苏丹也只能够每年进入这里一次,在赖买丹月的第十五日。而今,任何游客也能观赏这些物品,许多穆斯林会来这里朝圣。</p> <p class="ql-block">各个时期的钥匙和锁</p> <p class="ql-block">这里每天有阿訇在念古兰经</p> <p class="ql-block">里面这间更加恢弘,包括观众室、萨迪尔万利沙发、迪斯蒂姆室和枢密室。这是奥斯曼苏丹自己居住的地方,以及部分执行庄严任务和祈祷的地方。</p><p class="ql-block">苏丹塞利姆一世(r. 1512 - 1520)从埃及战役(1517年)回来后,将各种伊斯兰圣物带到伊斯坦布尔,并存放在密室。苏丹马哈茂德二世(1808年-1839年)的一系列法令最终导致该会议厅完全致力于圣物。</p> <p class="ql-block">帝国宝库以北的男侍寝宫现在是缩画及肖像画廊。</p><p class="ql-block">下层收藏一些重要的书法及肖像画,其中可看到一本非常珍贵及古老的古兰经,该古兰经以库法体写成,是手抄本,另外有一本四世纪的阿拉伯语圣经。</p><p class="ql-block">土耳其海军司令皮里·列伊斯所绘的世界地图更是无价之宝,地图上显示了部分欧洲西部及北非,巴西海岸亦依稀可辨认。</p><p class="ql-block">上层集合了多位苏丹的肖像,大部分都是复印本,因为原稿过于脆弱。穆罕默德二世的肖像由威尼斯画家简梯尔·贝里尼所绘。</p><p class="ql-block">其他重要的缩画分别收藏在这画廊、宫廷图书馆及其他地方,包括许内尔纳梅、萨汉沙纳梅、萨拉耶相集、西耶尔-伊·内比、苏尔纳梅-伊·许姆云、苏尔纳梅-伊·韦赫内比及苏莱曼纳梅等。</p> <p class="ql-block">古兰经</p> <p class="ql-block">成套的书法用具(放墨的)</p> <p class="ql-block">肖像画</p> <p class="ql-block">缩画</p> <p class="ql-block">楼上展厅有很多他们书法和签章,还有文房四宝。</p> <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进入了第四庭院</p><p class="ql-block">这是1635年修建的埃里温宫。</p><p class="ql-block">它是为了庆祝奥斯曼军队在埃里温取得的胜利而修建的小型别墅,由于墙壁上贴满了蓝色瓷砖,所以看上去就像个瓷房子一样,显得特别清新淡雅。</p><p class="ql-block">这个别墅的作用主要是宗教静修,所以内部空间并不是很大,只在飘窗的地方设置了几个宽敞的坐榻。</p> <p class="ql-block">别墅外面有长长的回廊和小巧的水池,或许当时潺潺的流水声可以让屋里静坐修行的人,静下心来,体会到更多轻幽空灵的意境吧!</p> <p class="ql-block">埃里温宫对面就是有点“恐怖”的割礼殿。</p><p class="ql-block">这是苏丹易卜拉欣一世建造的,作为年轻王子进行伊斯兰传统割礼之用,是座相对宏伟的殿堂,每扇窗户都对应着一个温泉。</p><p class="ql-block">割礼在伊斯兰教规当中是一项很重要的成人礼。凡是穆斯林男孩都要在7到12岁之间举行这种仪式,目的是为了方便清洁和增强生育能力,不过割礼可不是简简单单,草草了事的,而是有着一套严格的程序和隆重的仪式,必须要有经验丰富的宗教人士来主持,结束之后还要接受亲友们的祝贺。</p><p class="ql-block">第四庭院的阳台现在已成为游客的观景台,可以直面眺望博斯普鲁斯海峡。</p> <p class="ql-block">羡慕人家的蓝色瓷砖,但又带不走一片,只好留下照片一张。</p> <p class="ql-block">这个别墅叫巴格达的别墅,为纪念1638年攻打巴格达取得胜利而建造,它也是奥斯曼时期建筑的经典代表。</p><p class="ql-block">巴格达宫玄关处有三道门,外墙是大理石、斑岩和蛇纹石的。镶嵌大理石的廊柱用绿、黄、红砖块,修饰墙身是蓝白色砖,柜子及窗格用珍珠、母贝及龟壳装饰。</p> <p class="ql-block">自18世纪初,巴格塔宫作为私人宫殿的图书馆使用。</p> <p class="ql-block">走出回廊,天台上有一座小巧的开斋亭,金色的顶棚上有一个郁金香标志,远远就可以看见。</p><p class="ql-block">这一个屋项上有脊状线的亭台是首个结合中国及印度特色的奥斯曼建筑。</p><p class="ql-block">以前每到斋月的傍晚,苏丹就会在太阳落山之后,来到这里,一边享用晚餐,一边欣赏金角湾的美景。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坐在那里眺望远方的感觉,不要太惬意哦!</p><p class="ql-block">一些文献指这个地方是“月光照耀之地”。因为一些特别的恩赐,如向群臣发散金币也会在这里进行。</p><p class="ql-block">我站了很久,他们说晚上金角湾会升起明月,但苏丹不会来撒金币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小清真寺,称为阳台清真寺,在默罕默德二世统治下建造,是皇帝和家人做礼拜的地方,具有拿玻仑风格。</p><p class="ql-block">阳台清真寺在十九世纪让一支军队使用。在1858年,阿卜杜拉·迈吉德一世对阳台清真寺进行修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奥斯曼帝国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最后200年的时候发展到欧洲,在那里学习了很多新的知识,尤其是建筑。</p><p class="ql-block">回来之后运用到土耳其的清真寺、浴室和学校等各类建筑,视频中的这两个房子已经开始呈现罗马风格了,第二个是罗马风格的议事厅。</p> <p class="ql-block">第四庭院的建筑风格已经十分欧化,这里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对面就是博斯普鲁斯海峡。</p> <p class="ql-block">这里可以清晰看到欧亚两州的分界,对面有卡里耶清真寺,电视塔和亚洲新的金融中心。</p><p class="ql-block">远眺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的欧亚大桥,左手边是欧洲区,右手边是亚洲区。</p><p class="ql-block">金角湾和马尔马拉海在这里交汇。</p> <p class="ql-block">情不自禁自拍一张。</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宫殿,又称迈吉狄宫、阿卜杜拉·迈吉德一世宫殿,建于1840年,是宫内最后一个建造的重要建筑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宫殿与邻近的藏衣间都是在阿卜杜拉·迈吉德一世的命令下建造,用作帝国招待宾客及休憩用地。苏丹每逢由海边的皇宫回到托普卡帕宫,都经常会来这里。</p><p class="ql-block">大宫殿以十五世纪另一座宫殿的圆顶基础而建造。建筑师沙奇士·贝勒依将大宫殿建造成欧洲折衷派风格,并结合传统的奥斯曼风格。这里有时也会用作接待外国宾客。</p> <p class="ql-block">这里整体以柚木色配金色为基调,房间内家具不多,但尽显奢华高贵。</p> <p class="ql-block">门厅处有两面相对而立的金色大镜子,头上的吊灯璀璨夺目,很多人在此驻足留影。</p> <p class="ql-block">我不禁要问:“谁是这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p> <p class="ql-block">与蓝色清真寺仅一墙之隔的苏丹阿合麦特广场如今是名符其实的露天博物馆,现存的三大纪念碑都是历经风霜的珍贵遗迹,历经数千年,屹立不倒,不可不看。</p><p class="ql-block">这里曾经是拜占庭时代的战车竞技场。东罗马皇帝们最喜爱的运动是马拉战车比赛,巅峰时期的跑马场除了长四百五十米、宽一百三十米的运动场和中心区域,还包括起跑区、终点区和能容纳十万观众的看台。</p><p class="ql-block">跑马场曾经布满了众神、帝王和英雄的雕像,沿着赛道还有成排的马匹和战车的青铜像。跑马场是整个城市的社会生活中心,大量赌注押在了战车比赛上。</p> <p class="ql-block">这是威廉二世喷泉,也叫德国喷泉,迄今有200多年了。当时奥斯曼皇帝卖给德国皇帝很多武器,生意往来非常频繁。</p><p class="ql-block">为了表示友好和感谢,1901年威廉二世在本国制造了这个喷泉做为礼物送给奥斯曼帝国,并放在了伊斯坦布尔的市中心广场(这里相当于上海的人民广场)</p><p class="ql-block">喷泉的绿色顶部是铜制的,内里穹顶用21kg黄金制作。宆顶上绘有图案,蓝色的是德国印章,绿色的是奥斯曼帝国的印章。</p><p class="ql-block">现在喷泉已经不喷水了,但是下面精致的水龙头还是在用的,大家在做礼拜之前还是会来这里洗手、洗脚,有人也会饮用。但舒克不建议我们尝试,怕我们水土不服。</p> <p class="ql-block">狄奥拜里斯克方尖碑也叫埃及方尖碑,<span style="font-size:18px;">距今已有3500年历史,</span>用整块花岗石制成。</p><p class="ql-block">原为古埃及法老图特摩思三世为纪念战争胜利而建造的,本来伫立在埃及卢克索阿蒙神庙口,1800年前作为礼物送给了君士坦丁堡皇帝。</p><p class="ql-block">现在上面依然可见清晰的古埃及象形文字,意思是赞美埃及国王。</p><p class="ql-block">可惜的是这座方尖碑原本是30米,在运输过程中损坏了,现在只有19米了。</p> <p class="ql-block">为了安装这座方尖碑,狄奥多修斯皇帝特意下令制作了大理石基座,上面的浮雕可以看到皇帝和妻儿、官员及卫兵在包厢观看战车比赛的情景,围在他们身边的是服务于他们的奴隶。</p> <p class="ql-block">本来赛马场的地面还要下去5米,现在维修之后整体抬高了。</p> <p class="ql-block">君士坦丁方尖碑是君士坦丁七世波菲罗格尼图斯为了纪念他的祖父贝斯雷奥斯于公元10世纪建造的,也是唯一一个由本地人自己建造的石碑。</p><p class="ql-block">这个碑高32米,碑身外原来镶满了青铜浮雕,公元13世纪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侵入君士坦丁堡的时候,那些青铜浮雕全部被毁,只剩下了光秃秃的石块。</p><p class="ql-block">在1894年的地震中,君士坦丁方尖碑受到损坏,此后土耳其政府对其进行了重建。</p> <p class="ql-block">在两个方尖碑的中间有一个蛇柱。</p><p class="ql-block">这是君士坦丁堡大帝从希腊德尔斐阿波罗神殿搬来的、原是神殿的普拉提亚三脚祭坛,建于公元前5世纪,为了庆祝希腊人在波斯战争的普拉提亚战役中战胜了波斯人。</p><p class="ql-block">青铜蛇柱形象为三条蛇相互缠绕,其顶端原有三个蛇头支持撑的金碗,在第四次十字军征战期间,金碗被盗。蛇头至十七世纪末也被破坏,现也不复存在。如今祭坛仅剩的就是它的下部,所以称为“蛇柱”。</p> <p class="ql-block">走出皇宫,坐在这昔日的战马竞技场</p><p class="ql-block">当年,人声鼎沸,热闹非凡</p><p class="ql-block">如今,依然川流不息,非凡热闹</p><p class="ql-block">只是,你们换成了我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时代更迭</p><p class="ql-block">烟火人间,重归烟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