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文物第一镇——礼仪访古

兰陵书生

<p class="ql-block">  礼义镇位于山西省陵川县西北部,东距县城19公里,宋金元时期建筑非常丰富。不可移动文物点有114处,国家重点文物4处,积淀厚重非比寻常,“太行文物第一镇”之称实至名归。</p> <p class="ql-block">镇中心繁华地带的崔府君庙,唐朝始建,金、明续修,民国完善。坐北朝南,一进二院,占地3015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庙前有三米多石砌高台,东西两侧石阶相通,形制独特。护栏下有龙头装饰,石中间有龙雕纹饰。高台下是小广场,站在下面瞩目仰望崔府君庙,有平地起高楼,白鹤展翅欲飞冲天的姿态。</p> <p class="ql-block">从侧方拾阶而上,旁边风化的石狮的只有轮廓可辨。庙前两株柏树,显然是后植的。整个山门建筑是崔府君庙的精华所在,为金代遗构,上屋脊琉璃为明代。</p> <p class="ql-block">山门分上下两层,为楼阁式建筑。整建在石砌基座上,显得坚实稳固。中间是拱门,两边墙上镶有石壁碑文。门前蹲着两个石狮,一个头部鼻口处损毁一半,这个应该是斗争的成果。狮体形廋却张大口,咆哮之态毕现。</p> <p class="ql-block">两侧各有掖门一道,为明清所建,八字影壁墙,壁中镶嵌圆形琉璃团龙。边门前分别有两个小狮拱卫,山门两旁各有配房,山门群体建筑,琉璃脊饰光彩夺目,木刻雕花形象生动,砖雕墙画特色鲜明,建筑布局,格调高雅不凡。</p> <p class="ql-block">在国内汉唐高台建筑,仅见于敦煌壁画中,是研究古建的绝无仅有的实物,具有较高的综合价值。</p> <p class="ql-block">里面有工作人员,接过电话就打开边门。也许处在闹市之中,交通便利访客较多,值守的人就不再离开了。</p><p class="ql-block">沿中轴线上有山门、舞楼、献亭、正殿,两侧有厢房、廊房、耳殿、垛殿。无论是规模和制式,都比较完备。</p> <p class="ql-block">山门里面可以进去,只是幽暗空荡,一面照壁前有石台,原是供奉神像的位置,现在只能想像一下往昔的光耀了。楼梯虽在,却有阻碍,和舞楼一样基本封闭,看看外观就行了。</p> <p class="ql-block">舞楼是与常见的三开间戏楼不同,它是五开间的。</p> <p class="ql-block">能够参观的,是相通的献殿和正殿。两殿之间远看就像后者抱着前者一样,为抱厦式勾连搭结构。</p> <p class="ql-block">正殿也称为府君殿,廊下有六根石质方形抹楞柱,柱下有高大的石墩,上面雕刻着卷草、如意等图案。殿前六抹格扇门四扇,上方有彩绘人物花鸟清晰可辨。</p> <p class="ql-block">门内正中供奉的是玉皇大帝,而不是崔府君。这样的名不副实的状况,就连专家也感到困惑不已。2006年,对庙宇进行修缮时,后人专门为崔珏做了神像,并将其供奉在山门外西侧的厢房内。如此来看,仙界和凡间似有相通,怪不得在现实中,常会有实际操作的,与照相露脸的会移花接木呢。</p> <p class="ql-block">殿内空间高阔宽敞,六架粗大梁木支撑,隐约可见绘饰龙纹,两侧山墙上残存有壁画,门内木隔板上方图画,已无从观看。</p> <p class="ql-block">西跨院有一株倾斜唐代古柏,只是看不出生机。</p> <p class="ql-block">府君是古人对地方长官的雅称。崔府君庙是为供奉长子、滏阳县令崔珏而修建的。崔珏是唐贞观年间的进士,他在任上,公正廉明,善断明判各种疑难案件。传说他“昼理阳事、夜断阴府”,“投牒召虎”、“设坛弑蛇”保百姓平安的故事流传较广。死后有功德于潞地,故建庙祀之。</p> <p class="ql-block">安史之乱后,因其曾显灵于玄宗,被封为灵圣护国侯。宋仁宗景佑二年(1035),加封为护国显应公,元符二年(1099)改封为护国显应王。金兵南下,“泥马渡康王”崔珏显圣救驾,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改封为“真君”。至明太祖朱元璋赐封崔府君为神,命岁岁致祭。经历代演绎,崔府君就成了曹池地府中的“崔判官”,而且在很多民间传说中,他成了无所不能的重要角色。</p> <p class="ql-block">随着崔珏封号的升级,崔府君庙由磁州兴建至各地。礼义镇的崔府君庙即是其一。据说礼义镇北高为龙山,南低丘陵为虎山,为防龙虎相争,风水先生建议在镇北修崔府君庙,以保平安。</p> <p class="ql-block">作为一个普通七品芝麻官,能成为一方神仙,享受祭祀朝拜数千年,实不多见。据说在山西鼎盛时建庙数量,直追关帝。礼义镇崔府君庙香火一直兴旺,在晋东南一带名气很大。每年七月初七和元宵节,这里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前来上香的人很多。</p> <p class="ql-block">礼仪镇有两个吉祥寺,一南一北遥相呼应。</p><p class="ql-block">北吉祥寺距离崔府君庙不足700米,在西街村的高岗上,看那拉起的围墙,足有十余米高。南高北低,落差不小。</p> <p class="ql-block">庙前西边那棵五百多年的古松,高达十几米确乎寻常,可谓独树一帜,让人过目难忘。</p> <p class="ql-block">接电话的保护员告诉我,坡下西屋有一老婆婆,问她要钥匙开门。婆婆待人和善客气,让我登记后,就把钥匙递给我,交代注意事项,开门要把钥匙还给她。</p> <p class="ql-block">太阳还是那样热情洋溢,从边门进去,感到一阵凉爽。整洁干净的院子,静谧古老的寺院,不由得让人肃穆庄重起来。从十几层台阶上到平台上,单从朴素简单的外观来看,是想不到这里曾经的辉煌荣耀。</p> <p class="ql-block">此寺初创于唐代大历五年(770),曾名什柱院,曾有铁佛像。宋太宗时期开办寺院需有“合法身份”,而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的牒文,赋予了陵川北吉祥寺一个极高的地位。泽州32所无名额寺院,为了实现合法生存,都需要依附于北吉祥寺,并悬挂北吉祥寺的院额。</p> <p class="ql-block">原有建筑群为三进院落,中轴线依次排列有春秋楼、钟鼓楼、观音殿、当央殿、水陆殿以及附属配殿、茶室、僧楼等建筑。建国后寺院被用作礼义中学校舍,上世纪革命潮涌,山门和钟鼓楼渐次拆毁,前殿便成了中轴线上最南端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2014年国家对北吉祥寺进行大规模修缮,主要殿宇整修一新,使这座千年古刹重现光彩。既修固了文物本体,还新建高大的护坡墙,让这颗古建明珠得到了悉心呵护。</p> <p class="ql-block">现存两进院落,占地面积2906平方米。从南至北依次为前殿(观音殿)、中殿(当央殿)、后殿(水陆殿),两侧为掖门、茶室、廊房、僧楼、圆觉殿、诸天殿、耳殿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前殿是北吉祥寺等级最高的建筑,殿内的金柱扇面墙,属山西地区宋金时期较常见的减柱造格局。两金柱底,各设有青石质莲瓣式覆盆柱墩,为宋代遗物。只有殿顶三彩琉璃吻兽为修补件,留有清咸丰九年烧造题记。</p> <p class="ql-block">纵观前殿结构整体简洁朴素,处处显示宋代建筑之遗风。殿后门东侧嵌宋碑,内容为太平兴国题记。碑文记录了宋初中书门下为北吉祥寺赐额一事。此碑既是北吉祥寺合法身份的证明,亦是其宗教地位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中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前后檐明间辟格扇门。梁架简洁、建筑手法古朴,保留了更多的北宋风格。前殿和中殿,其用材与宋代《营造法式》相符,有很高的建筑学和美学价值。</p> <p class="ql-block">中殿东西两侧置月亮门,形成前后两进闭合院落。</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进院落的北端为后殿,面阔五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前廊式建筑。院落东西两侧为圆觉殿、诸天殿。均为明代建筑,余皆清代遗构。</p> <p class="ql-block">殿内山墙绘佛教题材壁画,梁架彩绘人物、龙、花卉等图案。</p> <p class="ql-block">一个人漫步回溯千年沧桑里,看灰色的砖瓦、黑色的梁柱、绿黄的屋脊琉璃。仿佛晨钟暮鼓中,和尚们依然在化缘念佛,众生们在虔诚祈祷。没有尘世的喧嚣,只有阳光下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南行大约三公里,有个平川村,在村中有座南吉祥寺。是唐朝贞观年间(627-649)奉敕创建的,原名吉祥院,早于北吉祥寺一百多年。</p><p class="ql-block">原址位于平川村以南的宋家川村,在北宋淳化三年(992)获得朝廷的认证赐牒。至天圣八年(1030)时,南吉祥寺迁建到了平川村。由于碑刻的散佚和资料的缺失,至今也难以知晓迁建准确原因。</p> <p class="ql-block">有人值守,省去电话联系,径直从侧门进去院中。拔地而起的元代建筑山门戏楼,皆是四根方石柱支撑,显得高大明朗,气势恢弘。为五开间前廊式结构,两旁有配房相依。</p> <p class="ql-block">整个寺院呈二进院落,山门元建明修,中殿最古为宋建,后殿金建元修,余皆明、清遗构。现存规模和面积小于北边吉祥寺。</p> <p class="ql-block">戏楼与中殿之间铺着绿地垫,有些突兀不协调。</p> <p class="ql-block">中殿俗称中央殿,建于北宋仁宗年间。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其中的补间斜拱,是中国现存最早使用45°斜拱的古建实例。殿中原来是有天花板没有柱子的,现有的柱子是明清时期增加的。内外密布斗拱,梁架层叠,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两厢廊庑各有碑刻,记述庙宇来历和变迁。</p> <p class="ql-block">后殿也叫圆明殿,建于元代,面宽五间,进深八椽,前廊,单檐悬山顶。殿内空空荡荡,环顾四周心生慨叹。听保护员讲,过去这里被用作集体储藏粮食的仓库,怕房不牢固,主梁下垒四座砖柱。墙上壁画都刷白灰覆盖,只有高处还留一些印记。风蚀雨剥抵不过人为损伤,那绚烂壁画荡然无存。</p> <p class="ql-block">南吉祥寺在近现代的遭遇,就像一部无声的教科书,经历了劫后余生到灵光再现的全过程。重达几千斤的大钟,没有毁于战火硝烟,却在大炼钢铁中熔毁;大量佛像在运动中捣毁,屋脊琉璃在全民皆兵中当靶子射击;钟楼尚存鼓楼已毁,寺院建筑挪作他用,侥幸保存。经济利益导致文物失窃,屋脊琉璃席卷一空,无一追回。</p> <p class="ql-block">幸好时空轮回,迷途知返。政府重视加大投入,重整古建,才使得这些千年遗构得以留存。历史教训不可遗忘,文物遗存不能复制。</p> <p class="ql-block">历史的积淀,历史的回声,历史的怅惋,都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崇山峻岭挡不住,追寻的足迹。山坳里的小镇子,不一样的夏天。在这里发现,在这里震撼,在这里感叹。礼仪镇古建,你的魅力无穷无尽,你的感染深至肺腑,失去的一课,今天,我在这里补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8日兰陵书生草就</p><p class="ql-block">不足之处,敬请指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