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三毛去撒哈拉

叶明

<p class="ql-block">深圳的三毛姐是个旅行达人,天天在朋友圈诱惑我。今年5月,我终于和她去了一次摩洛哥。去之前,在我的印象中摩洛哥就等于卡萨布兰卡、就等于撒哈拉,这次跟着她(网名真的叫三毛)去撒哈拉,真是太巧了!</p><p class="ql-block">早早机票已买:5/26号到卡萨布兰卡,6/4从马拉喀什离开。于是乎,我俩开始做攻略规划行程,在小红书上货比三家,终于选定了一个卡进马出的8日游(比7日游多了一个城市:丹吉尔),事实证明这个选择很明智,丹吉尔非常值得去!当然团费也翻了一倍多!</p> <p class="ql-block">上海飞卡萨布兰卡,我选了两次中转的航班,反正我都没去过。</p><p class="ql-block">大名鼎鼎的北京大兴机场,的确恢弘大气!</p> <p class="ql-block">北京飞多哈,飞行时长9小时,看飞行图发现大约有3个小时是在新疆上空飞,才感觉到新疆真大啊!</p><p class="ql-block">说来也巧,4月份从日本回来在浦东机场等行李的时候,看到有个机场代码叫DOH,一查是卡塔尔的首都多哈,当时觉得这个中东石油富国和我没啥关系,真没想到紧接着我就来了。DOH,多哈!</p> <p class="ql-block">我真是孤陋寡闻,又没事先查攻略,一到多哈哈马德机场,就惊呆了!(其实后面一直惊喜连连)。它是卡塔尔航空的大本营(卡塔尔航空也值得点赞👍),这里设施先进,中转顺畅,不愧为全球最佳机场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两层挑高中空的室内热带花园,绿树成荫、流水潺潺,就缺鸟语花香了,休息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标志性的艺术装置,暴发户都喜欢金色。</p> <p class="ql-block">5/26下午,我俩在机场汇合后,坐上旅行社安排接机的奔驰车,进入这个城门,卡萨布兰卡老城就到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三毛姐事先在网上预定的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中央大酒店,性价比高!</p> <p class="ql-block">long long ago很有年代感的钥匙🔑</p> <p class="ql-block">Casablanca果然是白色之城</p> <p class="ql-block">卡萨布兰卡第一站:The rick‘s coffee里克咖啡馆。一个仿造电影《北非谍影》场景后建的网红咖啡馆。</p> <p class="ql-block">在世界电影史上,一部由英格丽褒曼主演的、年代久远的经典黑白电影《北非谍影》(又名为卡萨布兰卡)让“卡萨布兰卡”成为一个在电影里浪漫到骨子里的城市;一首经典的、荡气回肠的爱情歌曲《卡萨布兰卡》,让这个浪漫的城市有了更浓郁地爱上、更殇情地别离的意味。虽然它并不是电影里的插曲,而是上世纪70年代由 Bertie Higgins在看完这部电影后有感而写出的,借用了电影的名字。</p><p class="ql-block">谁又在乎呢?反正卡萨布兰卡就是一种美好象征,是一个让人心动神往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可惜美篇里没有这首歌,我按照它的指导从itunes上也导不进来。</p> <p class="ql-block">虽然是模仿电影而后造的咖啡馆,却天天人气爆棚,我们没有预订就只能在吧台喝点饮料🥤(幸好没座位了,网上说它的菜相当不好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咖啡馆有两层,屋顶很高,墙上都是电影海报,楼上电视屏上循环播放着那部老电影。</p> <p class="ql-block">cheers!庆祝摩洛哥之行正式开始!</p> <p class="ql-block">哈桑二世清真寺是必去的,它离咖啡馆不远,其宣礼塔是城里最高的建筑,一直朝着它走,一会儿就到了。</p><p class="ql-block">哈桑二世清真寺是摩洛哥最大、世界第七大清真寺,法国人设计,历经8年建设于1993年竣工,清真寺光塔塔高210米,堪称世界最高,塔中的三个圆球分别代表着现世、未来和过去。</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一半是陆地一半是海水的清真寺,夜幕低垂下、大西洋波涛汹涌,显得格外气势恢宏,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大西洋。</p><p class="ql-block">在海边和广场溜达的时候,发现这里不论老老少少,一个个看见我们都“你好”“你好”(中文)地打招呼,更逗的是有四五个路边坐成一排包头巾的阿拉伯妇女,不仅迎面和我们打招呼,当我们走过之后,她们还齐刷刷扭过头来看,正好和我们相对一瞥,大家都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来。</p><p class="ql-block">三毛姐说:上到老人,下到娃娃,看到我们时那一声声的“你好,谢谢”,令人意外而感动。</p> <p class="ql-block">哈桑二世清真寺的建造起源于一个梦,‌当时哈桑二世国王在梦中得到真主的启示,‌认为“真主的宝座应该建在‘水上’”,‌这一梦幻般的起源使得哈桑二世清真寺成为了一个传奇。‌</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的整体结构分为主殿和广场,‌全部占地面积9公顷,具有非常典型的阿拉伯建筑风格。‌广场上可供8万人祈祷,‌主殿内可容纳2.8万人。据说这是唯一对非穆斯林游客开放的清真寺(‌非祷告时间买票可进入参观)。</p><p class="ql-block">宣礼员还可以乘电梯直达210米高的宣礼塔顶,从这里发出的诵经声可以传到市内的每个角落。</p><p class="ql-block">那天晚上,清真寺停车场的收费员说可以带我们上塔,只要一杯咖啡的钱(大约5美元),我们跟他走了一段,因为是第一天到摩洛哥,情况不熟悉,怕他上去后再漫天要价,就放弃了,没敢上去。如果是后面几天,说不定我俩就跟他上去了。</p> <p class="ql-block">建筑的外观漂亮,‌雕刻的图案精美。‌进入正殿,‌更是富丽堂皇,‌犹如进入了国王的宫殿,‌大殿内铺设的大理石地板、‌精雕细刻的柱子、‌金碧辉煌的水晶灯无一不在诉说着哈桑二世的极致奢华,是用现代技术打造的‌仿古宗教建筑。</p> <p class="ql-block">‌25个闸门均为自动闸门,‌采用耐腐蚀、‌高强度的钛合金制成。‌大殿正门重达35吨,‌大门并不是用钥匙打开的,‌而是一把非常先进的密码锁,只有国王来了才会打开。</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清晨,漫步卡萨布兰卡的麦地那Medina(在北非国家的城市中,"麦地那"通常指的是旧城或阿拉伯人聚居区,这些地区通常拥挤且具有狭窄的巷子,两边通常是卖东西的摊子)。</p> <p class="ql-block">回到中央酒店,发现它的旋转楼梯挺出片。</p> <p class="ql-block">坐在酒店门口一边吃早餐(啃大饼),一边等旅行社的帅哥来接,开始8天跟团游(其实这个团只有我俩,等于包车游了)</p> <p class="ql-block">早上从卡萨布兰卡出发,中午就到了马拉喀什。网上买票后,司机送我们到马约尔花园(Jardin Majorelle),这是一座地处热带沙漠边缘的植物花园。它的第一任主人是法国著名画家雅克.马约尔。1924年,他在马拉喀什得到一片土地,随后,他几乎穷尽一生的时间来打造这座精美的私密花园。1980年,法国时尚大师伊夫.圣.罗兰在马拉喀什旅行时无意间看到了这座世外花园,从此便醉心于此,并获得“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p> <p class="ql-block">2008年伊夫圣罗兰辞世后,他的墓就建在花园里,这里无疑是他灵魂最后的归属。</p> <p class="ql-block">花园内花繁叶茂,小桥流水,种有数十种高矮不一、形态各异的仙人掌。更特别的是从小道到花盘,从亭子到房子都被漆上了鲜艳夺目的黄、白、蓝等颜色,尤其是蓝色更是让人神清气爽,置身其中仿佛在童话世界一般。艳丽的原生蓝色——钴蓝色,又称“马约尔蓝”,非常经典。“马约尔蓝”是非洲特有的蓝,据说是从撒哈拉沙漠植物中提炼,独特而高贵。</p> <p class="ql-block">摩洛哥之旅第三天:从马拉喀什到瓦尔扎扎特,其中要穿过阿特拉斯山脉一个约海拔2000米的垭口,山上妖风阵阵,观景台的椅子都被吹跑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司机兼导游摩洛哥阿拉伯人乌萨马</p> <p class="ql-block">这次多亏了这部大车,让我们舒舒服服地走了2000多公里。</p> <p class="ql-block">从马拉喀什到瓦尔扎扎特的途中,路过艾本哈杜村,它是阿特拉斯区域保存最完好、最大的古村落,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建于公元757年,曾是世居于此的柏柏尔人为抵御外敌入侵,修建的防御性居住区,雄伟而苍凉。村里房屋全部用当地的红土与碎草夯制而成,层层叠叠依山而建,经过一千二百多年,有些房屋已经坍塌,但多数保存完好。如今这里因原始的土著风情,成为旅游胜地和众多导演青睐的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上山有好几条路,只有走过这座桥上去,是免费的。</p> <p class="ql-block">沿途都是卖旅游纪念品和工艺品的小商店。</p> <p class="ql-block">路过一个收费的门口,打了个招呼、没进去。</p> 城堡下是一条快干涸的河。 <p class="ql-block">路过一个古老的袖珍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艺术家工作室</p> <p class="ql-block">快到山顶的一堵围墙,因为风蚀,形成了一个洞,人们称为非洲之眼,我当然不会放过在那里打卡拍照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瓦尔扎扎特附近还有一个人造景点,叫阿特拉斯影城,号称“非洲好莱坞”,据说是整个北非第一个影视基地。这里曾拍摄过的《阿拉伯的劳伦斯》、《埃及艳后》、《木乃伊》、《角斗士》、《权利的游戏》、《盗梦空间》、《波斯王子》和《间谍游戏》等经典影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布景其实比较粗糙简陋,在炽热的阳光炙烤下,人都快被烤糊了。</p> <p class="ql-block">在瓦尔扎扎特入住的酒店很别致,满满的阿拉伯风情,我们早早起来不停地拍拍拍,可惜美篇上免费照片只能发100张,就挑一张游泳池的吧。</p> <p class="ql-block">第四天,离开瓦尔扎扎特,去往沙漠边上的梅尔祖卡。没想到进沙漠之前还有一个托德哈峡谷和托德哈河,河水很浅,但清澈见底、凉爽宜人。</p> <p class="ql-block">下午到达后,在沙漠边的酒店略作休息,6:30后准备坐骆驼🐫去沙漠啦!为了防备这炽热的阳光,我们全副武装起来。</p> <p class="ql-block">作家三毛说: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p><p class="ql-block">真巧啊,这骆驼🐫上的另外一位小伙伴网名也叫三毛。</p> <p class="ql-block">骑在高高的骆驼🐫背上,摇摇晃晃往沙漠深处走了近1小时,约3-5公里,开始停下来拍拍拍了。</p> <p class="ql-block">夕阳已经快落山了</p> <p class="ql-block">鞋子总算踢飞了</p> <p class="ql-block">夜宿沙漠深处,营地帐篷</p> <p class="ql-block">第五天,沙漠日出。</p> <p class="ql-block">归程</p> <p class="ql-block">第五天晚上到达Fes。在菲斯我们“包场”了一个Riad。“Riad”一词在阿拉伯语中意为"花园",也是摩洛哥传统民居的统称。它是一种带有露天中庭花园、2-3层楼高的四合院式建筑,透明天蓬还可以开合,开放式的屋顶露台上可以眺望Fes依山而建迷宫般的老城。地板墙壁都铺着摩洛哥风情的马赛克瓷砖,木门雕花繁复,唯一的遗憾是楼梯又陡又窄。四层的房子昨晚就只有我们两个人,一大清早就各种拍拍拍。</p> <p class="ql-block">菲斯老城建在低矮的丘陵之地,米黄色古旧的老房子密密麻麻的从山坡延伸至低地。菲斯的麦地那(老城)占地不过3平方公里,却有9000多条巷子,100多座清真寺,住着30多万人口和几乎等数量的猫咪🐈。游走在麦地那错综复杂宛如蛛网的街巷间,中古时代的气息仿佛让你穿越了几个世纪。1981年,老城区与皇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定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菲斯老城几经盛衰,城内留下许多历史古迹,保留着浓厚的阿拉伯色彩,传统手工业、制革业、商业和小作坊十分活跃,大量外国游客来此观光,和我们一样体验异国风情。</p><p class="ql-block">菲斯的商品品种繁多,做工精良,唯一不好的是价格奇贵无比,每个商人、导游、路上的带路党都磨刀嚯嚯、狮子开大口。</p> <p class="ql-block">叔阿拉皮革坊:登上皮革坊的顶楼往下看,大缸里的白色溶液是混着粪尿的石灰水,空气当中弥漫着一股强烈的臭味。进门时店伙计会给每个参观的游客一片薄荷叶,薄荷的清香能稍微缓解一下刺鼻的臭味。</p> <p class="ql-block">由于是手工制作,颜料据说都是天然的,所以每天只染一种颜色,今天染黄色。</p> <p class="ql-block">布日鲁蓝门。</p> <p class="ql-block">卡鲁因大学位于菲斯古城中心,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高等学府,它的前身是卡鲁因清真寺,由突尼斯富商的女儿法蒂玛始建于859年。后来在周围陆续修建了伊斯兰大学、师生宿舍和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第六天,到达摩洛哥北部的舍夫沙万,世界三大蓝城之一(其他两个分别是希腊的圣托里尼、印度的焦特布尔)。舍夫沙万的蓝,取自当地人用贝类制成的天然颜料,不同比例的颜料调配出各种各样的蓝色,有的如海水般的湛蓝,有的如天空般的蔚蓝,还有的是清凉的浅蓝和少女系的粉蓝。在这梦幻般的蓝色世界里,普蓝、湖蓝、宝蓝、天蓝、水蓝、粉蓝、浅蓝、宝石蓝……数不清的蓝!据说蓝色代表天空,天空更接近天堂!</p> <p class="ql-block">舍夫沙万位于摩洛哥西北里夫山脉西部的卡阿拉山麓,小城就建在山坡上,大街小巷高高低低弯弯曲曲,被周围起伏的山谷包围。</p> <p class="ql-block">第七天,到达大西洋岸边的城市丹吉尔,距对面西班牙仅数十公里,南来北往的渡轮行驶在直布罗陀海峡之上。漫步丹吉尔街头,会误以为到了欧洲某海滨城市,海边、广场、山坡上都散落着悠闲自在的人群,一对对情侣坐在路边谈恋爱。</p><p class="ql-block">丹吉尔西边还有一个奇怪的洞穴,当地人称之为“大力神洞”或“非洲洞”。洞不算大,但令人称奇的是,这个洞穴的洞口竟酷似一幅非洲地图,甚至连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都有。</p><p class="ql-block">洞穴尽头是一个朝向大海的洞口,恰巧在海平面之上一点儿的高度,因此透过洞口可以看到浩瀚的大海,海鸥自由的翻飞在空中,这个洞是千百年来海浪冲击岩石自然形成,已有4000 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这张是在网上下载的非洲洞,后面一张是我拍的,左下方的小洞就像马达加斯加岛的形状,大家自行脑补一下吧。</p> <p class="ql-block">丹吉尔西边的Spartel灯塔(摩洛哥200元纸币的反面印的就是这个塔,可见它在摩洛哥沿海30多个灯塔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把这个塔和海里一块印有绿色摩洛哥标志五角星的岩石连成一条直线,就是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分界线。</p> <p class="ql-block">为了确定这个分界线,我们必须找到那块岩石。哪知中文攻略上说它是一个刻有星星的石碑(stone),我们找了好几圈,怎么也找不到。问灯塔的工作人员,他嘟嘟着法语,说不懂英文。我们不死心,跑去问咖啡馆的帅哥,他也说没有,还带我们去山坡上,看到草坪中的确挖出来一个五角星。我们又回到灯塔下,仔细看它的洋流示意图,猛然觉得它应该在灯塔下面的大海里,顺着这个思路,果然发现海边有几块黑黑的岩石,最远的一块用手机放大了看,果然中间印有绿色摩洛哥标志五角星(绿色五角星是摩洛哥的国徽图案)!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p><p class="ql-block">这一通折腾,估计花了半个多小时,印象特别深刻。</p> <p class="ql-block">从旋转楼梯登上塔顶,狂风肆掠,帽子裙子衣服乱飞,人都要被吹走了。</p> <p class="ql-block">第八天,从丹吉尔到摩洛哥首都拉巴特的路上,路过一个大西洋海岸的艺术小镇——艾西拉Asila。小镇整体是蓝色与白色的“地中海风格”,但藏于老麦地那各个角落的涂鸦彩绘,让老城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这里得多写一下拉巴特,因为我第一次听说拉巴特这个城市,第一次知道它还是摩洛哥的行政首都、政治文化中心,摩洛哥第二大城市,位于摩洛哥西北大西洋沿岸,是摩洛哥著名的四大皇城之一。</p> <p class="ql-block">拉巴特始建于1150年,作为当时的沿海战略要地,修建了包含乌达雅城堡、清真寺和住所等防御要塞。随着摩洛哥王朝定都菲斯,拉巴特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没落期。在摩洛哥成为法国保护国后,1912年法国统治者定都拉巴特,并为殖民统治机构和欧洲移民兴建新城。摩洛哥独立后,拉巴特作为首都被保留下来,而乌达雅城堡、麦地那、新城、哈桑塔、穆罕默德五世陵墓等这些见证了城市历史沧桑的遗迹与建筑,均于2012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坐车经过一片绿草葱葱、排练整齐的高大棕榈树,还有守护的卫兵,原来这里是拉巴特的皇宫,是国王日常办公和居住的地方,游客只能在皇宫附近远观,不得靠近。</p> <p class="ql-block">乌达雅堡位于拉巴特老城以东,濒临大西洋,是一座建在海角上的军事要塞,始建于12世纪柏柏尔王朝,后为阿拉伯王朝所用,曾被葡萄牙人和法国人占领。站在城堡平台可以俯瞰大西洋,吹吹来自大西洋的海风。</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12世纪的哈桑塔和哈桑大清真寺,因下令建造者曼苏尔去世而未能完成(烂尾工程)。哈桑塔是清真寺宣礼塔楼,塔身用玫瑰色石块砌成,四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具有摩洛哥传统的艺术特色。宣礼塔原高80米,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后只剩下现在看到的44米。</p> <p class="ql-block">穆罕默德五世陵墓。1956年穆罕默德五世带领摩洛哥人民摆脱法国的殖民统治,被誉为开国之父。其陵墓面对着800年前哈桑塔及312根残断的石柱,见证着这片古老土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陵墓的两个大门口左右都有两位骑士守卫,四个入口各有一位白衣红袍的士兵,内部四周还各有一个士兵(图四图六)看守。年轻的士兵帅气阳光,代表着未来。</p> <p class="ql-block">第九天,我们又返回马拉喀什。</p><p class="ql-block">座落在马拉喀什老城里的巴迪皇宫,已经破败不堪了,巴迪亚宫倒是保存完好,号称西班牙阿尔罕布拉宫的简版。</p> <p class="ql-block">在巴迪亚宫偶遇一群载歌载舞的帅哥</p> <p class="ql-block">马拉喀什还有一个阿里班约瑟夫神学院,这座神学院是北非规模最大的学习古兰经的学院,已有六百年历史。</p><p class="ql-block">--“进入吾门者,愿你不断超越自我。”这是刻在学院入口的一段文字,几百年来,这美好的祝愿让每位学生对神学院产生深刻的眷恋。</p><p class="ql-block">--学校建筑上的雕花与马赛克花纹样式别致而精美,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马拉喀什的德吉玛广场是全球唯一还在使用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广场,已有一千年历史。据说是一千零一夜故事发源地之一,晚上广场上耍猴的、舞蛇的、说书的、算命的、唱歌跳舞的、卖香料的……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在摩洛哥的最后一个晚上,入住马拉喀什的老城德吉玛广场的Riad民宿里(弯弯曲曲阡陌纵横的小巷子车都开不进去,我这女汉子拉着28寸大行李箱穿了10分钟坑坑洼洼的小巷子)!</p><p class="ql-block">切记:以后要住老城边上,酒店门口必须能停车。</p> <p class="ql-block">住在那里的好处是早上可以四处走走,享受一下喧闹之后的清净。</p> <p class="ql-block">第十天,从马拉喀什机场离开,还是忍不住买了骆驼🐫</p> <p class="ql-block">十天奔赴2000多公里、累坏了!再见摩洛哥!卡萨布兰卡里克咖啡厅去了,沙漠骆驼🐫骑了,撒哈拉的星星看了,蜘蛛网般的菲兹古城巷子钻进去了,千年历史的德吉玛市场热闹凑了,早上四点就被近在咫尺的宣礼塔祷告声叫醒了。</p><p class="ql-block">三毛姐说:从第一天里克咖啡馆的浪漫和吧台小帅锅的真性情,这一路的遇见;从老人至孩童那一声声友善的“你好!谢谢!”;还有卡萨布兰卡的白、舍夫沙万的蓝、马拉喀什的红……多彩的摩洛哥,使我们对这个北非国家从陌生到欢喜。只言不虚此行,还会再去!</p><p class="ql-block">下一程我们继续!世界这么大,我们争取多看看。</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次卡萨布兰卡进马拉喀什出,所以卡萨布兰卡到马拉喀什这段路走了两遍,路程超过2000公里。</p> <p class="ql-block">其实,攻略还是没有做完整,四大皇城之一的梅内克斯没有去,西南角的索维拉没有去,总归要留点遗憾给下一次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