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是一座以易经八卦原理规划建设的城市,被誉为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八卦城。这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始于1937年,由当时的伊犁屯垦使兼警备司令邱宗浚亲自查勘设计。特克斯八卦城的街道布局呈现出神奇的迷宫般结构,路路相通、街街相连,中心向外辐射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条大街,由内向外通过四条环路联通,充分体现了周易中所谓的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的文化精神。</p> <p class="ql-block">特克斯八卦城的建筑格局和城市规划深受《周易》八卦“后天图”方位的影响,县城方位确定为“坎”北、“离”南、“震”东、“兑”西。这座城市的规划不仅体现了易经的哲学思想,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具有独特的魅力,例如,有关部门于1996年取消道路上的红绿灯,使得特克斯八卦城成为一座没有红绿灯的城市,展现了其独特的交通规划理念。</p> <p class="ql-block">特克斯并没有想象的那样神秘。但是,只要一登上城中心五十多米高的八卦观光塔,立刻就可以领略到这座县城的魅力。鸟瞰观光塔下方,青灰色的街道、绿色的草地纵横交错,形如一个八卦勘盆。</p> <p class="ql-block">特克斯县, 特克斯,蒙古语意为 “ 大头羊出没的地方 ”,这是被上海 吉尼斯总部授予“ 现今世界最大规模的八卦城 ” 。 这个城市 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八卦城的传说" 。 </p> <p class="ql-block">建城之前,先是勘察设计了一番。按照东南西北,山脉走势,水流去向,确定八封方位。城池为八卦形。设置三门,东门叫宾阳门,西门叫朝京门,南门叫迎薰门,北边建城楼与东西南三门相同,只是不留门不修护城壕,因为北门后边有山脉延伸进来,怕断了山脉的来势。城作成八卦形,以接纳八方之风,门开三光(日月星)以此来培育和树立三才(天地人),象征天地人的和谐,上应天文,下顺地理,中展人之才能。而且按照东:震、雷,东南:巽、木,南:离、火,西南:坤、地,西:兑、泽,西北:乾、天,北:坎、水,北东:艮、山的方位对应水势山脉,讲究相辅相成,无不具有象征性。雉堞三百八十四,门楼三间二层,所修所建无不求工。城墙高一丈六尺,城墙上宽一丈四尺。城增上设炮位,墙外修壕,以备守御。八卦城周长三里。这在当时是个大工程。章知县发动民工,从光绪四年到光绪八年(1878——1882年)早春建成。章樾撰写碑文,以记其事。</p> <p class="ql-block">陈本植与章樾当时选址建八卦城有一定的封建唯心迷信色彩。但他们用心良苦,具有民本思想,为了民安人旺业兴县富都有不可埋没的功绩。他们也没有料到在他们以后的几十年里封建传统势力、军阀混战、帝国主义侵略给他们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以深重的灾难。他们的良好愿望,真正变成了现实。</p> <p class="ql-block">道教全真七子之一、龙门派教主"长春真人"丘处机应成吉思汗的邀请,前往西域向大汗指教了治国扶民方略和长生不老之道。 他用三年时间西游天山,被途中的集山之刚气、川之柔顺、水之盛脉为一体的特克斯河谷所动。于是,他以这里作为"八卦城"的风水核心,确定了坎北、离南、震东、兑西四个方位。从此,这里就成特克斯八卦城最原始的雏形。 历史的真实中总是暗含着一些巧合。700年后的1936年冬天,精通"易"理的盛世才岳父邱宗浚调任伊犁屯垦使兼警备司令后,亲临特克斯查勘时发现了这一雏形。 现在的特克斯县城一带是当时蒙古牧民的草场,西北方向有三条小河汇来,且有多处常年喷涌的泉水,牧草夏季茂盛,能长有一人多高,确实是水草丰茂之地。而且地势开阔,四通八达,这里背靠连绵起伏、巍峨峻拔的乌孙山,前濒波涛奔涌、带水环回的特克斯河。 邱宗浚毕竟有眼力、有远见,八卦城城址全集中了这些优越条件,算得上是-块风水宝地。 随后,邱宗浚亲自设计了八卦城图。 1938年,各类公私用房便普遍在县城开始兴建。当时,县长请来俄罗斯专家帮助测量,打桩放线。 由于没有线绳,县长就指派专人从商人店铺中购来成捆的布匹,撕成布条,连结成长长的布条绳线,然后再用20头牛拉犁犁出了八卦城街道的雏形。</p> <p class="ql-block">乌孙山 又名帖木里克山、阿拉喀尔山,海拔2000-3500米,是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特克斯、昭苏二县的界山。</p> <p class="ql-block">乌孙山其间有大量的原始森林 有众多珍惜动植物 部分已被国家划为国家公园</p><p class="ql-block">乌孙,中国西北古代民族名,是我国一个以游牧为主的古老的部族。公元前2至1世纪崛起于我国西北地区,后在伊犁河流域建立了一个举足轻重的政权——乌孙国。</p><p class="ql-block">乌孙古道和夏特古道都是东汉时期西部天山山脉两条穿越天山南北的主要兵道,两条古道的相距大约200多公里,夏特古道穿越的人多,而乌孙古道首次徒步探通是在07年。</p> <p class="ql-block">乌孙古道,纵跨天山南北120公里,是历史上不少游牧民族必争的宝地。这条古道北衔准噶尔盆地,南控塔里木绿洲,历史上通过乌孙古道实现了东西方之间的交通和交流,特别是在汉武帝时期,为了与乌孙结好而对抗匈奴,同时保障古丝路的畅通,乌孙古道扮演了重要的角色。</p> <p class="ql-block">乌孙国的疆域广阔,包括伊犁河谷、外伊犁盆地和七河地区、伊塞克湖区等地,是西域举足轻重的大国。</p><p class="ql-block">乌孙山是“三山夹两谷”地形中的中天山部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乌孙山成为了亚洲腹地干旱地带的一处巨大绿洲。高耸的北天山阻挡了北方的寒风,而西侧敞开的“喇叭口”则迎来从大西洋长驱直入的暖湿气流,使得乌孙山在丰富降水的滋润下,成为了一处生物多样性的宝地。</p> <p class="ql-block">乌孙山是“三山夹两谷”地形中的中天山部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乌孙山成为了亚洲腹地干旱地带的一处巨大绿洲。高耸的北天山阻挡了北方的寒风,而西侧敞开的“喇叭口”则迎来从大西洋长驱直入的暖湿气流,使得乌孙山在丰富降水的滋润下,成为了一处生物多样性的宝地。</p> <p class="ql-block">山峰西侧,从海拔1100米的低山丘陵过渡到海拔3000米的高中山地带,地形复杂,是有名的琼博乐森林公园。山谷中是野花铺满的牧场,栖息着很多珍贵的鸟类和动物,在这里能看到数量繁多的原鸽。 这里的小博乐沟被称做“山中花园”,花是一年四季都开不败的。 扎格斯台大峡谷,在乌孙山的中部,当年是丝路古道经过的地方,现在到昭苏县的公路仍然经过这里。顺着伊昭公路进山,沿山谷而行约50千米左右,风景好,哈萨克语称这里为“结勒德萨依”,意思是“凉风吹过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