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毕加索是西班牙画家、雕塑家,与乔治·布拉克共同创立了立体主义画派,是西方现代派艺术的主要代表,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毕加索作品风格多变,一生中经历了多个创作时期,包括蓝色时期、玫瑰时期、立体主义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和超现实主义时期等。</p><p class="ql-block">毕加索的作品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创作风格和技巧在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常常打破传统的艺术观念,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语言。</p> <p class="ql-block">童年时期</p> <p class="ql-block">青年时期</p> <p class="ql-block">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于1881年10月25日晚上11:15出生在西班牙的马拉加镇。他是家中的长子,家庭背景是中产阶级,其家族是显赫的爵士和教士家族的后裔。父亲何塞·鲁伊斯·布拉斯科是一名画家,对毕加索的艺术启蒙影响很大,母亲玛丽亚·毕加索·洛佩斯是家庭主妇。</p><p class="ql-block">儿时的毕加索周围基本都是年长的女性,他受到了母亲、祖母和姨妈们的宠爱。1891年,毕加索全家搬到了克鲁尼亚,1895年小妹妹肯奇塔夭折后,他们又搬到了巴塞罗那。同年,毕加索开始在巴塞罗那美术学院学习,并在这里完成了他的第一批大型油画《第一次圣餐》(1895-1896年冬季)和《科学与慈善》(1897年初),后者在马拉加的展览上被授予了金奖。</p><p class="ql-block">1897年秋天,毕加索前往马德里,进入西班牙最好的艺术学校——马德里圣费尔南多皇家学院接受正规教育,但他似乎不太喜欢在学校受训的时期,很早就停课了。1899年至1900年间,毕加索专注于反映“人类生命短暂”的题材,他创作的《最后的时刻》于1900年初在巴塞罗那展出,并于同年在巴黎的世界博览会上展出,这让他在画坛崭露头角。后来,他重复使用了这幅画的画布创作了“蓝色时期”的著名画作《人生》。1900年夏末,毕加索第一次移居巴黎,在这里的艰辛和抑郁经历使他逐渐形成了绘画生涯的“蓝色时期”。</p><p class="ql-block">1901-1904年被普遍认为是毕加索绘画的“蓝色时期”,其画作色调以蓝色和蓝绿色为主,氛围阴郁压抑。这一时期他的作品多描绘穷人、被遗弃者,展现了下层人民的凄苦,如《弹吉他的失明老人》(1903)和《熨烫衣服的女人》(1904)等。画作尽量简化背景,用沉重而流动的线条描绘人物,给人以消瘦、孤独、虚幻的印象。这种线条和蓝色色调被认为是贫穷和世纪末的象征。</p><p class="ql-block">“玫瑰时期”从1904年持续到1906年,这一时期柔和浪漫的玫瑰红色调逐渐取代了阴翳的蓝色。毕加索于1904年定居于世界艺术之都巴黎,并在这一年遇见了波西米亚艺术家费尔南德·奥利维尔,她成为了他的情人,并常出现在他“玫瑰时期”的画作中。这个时期他的画作上出现了许多小丑和马戏团形象,作品主题更加欢快,代表作品有《拿烟斗的男孩》(1905)和《演员》(1904-1905)等。1906年的《斯坦因画像》是毕加索立体派风格创作的开端。</p><p class="ql-block">1906年-1909年是毕加索作品的“非洲时期”,他受到非洲雕塑、伊比利亚雕塑以及保罗·塞尚等人的艺术启发。1907年,他创作了生涯中原始立体主义风格的代表作《亚维农的少女》,该作对右侧两名女性的面部处理十分新颖,放弃了解剖学原理的绘图原则、玩弄透视,将女性的身体做了暴力和粗犷的处理,引起了很大争议,甚至冒犯了巴黎艺术界,直到1916年才被展出。</p><p class="ql-block">毕加索在艺术领域不断探索和创新,其创作风格多样,涵盖了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他的作品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毕加索一生十分多产,创作了约13500幅绘画、100000幅版画以及34000幅插图等。1973年4月8日,毕加索在法国穆然去世,被安葬在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附近的沃文纳格城堡。</p><p class="ql-block">毕加索的感情生活较为复杂,他有过两任妻子和多位情人,这些女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他的艺术风格。他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创作理念使他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也是第一个在活着的时候就亲眼看着自己的作品进入卢浮宫的人。</p> <p class="ql-block">加索的艺术生涯可以分为多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代表作品。</p><p class="ql-block">童年时期(1881-1900):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南部的马拉加,1889年完成第一件油画作品《斗牛士》。1894年首度展出作品,1895年进入巴塞罗那的隆哈美术学校学习。</p><p class="ql-block">蓝色时期(1900-1903):这一时期是毕加索人生的低潮,他的作品背景、人物以及细节都以蓝色为主,表现了贫困和孤独。代表作品包括《蓝色自画像》和《人生》。</p><p class="ql-block">玫瑰时期(1904-1906):随着毕加索在巴黎蒙马尔特区定居,并遇见费尔南德·奥利维叶,他的风格从蓝色转变为玫瑰色,也被称为粉红色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包括《拿着烟斗的男孩》,这幅画在2004年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04亿美元的天价成交。</p><p class="ql-block">立体主义时期(1907-1916):1907年,毕加索结识了布拉克,开始了立体派风格的创作。《亚威农少女》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p><p class="ql-block">古典时期(1917-1924):1917年在意大利邂逅舞者欧嘉·科克洛娃,创作了《欧嘉的肖像》。这一时期,毕加索的作品开始融入古典元素。</p><p class="ql-block">超现实主义时期(1925-1932):毕加索在这一时期与雕塑家贡萨列斯合作,创作了以女人头像为题的攻击性系列画作,显现出婚姻危机。</p><p class="ql-block">毕加索的作品跨越了多个艺术流派和风格,从早期的写实主义到后来的立体主义、古典主义以及超现实主义,他的作品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斗牛士,1889年,第一幅油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人生,1903年,蓝色时期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蓝色的自画像》这幅作品在1906年完成,24岁毕加索这个时期被称为蓝色时期。</p> <p class="ql-block">玫瑰时期代表作《拿烟斗的男孩》是现代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于1905年创作的布面油画,这幅画在巴黎几经转手,最后被德国的犹太富商格奥尔格先生收藏。毕加索最贵的油画,1.04亿美元天价成交额。</p> <p class="ql-block">立体主义时期代表作《亚威农少女》是由西班牙画家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创作于1907年的一幅油画。现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欧嘉的肖像》1917年,处于古典时期的毕加索与妻子欧嘉·科克洛娃在意大利相遇,创作了这幅画。</p> <p class="ql-block">超现实主义时期《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立体主义画家帕勃洛·鲁伊斯·毕加索于20世纪30年创作的一幅巨型油画,长7.76米,高3.49米,现收藏于马德里国家索菲亚王妃美术馆。该画是以法西斯纳粹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的重镇格尔尼卡、杀害无辜的事件创作的一幅画,采用了象征性手法和单纯的黑、白、灰三色营造出低沉悲凉的氛围,渲染了悲剧性色彩,表现了法西斯战争给人类的灾难。根据西班牙绘画大师巴勃罗·毕加索的画作《格尔尼卡》制作的巨幅挂毯5日“重返”联合国,出现在位于美国纽约市的联合国总部大楼安理会入口处显要位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