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妈妈的愁</p><p class="ql-block"> 妈妈年轻的时候发过愁,她愁娃娃们吃不饱长不壮。听妈妈说,我大哥二哥姐姐生下来的时候正是挨饿的年代,那是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事,那个时候还是大集体,人们的口粮都是按照人工费来分的。我爷爷去世的早,只留下三个孩子,我父亲一个哥哥一个姐姐,那年我父亲只有三岁,我大伯也就十岁左右,奶奶在娘家舅舅们的帮助下撑起了这个家。我奶奶是裹了脚的小脚奶奶,家里忙忙还行,地里劳动就很困难,我大伯作为家里的最大的男人,十三岁就开始像个小大人似的接替了奶奶的班,担任了当家人的职务。农村的当家人可有的忙了,什么队里的集体劳动、学习、开会等各种活动,以及家里的柴米油盐都得操心,可不苦了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啊。父亲也许是命好吧,从小就上学了,那时候好多人是不念书的,说庄稼人念哈书也没用。父亲他们长大了,都各自娶妻生子了,又遇到了不好的年成,听妈妈说饿死了好多人呢,那个时候我们家的吃的也是上年跟不上下年的,大哥二哥和姐姐连馍馍也吃不上,秋收后分了粮妈妈只给奶奶蒸几个馒头,还得锁在柜子里慢慢的吃。</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的妈妈就发愁,我姐姐三岁了还饿着不走路,愁着千万别像别人家的孩子给饿死了啊,好在父亲工作了,在单位上少吃点,节省下来点粮票买回来了些挂面,才把姐姐喂着能走路了。妈妈还愁,愁着这样子的生活,以后的娃娃们可能就认不得白面馒头了。</p><p class="ql-block"> 可现实生活却一天比一天好,富有代替了贫穷,快乐代替了忧愁,机械化代替了手工,高楼大厦代替了土坯房,好日子让我们不为吃穿愁,到是愁着减不了肥; 好日子让我们对白面馒头有挑剔了,摆在我们眼前的那些花式馍馍应有尽有,有蒸的、烤的、烧的、炸的等; 好日子让妈妈吃的是没有见过的,穿的是摸在手里舒服在心里的; 好日子让妈妈想看啥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只要动动手指喜欢啥就看啥; 好日子的妈妈也过了几年专门有保姆伺候的生活,这样子的生活妈妈无时无刻不在享受天伦之乐啊。 </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妈妈又开始发愁了,愁着生命的延续不仅没有了质量,还增加了很多痛苦,不仅腿脚疼,就连腰和屁股也跟着闹腾起来了,妈妈再坚强也难忍心头之痛啊,白天的妈妈坐不住了躺一会,躺不住了扶起来坐一会,每到晚上就开始愁,愁着如何度过想坐坐不起来,想翻翻不过去的夜晚。心中的老天爷就是她的救世主,每天都会喊上几遍,要么就让我快点走,要么就让我轻松一点。</p><p class="ql-block"> 愁归愁,怨归怨,变不了的永远是她的疼痛,变不了的永远是守护着她的子女和红彤彤的太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