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left;"> 碧绿的枇杷树上,白黄的小花,挂满了枝头,密密地点缀在绿色的枝叶中,在微风中晃动,在阳光下喧闹,好像在等待着一群可爱的人儿……</h3> 课程缘起 三月天气渐暖,微风阵阵,杨柳依依,幼儿园里的角角落落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向我们宣告着——春天来了。幼儿园的山坡区,有两棵枝繁叶茂的枇杷树,每当孩子们散步、户外游戏时,就会忍不住地走过去瞧一瞧、看一看、摸一摸,观察着枇杷树的变化,时不时地还会跟身边的同伴分享自己有趣的发现,老师:“这是什么树?它为什么会长毛?” 一时间,孩子们兴趣盎然,叽叽喳喳讨论个不停。 课程脉络图 课程实施中 枇杷初相识 观察写生 每天餐后散步我们都会特意从枇杷树旁路过,孩子们每次路过时都特别新奇,互相交流枇杷树又有了哪些新变化。 <p class="ql-block"> “这个黄色的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这是枇杷树的花,已经快落了。”</p><p class="ql-block"> “快看快看!这里长了新叶子,好像花瓣一样。”(枇杷的新叶都是从树枝的最顶端长出来的,是垂直聚拢生长的,白绿色,与老的叶子比起来格外抢眼)</p><p class="ql-block"> “枇杷树的叶子长长的、大大的、硬硬的,还是绿色的。”</p> 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来到枇杷树下进行写生活动,将自己眼中的枇杷树和叶子画了下来,对枇杷树有了初步的了解。此外小朋友们每个星期都会去观察枇杷,并且在观察结束后会用绘画的方式记录出枇杷的点滴变化,还给枇杷制作了大树身份证呢! 悬挂树牌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们了解我们班的枇杷树,孩子们和老师一起查找资料,制作了枇杷树的“身份证”,也就是树牌,并塑封悬挂在树上。在悬挂时孩子们非常积极踊跃,都能够大胆攀爬梯子将树牌系在树上。后面散步时发现,我们悬挂的树牌也引发了其他班幼儿的关注。 调查了解 孩子们对枇杷果的成熟充满了期盼,同时也对枇杷树充满了好奇,因此我们制作了《枇杷知多少》主题调查表,让家长们陪伴孩子一起去了解关于枇杷的知识,同时也以此来让老师更全面地了解孩子们关于枇杷的原有经验,从而帮助孩子们整合、丰富对于枇杷的认知。 通过调查孩子们了解了枇杷是长在枇杷树上的,枇杷可以做成枇杷膏、枇杷罐头、枇杷糖水、枇杷酒、枇杷糕、枇杷干、枇杷果酱、枇杷棒棒糖等等,同时了解了枇杷具有止渴、润燥、清肺、止咳等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枇杷叶气薄味厚,阳中之阴,治肺胃之病”,枇杷叶也可用来治疗胃病。 枇杷探秘记 枇杷初结果 一个寻常的午后,小三班的小朋友们来到幼儿园的山坡区散步,发现了山坡旁的枇杷树,已悄悄地冒出了一个又一个绿色的小果实。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恒恒:“看,上面有好多小果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辰辰:“老师老师,枇杷结果子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怡:“能吃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博:“现在还不能吃,要等变成黄色才可以吃。”……</p> 枇杷熟了吗 在初夏的暖阳照耀下,枇杷树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孩子们翘首企盼着,只待枇杷成熟细细品尝一番。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泽泽:“老师说了,这个枇杷还不能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旭:“是的,枇杷还没有成熟,是绿色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阳阳:“那什么时候才能吃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浩浩:“我们每天去看一看,枇杷变黄就可以吃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航航:“已经有枇杷变黄了,但还有很多是绿绿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熊:“成熟的枇杷会不会被小鸟吃掉呀?”</p> 随着枇杷的日渐成熟,孩子们发现了新的问题,他们担心先成熟的枇杷会被小鸟吃掉,于是,一场保护枇杷的行动即将开始。 枇杷“穿衣服” 怎样才能将枇杷保护起来不被小鸟吃掉呢?孩子们想了各种办法…… <p class="ql-block"> “在枇杷树旁边装一个监控,看到小鸟就去赶跑它。”</p><p class="ql-block"> “做一个稻草人,小鸟看到稻草人就不敢吃枇杷了。”</p><p class="ql-block"> “用小袋子将树上的枇杷都包起来,它们就安全了。”</p><p class="ql-block"> “用捞鱼的大渔网把枇杷树都盖住,小鸟飞不进去。”</p> 最后,我们结合幼儿园现有的资源,选择了适合幼儿操作的方法,用一个个小网袋罩住枇杷。 采摘枇杷 初次采摘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p><p class="ql-block"> 五月,在小满来临之际,枇杷终于在孩子们的热切期盼中成熟了。远远望去,枇杷树上一片金灿灿,美不胜收。“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去摘枇杷啊?我好想吃好想吃。”“是啊老师,我也好想去摘枇杷啊。”孩子们也早就按捺不住,走!出发去山坡区摘枇杷。来到枇杷树下,站在枇杷树旁边,个子高的辰辰、小情很轻松的就将低处的枇杷摘了下来。一只手拉住树枝,另一只手摘枇杷,看,这是我们摘到的枇杷。</p> 枇杷工具调查 第一次采摘是一时兴趣,什么也没有准备,结果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采摘的枇杷没地方放、高处的枇杷够不着、有的枇杷枝干太硬摘不下来,于是我们进行了采摘枇杷工具调查。请家长们和孩子们一起合作完成,并自制摘枇杷的工具以备后用。 采摘进化版 孩子们想到了这么多的办法,随后我们便一起寻找幼儿园中能用到的工具,出发去第二次采摘。 来到枇杷树下,老师孩子齐上阵,相互合作,互相帮忙。有的帮忙扶梯子,有的提篮子接枇杷。有的踮起小脚,伸长胳膊,用手去摘枇杷。有的瞄准高处的枇杷,大胆爬上梯子。还有的拿起杆子,轻轻敲打有枇杷的枝干,有的帮助同伴压低树枝。还有的拿起自制摘枇杷工具,绕过重重树叶障碍,精准钩住枇杷。 小朋友们和小伙伴们共同合作,一起摘到了很多的枇杷,为他们的聪明才智点赞! 采摘结束后我们和孩子进行了一次复盘。帮助幼儿回顾、反思这次的采摘活动。通过复盘孩子们发现有的枇杷非常完整,有的枇杷表皮破损,还有的枇杷因为从高处往下扔变软了,于是孩子们又展开了新一轮的讨论。 <p class="ql-block"> “高处的枇杷怎么才能坏呢?”</p><p class="ql-block"> “可以在下面接住”</p><p class="ql-block"> “班级里面有没有可以使用的材料呢?”</p><p class="ql-block"> “老师我们可以用布兜住”</p> 于是讨论后,我们将教室里面可以用的大块布和小块布都带到了枇杷树下,这次孩子们分工更加明确了,有的接,有的扯布,有的装袋,比上一次更加有秩序,摘到的枇杷也更完整。 教师思考:在摘枇杷的过程中,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各种摘枇杷的方式,孩子们在这一过程中勇于尝试,多次探索。在摘枇杷过程中尝试选择不同的辅助工具, 知道工具的使用方法。通过复盘能够尝试分析采摘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想办法解决问题,并加以实践,让幼儿成为反思性学习者。 枇杷畅玩记 品尝枇杷 通过调查,孩子们们对枇杷有了初步的了解,可是只停留于表象。于是我们把枇杷请到我们班“做客”,让孩子们摸一摸、洗一洗、尝一尝,一起了解枇杷。 在品尝枇杷之余,孩子们也发现了枇杷的小秘密。“老师,枇杷里面有核,是棕色的。”“老师,枇杷核外面还有一层白白的皮。”“老师,我的枇杷里面有两个核!”孩子们在品尝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枇杷的秘密,对枇杷有了进一步的接触和了解。“在观察中发现,在探索中学习”,在采摘、品尝的过程中,孩子们都能投入其中,不亦乐乎。 枇杷种子初探 孩子们亲手剥枇杷、吃枇杷,把枇杷的果肉充分地利用起来,那剩下这么多枇杷籽怎么办呢?孩子们发现枇杷身体里有许多果核,原来这就是枇杷树的种子。 如果把枇杷种子种到泥土里,是不是又会重新长出枇杷树呢?于是孩子们开始了他们的枇杷种植之旅,我们一起期待他们的枇杷树长大吧! 枇杷美食 你吃过枇杷膏吗?如果用枇杷做成美食,你希望做成什么?在讨论中,有的孩子希望用枇杷做枇杷膏,有的孩子希望用枇杷做枇杷棒棒糖糖,但呼声最高的美食当属糖水枇杷棒棒糖了。枇杷美食究竟怎么做呢?小小美食家已上线! 枇杷果酱 正是易感冒的季节,煮一杯枇杷水,满足幼儿好奇心的同时又能止咳润肺,于是孩子们又采摘了一些枇杷,经过清洗、剥皮、浸泡,我们还准备了糖、锅等,材料备齐,开始煮枇杷果酱啦! 酸甜可口,令人垂涎欲滴。孩子们将自己做的糖水枇杷罐头带回家,跟爸爸妈妈说一说制作过程,和爸爸妈妈品一品枇杷美味。 把美味分享,把快乐传递。这么多枇杷,我们用不完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分享给其他班级的老师和小朋友们,还可以分享给我们的爸爸妈妈,让大家都尝一尝美味的枇杷,或者尝试做一做枇杷的美食。 枇杷膏 孩子们清洗干净枇杷和枇杷叶后,把枇杷去核、去头尾,留下枇杷皮和枇杷肉,然后把枇杷切成细小块状。 枇杷叶和冰糖放进沸水中一起煮,之后将枇杷叶捞出,分别放进枇杷肉、川贝,小火熬煮,不停搅拌,熬制成糖色后,放凉、装瓶。 枇杷棒棒糖 制作甜甜的棒棒糖需要很多材料,冰糖、麦芽糖、破壁机、模具、锅子……而食材的准备就交给我们吧,我们会把枇杷剥得干干净净的。让我们一起试一试如何做枇杷味的棒棒糖吧! 枇杷进区域 通过前期采摘枇杷、尝枇杷等活动,孩子们对枇杷已经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接触,于是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提议把枇杷给画下来。 黄黄圆圆的枇杷真是可爱,孩子们一边观察枇杷,一边用黏土塑造出了各种憨态可掬的小枇杷。 枇杷进课堂 与此同时,我们将枇杷和自然学堂活动相结合,在数学《变得一样多》和科学《小嘴巴尝一尝》活动中,将枇杷作为其中一种材料,加以运用。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都是活教材。”本次活动孩子们回归自然,在大自然中自由、快乐地探索、发现,与“枇杷”产生了一系列互动。其中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获得了对枇杷的认知。用自己的“语言”去记录、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与需求,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枇杷的甜美,更多的是在探索和实践中获得的体验。生活是一种教育,食物是一种生活,喜欢的是过程,采摘的是心情,收获的是快乐,享受自然之美。 “五月枇杷实,青青味尚酸”。此次的枇杷之旅虽已告一段落,但我们的探究之路不止于此。我们会继续倾听儿童的心声,陪伴儿童一起探究,一起思考,共同成长...... <p class="ql-block">文稿编辑:曹书婷</p><p class="ql-block">一审一校:郭建男</p><p class="ql-block">二审二校:王恩惠</p><p class="ql-block">三审三校:付宇航</p>